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第69节

他倒也干脆,留了个五日之期,便也甩手而退。

“陛下,万不能和!”待那特使离开,杜如晦第一个上前发言,“这几个外敌都是狼子野心之辈,即便咱们同意割让土地,他们也不会收手,只会愈加变本加厉,继续蚕食我大唐!”

“杜相公说的甚么话!”

杜如晦刚一说完,程咬金就黑着脸反驳:“什么叫‘即便同意割让土地’?”

他一跺脚:“压根就不可能割让土地,他们要黄河以北大片疆域,这也能给?”

“唉!我只是打个比方!”杜如晦赶忙解释。

程咬金还要再辩,李世民已抬手止住他。

“知节莫闹!”李世民道,“朕决不会答应此等荒谬要求,这和谈,不谈也罢!”

李世民拍板不和,那众人自然不敢提和,那些个想要和谈的官员纷纷缄默不语。

剩下的人,分成两派,像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这时便站出来说要打。

但更多的人,此刻探讨的是,拿什么打?

包括房玄龄、李靖、魏征等人在内,众人已在计算大唐现有的兵力。

这阿史那?巴坎说三国联军有五十万之众,众人倒不怀疑,虽然方才众人异口同声说这几个国家不过是蕞尔小国,但众人心中都很清楚,这些国家实力并不弱,加一起凑五十万并不稀奇。

而大唐现有的兵力,要加起来凑五十万倒也能凑到,只是现如今各地边陲都不安宁,边军要镇守边疆,而各地府兵分散在全国,若是临时抽调,一起聚到北方,恐怕时间空间上都来不及。

再说,打仗打的是钱粮储备,大唐这时正是天灾人祸齐聚,前些日子才赶走突厥,正是休养生息的时节,这时候打仗,能凑出钱粮么?即便是耗费巨资打赢了,对百姓的生活又会是多么大的影响?

现如今,和谈的代价极其昂贵,而打仗又是一个极耗费钱财,风险极大的选项,众人纷纷忧虑,难道大唐就不能有几日安稳日子么?

李世民很是苦恼,先前突厥特使在眼前,他自然是不能认怂,将天朝上国的派头摆出来。可是细一谋算,这件事的确是极其棘手。

若是处理不好,这打下去的后果,可能真要比割让黄河以北还要严重得多。

眼看着朝堂之上,众臣各抒己见,始终拿不出个解决方案,他心中感慨万分。

上一次,是恪儿从天而降,以身犯险,才将大唐从衰败的颓势中拉了回来。

而如今,情势比上一次还要凶险,又有谁能拯救大唐呢?

第076开启民智

特种部队的第一次任务完成得很顺利,十八个关陇集团安插到蜀地的棋子被全部清剿,对方甚至查不到一点线索,这让李恪很是满意。

但更让李恪欣喜的是,这一次完成暗杀任务,系统居然因为他替治下百姓清除祸害,额外奖励了他二十万积分。

他原先还剩四十多万积分,再加上这些,就已到了六十万了。

李恪很快将积分兑换了最新的造纸术和印刷术。

虽然他依稀记得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原理,但真要自己慢慢研究出来,确实也要费一番功夫。

现如今生产和军事都已上了一个台阶,既然有积分,便拿来兑换些有实用的东西了。

纺织厂和农场的推广,让成都百姓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那么接下来,他要开始解决教育问题了。

在大唐,读书识字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除了世家富户,穷苦人家几乎无人识字。

这原因当然与书本太贵有莫大的关联。

所以李恪决定,先解决成都百姓的教育问题,将书本的价格降下来。

他迅速投资,在城郊开办了造纸厂和印刷厂。

这些东西不须花费多大精力,没几天工夫,厂房就建好了。

但李恪现在又犯了难。

“该印些什么好呢?”

大唐的书本极其匮乏,除了经史子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能印刷的东西。

这些书本当然是要印的,可总不能全都印这些吧?

并非每个人都想考科举,这些书对很多人来说,其实没什么作用。

而且印书是为了教育,总要考虑启蒙作用吧!

让那些个字都不识的人,一上来就读经史子集,这不是难为人家么?

思绪良久,李恪想到了一个好东西——《三字经》!

