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文匪

民国文匪 第315节

和历史上一样,长江局的书记是王明。

但是和历史上不一样的是,长江局有两个副书记,一个是伍豪,还有一个却是刚刚从苏联回来的蔡泽寰同志。

据说可能是有人和苏联那边说了些什么,所以苏联那边突然对王明有了一点担心。

当然,按照叶若夫的调查,王明对于苏联的忠诚,目前来看还是值得相信的。

但是种种情况表明,王明对于人民党内的事情并不熟悉,而且也缺乏足够的威望。

比如说,当斯大林问起中国的工农红军还有多少人的时候,王明说还有三十万,但是在一旁的蔡泽寰却立刻反驳说只有六万人了。

对于这个细节,苏联方面是这样看的,他们认为,这种口径不统一的情况说明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首先就是王明对于中国国内的情况并不了解,其次则是王明在人民党内部缺乏威望。

所以蔡泽寰才会当着斯大林的面反驳他。

“当中国革命处在最危险的时候的时候,王明不在国内,而是待在安全的苏联,他这样怎么可能在党内有威望呢?王明虽然很有权力欲,但却缺乏胆识和能力。”据说斯大林对王明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不过斯大林也明白,如果王明真的有胆识,有能力,在人民党内有非常高的威望,那他就不见得会这样听话了。

但是在另一个方面,斯大林又很担心王明的能力不足会办不好事情。

而且王明在人民党内并没有足够的威望,但是他却能保持不小的影响力,那这个影响力是从何而来的呢?很显然这种影响力只能是来自于苏联的威望,甚至是他本人的威望。

也就是说,斯大林很清楚,王明就是狐假虎威而已。

但是如果王明能力太差,搞砸了太多的事情,那就不但是会损害王明自己的威望,更会损害苏联的威望,斯大林同志的威望。

所以斯大林对于王明的态度,其实也非常矛盾。

一方面他知道王明如果有出众的能力和胆识,就不会听话;另一方面他又担心王明没有这些就办不搞事情。

而且他还知道,一个能力不足的家伙,却又有权力欲和野心的家伙,很容易就会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

所以,在通过某些渠道,得到了一些不太好的消息之后,为了制止王明太过胡闹,斯大林同志就让蔡泽寰也回来了。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

李谦高兴得中午都多吃了一大碗饭。

在他看来,有蔡泽寰在旁边盯着,王明想要向历史上那样,在长江局搞出那么一大堆事情来,恐怕就没那么方便了。

蔡泽寰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和威望,都足以牵制住这个野心家。

“王明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脸色一定非常好看。”李谦忍不住想道。

上海大学的撤退也已经进入尾声了。

李谦作为校长,当然是要最后一批撤退的,趁着这个时间,他也将还在上海的一些其他朋他友也带上了。

比如说鲁迅先生,就准备去西安了。

到了12月20日,上海大学的最后一批人员,包括校长李谦全家和他的一些朋友们都准备要转移了。

为了确保安全,这次转移采用了多条路线。

一部分师生乘坐美国人轮船北上,另一部分人则利用铁路,至于李谦和他的家人则利用美国领事馆的车辆撤出上海。

最后一批撤出的学生大多都是要去西安分校的,和他们一起前往西安的还有一批新的机器——这是刚刚从美国进口的,用于生产107火箭炮的设备。

本来呢,这款火箭炮的弹体是使用较薄的钢管的,至少美国人的设计是这样的。

但是考虑到在中国,钢铁是非常难得的物资,尤其是将来中国的港口都先后沦陷之后,要获得钢铁就越发的困难。

至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呢?别的玩意儿倒是可以试试,但是钢铁还真的不行。

一般来说,炼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所谓的长流程炼钢,也就是从铁矿石和原煤开始,冶炼出钢铁来。

另一种则是短流程炼钢,主要是利用现成的废钢和生铁,通过电弧炉来生产钢材。

短流程炼钢依赖废钢,在港口被封锁的情况下,要获得废钢也是很困难的。

再说电弧炉是耗电大户,对于发电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至于长流程炼钢,那就更为复杂。

长流程炼钢工艺的源头从铁矿石、原煤开始,高炉和转炉是关键的设备。

主要炉料有:原煤、铁矿石、生石灰、萤石(CaF2)。

原煤经过洗煤、配煤后高温干馏,释放出挥发成分后得到冶金焦炭;铁矿石通过研磨磁选成铁精粉,然后以生石灰为溶剂烧结成烧结矿或者加工成球团矿(二者酸碱性不同,按比例使用中和炉内酸碱性)。

