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文匪

民国文匪 第341节

但是王明在长江局也不能像原本的历史上那样一手遮天了。

所以为了获得对长江局的绝对领导,王明必须要做出点政绩出来才行。

如今在陈立夫那里碰了一鼻子灰,王明就更期待能在“团结”陈嘉庚以及李谦的工作中做出成绩来。

(因为保密的缘故,哪怕是伍豪,这个时候也并不知道李谦已经是同志了,所以在王明的眼中,李谦还是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统战对象呢。

)王明回来后,立刻便来见陈嘉庚和李谦,向他们表示自己因为有事情,没能迎接他们两位贵客,实在是失礼。

然后便开始向两个人大谈统一战线,大谈一致抗日。

这样又说了几句话,便已经是中午时分了。

伍豪便邀请陈嘉庚和李谦在他们那里吃一顿便饭。

因为事先得到了李谦的暗示,所以伍豪安排的饭菜自然是非常的随便,几个人又随便聊了几句。

然后李谦便带着陈嘉庚告辞出来了。

从八路军办事处出来后,李谦将陈嘉庚送回了住处,一路上陈嘉庚对伍豪以及人民党的朴素赞不绝口。

将陈嘉庚送回家之后,李谦回到自己的住处,便接到了伍豪的电话。

在电话里伍豪拜托李谦去将《新华日报》的编辑保出来。

他把《新华日报》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和李谦讲了讲,李谦才知道,刚才伍豪神色不对,原来是因为这件事。

“这事情你早点和我说,一早我就帮你搞定了,怎么现在才说?”李谦抱怨道。

“那会儿你不在南京,后来王明同志接手了这件事情,便由他来处理了。”伍豪在电话里解释道。

“然后他搞不好了?这人呀,我一直都觉得他志大才疏,办事情的能力不太够。”李谦毫不客气地批评起了王明。

伍豪不做声。

“行了,这事情就包给我了。”李谦说。

李谦说这事情包给他了,这绝不是吹牛的。

《新华日报》的几个编辑被扣了,那纯属国民党恶心人而已。

在如今的局面下,他们也不会真的把那几个编辑怎么样。

所以李谦要弄出这几个人来,真是一点难度都没有。

别说这样本来就不会有什么事情的人,就是打进了死牢里面的人,李谦也不是没有弄出来过。

这种小事甚至都不需要李谦亲自跑腿,他直接给王九光打了个电话,然后到了下午吃饭的时候,伍豪便打来电话便是感谢了。

到了晚上,王九光跑了过来,还带来了一些礼物。

“嘿,九哥,你还带东西来干什么?”李谦说。

“这不是我的,是人家送给我的。

人家说不知道那些编辑中有我们的朋友,所以放了人,还送了东西来赔了个不是。

说这都是上峰要求,他们也难办……哈哈哈。”

第四百三十一章 卓别林的见闻(1)

解决了这个小问题之后,李谦又在南京呆了两天,便等到了他此前安排的“美国文化界的朋友们”。

这个时代,美国的那位“伟大的爱国者”还没有当上参议员,所以“美国文化界”还真的到处都是左翼分子,其实不仅仅是美国文化界,在三十年代,加上欧洲,整个文化界都到处都是左翼分子。

在这些文艺界的朋友当中,最出名的当然是卓别林了,自从李谦开始拍电影之后,他和美国电影界的一些人就有了联系,卓别林就是其中之一。

卓别林原本是非常的反对有声电影的,他认为有声电影破坏了电影的艺术感。

这也正常,因为卓别林就是靠着黑白默片成名的,甚至于他本人也几乎成了无声电影的一个象征了。

但是在看了李谦的那部彩色有声电影之后,就算是卓别林,也承认,彩色有声电影创造出了另外的艺术感。

“这就好像素描是一种艺术,而水彩画也是一种艺术一样。

我承认,我曾经低估了彩色有声电影,不过现在,说实话,我对这种全新的东西很感兴趣,甚至有点跃跃欲试了……”是的,卓别林已经在考虑拍一部自己主演的,彩色的有声电影了。

而李谦在这个方面,即使在好莱坞,也是公认的专家了。

所以卓别林也经常通过信件,和李谦就一些技术性,或者艺术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虽然两个人的意见经常不一致,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了朋友。

这次李谦组织“文艺界的朋友”来中国,正好空着的卓别林便也跟着来了。

除了卓别林,还有斯诺和他的朋友罗伯特·卡帕。

在不久前的西班牙战场上,作为摄影记者的罗布特·卡帕以一张名为“阵亡的一瞬间”一下子出了名。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也来过中国,而且还曾经和斯诺一起,想要去延安看看。

结果在西安被胡团座拦住了没去成。

而他给国军士兵拍摄的照片也登上过《时代周刊》。

此外还有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女士,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先生,他们两个倒是一直在中国。

除了这些真正的文艺界的朋友之外,还有一些这些文艺界的朋友都不认识的“文艺界”的朋友。

比如说来自美联社的记者查尔斯,这位老兄也就是几天前才正式加入美联社的,在此之前,他一直在为美国陆军服务,其实现在他依旧在为美国陆军服务,是美国陆军那边的轻武器专家,只不过在陆军那边的记录中,他的名字并不叫查尔斯。

