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182节

“哼,你这娃娃,异邪入骨,医馆是治不好的。”

“跟着我上山,被我收下为徒,或许还有得活命。”

“这里是二百文,给你们拿去。”

“再之后,这个男童就跟你们再无半点牵挂了。”

“你们若是不从,孩子必死,你们连这二百文都捞不到……”

这时候,李秋他们三人已经走近,也隐约看清了,那妇人怀中抱着的男童,能有一两岁的样子。

可能是受到了言语相逼,这两个妇人还是依依不舍的把孩子缓缓的递到了道士的手上。

“仙长,我们不要这二百文钱。”

“我们也可以同他没有牵挂。”

“我们家娃才二十个月大。”

“我们只能求您救活他,只要能让他活着就可以了,求您了……”

说着,这两个妇人跪倒就拜。

而那个面色阴邪的道士呢,一把就将那个已经重病的男童给抓了过来。

动作粗暴,力道极大,以至于包裹男童的被子都掉落在了地上。

眼下正值寒冬时节,他无论哪一点做法,都不像是要救活这个男童的意思。

在抓住了这个男童之后,这道士转身就走。

那两个妇人当即就舍不得的哭泣起来,想要追上去把被子再给孩子裹住,却又不敢,怕惹怒了仙长。

就在这时,一只带着无尽愤怒的,白皙的拳头凭空出现在了那个道士眼前。

然后就带着巨大力道的嘭的一声,砸到了这个道士的脸上。

当即打的他退了好几步。

这个拳头的主人,正是罗可心。

然而那个孩子,也恰到好处的被罗可心给抢了过来。

另一边,武珝也已经快步把那个被子捡了回来,给男童包裹住。

“你!你们是什么人?!”

“竟然敢袭击我?”

“找死不成?!”

就在他发狂一般,怒斥之时,也当即从胡同黑暗中,走出来了三四个穿着便衣的侍卫。

虽然他们穿着便装,但是从气质上,神色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绝对是哪户王府的精锐侍卫。

眼看着这四个人来势汹汹,不怀好意,甚至是暗带杀意,此时的李秋也不由得被惹恼。

直接跨前一步,就来到了那道士的近前,暴怒而起,一拳砸下,只听嘭的一声巨响,那道士满面是血,直接晕厥了过去。

一见到仙长秦英被人打成这样,这四个王府的侍卫也是暴怒,径直的就冲了过来。

可一到近前,他们终于看清了李秋的长相,当即就急刹车,急忙的后退开去。

此时此刻,他们几个的心中近乎惊恐的大吼和骂娘。

这特么不是神武大将军,长泽郡王李秋吗?

他们几个除非脑袋进水了,敢去同神武大将军动手?

这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他们几个的反应,也更加印证了李秋的判断。

于是李秋也懒得理他们,直接骂了一声:“滚!”

随后,这几个抬着昏迷的秦英,仓惶间就逃回了汉王府。

汉王李元昌和道士秦英,在历史上也算是相当有名的。

太子李承乾的谋反,可就有他们两个的首功。

第205章 你们礼部是干什么吃的?

在这些人狼狈逃走后,李秋他们来到了这两个妇人身前。

这时候,这两个妇人已经看见了刚才的场面,早已经被吓傻了。

直到武珝将孩子重新放回到她们的怀抱,她们这才反应了过来。

“您……您是李秋公子?”

在长安城百姓的下意识里,李秋永远都是他们心中的李秋公子。

所以这两个妇人的第一声下意识的称呼,并不是将军或者王爷。

随后,这两个妇人当即就无助的哭了出来,“李秋王爷,我家儿子,孩子的父亲,去年在南征时,战死了。”

“这个娃,是家里的独苗。”

“可是我们走了几家医馆,花了所有的银钱抓药,可是无论怎样,都救不活他啊……”

见她们如此,李秋也是轻叹口气。

“你们两个快点起来,然后找一辆马车,现在就带着孩子赶去城外的芙蓉园。”

“然后就说我让的,快些让神医孙思邈为你们医治,开药。”

“你们放心,不会收你们银钱的。”

说完,李秋将随身的一块小木板交给了她们,以作为凭证。

在拿到了那块木牌后,两名妇人感激的涕泪直流,然后如李秋的吩咐,乘马车快速出城去了。

幸好今夜没有宵禁,不然还真就麻烦了。

在她们走后,罗可心皱眉,轻叹一声。

“那个道士,一脸的阴邪,明显的就是不怀好意。”

“这两个妇人也是,怎么能把孩子交给那种人?”

在唐代,那个年代,整体医术的水平很差。

比后世人想象中的,还要差太多。

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得到药王孙思邈的医治的。

《抱朴子内篇》中有云:“医多承袭世业,有名无实,但养嘘声,以图财利。”

张籍《赠任道人》:“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

《备急千金药方》:“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倾尽家产。”

在这个时代,庸医实在是太多了。

医术水平极差不说,治病抓药经常能让人倾家荡产。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现在的看病难,治病难,去不起医院。

这种现象,自古有之,古比今尤甚。

在《太平广记》中记载着一户福医:

长安完盛日,有一家于西市卖引子。

用寻常之药,不过数味,亦不闲方脉,无问是何疾苦,百文售一服。

千种之疾,入口而愈。常于宽宅中,置大锅煮,日夜锉斫煎煮,给之不暇。

人无远近,皆来取之……时田令孜有疾,遂遣仆人驰乘往取之,仆人得药,鞭马而回。

将及近坊,马蹶而覆之,仆既惧其严难,不复取云。遂至一染坊,丐得池脚一瓶子,以给其主。

既服之,其病立愈。田亦只知病愈,不知药之所来,遂赏药家甚厚。

引子之家,声价转高,此盖福医也。

这则记载,也是印证了当时当朝的一种医疗水平,以及百姓民众对于医馆的看法。

在当时,有很多时候,人们都觉得,得病了,一般的病,不去医馆痊愈的可能性反而更大一些。

去了医馆,弄不好自己的命就没了。

这种思维,听起来荒谬,唯心主义。

可是在当时,确实是符合着社会民情的一种较为明智的做法。

找不到有真正医术的大夫,不如不去治。

另一边,在汉王府内,李元昌见到了这满面是血,直呜呼哀哉,无比凄惨的道士秦英。

“王爷啊,您可要给我做主啊。”

“本来今晚,那个男童已经到手,眼看着就能给王爷您做引入药,炼丹的。”

首节 上一节 182/10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天子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