这《三字经》乃是宋人编纂的东西,大唐的时候还没有出现,这本书对幼儿启蒙,识字明理颇有帮助,用这本书作为发蒙之书,最是合适。

想到就做,他迅速将脑海中的《三字经》默写下来,安排人批量印刷,并让负责教化的官员分发下去。

因为大大降低了印书成本,这《三字经》成本极低,而印这书是为了启蒙,教大家识字,所以这本书李恪没有拿出去卖,而是自己贴钱将这书大量赠送。

在大唐,官员业绩考核,教化百姓也是重要内容,治下百姓识字率高,是一项很重要的成就。

无论是出于与李承乾的竞争考虑,还是为百姓素质发展考虑,教百姓识字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这《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又都是些简单易懂的为人道理,一发下去,广受百姓好评。

整个成都,乃是蜀王治下其他州府,众百姓皆以这《三字经》为发蒙之物,用以识文习字,开启民智。

一时间,整个蜀地读书风气盛行。

但这风气一盛,李恪又犯难了,他没有那么多的书本可以印刷,总不能让百姓读一辈子《三字经》吧?

于是,他决定办报。

在大唐,百姓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极为闭塞,寻常百姓,除了知道自家与邻里的事情,再远一些的世界就完全不了解了。

办报能开阔百姓的视野,让这些蒙昧无知的百姓看一看其他地方的世界,接触一些较为应时的信息。

这对开启民智是极有好处的。

而且,报纸也能成为李恪宣传自己思想,争取百姓民心的重要阵地。

现如今,百姓的精神生活极度匮乏,这报纸一出来,只要价格不贵,一定能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蜀地百姓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重要消遣。

只要百姓们习惯了每日看报,那掌握了报纸内容的李恪,就能决定百姓们所思所想,就能获取百姓最大的支持。

看关陇集团不爽,就在报纸上发篇文章骂骂他们。

长此以往,那些个平日只知埋头苦干的穷苦百姓,哪个不知关陇集团乃是欺压百姓,为害一方的国之蛀虫?

再往远处想,万一这报纸发行到全国,那么整个大唐谁会不念叨着他李恪的好?

说做就做,李恪迅速成立报业部门,挑选那些家里条件不好的读书人,安排他们为自己整理把控报纸内容。

这一开始,报纸尚未被众人接受,李恪将印刷频率定在每周一期,并且让手下人尽力搜罗稀奇古怪的志趣杂谈,名人轶事,刊登在报纸上。

这些名人轶事、神鬼志异,对百姓们的吸引力很大,众人茶余饭后不就是整日谈论这些么?

在这些故事的搜罗上,他的细作也能提供不少帮助,这些细作选择已被外派到大唐各地,搜罗隐秘信息。

这些搜罗而来的隐秘信息,有作用的,李恪当然要收藏起来,留待后用。而那些没作用的,也可以登在报纸上,满足百姓的猎奇,吸引他们购买报纸。

当然,作为报纸,刊登实时信息也是很重要的。他又专门抽出一个版块,专门刊登每周大唐发生的大事小情,比如朝廷又颁布什么新政策了,与周边小国最近的战事怎么样了之类……

当然,既然想要开拓销量,引发全民读报的潮流,价格就不能定得太贵。

好在印刷报纸成本不高,所以他将每份报纸定价在两文钱。

这个价钱不算贵,蜀地百姓自然还能消费得起,而且已经溢出了报纸的成本,保证报纸不会亏本。

这第一期报纸,李恪只印了五万份。

一切还在试验,他不可能一上来就印个几百万份,那样太过浪费。

在第一天报纸发行出去后,李恪就心怀忐忑地等在王府中,等待销售人员汇报情况。

“陛下!”

当天下午,这些人都回到了王府。

“怎么样?”

李恪心中着急,赶忙问道。

这几个手下个个累得喘气如牛,这时候纷纷互看。

而后,这些人一齐拱手,向李恪道:“恭喜殿下,今日的报纸全都卖出去了!不少想买报纸的人,挤不到名额,便又花重金,让那些买到报纸的人拱手相让。”

第077有难

蜀地的百姓惊奇地发现,蜀王最近新办了两个厂房,据说叫什么造纸厂和印刷厂。

这造纸印刷,都是烧钱的玩意儿,所产出的内容,正是那些富人才会碰的书本。

一开始,大家还觉得蜀王这两个厂房是为富人而造,想通过书本从富人手中收钱,完成经济上的业绩。

毕竟现在正在与李承乾竞争,治下钱粮收入也很重要。

而且有了钱,也可以为百姓做更多实事。

大家对此并不反感,但也没有生出什么希冀和期盼。

但谁知蜀王办了这厂房,最先做的,是印刷《三字经》。

当拿到免费发放的《三字经》时,百姓们都是一惊。

这书本可不是一般老百姓能买得起的玩意啊!

别看这《三字经》并不厚,文字也不多,可普通人想要买这样一本读物,少说也要花费几贯大钱。这笔钱对普通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价。

首节 上一节 69/5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贤弟没想到吧,我是皇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