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梦幻大唐/大唐:从养萝莉妹子开始

梦幻大唐/大唐:从养萝莉妹子开始 第61节

沈沐宸吃完早餐,神清气爽的向着皇宫走去,刚好在宫门大开、考生入场前到达。

除了带着吏部颁发身份识别的证明,沈沐宸什么都没带,考场上笔墨纸砚一应需要全部齐全,作为贞观年间的第一次科举,李二陛下可是特别重视,因为经历了朝堂动乱,大唐官员现在很缺乏,李二陛下打算从中选出一批官员。

为了保证这次科举的质量,李二陛下特意让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他们作为科举主考官,萧瑀、虞世南、孔颖达等一批大儒作为阅卷负责人,这次科举可不仅仅是吏部的事情,而是整个朝廷的大事。

最终的复试李二陛下决定亲自参加,这就让整个朝堂和所有考生们震惊不已,也让所有考生们知道了这次科举陛下特别看重。

沈沐宸好奇的打量着考场,看着一间间被隔断的小房间,防作弊措施做得还是很不错的,里面看着也很舒适,里面的考试用品也很齐全,质量很棒,这些小隔间可是花费了很大功夫,临时搭建的,由此可见读书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一个个考生在吏部官员的带领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沈沐宸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等考生入座完,考试正式开始,考场一片安静。

沈沐宸打开考卷仔细看了起来,浏览完考卷,沈沐宸放下心来,前面的考题都是一些经史子集的问题,沈沐宸专门恶补过这方面的知识,这些考题比较简单,有点才华的读书人基本上都能答出来。

沈沐宸直接把考卷翻到了最后一题,嗯,很熟悉——「平突厥策」。

看来陛下早已有灭突厥的心思了,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了吗?

沈沐宸又看向了倒数第二题,写一首诗,一首边塞、军旅的诗,这一题对沈沐宸简直太容易了。

沈沐宸提就开始写了起来,前面的题目很快就完成了,一气呵成。

可是到了写一首诗,这个沈沐宸有点犹豫了,不知道该抄哪一首诗,因为沈沐宸知道的边塞、军旅诗实在是太多了,不好选择。

最后选了几首,还不太满意,最后考虑了很长时间,既有边塞景色的壮丽辽阔,又有军人那种保家卫国、开疆扩土的豪迈之情,最后选择了《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简单明了,直抒胸臆,沈沐宸觉得很不错。

只剩下最后一题了。

最后一题沈沐宸也是胸有成竹,沈沐宸对历史上灭突厥的策略已经很熟悉了,沈沐宸又加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结合当前大唐的国情,很快一篇洋洋洒洒的策论就完成了。

“发展经济,充盈国库——大唐立国时间太短,又遇动乱、天灾,国内首先应发展经济,疏通水利设施,休养生息,不出三年大唐国富民丰,可议兵事……”

“厉兵秣马,时刻准备——国库钱粮一旦有结余,即刻厉兵秣马,训练强兵……”

“先下朔方,以此为基——率军击灭割据朔方的梁师都,占据便于反击东突厥的军事要地。”

“六路大军,同时出击——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率领中军;

并州都督英国公徐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由东路率主力直接进攻东突厥腹地;

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在西路顺黄河前进,与李靖、徐世勣遥相呼应。大军10余万皆受李靖节度,分6路反击突厥。”

“突袭定襄,出其不意——骁骑从马邑出发,进屯恶阳岭,乘夜袭占襄城,派间谍离间其部众,突厥必退往阴山,与大唐义和伺机东山再起。”

“夜袭阴山,釜底抽薪——派使者拖住颉利,暗中派轻骑直取阴山,一举功成,颉利被俘,突厥可灭。”

沈沐宸文如泉涌,越写越快,不一会一篇灭突厥的策论就写好了,意犹未尽!意犹未尽!

沈沐宸是真的轻松了,可是其他考生们很多都在拧着眉头思考着这篇策论怎么写呢,不是每个考生都有机会了解国家大势,所以对这种比较切实的东西就很难做出回答。

也许有的人听说过突厥的残暴,但是要让他们想出一个灭突厥的策略这就有点为难了。

沈沐宸完成所有题目,其实考试时间才刚刚过去一半,听着考场寂静无声,沈沐宸也不好意思打扰大家,所以没有提前交卷。

所以沈沐宸趴在桌子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还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第92章 科举结果

沈沐宸这里睡得可是很舒服,还做了个美梦,正沉浸在美梦中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敲桌子,睁开了睡眼朦胧的眼睛。

“哟!房相、杜相、长孙大人你们怎么都来了,你们这是什么眼神。”

“你小子参加考试还能睡着,这么紧张的氛围,你的心得有多大呀,你不但睡着了还睡得这么香甜。”

“我们如果不来叫你,你是不是就准备在这里一直睡下去呀。”

“几位国公,我也不想呀,实力不允许,我这题都答完了,还不到时间,这不就小憩了一会吗。”

“你小子的才能我们还是比较放心的,你注意一点影响,时间快要结束了。”

“嗯,没问题,几位国公慢走……”

几位大人看到沈沐宸也是一愣,有监考官员上报给他们这些负责人,说一个考生一直在睡觉,他们也只是来看看,没想到是沈沐宸,这下就放心了,沈沐宸还是比较靠谱的,既然敢在考场睡觉,那肯定是已经答完考题了。