在比如说,来自纽约时报的安迪,他也是几天前才加入纽约时报的,然后就立刻被派来当战地记者了。

至于他的真实身份,这家伙毕业于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的母校,毕业论文是《精确射击战术对美国内战的影响》。

还有来自《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安德森,那家伙此前一直在柯尔特共公司工作。

总的来说,这些“朋友”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来。

这些人如今都已经到了南京,而卓别林更是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日了本人对南京的轰炸。

在写给《洛杉矶时报》的文章中,他是这样描述这件事情的。

“被轰炸的地方是南京火车站——上帝保佑,轰炸没有发生在一天前,要不然,你们可能都没法收到我的这封信了。

轰炸发生的时候,李谦正在南京玄武湖上的一个岛上的餐厅里用中国菜款待我们——放心,我们没有和李谦打过赌,所以我们的餐桌上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就像你们已经知道的中国臭奶酪(臭腐乳)、黑鸭蛋(皮蛋)以及已经变成了小鸡的鸡蛋,这些通通没有,都是非常正常的东西,味道也都还不错,虽然和唐人街的中餐差别很大。

尤其是最后给我们上的主食,那是一种用大米和剁成了肉末的猪里脊肉一起炖的一种米粥,里面还有一些黑褐色的,很有弹性的凝胶块——也许是海参或者什么别的东西,反正具体是什么我没问,我可不想让人觉得我是个好奇宝宝——味道就相当的好。

我们当时刚刚吃完饭,正坐在阳台上晒太阳喝茶,空袭警报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一开始我根本没有意识到那是空袭警报。

我知道空袭警报是什么样的,拍电影的闲暇,我甚至亲手摇过这东西,但是当空袭警报响起来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谁这么无聊,吵死人了,我要让我的律师打电话投诉他们!”直到李谦一把拉住我,大喊“空袭,快和我去防空洞”我才明白过来这是防空警报……李谦到着我们迅速地就进了防空洞,据他说他在请我们吃饭的时候,第一个关注的条件就是酒楼一定要距离防空洞近。

这个防空洞很小,但是确实是非常近。

我们在防空洞中等了半个小时左右,警告就解除了。

我们从防空洞出来,远远地隔着湖就望见南京火车站那边浓烟滚滚……我的朋友,勇敢的战地记者罗布特·卡帕立刻就摸出了他的照相机,拍下了一副远景,接着他便向李谦提出,能不能想办法弄一辆车,立刻赶到现场去看看。

李谦胆子一向大,他直接就开着他的那辆别克,拉上我们就往那边去。

汽车逆着人流的方向向前,走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才算是到了火车站。

是的,因为道路狭窄,我们走不快。

等我们到了地方的时候,那一片狼藉让我惊呆了。

我在一次大战的时候,见过德国人用齐柏林飞艇轰炸伦敦时候的情景,不过日本人对南京车站的轰炸比齐柏林飞艇轰炸的威力要大得多。

整个车站,连着附近的好几条街道,都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

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到处都是在燃烧的废墟,街道上到处都是被炸弹炸塌的房子的碎片,以及横七竖八地倒在那里的尸体或者是伤员。

卡帕说他将这些情景都拍了下来,也许读者能在报纸上看到这张照片。

已经有一些军警在那里维持秩序了,道路被暂时被他们封锁了。

但是李谦和带头的军官说了一句什么,那个军官便放开了道路,还专门派了一队士兵保护我们。

不过这队士兵也很快让李谦赶走了。

据他说,他让那些士兵赶紧去工作,我们不需要保护——对此我也很赞同。

不过那些士兵也好,警察也好,行动的效率却并不让人满意。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专业的设备,整个现场,都没有一架喷水龙。

我问李谦,中国的首都,难道连这个都没有?李似乎有点尴尬,他告诉我,南京是有这个的,只是数量有限,而且道路条件不好,很难赶到。

不过后来爱泼斯坦告诉我们,这些救火车基本上都集中在上流社会居住的地区,以便随时救他们。

但这也是常态,就好像美国的富人区的警察也总是更多一些,而且警察们的脾气也普遍更好一些一样……至于另一方面可能是缺乏相关的技能。

很多伤员被丢在大街上,因为没有救护人员,他们在那里大声地哭喊,有些人还不停的流血,却没有人来帮他们止血。

有些死者可能就是死于失血过多。

李谦和他的夫人——她真是一位美丽而又勇敢的女士——立刻就投入到了救人的活动中,李夫人用车上带着的三角巾给伤员们包扎,(据说在南京第一次遭到日本飞机轰炸之后,李夫人就在自己的车上准备了一个急救箱,里面放着不少的包扎用品)而李谦则将那些还在危险的废墟旁边的伤员搬到相对安全的地方来。

卡帕还拍到了一张李夫人给一位受伤的女士做心肺复苏的照片,不过很遗憾的是,虽然李夫人相当专业,而且也很努力,但是她并没能将那位女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李谦对军警们的救援行动相当的不满,他朝着他们用中文大声地呵斥。

首节 上一节 341/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