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472节

李世民深呼吸了口气,点了点头道:“程尚书,你有何话?”

程咬金拱手躬身,语气中满是自信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这没有求来的和,所以臣自荐领兵攻打吐蕃!”

“吐蕃一日不灭,臣便一日不回长安城!”

——

而另一边,李安之满意地看着远处被轰平的树林。

而在其身后,一众兵士目瞪口呆,那神情与当初李世民他们第一次见到红衣大炮威力的表情,有过之而无不及。

“乖乖,这玩意儿是咱们造出来的?”

有兵士难以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双手,悄悄咽了下唾沫,道:“我居然用这双手,造出了如此威力的武器!”

有兵士表情激动,满眼火热地看着眼前的红衣大炮。

“咱参与了这武器的制造,咱们居然参与了这么伟大的事情!”

接下来,众兵士纷纷欢呼起来,相互庆祝。

他们都是大唐的精锐,又是李安之的亲信部队,自然知晓这等威力的武器面世意味着什么。

这就意味着大唐的崛起,意味着在战事上,大唐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意味着大唐将成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

而他们亲自参与了一项如此伟大的事业!

这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李安之笑眯眯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兵士们,他何尝不知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意味着其他国家的畏惧。

更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子民会因为强大的国家而充满自豪,而充满归属感。

就像是前世的华夏。

在海外的子民生命受到他国内乱的威胁时,是强大的国第一时间安排他们撤离,回到祖国的怀抱。

当然,或许前世的国依旧有一些附骨之疽,有一些五十万(小鬼)在暗中作祟,叫百姓苦不堪言。

但终有一天,国会落下他的铁拳,叫那些蛆虫再无藏身之所,叫所有邪魅鬼祟都消散于世。

只不过需要时间,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改变。

而李安之作为未来的大唐皇帝,他想要给自己的百姓归属感,让他们知道他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在为他们撑腰。

所以,纵使身心劳累,他也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红衣大炮的研制中。

他率兵冲锋在前线与突厥人战斗,他在扬州城百姓受灾时,第一时间前往扬州救灾。

虽不愿意承认,但李安之并算不上完全的利己主义,他依旧有一颗滚烫的爱国心。

无论何时。

欢呼声,雀跃声很快便停止了。

兵士们排兵布阵,站的笔直,静静地等候着太子殿下的下一步命令。

这就是他们身为精锐部队的素质。

李安之缓缓走到兵士前方,视线在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扫过。

这是他的铁鹰卫,是他的军队!

李安之面容肃穆,朗声喝道:“众兵士听令,今日把红衣大炮运回火药工坊后。”

“都给我安静地待在火药工坊!”

“没我的命令,谁都不准踏出帐营半步!”

“否则的话……”

“到时候你们没有酒喝,就怪不得本太子了!”

“是!”铁鹰卫神色一震,眉眼不自觉地扬起,应声如浪涛般浩大。

第478章 征讨吐蕃

这一夜,火药工坊内极为热闹。

李安之将红衣大炮移交给兵部后,顺便从渡酒肆载了整整两车的缠梦酿。

度数更高的清寒酒因着不受欢迎,渐渐地也就不怎么酿制了。

说到底,在古代也不是酒越烈越好,除了在寒冬沙场厮杀的兵士,很少会有人去喝那些烈酒。

缠梦酿烈,但又处于刚好,所以很受欢迎。

千金醉倒不必说了,那是专门给文人墨客、权贵人家这些小酌怡情的人准备的,铁鹰卫自然喝不惯这种酒。

这天夜里,众兵士皆是举杯痛饮。

甚至在远离火药储藏仓房的地方,燃起篝火。

当然这种危险的举动立即就被李安之喝止了。

次日一早,李安之仍在宿醉时,朝廷那边便拍了人来。

“太子殿下,您可真是让我一通好找啊。”

传话宦官满脸无奈。

他从兵器监找到谌王府,又从谌王府找到了长安城外的火药工坊,才算是找到了李安之的人影。

李安之轻轻拍了拍脑袋,疑惑道:“这是怎么了?我看你火急火燎的。”

传话宦官赶忙伺候着李安之换衣服,语气焦急道:“陛下一早就召您进宫了,具体是啥事,咱家也不清楚。”

李安之一头雾水,很快便换好衣物,转念说道:“不对,我得回府上换面圣的正装啊。”

传话宦官急得满头大汗,又不敢催促什么,“太子殿下,皇上那边已经等您许久了。”

这话里的意思就是别换了,你换衣服耽误事最多挨一顿骂,我这边可是要因为办事不力掉脑袋啊!

李安之看着宦官这一脸憋屈的表情,也是心中了然。

当即蹙起眉头道:“劳烦了,咱们直接进宫。”

听到这话,传话宦官才暗暗松了口气,连忙笑着说道:“殿下所言极是,马车已经在外面候着了。”

——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李安之终于赶到了太极殿。

此时,早朝已经结束。

此处只剩下程咬金、李靖、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一众心腹。

见到这场景,李安之当下明白父皇这是有要事要宣布,也不敢马虎,匆匆来到殿前,拱手行礼后,便立在一旁。

李世民见到李安之进来后,也是长出了口气,缓缓说道:“谌儿,你可知朕唤你来所为何事?”

李安之闻言微怔,而后看了看父皇的脸色,又看了看其他几人的表情,看起来不像是兴师问罪。

既然不是兴师问罪的话,那么想必就是为了征讨吐蕃或是整治陇西李氏的事了。

李安之心中有了定数,拱手回话道:“回禀父皇,儿臣昨日已将红衣大炮移交兵部,难不成是红衣大炮的事?”

李世民听后微微颔首,道:“与红衣大炮有关,但又不是。”

说着,李世民便抬了抬手,示意程咬金说话。

程咬金得令出列,拱手道:“太子殿下,昨日早朝,本官领了征讨吐蕃的重任。”

“但在殿前,陛下否决了臣请求太子殿下为副将的奏本。”

“但臣以为太子殿下应是对戎马沙场极为感兴趣,在征讨突厥一战时,臣明明看到太子殿下眼中的兴奋。”

“遂臣想问一问太子殿下究竟作何想法?”

其实对于让李安之出征这件事,李世民是坚决不同意的。

但无奈程咬金这厮死皮赖脸的缠着自己,甚至就连李靖这老小子都对谌儿随军出征表示赞同。

程咬金甚至摆出了太子殿下心中也是想要随军出征的说辞,这才有了今日召见李安之前来的一幕。

说实话,在得知这个这件事之前,李安之对于战争还没有太多的危机感,直到今日在殿前提出,他才幡然醒悟,马上就要打仗了。

李安之咬了咬唇,视线落在父皇的脸上,只见后者微微摇了摇头,似乎是要自己拒绝出征的意思。

而再看向程咬金和李靖等人,他们皆是一副期盼的表情。

如果真的要说起来,李安之对于出征一事,并没有太多的抗拒。

甚至心中还有些许兴奋和激动,哪家男儿不想在战场建功立业,哪家男儿不想在战场挥斥方遒。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那种豪迈和意气风发,无疑是让很多热血男儿向往的。

但……

正如诗中所说,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将功成万骨枯,战场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

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能从战场上全身而退。

首节 上一节 472/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