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481节

说实在的,前些日子他们日夜不休的赶制火药,再加上这日夜兼程的赶路,早已叫众人有些疲惫了。

而今居然还要加急速度,在一日之内抵达,这简直就是不当人了。

李安之的视线在众人脸上扫过,长吐了口气道:“我知道诸位现在都很累了。”

“只是我们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万一突然下雨,这满车的火药受潮的话,我们怕是又要功亏一篑。”

“但我并不是要诸位随火药一同赶到。”

说着,李安之便从马车上走下来,来到了载着火药的马车旁边,道:“我们只需要在今日把这些承载火药的车运到安西城,这样就够了。”

“至于诸位,大可以休憩一下,在明日赶到就行。”

在听过李安之的话之后,铁鹰卫众人也是精神一震。

这马车上的炸药都是他们辛辛苦苦赶制出来的,若是在临门一脚的地方功亏一篑,别说是太子殿下,就连他们自己心里都过不去这个坎儿。

“太子殿下,我等都不是什么娇弱之躯,不就是再加把劲儿!”

“咱们冲!今天必须到达安西城!”

“太子殿下还有如此精神,咱们岂能就这么颓废。”

“兄弟们,就差临门一脚了,冲了。”

一时间,众人情绪再次被点燃起来,纷纷振臂高呼。

于是,原定要在此地休息整顿的计划也随之取消,一众兵士再次踏上了路途。

——

这天深夜里。

齐刷刷的行军声,叫把守安西城门的兵士皆是心中一惊。

抬头望去,就看到黑夜里有一队银色甲胄恍若海浪般,向着安西城的方向进发。

“这是哪儿的军队?怎么不曾听过有军队前来?”

“快,快去通知薰儿将军。”

铁鹰卫身上着的是李安之特制的精钢甲胄,并非是唐军的武装,所以守城兵士并未见过这种甲胄,。

而且李安之此次也是偷摸的跑出来,并没有所谓的文书。

之前的那些州府,因为太子方印的缘故,倒也没有为难。

但一到这边城之地,尤其是在这个战事紧张的安西城,守城兵卫就没有之前那么好说话了。

在铁鹰卫的大军还没临近时,便匆忙地吊起城门,拒绝让铁鹰卫入城。

一时间,叫李安之也是有些懵逼了。

帐营内……

一兵士着急忙慌地闯了进来,“禀报将军,城外不知为何有身着银色甲胄的兵士前来。”

“银色甲胄?”李薰儿初时有些迷茫,但随即便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银色甲胄。

铁鹰三十卫。

太子李安之的府兵。

银色甲胄乃是李安之的铁鹰卫独特的标识,如今有身着银色甲胄的军队前来,那也就意味着是李安之率兵增援!

李薰儿神情激动,连忙跑出帐营,三步并两步走到马嘶,大长腿一迈,稳当当的坐在了马鞍上。

手中的缰绳猛地一抖,火速赶往了安西城东门。

立在城楼上,看着逐渐向护城河外的银色浪潮,李薰儿眸中异彩连连,她可以确认这就是李安之的铁鹰卫!

而为首的那个并不算健壮的身影,正是当今太子殿下——李安之。

但纵使心中再如何激动,李薰儿还是要按着规矩来,她清了清嗓子,朗声询问道:“城外是何人的军队?”

李安之没好气地看了李薰儿一眼,喊道:“薰儿姑娘,在下李安之,奉父皇旨意,护送火药前来。”

父皇旨意?!

此言一出,顿时叫安西城的兵士纷纷一惊,再看向一脸笑意的薰儿将军,心中自然想起那则传闻。

少年将军李安之和李薰儿,在叛军围城之际,率兵回援长安,立下了汗马功劳。

城外这人就是当今的太子殿下?!

