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文匪

民国文匪 第366节

“高先生,这也不能全怪你,我们的工作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正在包扎伤口的老杨开口道,“我们也都对鬼子的狡猾和凶残估计不足。所以高先生,这不是你的错,是鬼子太坏了。”

中村带着他的小队一路追赶,很快就赶上赶了冈崎的大部队,这当中他们并没有遭到什么袭击。因为区里的力量更多的都用在监视敌军的大部队和转移靠近公路的村庄中的村民上了。

冈崎在下午两点左右的时候靠近了他的目标——安平县城。骄狂的冈崎只是让士兵们稍微休息了一下,吃了点干粮,喝了点水,就向安平县城发起了试探性的攻击,然后,他就发现,安平县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容易打,

冈崎在徐州方向的战场上,也进攻过中国军队中的所谓杂牌军的防御阵地。中国的杂牌军普遍缺乏训练,防御工事做得相当的简陋,武器也不足。很多时候他们虽然也算有不错的士气,但是因为从上到下都缺乏必要的军事素质,再加上身体素质有普遍非常差,结果就是在作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各种简单的错误。

比如因为很少有机会进行射击训练,所以中国的杂牌军的士兵的枪法普遍不好,也同样因为缺乏军事素质,以及内战中留下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说喜欢在很远的地方就开枪,以吓唬对手。这一招在军阀内战中往往很有用,但是在和日本蝗军这样的训练有素的军队的作战中,却只会暴露了目标。往往那些先开枪了,结果不但没能打死几个鬼子,却暴露了自己的位置,然后鬼子的步兵炮的炮弹就立刻招呼上来了。

另外因为射击技术上的差距,哪怕是在战壕中和整个身体都露在外面的进攻的鬼子对射,吃亏的也还是中国军队。

而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身体素质差,不能进行持续的高强度劳动,所以中国军队在挖战壕的时候,总会偷工减料,比如说按道理战壕应该挖成折线,以避免一颗炮弹落进去之后,炸倒一片。但是挖折线显然工作量更大,而依据内战中得到的经验,因为对手都不会有太多的炮兵,所以挖不挖折线区别也不大。因此中国军队,尤其是杂牌军很少有会这样挖战壕的时候多花力气挖成折线的。

此外,同样是因为一直以来对手缺少火炮,所以中国军队的机枪手们,很少有打几枪就换位置的意识。结果这些关键的火力很容易就被鬼子的步兵炮敲掉了。而国军的另一个不良习惯——各支部队之间缺乏经验交流也使得这些问题反复的出现,这甚至让日本人产生了“中国人果然是劣等人,根本就没有学习能力。总会跌倒在同一个坑里面”的想法。

但是这一次情况却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向着中国军队在城外的防御阵地进攻的时候,对手居然一直都没开枪。

“难道是听说我们来了,都吓跑了?”冈崎忍不住这样想。

但是冈崎不知道,人民党的军队和国军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他们的装备更为落后,比如说他们的步枪,往往因为膛线磨损严重,真正能够进行精确射击的有效射程只有不到百米,远距离射击根本就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人民党的军队一向缺乏子弹,如今延安有了一点工业,这个情况好了一些,但是从延安到这里的补给线的运输能力也是很有限的,所以过去的红军也好,现在的八路军也好,都是没有在远距离上就胡乱开枪的习惯的。如果可能,他们甚至希望能够让敌人一直逼近到他们能用枪口顶住对方的胸口的时候再开枪。

既然佯攻的举动没有让中国军队露出破绽,冈崎便只有将佯攻变成正式的进攻了,他让炮兵先朝着战壕那边打了几炮,当然因为日本是出了名的穷鬼帝国主义,所以他们的炮火准备其实按欧洲标准,也还是不值一提的。

鬼子的步兵距离八路军的战壕已经越来越近了,近到了很多鬼子都认为这些战壕中该不是根本没人了的地步。但突然间,就在这些战壕的旁边响起了爆炸声。

爆炸的是延安产的反步兵定向雷。如今延安的兵工厂很奇怪,他们生产一些很常规的武器,比如步枪什么的能力很有限,基本限于维护和修复。但是因为能自行生产发射药和炸药,所以他们倒是能生产一些相对奇怪一点的东西,反步兵定向雷就是其中之一。

