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468节

当然,更多的是对于红衣大炮的满意,他笑眯眯地转过身,看向李安之,一只手拍了拍李安之的肩膀,而另一只手则是贱兮兮地拍了拍红衣大炮。

“谌儿啊……嘶……这东西怎地这么烫?!”

李安之暗暗翻了个白眼,暗暗腹诽到:“咋可能不烫手,没给你烫掉一层皮就已经不错了。”

——

自城外回来,红衣大炮便被李世民叫人运到工部去了,而设计图纸也一并被带回了工部。

而李安之则是径直回到了谌王府。

谌王府内。

苏小扇正抱着李夏瑶在院中,妮妮在一旁时不时地扮鬼脸逗的小丫头咯咯直笑。

这场景,其乐融融。

叫李安之也是有些心思柔软了下来。

不知怎地,他突然想起了刚刚穿越到长安城时,他最常做的梦。

一间宅院,儿女成双,追逐嬉戏,万世太平。

而今这景象,不正是当初他一直畅想的未来,只是世事变迁,混吃等死这句话,只能是说一说而已罢了。

李安之轻轻整理了下衣衫,脸上带着笑意道:“你们这是在玩什么啊?”

苏小扇在见到李安之回来后,慌忙抱着李夏瑶站起来,解释道:“姑爷,扇儿可没偷懒,我是过来跟找小姐取账本的……”

李安之走到近前,轻轻摸了摸苏小扇的脑袋,说道:“我可没有要怪你的意思,扇儿最近一直在渡酒肆忙碌,也该歇一歇了。”

“对了,最近我准备再招一个账算,你那边可有认识的小姐妹?”

苏小扇瘪了瘪嘴,小脸上带着些失落,嘟囔道:“姑爷是不是觉得扇儿懒了,所以不要扇儿做活了?”

看到小丫头误会了,李安之满脸无奈,轻声慰藉道:“我只是觉得扇儿也需要休息,所以找个人跟你轮换着,你们俩在渡酒肆轮流做活,一人一天。”

“工钱还是照之前的来。”

便在这时,妮妮也扬起小脑袋,扯了扯李安之的衣摆说道:“大哥哥,大哥哥,妮妮什么时候能去读书啊?”

李安之微微一怔,疑惑道:“妮妮最近没有读书吗?”

听到这话,妮妮连连摇头道:“不是的,妮妮想去书院里跟好多人一起读书。”

自打听过李安之提起白露书院的事之后,妮妮这小丫头也是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上。

因着公主的身份,小丫头几乎没有同龄的玩伴,就算是有也大多对她毕恭毕敬的,这让小丫头很是郁闷。

所以,对于进入书院跟好多同龄的孩童一起读书,便是她现在最迫切希望的事。

李安之哑然失笑,屈起手指轻轻弹了下妮妮的额头,说道:“快了,你在玩耍几天,就该去书院读书咯。”

妮妮捂着额头,大眼睛笑眯成月牙,雀跃着嚷嚷道:“去读书咯,去读书咯。”

房瑶漪捧着账本从书房款步而来,微微扬了扬手,道:“夫君,扇儿要渡酒肆上个月的账本对账,我便自作主取了给他。”

李安之点了点头,笑道:“这等小事,谈不上自做主。”

“对了。”房瑶漪突然像是想起什么,微微蹙起眉头,低声道:“母后今日派人送了喜被过来……”

话至一半,便不再多说。

剩下的意思,李安之心中了然。

事实上母后的病情也确实是他心中的一个结,只是目前为止,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去解开母后的心结。

长叹了口气后,李安之微微颔首道:“明日,我进宫觐见母后,看看帮母后缓解一下病情。”

房瑶漪满脸愁容,叹息道:“也只能如此了。”

——

自吐蕃使节团启程拜访长安的日子已过了近一个月。

但不知为何,长安那边却始终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吐蕃内部也渐渐开始有了质疑的声音,其中最为响亮的便是大唐已将赞普松赞干布悄然杀害的阴谋论。