在得到李安之的回答后,李薰儿也没再犹豫,当即叫人放下城门。

而自己则是整了整甲胄,走下城楼,驱马上前迎接。

若不是夜色太浓,怕是城楼上的兵士都会被薰儿将军脸上的红晕惊到。

城门缓缓落下。

李安之驱马上前,不待李薰儿开口,便焦急道:“薰儿姑娘,其他的话先不说,这眼看着就要下雨,我担心火药受潮。”

“还劳烦你立刻派人收拾出几间仓库,且在地上铺满麦秸等物,用来暂时堆放火药。”

李薰儿原本还想打趣李安之几句,在听到这话后,也是心头一紧,收起了女儿心思。

第488章 全盘托出

铁鹰卫载着火药和粮食进城后,李薰儿立刻派人去收拾库房,在下面铺上厚厚的麦秸等物,以求能暂且隔绝地面的湿气。

而李安之则是与李薰儿一同到了帅府。

“喝口酒润润。”李薰儿倒了碗酒,递到李安之的面前,笑道:“不过这地儿的酒没有你渡酒肆的酒好就是了。”

“凑合着尝一尝。”

李安之接过酒碗,听着李薰儿的打趣声,也是无奈笑了笑道:“薰儿姑娘说笑了,这酒各有特色,说不上好或者不好。”

李薰儿瞥了李安之一眼,打趣道:“话说回来,我听程将军说,陛下好像并不愿让太子殿下出征,这怎么突然就同意了?”

李安之脸色古怪,轻咳了下说道:“我毕竟也是大唐太子,怎么能因为怕死而不敢登上前线。”

“经过我的苦口婆心的劝解,父皇也是表示理解,这才叫我率三百铁鹰卫增援而来。”

李薰儿闻言微怔,这表示理解,还只是派了三百名兵士前来,是不是有点太小气了?

但转念一想,李安之所率领的这群兵士乃是从大唐赫赫有名的玄甲军中挑选出来的,再加上这举世难寻的甲胄,不说以一当百,一个人打十个怕是没什么问题的。

“先不纠结这个,现在前线的战况如何?”

李安之不想在这件事上纠结太多,赶忙岔开话题问道:“如今程将军他们退到什么地方了?”

李薰儿将地图在案牍上展开来,详细为李安之分析这一个多月来的战况。

“程将军率军从西南方向进发,只是出发时便遇到了梅雨天,红衣大炮的火药被浸湿失去了作用,神火飞鸦倒是还有十几架能用,不过弹药也很紧张。”

“前些日子在聿城附近与吐蕃的主力军相遇,而今已退到了金沙江下游附近,只是后路被包夹,一时间也是陷入苦战,暂时无法退回大唐。”

“李将军率兵从紫山进攻,倒是一路顺利,但在支援程将军时,亦是受到了些阻拦。”

了解过此处的战况后,李安之眉头紧蹙,只能说战况的确不容乐观。

根据李薰儿所说的,程咬金和李靖两队只带了一个月左右的粮食,但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多天,若是再不运粮,怕是危矣。

“之前可有派出运粮队?”

李薰儿摇了摇头道:“别说运粮队了,就是派出去的探马,几乎都是十不归一。”

李安之沉思片刻,而后说道:“粮草可都准备好了?”

“早已备好,只是现在还未运走。”李薰儿如实回答道。

李安之点了点头,视线在地图上扫过。

“薰儿姑娘,麻烦您把原定的运粮路线,待铁鹰卫休整完毕,我亲自带兵运粮。”

李薰儿闻言微怔,当即摇头道:“怕是不能再按照原定的运粮路线了,如今吐蕃前后包抄,想必原先的路线也会被他们摸透。”

“不过我这些时日倒是一直在规划另一条路线。”

说着,李薰儿拿起笔在姚州和聿城间画了一条线说道:“我原定的计划走金沙江,在半途转澜沧,再走一段山路,从而避开吐蕃的军队。”

“但如今你既然携带有火药的话,火药不能受潮,这水路怕是有些难办。”

李安之亦是点头称是。

大唐的水运其实算不上发达,所以李安之自然是抛开了这点想法。

但若是不走水路,就怕在运粮的路上再遇到吐蕃的军队。如此一来,延误时间不说,还极有可能造成损失。

深夜里……

帐营内烛火跃跃。

李安之和李薰儿两人皆是愁眉不展。

便在这时,有兵士端了两碗粥走进帐中,道:“两位将军,先吃点东西吧。”

“太子殿下一路奔波过来,也是身心疲惫了。”

直到这时,李薰儿才意识到李安之是日夜兼程赶过来的,当即脸色一红,低声道:“太子殿下,要不还是明日再商议吧?”

首节 上一节 481/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