在此前的破袭战中,用于进攻的107火箭弹和铁拳消耗都非常大,以至于独立团手中也没有太多的存货了。但是反步兵定向雷却没怎么消耗,所以现在还有不少可以用的。

反步兵定向雷顿时就打翻了不少鬼子,不过鬼子的进攻队形扯得很开,不像国民党军,所以造成的伤亡并不像负责防御的陈正祥副团长期望的这样多。

“鬼子不能小看,他们可比国民党会打仗多了。”陈副团长说。

而在另一边,冈崎也大吃一惊。

鬼子在中国战场上,已经是不止一次地遇到过这种阴险的地雷了。但是这东西,一般来说也只有中国军队中的那些精锐部队才有。八路军不是杂牌吗,怎么也会有这样的东西?他不禁对能不能在行进间打下这座县城产生出怀疑来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攻城(2)

随着反步兵定向雷的爆炸,八路军开始向鬼子开枪射击。这个时候,双方之间的距离已经只有三四十米了。八路军的步枪不够准,八路军平时的射击训练也以练习瞄准为主,很少真正使用实弹,就射击技术而言也比不上日军。(其实日军的射击技术也就是一般列强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已。)但是在这样的距离上,即使是使用膛线损耗严重的劣质步枪,八路军的射击依旧是非常有效的。甚至于因为步枪膛线磨损严重,还使得八路军射出的子弹的威力进一步上升了。

结果一阵乱枪过后,日军又倒下了十来个。

不过开枪还击的结果自然就是鬼子的步兵炮和掷弹筒立刻就打了过来。鬼子的军事素养的确很高,一遭到射击,正在向前进攻的士兵们立刻就找各种地形来掩护,而在后面,鬼子的机枪,包括歪把子和92式重机枪,以及92步兵炮和掷弹筒都开始射击,压制八路军的火力。也就在这个时候,让冈崎大吃一惊的另一件事情发生了——日军的火力点居然遭到了中国军队的火力的反攻击。

第一个遭到中国军队的火力反击的鬼子火力点是他们的一挺92式重机枪。这种重机枪是以法国的哈奇开斯机枪为蓝本研制的一款极具日本特色的重机枪,为了保证高精度和持续射击能力,弄得这款7,7mm口径的气冷重机枪重达55公斤,不但比水冷的马克沁机枪重,甚至和12.7mm口径的M2都轻不了多少了(轻了3公斤左右)。

这样重的重机枪,自然很难像轻机枪那样打几枪就换一个射击阵地,不过在和中国军队作战的时候,因为中国军队普遍缺少远距离的直射火力,重机枪的数量也远少于鬼子,对射的话,往往是自己被压制,所以这东西移动不便的问题倒也不算突出。

但是在这里,他却受到一种很特别的武器的射击——来自苏联的联14.5mm口径的反器材步枪。

在独立团中,这东西也不多,总共只有五杆,如今全都被留在这里用于防御作战。它们被安排在相对靠后的战壕里,每一杆枪都有好几个预定好的射击位置。这些地方前面的土地都被浇透了水,以确保这些枪在射击的时候,枪口制退器中喷出的气流不至于吹起太多的尘土,以至于轻易地暴露了射击的位置。而且按照射击纪律,这些大号步枪在任何一个阵位上都只允许开一枪。

就在日本人的92式重机枪响起之后不到半分钟,一枚14,5口径的子弹就击中了一挺正在射击的92式重机枪。这枚子弹从左前侧击中了92式重机枪枪身,整个的重机枪顿时炸裂开来,断成了两截的枪管飞出去老远,其他的零件也四处乱飞。枪匣的一个碎片斜飞过去,崩在正在给机枪装弹的副射手的头上,那个副射手一声不响的一头栽倒下去,就进了西天。

子弹在打碎了92式重机枪的同时,也碎开了。这些破碎的子弹,和破碎的机枪部件一起把机枪射手的胸部打得像个筛子。

射手吕俊生将沉重的反器材步枪从射击阵位上扛了下来,按照计划,通过战壕向着另一个位置转移。他的副射手兼观察员张振华一手抓着一个望远镜跟在后面兴奋地对他说:“吕大个,刚才那枪打中了,鬼子的机枪都被打碎了,机枪手都被打死了。一颗子弹至少干掉两个鬼子!”

