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502节

大唐军队屡战屡胜,而吐蕃军队则是屡战屡败。

这一战似乎已经到了将要收尾的时候。

大唐军队三叉戟围住了吐蕃都城。

而吐蕃军队则依仗着城墙负隅顽抗。

李薰儿看着巍峨的吐蕃城墙,眉头紧蹙道:“程将军,这吐蕃城墙似乎并不好突破。”

“如今我们军队的火药储备只剩下几颗罢了,而今粮草军尚未跟上,若是贸然进攻,只怕是会出什么岔子。”

程咬金闻言大笑道:“虎父无犬子,薰儿将军倒是跟李将军的性子出奇一致。”

说着,他缓缓站起身,遥望着远处的吐蕃城墙,说道:“依照李将军所说,我们无须着急攻城,只要等就行了。”

“等到其他两路大军攻至,到时候一起进攻吐蕃。”

——

安西城内。

李安之刚刚醒来,还未洗漱完毕,帅帐外便有兵士慌忙来报。

观其神色,似是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

李安之也不敢有丝毫的犹豫,难道是前线出了什么大事,导致大唐军队惨败?

慌忙叫人把信送进来。

“启禀太子殿下,陛下降下口谕,要殿下火速赶回长安城,一日都不可耽误。”兵士将密信呈上,微微颔首道。

听到并非是前线传来的战报,李安之也是悄悄松了口气,但随即又诞生出一个疑惑。

火速赶回长安城,一日都不可耽误?

父皇这是怎地了,竟如此着急。

如此想着,李安之缓缓打开了密信,仔细看去。

只是还未将密信看完,李安之便骤然从座椅上站起身,脸色剧变,他起身便要往帐外走去,边走边说道。

“快,快去准备。”

“我即日就要赶回长安!”

郭嘉见到李安之如此紧张,赶忙询问道:“太子殿下,长安城出了什么事?”

李安之深呼吸了口气,缓缓说道:“母后,身体抱恙了。”

“我要赶回去。”

第513章 经过修正的史书

长孙皇后身体抱恙了。

按照历史来说,长孙皇后本该是在贞观十年(636)六月才会死亡,但现在不过是贞观四年,竟然突生意外。

这让李安之有些措手不及。

他甚至不清楚长孙皇后的身体究竟出了什么疾病,这病究竟会不会夺走母后的性命。

甚至……

他根本不清楚母后究竟能不能撑到他回到长安城。

大唐的历史因着他的出现,产生了变动。

虽常有人说历史会自动修正,从而保证历史的正常流动。

但现在看来,历史似乎在提前修正。

无论是杜如晦的病,还是长孙皇后的病。

李安之的出现就像是蝴蝶效应一样,或者说这并不是蝴蝶效应,李安之带来了太多大唐不曾有的东西,相当于彻彻底底的重新书写了大唐的历史。

大唐的官道上,十来位铁鹰卫护送着马车在官道上疾驰。

此次回长安,李安之并未让郭嘉跟随,毕竟如今的安西城作为后备阵地,绝不可一日无帅。

而且铁鹰卫又是直属李安之的部队,寻常人若想做统帅,怕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再者,安排其他人统帅铁鹰卫,李安之也并不放心,干脆就叫郭嘉留在安西城了,

官道上……

李安之满脸忧色的坐在车厢内,他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去分析母后的病情究竟严不严重。

但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母后的病情已经是恶化到了御医甚至孙思邈也束手无策的地步。

不然父皇也不会在如此紧要的关头,将自己召回长安城。

想不明白,这是李安之为数不多的感受到心慌的一次,甚至于他在扬州城赈灾时,被洪水吞没的那一瞬间,他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也是:原来这就是决堤。

其次才是:完蛋了。

但这一次,李安之的心脏跳动的极快,根本就没有其他想法。

或者说他根本就无法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去思考。

便在这时,车厢外突然传来了林汉的声音。

“太子殿下。”

李安之深呼吸了口气,轻轻调开了车帘,视线落在林汉的身上,询问道:“林统领,什么事?”

林汉看着李安之紧蹙的眉头,神情微怔,随即回过神来,说道:“回禀太子殿下,前方马上就要进入渠州城,我已叫人先去联络渠州城的统帅,叫他准备好快马在城门处等候。”

“待到了渠州城,我们便直接换马,继续赶路。”

李安之闻言点了点头道:“好的,我知道了。”

说罢,他便要把车帘放下。

“太子殿下。”林汉赶忙出声制止。

李安之疑惑道:“还有什么事吗?”

林汉看着李安之,轻叹了口气道:“太子殿下,皇后娘娘乃是天命之人,一定不会有事的。”

虽然林汉很想劝李安之冷静下来,但左思右想都觉得此话不妥,所以只能化作一声幽幽的叹息。

李安之看着林汉纠结的神色,他何尝不知林汉心中作何想法,也是尽力挤出一丝笑意道:“我知道了。”

“我们还是抓紧时间赶路吧。”

两个时辰之后。

赶往长安城的李安之便到了渠州城,此时渠州城的统帅亲自带着军中最好的快马在城门等候着。

在见到李安之从马车上下来后,慌忙上前拱手道:“渠州城统领陈曲见过太子殿下。”

李安之微微颔首,没有更多的废话,视线落在装潢华贵的马车上,微微蹙了蹙眉,但并未说些什么。

“我也不多礼了,还需要尽快赶路,就此别过了!”

李安之象征性拱了下手,当即登上马车。

而林汉亦是没有多说什么。

渠州城距离长安城还有将近十天的路程,这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耽误。

好在渠州城的统帅也是懂事,早已将粮食备好,倒省去了来回装卸粮草的时间。

一众人在渠州城换了马匹,继续赶路。

之所以要换马匹,无非就是为了更快的赶路。

他们这支队伍日夜兼程的赶路,兵士们尚且可以轮换,所以马匹也要轮换着来。

不然的话,怕是还没赶到渠州城,这些马匹就要累死在半路。

如此一来,更是耽误时间。

两日后,马上就要接近下一个城池。

李安之便对林汉吩咐道:“叫人火速准备,但不要做任何毫无意义的修饰。”

林汉闻言,亦是听出了李安之对于这辆华贵的车厢有些不满,当即也是点头应下,而后派遣兵士快马加鞭赶往下个城池。

——

赶路的时间里。

李安之也一直在思考,他将目光放在了前世的历史中,他翻开史书,仔细翻阅着关于长孙皇后的记载。

贞观九年(635年)皇太子李承乾纳妃苏氏,然而喜悦之后却连接着悲伤,此后接踵而来的生身母亲赵国太夫人的薨逝以及太上皇李渊的驾崩,给长孙皇后和李世民这对夫妻又一次沉重打击。

双重丧期的哀痛,诱发了长孙皇后早年罹患并时常发作的气疾。

次年,病势加重,药石皆不见效。

史书上关于长孙皇后病情的记载只是提及气疾,但具体的症状确实并未提及。

气疾分为多种,李安之并不能确定母后究竟是这样的病情。

况且,在记载中母后的气疾是因悲痛而发作,如今不过是贞观四年,母后的病是不是气疾也很难确定。

首节 上一节 502/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