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文匪

民国文匪 第322节

虽然一开始就碰了一个钉子,但是王明并不是一个会轻易放弃的人。

很快他就玩出了新花样——在南方,残余的红军游击队普遍生存艰难,多半都躲在交通不便的穷乡僻壤大山沟里面,而且已经和党中央失联了很长时间了。

很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日本已经对中国发起了全面的侵略,而人民党和国民党也已经第二次进行合作,原来南方的红军游击队也要整编成国民革命军了。

所以现在组建新四军的事情还有一大堆的麻烦。

按照中央组建长江局的时候的分工,有关新四军的组建的事情,是由夏英同志负责的。

但是王明却找了个理由,说是夏英的很多工作都需要直接和南京的国民党国防部打交道,夏英和这些机构打交道的经验不足,所以不少事情都需要其他同志帮一下。

而且夏英同志经常不在南京,这些事情就更要麻烦蔡泽寰了。

而蔡泽寰本身就负责了一大堆的工作,这一下子就更是忙得脚不着地了。

蔡泽寰同志的身体不算太好,在长征途中,他的胃又出了毛病,此前让他去苏联担任人民党中央的代表,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借机给他治病。

如今病虽然治好了,但是胃病这个东西,即使放在后世也是个只能治标,难以治本,几乎用不断根的老毛病。

王明将这么多的事情压倒蔡泽寰的身上,未必没有想让他赶紧去养病的想法。

在蔡泽寰所负责的事情中,目前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新华日报》的建设和发行。

依照人民党和国民党的协议,人民党中央将在国统区公开发行一份报纸,这就是《新华日报》。

按照正常的流程,新华日报早就该可以出版发行了。

但是国民党的各级机构对于这件事情并不热情——这也正常,事实上国民党政府根本就不希望人民党能有一份可以公开的合法的发行的报纸。

只是因为政治需要,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同意了这一要求,但是他们却采用了在技术上进行限制的方式。

采用各种合法的手段来阻挠《新华日报》的发行。

说得更明白些,就是利用程序,给《新华日报》找麻烦。

就像在后世的某个最大的民主国家,你要开一家企业,然后就要到处跑许可证,一个一个的跑下来,每个许可证都可能要让你来来回回地跑几十次。

不跑完第一个还不让你跑第二个,决不允许你多线程行动。

最后等你好不容易把最后一个许可证跑完了,然后却突然发现——该死的,第一个许可证已经过期了!然后你就只能1234,再来一遍了。

这种花样,几乎是所有的官僚结构都擅长的,而且国民党的官僚系统本来就非常低效,如今有意拖延,那就更是低效了。

结果是跑来跑去的忙了很久,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一直拖到现在,这张报纸还是没能开出来。

而王明呢,则将《新华日报》还没有办下来的责任全都归之于蔡泽寰办事不力,在党内会议上多次以此为借口批评蔡泽寰。

而在私下他则不止一次的暗示,《新华日报》没能按时开办出来,完全是因为蔡泽寰太过死板,不知变通,过于坚持“独立性”。

不过国民党再怎么拖延,《新华日报》的开办也是不可能完全阻止的。

所以在蔡泽寰等同志的努力下,《新华日报》的各种准备工作,也完成的差不多了。

很快,就能在南京出版发行了。

但就在这时候,王明却在长江局的会议上提出,要对大家的工作做出调整。

第四百零四章 苏联志愿航空队来了

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倒是一反常态地关心起了蔡泽寰的身体健康了,他表示蔡泽寰同志负责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一点,这不利于他的身体健康,而且现在很多工作都已经上了正轨了,蔡泽寰同志也可以稍微轻松一下,有些大局已定的工作,就可以交给其他人来做了。

比如说,和新华日报相关的工作,现在就可以先转交给博古同志来处理,博古同志在宣传工作方面也是非常有经验的。

是的,王明打算将新华日报的工作先交给博古。

这到不是因为博古现在还是他的小弟,事实上,自从长沙会议之后,红军的一路胜利,再到红色政权重新在中国站住脚,在这个过程中,博古至少是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个较为清楚的认识了。

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有能力领导整个革命工作的人,而且他如今也不觉得王明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在如今可能的李德胜和王明的斗争中,他打算当一个看戏的。

其实不仅仅是博古,打算在这个斗争中先看看再说的人其实还有不少。

对此王明自己其实也是很清楚的,但是如果博古不想要站队,不想和蔡泽寰那样表露出一个清晰的立场,那他同时也就没办法向蔡泽寰一样顶住自己的压力,毕竟,打算中立观望的人,不可能硬顶自己的上司。

王明的这个建议在长江局里面获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因为这的确是一个相当正常的工作调整,即使是蔡泽寰,也并不觉得这是在摘桃子什么的。

他没有想到的是,一旦有机会绕过他,王明会如何利用新华日报这个平台。

而这个时候,在延安,李谦正和李德胜等几个同志一起,在火箭弹试验场接待一些来自苏联的朋友。

这批苏联人是苏联向中国派出的志愿航空队的飞行员。

在李谦参与牵线的情况下,苏联比原本的历史上更早一些派出了一支志愿航空队前来支援中国的抗日。

也因为李谦的影响,这支志愿航空队在规模上也更大一些。

在原本的历史上,苏联志愿航空队一开始有两个大队,其中一个战斗机大队,一个轰炸机大队。

其中战斗机大队主要装备的是I-152和I-16战斗机,而轰炸机部队则主要装备着SB-2快速轰炸机。

而在如今,苏联派出的志愿航空队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包括两个战斗机大队和两个轰炸机大队。