沈沐宸睡了一觉感觉神清气爽,精神倍棒,就安心的等待时间结束。

等到考试结束,沈沐宸就开开心心的离开了,考试结果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出来。

考生们的考试已经结束了,但是大唐吏部的官员已经忙疯了,因为这次科举考试李二陛下十分看重,所以吏部的官员都在忙着赶时间批阅试卷。

作为科举、阅卷的负责人,房玄龄、杜如晦、孔颖达等人其实很想看看沈沐宸的试卷,但是试卷太多了,大唐阅卷为了防止徇私舞弊,采用的「糊名法」,这个方法是唐代武则天时代才有的,不过沈沐宸提前给盗窃了过来,沈沐宸把这个方法告诉了房玄龄,结果就被李二陛下给采用了。

这个方法是将考生的名字用纸黏贴遮掩,以避免批卷者认出写卷人,这种做法在宋代以后成为定例。

后来又发明了誊录方式,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送往评级,以防批卷者辨认出考生的字迹。

「糊名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徇私舞弊的问题,但也有一个让考官不方便的地方,想找沈沐宸的试卷也不好找,所以只能一张一张的批阅了,等到所有的批阅完再看结果。

李二陛下特意要求,三天之内必须出结果,这几千的考生如果都让几个大佬批阅,估计能把人给累死,最后吏部、礼部的官员都参与了进来。

先筛选下去一部分人,最后有个两百份比较优秀的,有几位大儒亲自批阅,再由几位大儒共同选出比较优秀的进入复试。

经过吏部、吏部和几位主要负责人加班加点的不停努力,最终选出了三十多份优秀的试卷,这三十多份可是经过优中选优,经过几位主要负责人一致通过的。

太极宫两仪殿,李二陛下早已在此等待了,今天是科举考试出结果的一天,李二陛下已经迫不及待了。

“陛下,房相、杜相他们来了……”

“快请进来!”

“臣参加陛下!”

“众爱卿辛苦了,快快平身,是不是科举考试的结果已经出来。”

“回禀陛下,正是,这次科举考试成绩很不错,涌现出一大批人才。”

长孙无忌拿出了试卷,当着李二陛下的面把糊名给撕掉,呈给了李二陛下。

“这里面哪个最好你们选出来了吗……”

这时房玄龄不急不慢的又掏出了一份试卷。

“陛下,这份试卷最好,这是我们几个人一致决定的……”

“喔!难道你们几个没有一点分歧,这就奇怪了,我先看看这份试卷到底是谁的。”

李二陛下接过试卷,撕下糊名,一看,愣住了,此时,姓名那里赫然写着沈沐宸的名字。

“哈哈哈……我就说沈沐宸这小子一定能中举,可是没想到还是第一名,大唐状元呀,这下大唐第一才子就实至名归了。”

“陛下,其实我们早就猜到是沈沐宸这小子了,您看那字体,独一无二,一看就知道是这小子。”

“陛下,您再看看试卷的内容……”

李二陛下喝着茶就看了起来,前面的内容倒是没有仔细看,随意的翻了一下,直到翻到那首诗,立马眼睛一亮。

看着这首诗言简意赅、豪迈大气,不由得连说三声好。

对于沈沐宸的诗才,李二陛下是深有体会的,沈沐宸流传出来的诗词并不是很多,但每一首都是经典,这点不得不让人佩服。

李二陛下觉得理所当然,但是看完最后一篇「平突厥策」的时候,拍案而起,放声大笑。

在场之人除了李二陛下,虽然没有单独领兵打过仗,但是都是有才华之人,这篇策论先不说实施起来是否能够成功,但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也是一篇十分优秀的策论。

但是李二陛下就不一样了,他可是曾经的统帅,对于这篇策论,可以说是十分清晰明了,按照这篇策论来实施,覆灭突厥绝对是轻而易举的,这篇策论不但有具体实施方针,连着把各路大军的统帅都给列了出来,这就有点秀了。

李二陛下仔细一看,还别说这些将领的安排天衣无缝,以他曾经作为大唐统帅的眼光也找不出一点缺陷。

“哈哈哈……看来沈沐宸这小子虽然整天懒散无比,但是已经把我大唐的将领官员早就摸透了。”

“大唐由此青年才俊,何愁我大唐不兴,何惧突厥不灭……”

“恭贺陛下!”

“哈哈哈……快来人,把卫国公李靖,鄂国公尉迟敬德,卢国公程知节等都给我请过来,朕要和他们讨论一下覆灭突厥的良策。”

“陛下,您看这个科举的结果什么时候公布,还有御前复试的时间。”

“嗯,科举考试的结果就按你们定的结果公布吧,越快越好,至于御前复试就在三天后。”

房玄龄带着科举考试的结果,去长安城各个地方张贴公告去了,李二陛下又拉着长孙无忌、杜如晦他们评论起了沈沐宸那首诗。

至于其他的考生,李二陛下比没有太过关注,交给吏部安排就好了,这些人很大一部分会分配到地方任职,磨炼,也有一部分人会分到各部,当然也是从小官做起,不可能一步登天的,要慢慢做起。

这也是官场的现状,当一个国家政权比较稳定的时候,官员的选拔就比较正规化,就算是当朝状元,一般也是只能从县令做起,至于在乱世那就不一定了。

将军是靠军功升职,文官只能靠政绩升迁了。

第93章 军神论策 张贴皇榜

正当李二陛下和杜如晦、孔颖达激烈的讨论着沈沐宸的那首诗的时候,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启奏陛下,卫国公李大人他们求见……”

“快快请进来!”

首节 上一节 61/4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