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第71节

没等多久,李世民便已走近殿中,他边擦着嘴,边快步走到书桌前,坐了下来。

“打探到什么了么?”

李世民一坐下,马上就发问。

窦卢宽讪讪一笑:“都是些无关紧要的消息,不过下官确认了三国的确早已筹谋,现在已布好了军队,随时准备攻打我国。”

“那特使说,等他一回到突厥,将消息送到,联军就要攻打大唐。”

李世民沉着脸,自顾自摇头道:“他们竟真有这个胆子?”

说着,李世民又自嘲一笑,自己否决自己道:“人家既然来此宣战,自然是已做好了准备的……”

窦卢宽心中憋闷,叹了口气:“看这情形,对方派来特使,就是要逼咱们议和,若是不依,只怕对方是真要打过来的……”

窦卢宽并不了解军事,不知道大唐的兵力与对方相较,谁优谁劣。但看李世民这时的表情,也能猜到,这事情对大唐来说很是棘手。

他鼓了鼓劲,试探问道:“要不……下官去谈谈,让他们将要求……”

“砰!”

还没待他说完,李世民已拍了桌子喝道:“说的甚么话?他们胃口那么大,岂能轻易放宽条件?”

窦卢宽被惊得出了一身冷汗,连忙低头噤声不语。

他心想也是,对方的要求是整个黄河以北,这样漫天要价,便是能谈,又能谈下来多少呢?再说,这一场仗不打,日后大唐就要彻底受这几国的欺辱,难不成一直都要靠割地赔钱委屈求存么?

“唉!”

李世民撒了脾气,也知窦卢宽不过是个老好人,并不是真有心投降,便将手一摆:“你不必紧张,这事是比较棘手……”

重重叹了口气,李世民一脸慨然:“要是恪儿在这里就好了!他对此事定会有独到见解……”

这种危机时刻,只有李恪才能力挽狂澜,拯救大唐。

但现在李恪远在蜀国,李世民只能靠自己了。

他想了许久,终是抬起了头,看向窦卢宽。

稍一抬手,李世民欲言又止,又将手放了下来。

他的手已在微微颤抖……

窦卢宽心中一动,李世民肯定已精心测算过,打这一仗,能赢的概率极低。

所以,他现在的意思是……让自己探探口风,能否降低些要求……求和……

想到这里,窦卢宽又壮着胆子:“陛下,要不……微臣去问一问?”

这一回,李世民没有震怒,也没有反驳。

窦卢宽已能感觉到李世民全身都在颤抖,这是无可奈何的颤抖。

他叹了口气,转身正欲离去,他要回到驿站,去探探对方的底,和谈最低要付出什么代价……

正在这时,殿外传来大太监王德的声音。

“陛下……蜀……蜀王殿下来信……”

第079章 君臣奏对

甘露殿上,朝中重臣齐聚一堂。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核心谋臣,以及李靖、李绩、秦琼、程咬金等军方大佬尽皆到场,等候在甘露殿中。

此刻,他们被李世民临时喊来,商议北方三国联合攻唐之事。

这几日,各路朝臣都使出全部全身解数,不停打探四方消息,试图掌握北方三国最新动向。

如今,虽然战事尚未开启,但众人都是心有惴惴,各怀忧虑。

李世民尚未到来,朝臣们正交头接耳,四下议论。

“叔宝,看来这场仗是非打不可了,北方那边局势不太安稳啊!”

程咬金凑到秦琼身边,小声说道。

他本是豁达开阔的性子,时刻都是大嗓门,高姿态,但今日一脸愁云,说话声调都低了几分。

秦琼紧蹙着眉头,他手中捏着一份军方塘报,看来是正要向李世民汇报。

重重地叹了口气,秦琼点头道:“是啊!据说幽州那边遭遇敌情,突厥那边的散兵游勇越境袭击,将幽州搅得是一团乱麻……”

“不止如此呢!”

程咬金一脸的神神叨叨:“东北、西北方向也不断传来战报,说是高句丽和薛延陀两国也已集结大军,蠢蠢欲动,随时准备打过来了!”

他重重地哼了一声,鼻孔喷出热气,一副愤慨模样:“要依俺老程的,干脆领兵跟他们拼了!”

他这声感叹说得稍响亮一些,前方的李绩已将头转了过来。

“怎么拼?三面受敌,他们沿北方大片防线不时骚扰,你防得住东面,就防不住西面。你老程手底下那点人马,还能不停在北线游荡,一直提防着人家不成?”