而且依照李谦的建议,这四个大队分成两个方向一半部署在南京,用于支援南方的作战;另一半则部署在西安太原方向上,用于支援华北的作战。

如今派往华北方面的一个战斗机大队一个轰炸机大队都已经抵达了西安附近。

而其中的一支战斗机部队则被安排到了延安机场,用于保护那一带的几座最为重要的工厂。

如今驻扎在延安机场的,是苏联志愿航空队的一个装备了I-16的中队,这个时期的苏联红军空军的中队由三个小队构成,而每个小队则包括三架飞机。

这个编制本身就说明苏联空军还在使用老式的三机密集编队的作战方式,而不是后来在二战中更为流行的双机编队方式。

不过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今在整个世界上,除了德国人依据在西班牙获牙得的经验,开始尝试更为先进的双机编队方式之外,更多的国家还是在使用三机编队。

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通讯手段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三机编队飞在天上的时候,天然的显得比双机编队好看。

是的,好看也是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和平年代,军队要想从政府那里拿到预算,好看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尤其是在政府中有一大堆人,其实对于军事根本就一窍不通,却又自以为没有人比我更懂……的时候。

不过总的来说,部署在这里的I-16倒还算得上不错的战斗机,至少在这个时期是如此。

虽然在后来的巴巴罗萨中,这东西被德国人的梅塞施密特109E/F打得像火鸡,但是在这个时候,这种单翼战斗机还可以算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战斗机。

虽然老实说但就性能而言,I-16在性能上已经有些比不上日本海军的96舰战了,但是差距也并不明显,如果利用好防御一方的优势的话,完全也是可以占据上风的。

至于这个时代日本陆军的95式战斗机,那还是一种双翼战斗机呢。

有这样的一队战斗机部署在延安,对于延安的那些工厂的安全,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保障。

就像后世的一些大国,在向其他国家提供军事援助的时候,往往会顺便收集一下自己的武器在人家那里使用的情况的数据,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改进。

苏联人自然也不例外,他们派出的志愿航空队,也带着这类的技术人员。

如今几位跟着苏联支援航空队过来的技术人员正在参观延安自制的107火箭弹的试射。

几天前,上海大学西安分校在延川的附属工厂刚刚完成了一批自产的复合材料火箭外壳。

然后人民党的兵工厂用这些外壳组装出了一批火箭弹,这会儿正在进行试射。

这几个苏联人对这种特别的复合材料外壳非常感兴趣。

因为苏联人那边同样也在进行火箭弹的研发。

当然,苏联红军的陆军多半是看不上延安自产的107火箭弹的。

毕竟这东西的射程还是太小了,相比苏联人正在研制的火箭炮,这东西的口径也小了一点,威力也不太符合苏联人的爱好。

但是对于苏联空军的家伙们来说,107火箭弹就很有意思了,因为这种火箭弹使用了复合材料弹体之后,轻了很多。

苏联空军这个时候也在研制空射的火箭弹,但是这个时代的飞机,载重很有限,如果能用上这种技术,那对于空军当然是非常有好处的。

而且除了用来造火箭弹,苏联的技术人员还有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这种复合材料强度不错,又很轻,还能耐高温,为什么不直接用它来造飞机呢?比如说,技术员阿廖沙就在和另一位技术员谢尔盖讨论这个问题了。

“谢尔盖,你说这东西如果直接用来造飞机会怎么样?按照我们的中国同志提供的数字,这东西的抗拉强度非常好呀,我觉得我们的飞机上很多用木头的地方,都可以换成这个。

而且这东西还阻燃,本身也够轻,考虑到强度上面的优势,用它换掉木头,整个飞机应该能轻不少。”

“是这样,不过最关键的技术并不在我们的中国同志那里,而是在那位爱国的大科学家手上——我听说他还是个大资本家。

而且,类似的东西,比如说电木,我们也有,我觉得这东西看起来和那个有点像,只是电木远没有这样的抗拉强度。

但是你知道,电木什么的,有一个老化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风吹,热胀冷缩之后,强度很可能会急剧下降。

火箭弹是一次性的,平时装在箱子里,也不会有日晒风吹,但是飞机可不同……总之,能不能用来造飞机,还需要更多的验证……”

“在耐久性上,我们的新材料还有一点问题……”一个声音突然在他们旁边响了起来,两个人吓了一跳,扭头一看,发现是李谦正站在他们身后。

“李先生……”谢尔盖说。

“事实上美国陆军航空队那边也有类似的想法,不过就像你猜想的那样,这种材料存在在自然环境下老化的问题。

尤其是贵国冬天那样冷,如果放在野外,说不定很快就会出现老化的问题。

当然我们在努力地想要加以改进,但是目前进展有限。

如果放在室外,暴露在阳光、风雨、冰霜之中,这东西可能刚用的时候还好,但是最多一两年之后就会出问题……”李谦非常实在地承认了自己的复合材料至少目前还不适合用来造飞机。

“一两年?”希尔盖和阿廖沙相互望了一眼,然后都摇了摇头,这个保质期实在是短了一点。

虽然木头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撑不了多久,但是木头的好修呀,随便到集体农庄里面找个木匠都能修一下,而复合材料一旦出了老化的问题,那就要整个的换掉了。

“别看你们现在摇头,但是我敢保证,过不了几年,你们就会发现,飞机要那么长的寿命干啥,能用几个月不就够了吗的。”李谦却在心里这样想着,“到那个时候,相信我的这种技术应该可以从你们那里换到更多的东西了。”

首节 上一节 322/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