“行,你给我记好了呀。”吕俊生一边说,一边扛着沉重的反器材步枪飞跑。

反器材步枪是苏联志愿航空队的同志空投过来的,跟着这些东西一起空投过来的,还有延安自行生产的一些其他的武器,以及一本由上海大学那边翻译过来的,介绍狙击战术的小册子。这个小册子据说是李谦从欧洲那边弄来的好几个国家的东西的综合出来的东西,如今八路军采用的一个射手,配上一个副射手兼观察员的战术就是从这里来的。

只是在选择狙击手的时候,八路军在标准上和这本册子上稍微有点区别。那就是将身体素质的地位提高了很多。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他们使用的反器材步枪实在是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太高了。

这支枪空枪重量就接近20公斤,而射手必须具备扛着这东西快速转移的能力,还要能承受它惊人的后坐力——虽然苏联人给它装上了高效的枪口制退器和缓冲结构,但是使用这东西,对于射手的身体素质还是有相当的要求的。而能在刚刚开完枪之后,就扛着这东西奔行如飞的吕俊生当然也不是一般人。

吕俊生的身高足足有一米九,力气自然也比一般人大,在此前的破袭战中,他作为独立团的战士,在和鬼子拼刺刀的白刃战中,凭着一身的胆气,加上身高臂长,力量过人,一个人一把带刺刀的枪,一口气就挑翻了十四个鬼子;苏联人的反器材步枪送来之后,别的战士也不是扛不起这东西,毕竟算算也就四十斤而已,大家都是干农活出身的,挑个百来斤的担子也不值个啥。但是挑担子和扛这东西毕竟不一样,担子两边是一样重的,这东西,一头重一头轻,放在肩膀上还咯人,扛着走不是问题,扛着跑,还真没几个人撑得住的。

但是吕俊生可不一样,他不但身高体壮,还是天生神力。所以拿到这种东西之后,团里面也是第一个就想到了让他来试试。结果吕俊生轻轻松松地就把这杆四十斤重,两米来长的东西一只手就提起来了,端在手里,甚至还很轻松地做了两个突刺的动作,然后又看了看这枪,感叹道:“这枪够劲,就是这前面怎么没有刺刀座?”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弄得正准备问问吕俊生感觉如何的杨成武当时都不知道该说啥了。

至于说扛着这东西跑路,别人都要两个人扛着跑,吕俊生一个扛着跑,比扛着一杆汉阳造的普通战士跑得还快。说起来上一次的战斗中,吕俊生之所以能一个挑死十四个鬼子,他跑得比鬼子快,甚至拿着步枪跑得比鬼子空手跑都快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吕俊生扛着枪飞跑,观察员张振华跟着后面追,一站眼功夫,两个人便到了第二处预备好的射击点。张振华先举起望远镜观察,吕俊生则将反器材步枪轻手轻脚地放好,然后拉开特大号的枪栓,往枪膛里塞进了一颗特大号的子弹。

“十点钟位置,800米左右,有一门92步兵炮。”张振华说。

吕俊生先是低头看了看画在手背上的一个手表模型,确定一下十点位置的方向,然后将枪托抵在肩膀上,讲眼睛凑近瞄准镜,开始搜索目标。

苏联人给这杆枪配备了一个八倍的瞄准镜,比他们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上的倍率更大。但是相应的,这具瞄准镜的视野就更小了,和常见军用双筒望远镜比,视场太过狭窄,就搜索目标来说,观察员手中的双筒望远镜要方便得多。

“找到目标了没有?”张振华问道。

“看到了。”吕俊生说。在她的瞄准镜里面已经出现了一门低矮的火炮。

首节 上一节 366/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