李绩皱眉苦叹,将程咬金顶得登时便没了声音。

是啊,北方阵线太长,对面三国若当真来犯,唐军得铺开了阵势去布防,实在难以抵挡!

而且突厥和薛延陀又以骑兵见长,机动性极高,人家越境骚扰你一番,又骑着战马溜之大吉,你哪里能追得上他们?

在交通、通讯都不便利的情况下,拉这么长的阵线作战,人家光是来回拉扯,就能将你耗死。

毕竟大唐势单力孤,又处于防守阵势,主动性全不在自己这边,打起来压力太大。

“唉!”

武将们纷纷唉声叹气,个个都是一脸苦闷之色。

这些人每一个都是沙场英杰,若拉开阵势,攻伐进取,自是不在话下。可遇见这种三方夹击,防住东边防不住西边的局面,大家也是空有力气使不出来。

“咳咳!”

正在这时,李世民走了进来,他身后还跟着礼部尚书窦卢宽和大太监王德。

众人齐声参拜,李世民随手一摆,旋即落座。

“今日召诸位前来,乃是商议北方三国犯境之事。大家有何见地,不妨说说……”

李世民甫一坐定,便开门见山问道。

众臣皆默然不语,大家心中都清楚,无论是打是和,大唐都万难招架,只能先看陛下是什么态度,再行决策。

李世民抬眼扫了一圈,凝眉道:“看来大家对打下去的前景都不看好……”

先前朝堂之上,当着突厥特使的面,大唐诸臣都是扬言要打。

可是现如今,大家的态度又都谨慎起来。显然是这几天,从北方来的情报,多是不大乐观的。

李世民看着众人脸色阴沉,心下一叹。他本想先听听大家的消息,分析当前情势,可是看众人意志消沉,便朝王德一示意,让他将李恪的书信呈上来。

“众卿且勿忧虑,朕这里有封蜀地送来的信件,众卿不妨一览,再行决策!”

李世民朗声说道。

这时,王德已将那封信件拿了出来,呈到众卿手中传阅。

大家一听这信件来自蜀地,便已猜到这是李恪送来的信件。

这时大家才想起李恪来,对啊,蜀王殿下,那可是领兵作战的好手,前次突厥来袭,不正是他出手,才打退了敌军么!

现在他送来信件,一定是有了制敌之策,有把握打赢这场仗。

怀着对李恪的信任,众人一一阅览此信。

这信的内容很简单,蜀王说他已做了万全准备,即日便可领兵北上,解决这场困境。他让李世民决不要和谈,一定要坚定立场,保住黄河以北地区。

李恪的能力,即便是身为敌对阵营的长孙无忌也是认可的,他既然请缨出战,大家对这场战事都多了份信心。

但考虑到北方三国来势汹汹,战线拉得又长,这场仗取胜难度极大,大家也不敢确信蜀王一定能打退敌军,保住河北领土。

“蜀王的信大家都看过了,可有什么想法?”

李世民待众人都看完信,才悠悠开口,询问意见。

一番思虑之后,房玄龄第一个开口。

“陛下!蜀王之能,众人都已见识过,臣相信,蜀王至少能保得黄河阵线不失!”

房玄龄并未将话说得太满,他只说李恪能保住黄河防线,意思是,只要李恪出战,最差的结局也不过是那特使所提的和谈要求。

他说这话,自然是为了给李世民以信心,让他坚定地拒绝和谈,保住大唐颜面。

即便是打起来,最坏的局面也不过是和谈的结果,那还和个什么劲呢?

房玄龄发言之后,众臣也纷纷点头,均说李恪能镇守住黄河防线,提议李世民拒绝和谈。

李世民将众人表现看在眼里,他大手一挥,止住众人发言,朗声道:“众卿放心,和谈一事,有损我大唐国本,朕自然不会同意!”

而后,他又将目光扫向武将们,问道:“但蜀王出战,只能守到黄河阵线吗?黄河以北还有大片领土,当真守不住?”

李世民自然不甘心丢掉大片国土,他立志于开疆拓土,怎会答应将大片国土拱手送人呢?

武将们皆不说话,无人敢打包票,李恪一定能守住北方。

这时,秦琼站了出来,他将手中塘报呈了上去,恭敬道:“陛下,这是幽州方向来的塘报,那边情况危急,陛下不妨一览!”

首节 上一节 71/5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贤弟没想到吧,我是皇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