而根据自然就是先前的吐蕃大论?禄东赞和圣女身亡的事迹,虽说大唐那边给出的交代是被山贼所害了性命。

但谁都不是傻子,怎能想不到这是大唐为了掩盖事实的说辞,大论和圣女极有可能已经被大唐找借口杀了。

只是那些时间里,吐蕃内乱刚刚平息,兵力羸弱,尚且不能与大唐叫板,也只能吃了个哑巴亏,不敢与大唐发生冲突。

而今吐蕃兵力强盛,已展现出与大唐分庭抗礼之姿,对于大唐自然也就没有那么畏惧。

再加上吐蕃赞普自从上次从长安归来后,便展现出对大唐臣服的姿态,早已是叫吐蕃内部的激进派心生不满。

遂,使节团迟迟未有消息传来,也就让他们有了举兵攻向大唐的迹象。

这几日以来,不断有军队被召集,前往吐蕃与大唐的边境,大军集结在吐蕃边隅,遥遥对峙大唐边境。

而另一边,李薰儿迅速做出了回应,令全军戒备,随时做好迎战的准备。

如此看来,大唐和吐蕃之间似乎隐约要掀起一场大战。

——l——

第473章 打还是不打?

吐蕃……

在过去历史中,终其唐朝数百年,整个朝代下来,仍未将其彻底消灭。

甚至有过数次的会盟、和亲,但吐蕃却像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转过头便忘了个一干二净,屡屡挑衅大唐。

李世民身为一代君王,如果说他文治开辟了贞观之治,那么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军事才能。

十七岁,李世民初次出征便锋芒毕露击败突厥解救了隋炀帝。

二十二岁,虎牢之战,一举歼灭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中原两大割据势力;

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被封为天策上将。

李世民继位,随后发起对东突厥的灭国战争,终于消灭东突厥,将唐朝势力延伸到贝加尔湖地区;

东北方向,李世民征讨高句丽,虽然没有取得消灭高句丽的预期效果,但未高宗时期彻底消灭高句丽打下基础。

可以说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有帝皇放在一起来讲,李世民的军事上才能,足以排进前三。

甚至连后世伟大的那位教员曾评价李世民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能力可见一斑。

但为何吐蕃却成为大唐绞尽脑汁都无法根除的一个边境隐患。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李世民刚刚继位后,他所接手的大唐可谓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百废待兴不说,内忧外患也是让他心力交瘁。

待到李世民处理了突厥这一难题后,正巧迎来了吐蕃最具有活力的时期。

国力强盛,兵源充足,再加上金属矿藏丰富,吐蕃人又掌握了冷锻甲,因此拥有了重骑兵、重步兵。

最根源的还是因为青藏高原期后条件特殊,唐军根本适应不了,即便是攻入吐蕃,军队也无法完全适应,交通运输不便、后勤补给跟不上,孤军深入自然是落得被围起来打的下场。

所以,终唐一朝,依旧没能解决吐蕃。

但现在红衣大炮的出现,显然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难题。

千百米外,一炮就能轰平,可以说陆地之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抵挡得住唐朝的进攻。

如果说神火飞鸦的出现,让李世民开始重视了火药这项发明,那么红衣大炮的出现,则是彻底让李世民产生了危机感和野心。

若不是没有绝对的实力,谁愿意与异族和亲,谁又愿意与异族和睦。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一点,无论是放在什么时代来看,都可以说是真理般的存在。

在得到设计图纸之后,李世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即令户部拨出大批财政,支援工部督造红衣大炮。

而为了防止有心人从其中作祟,他特意将红衣大炮的图纸详细拆分,一部分交给了工部,一部分交给了李安之治下的兵器监。

为了防止出现红衣大炮这等绝密被泄露,李世民甚至将炮弹制造全权叫给李安之,由李安之带领铁鹰卫全程监制。

至此,这台庞大的国家机器彻底被调动了起来。

一切都在忙碌中进行着,李安之也因着调令,在兵部、兵器监和龙首山的火药工坊,三头不断地奔波着,甚至时常来不及归家,只能在兵部的办公司或是火药工坊的厢房浅浅的睡上一两个时辰。

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的又一次感受到了战事逼近前的凝重。

——

如此进行了五日之后。

在火药工坊监制炮弹的李安之突然收到了来自皇城的消息,要他立刻赶赴皇城觐见,说是父皇有极为重要的事要召见。

李安之心中咯噔一声,感觉到一丝不妙,当即乘着马车赶往皇城。

此时已近深夜,太极殿内灯火辉煌,李世民一脸阴沉地坐在皇位上,看着边疆传来的密信。

这一日,吐蕃大军压境,要迎接吐蕃赞普归程的消息也被李薰儿送回了长安。

而在此期间,两军虽未有什么大的摩擦,但小规模的对抗是避免不了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摩擦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着。

首节 上一节 468/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