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477节

“请殿下过目。”

李安之拆开密信,细细看去。

过了许久后, 他才缓缓吐了口气,面色凝重。

依照程咬金信上所写的情况来看,情况只能说远远比兵士所说的还要糟糕。

没想到大唐军队刚刚来到战场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暴雨。

程咬金虽叫人做了防备,但还是有火药被浸湿,没了效果。

再加上连绵的阴雨,更是叫火药受潮严重。

而大唐原定的策略是依靠红衣大炮这等利器长驱直入,直接轰击吐蕃的大门。

如此一来,倒是叫大唐军队步入险境,如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很快,马车便到了兵部。

而李安之刚下车之后,立马吩咐方小商前往火药工坊,下令日夜加急赶制火药。

另一边,李安之则是召集兵部的官吏,要他们即刻赶往兵部,商议事宜。

时值深夜。

兵部司内灯火通明,兵部上下大小官吏全都来齐了。

李安之迅速地将吐蕃战事以及如今大唐的危机点讲述出来。

话音刚落,便见到众官员脸上满是愁云。

猝不及防,这个成语很好的概括了所有人的心情。

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众人,此刻皆是懵了。

而李安之也是被现实狠狠地敲了一棒槌,他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太过自信,因为红衣大炮和神火飞鸦的诞生,让他盲目地以为大唐军队当真是天下无敌,攻无不克。

可谁知还有阴雨天气这么一说,自己也着实忘记了火药受潮后,便不能使用的缺点。

“呼,你们且先商议,我还需将此事……”

李安之深呼吸了口气,准备将此事如实禀报父皇。

只是话还没说完,便听到司外传来通报声。

紧接着,李世民的身影便出现在了司门口。

“不必了,朕已经到了,就在这兵部司说吧。”

第484章 朕错了

李世民的出现,叫所有人都没想到。

众臣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道:“参见陛下。”

李世民也没在意这些细节,摆了摆手道:“不必多礼。”

李安之微微一怔,疑惑道:“父皇,您怎么突然来了。”

李世民深深看了李安之一眼,无奈道:“你这小子都说了吐蕃那边有异变,朕哪还吃得下酒。”

“左思右想总觉得不踏实,便来了。”

“不说废话,谌儿你先将战场的情况再说明一下。”

李安之点了点头,将密信双手呈给李世民,而后又重新讲述了一遍。

李世民眉峰紧皱,脸色严肃地看着手中的密信。

过了许久后,他伸出手捏了捏眉心,陷入了片刻沉思。

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李世民意料之外的。

他同样沉浸于红衣大炮所带来的喜悦,以为此武器当真是完美无缺的。

没想到火药竟然有如此致命的缺点。

李安之脸上流露出一丝愧疚,抱了抱拳拱手道:“此事全因儿臣考虑不周,一时被冲昏了头脑,所以……”

话还没说完,便被李世民抬手打断,他抬起头看着李安之,缓缓说道:“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就算朕责备于你,也于事无补。”

“朕且问你,在此事发生之后,你做了什么?”

李安之闻言微怔,随即回过神来,如实说道:“儿臣先是叫火药工坊加急赶制火药,而后又差人准备马车与粮草,准备在火药出来后,立刻运往前线。”

“而后又是派人去采购油纸,准备将火药用油纸密封,做好防潮的准备。”

“再就是召集兵部官员商议。”

李世民听过李安之的话后,脸上流露出一丝欣慰之色,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李安之的肩膀,语重心长道:“谌儿,你要记住,当你做错了一件事,不要第一时间想着去认错,而是要去想该如何解决这件事。”

“在此之后,再作道歉。”

说罢,李世民便转身看向底下官员,他负手而立,帝王之威严展露无疑,睥睨天下,俯视万生。

他缓缓开口,道:“传朕口谕,即刻起,调三千兵士,五百马匹随时待命。”

“待火药制作出来,立刻十万火急运往吐蕃战场。”

随着李世民的口谕,兵部开始运作起来。

而李世民则是微微扬了扬下巴,示意李安之随他出门走走。

——

月色下,万物静籁,长安城此时已是陷入了沉睡。

李世民背负双手,看向远处的夜空,长叹道:“谌儿,你方才说此事错在于你。”

“但朕心中却是不认同的。”

李安之安静地站在李世民身后,眼帘低垂,轻声询问道:“儿臣不懂。”

火药、红衣大炮、直接长驱直入的计谋,这些都是李安之的主意。

若是出了什么差池,理应是他来背锅才对。

李世民轻笑了下,缓缓转过身道:“谌儿,自你回到朕的身边,经历的所有大事。”

“曲折无比,但最终结果却都是好的。”

“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常常扪心自问,若是朕在你这个年纪,遭遇到你所遇到的这些事,朕是否能做的如此完美。”

“你可知道朕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吗?”

李世民笑着,眸中满是骄傲。

李安之微微摇头。

李世民伸出手,去抚摸李安之的脑袋,因着李安之的身高,他只能微微扬起手才能摸到李安之的脑袋。

李世民语气中满是感慨,“谌儿,你长大了。”

说着,李世民收回手臂,“朕的结论是,朕在你这般年纪里,朕不如你,朕甚至搞砸过许多事。”

“但也正是因为朕犯过错,所以朕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此时的李世民满腹唏嘘,似是回忆起过往的事迹,表情流露出一丝神往。

李安之自始至终都在安静地聆听着,他可不觉得父皇就是为了追忆往昔说出这番话的。

“你有许多成就,渡酒肆和引香阁为你带来了财路,牛痘疫苗和扬州赈灾为你带来了盛名,征讨突厥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以说,你所做的一切都成功了。”

李世民说道:“但也正因为如此,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但朕并不怪你,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朕知道错不在你,是朕错了。”

“在你为大唐立下如此多功劳之后,朕以为谌儿你是无所不能的,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注定是会成功的。”

“但朕却忽略了你是朕的孩儿,朕是大唐的天子,但朕却下意识将所有的难题都推到了你的肩膀上。”

“所以造成如今这幅局面的罪魁祸首,其实是朕啊。”

李世民深深呼吸了口气,虽是如此说着,但脸上却是一片释然。

好像是放下了什么,又好像是看淡了什么。

听着李世民的话,李安之哑口无言。

“行了,你回去休息吧。”李世民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李安之的肩膀,脸上带着笑意道:“谌儿,你为大唐忙碌了这么些日子,也该歇一歇了。”

“接下来,有父皇。”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叫李安之心头一震,涌出一丝丝的暖意。

他张了张口,面色纠结,终是长吐了口气,拱手道:“父皇,儿臣有一事相求。”

李世民看着李安之,似乎是早已猜到了李安之要说什么,微微摇头道:“朕,不准。”

“你身为太子,应当坐镇都城。哪怕这场仗有一丝丝的悬念,朕都不愿让你去冒险。”

李安之神情微怔。

在他得知吐蕃战事生变的那一刻,他就一直在打算亲自带兵运送火药到边疆去。

首节 上一节 477/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