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522节

只见到厢房内空荡荡的,早已人去楼空,那扇窗户被风吹动着,扑打窗台。

“还不赶紧派人去找!”陈程一气急败坏地跺着脚,吩咐道。

如今太子亲自上门提亲,而自己这边人没了!

这可如何是好?!

但很快陈程一便回过神来,好在只是提亲,并不是来接亲。

提亲这么一说,是没有相见的规矩的。

陈程一深呼吸了口气,而后走向正厅。

“太子殿下,小女现在身体抱恙,不能出来见客,还请太子殿下见谅。”陈程一微微躬身,面带歉意道。

李安之若有所思地看了陈程一一眼,而后站起身道:“即是如此的话,那我们也不便强求。”

说着,他便朝着王柳使了下眼色。

王柳连忙起身。

按照该走的流程把和亲的流程走完之后,李安之便领着军队离开了。

而就在刚刚离开陈府后,李安之将林汉唤到了近前,吩咐道:“林汉,你且跟王柳去寻找陈家小姐。”

“寻找陈家小姐?”

此言一出,叫王柳整个人都懵掉了。

“太子殿下,您此话何意?”王柳道,“陈家小姐不是卧病在床,为何要去寻她?”

李安之无奈地看了王柳一眼,解释道:“你方才不也看到了陈程一神色慌张,方才他还说要下人去唤小姐过来。”

“而且你先前说这个人曾为了拒绝成亲,将陈家小姐关在房中。”

“若是如此的话,太子亲临,便是陈家小姐卧病在床,他怕是也要让其前来觐见。”

“而且若只是生病的话,他又怎会如此紧张?”

王柳也是不明白,听的稀里糊涂的,但他相信李安之。

所以没有丝毫犹豫,王柳当即说道:“太子殿下,我这就去和林将军去寻。”

李安之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若是要去寻得话,出了陈平镇,便沿着官道去追吧。”

林汉身为铁鹰卫,自然是听从李安之的吩咐,不像是铁鹰卫一般,唯李世民的话是从。

所以在李安之下达命令之后,亦是带着铁鹰卫离开。

——

陈平镇,有家客栈内。

李安之看着李夏瑶在榻上玩耍,端起茶盏轻轻抿了口茶。

“天气转凉了啊。”

如今已是十月,马上入冬,长安城的气温也随之降了下来。

提到天气,房瑶漪突然想起了李安之先前一直捣鼓的白叠子的事,便询问道:“夫君,我先前听你说,曾与杜大人商议关于什么白叠子的事。”

“据说是能够御寒的作物,不知道能不能赶上今年的冬日?”

李安之微微一怔,随即缓缓摇头道:“这一点,我倒是没有过多的了解过。”

“当初与杜大人商议过后,便未在打理过此事,也是全权交给杜大人去做了。”

房瑶漪闻言轻轻颔首,为李安之把茶盏斟满,继续说道:“我犹记得夫君先前曾与皇爷爷讨论过关于隋炀帝杨广的所作所为。”

李安之点了点头。

关于隋炀帝杨广,他的评价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一个理想家,而不是实干家。

但那不过是他一时间的心血来潮,并不完善,现在想来,他对于隋炀帝杨广的态度,也是改变了许多。

“没错。”李安之缓缓说到:“我记得我当时评价隋炀帝杨广罪在当代,功在千秋,步子迈得太大,不注重实际导致隋朝的灭亡。”

房瑶漪闻言轻笑道:“不过以夫人我的拙见,在对比一下夫君你,倒也有种这些感觉。”

居然把李安之比作隋炀帝,这倒让李安之感觉到一丝好奇,不知为何会如此说。

“此话怎讲?”李安之好奇问道。

房瑶漪一一解释道:“先说这白叠子,夫君的想法大概是能够叫百姓有御寒的便宜衣物。”

“而且这白叠子是夫君提出来的,身为提议者,夫君应该时常去过问才是。”

“但夫君却从未问及于此。”

这问题被提出来之后,李安之也是深感愧疚。

说来也是,他将白叠子播种下去之后,好像就从未提及关于白叠子的事,甚至可以说完全将这件事抛在脑后。

完完全全顾及不到了。

“夫人所言极是,这一点的确是我的过失。”

李安之点了点头,“但是只是这一点的话……”

“还有。”房瑶漪伸出食指,轻轻在空中点了下,说道:“夫君可还记得土豆这种作物?!”

这话一说出来,李安之整个人都泄了气了。

土豆,这还是当时倭国人留下来的,甚至于当时为了种植土豆,李安之还兴师动众的将青石板都掀开了。

但是也只是仅限于此。

种下去之后,便不再有任何的动静了。

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想的太多,而且一时冲动去做了,但做了之后呢?

该怎么去完善,怎么去改进,就不再去想了。

李安之深呼吸了口气,刚要开口,就见到房瑶漪继续说道。

“夫君,我说此事并不是为了责备夫君,毕竟夫君这些时日以来,一直在忙于其他政事,没闲下来时间。”

“我之所以说这件事,就是想给夫君提一个醒,做事要有始有终。”

“不能把事情做了个开端,便不去管后续。”

“白叠子一事倒也还好,有杜大人帮忙打理,但土豆这件事,夫君却是完完全全的忘在脑后了。”

李安之微微颔首,沉思片刻道:“夫人今日所言,我都记下了,日后一定改正。”

房瑶漪看着李安之,突然噗嗤一下笑出声来,说道:“土豆长势很好,我一直叫四宝帮忙照看着。”

“四宝这丫头勤快的紧。”

李安之此时也是理亏,自然啥都不敢说,只能连连点头应声。

“四宝如此能干,回去之后我一定给她涨些工钱。”

房瑶漪轻轻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夫君,你身为太子,自然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

“我这番说,也是想告诉夫君,夫君身边身边有如此多的能人,为何不能很好的利用他们去做事?”

“真正的明君并不是凡事都躬身亲至,而是能够将发挥身边的大臣他们的才能。”

第536章 找不到的人

这一交谈,便到了暮鼓时分。

不知不觉间,两人从天上谈论到了地上,从春秋战国,谈论到了隋朝。

说到最后,茶水都喝完了。

“夫人,我们也该吃些东西了。”

谈及最后,李安之深呼吸了口气,觉得受益颇深。

房瑶漪先前被称为长安第一才女,并非只是能够吟诗作对,而是对于文史等方面亦有研究。

说来也是,房瑶漪出身名门,且聪慧过人。

平日又没什么别的爱好,只能读读书,练练字什么的,对于文史这一块儿,定然是比李安之知识渊博的。

很显然,现在的房瑶漪已经开始践行太子妃的职责,指出李安之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同时也要夸奖李安之做的好的地方。

事实上,房瑶漪自始至终都把长孙皇后当做了自己的偶像。

一代贤后长孙皇后,睿智、贤慧、心胸豁达。

纵观历史,长孙皇后如一杯清茶,时时透着清香,沁人心脾,绵延不去。

她深刻践行后宫不理朝事,但绝不是对朝事充耳不闻,若是李世民有何错误,她亦会旁敲侧击的点出。

所以,房瑶漪的心中其实一直憧憬能够成为长孙皇后这样的人。

房瑶漪点了点头,缓缓起身道:“我这便叫人送些饭菜上来。”

——

深夜里,万籁寂静,房瑶漪哄着李夏瑶入眠后,李安之却久久不能入眠。

首节 上一节 522/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