以上原料加入高炉后冶炼得到碳含量4%以上的液态铁水。

高炉铁水经过氧气转炉吹炼配以精炼炉得到合格钢水。

钢水经过浇铸连续浇铸或模铸成为钢坯或钢锭,再经过轧制工序最后成为钢材。

在陕甘宁边区,延长有铁矿,但是埋藏较深,开采不易。

而且品位也不算好,杂质很多,用这里的铁矿石来炼钢,以人民党目前可能达到的技术水平,基本上是炼不出什么好钢材的。

陕北倒是不缺煤矿,可惜大多数煤矿的煤并不是特别适合炼焦。

当然一定要用也不是不能用,无非是效率低下一点罢了。

但是一套包括铁矿、煤矿、洗煤厂、炼焦厂、炼铁厂、氧气厂、炼钢厂在内的长流程体系,就完全超出了陕甘宁边区的能力范围。

所以,使用钢管来作为107火箭炮的外壳的设计老早就被李谦否决了。

当然,铝合金管子自然更不可能。

好在李谦在科研上就是有眼光,在他的直接指导下,一群美国工程师硬是弄出了一种全新的外壳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在原本的历史上,玻璃纤维的量产是要到38年才得以突破的。

但是在这个时空里,因为李谦为此提供了从相对充裕的实验资金,所以在35年的六月份,玻璃纤维的量产技术就被突破了。

而早在1906年,第一种塑料酚醛树脂,也就是电木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

用玻璃纤维对这东西进行加强,就获得了一种又轻,又坚固的外壳材料。

当然这样的材料是承受不住固体火箭燃烧的高温的,所以在它的内部还需要一层用于隔热的石棉材料。

放在美国,这样的东西最终的成本甚至比钢管还要贵一些——当然,考虑到重量,这套玩意儿依旧很有价值。

但是对于中国,尤其对于陕甘宁边区来说,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反而更容易实现得多。

首先,陕甘宁有石油,而且还有一个小炼油厂。

在这个个基础上,弄出一个生产酚醛树脂的小工厂并不难。

而玻璃纤维,也没有太多的前置和后续配套的玩意儿,只需要一套烧玻璃的窑和相应的拉丝设备就够了。

至于石棉纺织,首先,陕西还真的不缺石棉这东西。

嗯,石棉是一级致癌物,生产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护。

而且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这些事情也要靠边一点了。

其实不仅仅是火箭弹的弹体,甚至就连定向管都可以利用这个东西来生产。

有了这个,陕甘宁基本上就可以完全自主生产107火箭弹了。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在沦陷区到处造岗楼?现在小日本你再这样做试试?分分钟送你们上西天。

鬼子炮楼在这个时空里,可能就不存在了吧?只是没了这个东西,日本人的治安肃正怎么搞得下去?”想到这些东西在陕甘宁量产之后,对于抗日根据地将来的反扫荡的作用,李谦就忍不住得意。

第三百九十四章 试射

烧制玻璃的窑炉其实老早就已经在延安建成了,而且还烧出了一些简单的玻璃器具,因为缺乏吹玻璃的技术工人,所以制作出来的东西普遍傻大笨粗,除了玻璃本身烧的很透亮之外,几乎就什么有点都没有了。

如果拿到市场上去卖,多半是卖不出什么价钱的,所以这些东西,最后都进了人民党的机关食堂之类的地方。

不过延安的玻璃窑炉也不是为这些事情准备的。

很快,新的机器被送到了延安。

这是一台电力拉丝机,它的主要用途就是将玻璃溶液制作成极为纤细的玻璃纤维。

和这台机器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套柴油发电设备。

不过这套东西就都是二手的东西了。

这东西是从上海的工厂里面拆下来,然后再一路运过来的。

机器的安装调试花了不少时间。

所以直到李谦带着最后一批学生抵达西安的时候,这些新的机器都还没来得及投入生产。

李谦到达西安的时候,还带来了一些在美国生产的107火箭弹,以及更多的107毫米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外壳——如果这东西的国产过程出了问题,至少还可以先用这些东西顶一下。

这些东西被转交给了八路军在西安的办事处,这个时候负责这一办事处的工作的是吕端同志。

李谦的这些好东西,就通过他的安排,被送到了延安。

说起来延安那边,自从上次李谦来了,并且提到了这件神器之后,大家就一直盼着这东西了。

这一次,吕端同志亲自押运,将这东西送回来的时候,八路军的几位将领,只要能抽得出空来的,就都跑来看新鲜了,就连李德胜同志都特意抽出空来,过来看看这种新鲜玩意儿。

陪着吕端同志一起来到延安的,还有一些美国人。

他们都是美国那边派过来的技术顾问,负责指导在中国生产这种新武器的工作。

首节 上一节 315/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