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058节

  这次大议,有他参加,无疑能够吓倒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家伙,否则待他以后见着东南王,与东南王一说,那些官员就会“简在帝心”了。

  东南王非常强势,调整官员时是直接丢名单执行,不象朱真真和朱和坪还得召集大臣,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后再作决定。

  尤其是当开会时,他身边站了一人,给颜琨指点发言官员的名字与简历,情景真的有点吓人!

  不仅是他这么着,大明现有一个职业很吃香,那就是“速记员”,把参会人员的话给记下来,如此大家不能够大放厥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

  朱和坪身穿明黄色四爪龙袍,精神十足,让众臣心中嘀咕。

  看来他有兄弟帮忙,确实不同!

  颜琨是以东南国使节的身份出现在大殿上,除他之外,还有东南国重臣夏允彝、陈子龙和海军上将洪煕官也列席会议。

  谁都不能挑刺,因为东南王已经规定了两中华无分彼此,这样的事情,东南国使节参加无妨。

  所有的臣子们向朱和坪下跪行礼,山呼千岁、千岁千千岁!

  而颜琨则在位置上站直,手加额头行军礼,朱和坪向他欠身点头回礼。

  行礼毕,朱和坪让官员们平身,他们在地上爬起来,一个个目光灼灼,有的人已经是饥渴难捺,准备上阵了。

  果不其然,当徐公公宣布皇太孙殿下欲就科道官员如何发挥作用,请大家畅所欲言时,户科给事中姚至言头一个发言,他力主给予科道官员以风闻奏事的权利。

  姚至言从六品官阶,位置不高,但影响力很大。

  因为他是新明第二任首辅,已退休的姚明恭的孙子!

  众所周知,姚明恭原为前明的内阁高官,作过文华殿大学士和户部尚书,被称为姚阁老,之后他过档到东南国任职,照做高官,待颜常武另立新明,首任首辅是孙承宗,接任者正是姚明恭。

  姚明恭为人宅心仁厚,操守良好,曾致信告诫其弟居恭(任剑州牧)“洁已爱民,虚心听狱,严胥役,禁家奴。”

  他在位期间,主持朝政,维系新旧官员,做出良好的贡献,众人皆服。

  不象马士英,别人对他的看法是两极分化,一是他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经济贡献,大明经济高企,人口增长,年年上一个台阶,以致国力增强,军队茁壮、民众渐渐富裕,还拓地千里;第二是他为人极力谄媚逢迎东南王,软骨头一个,对颜氏言听计从,甘为颜氏狗,连带对着朱真真这个妇人与朱和坪这小屁孩子都是满心地为他们打算了,哪有我大明明仕大夫的铮铮铁骨,令人不齿!

  诋毁马士英的人说他不过是萧规曹随而已,颜常武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而且发展经济是得到了杨天生的帮衬,没有杨天生负责经济事务,马士英根本无甚能耐劳,这种说法与讥笑杨天生是个海贼,白丁一枚,只会吃喝,根本不会管理经济,要不是马士英帮他,杨天生都坐不稳次辅位置的说法相抵触。

  马士英的名声不好,相传他包庇门人与家人,收受贿赂,朝廷派员查过他,查无实据,但无法禁止别人照样说他。

  新明到此,共有孙承宗、姚明恭和马士英三任首辅,孙承宗和姚明恭的名声远比马士英要好,如今姚明恭的孙子姚至言都出头为科道风闻奏事,帮理不帮亲,可谓反戈一击,大振赞成派军心。

  姚至言首先出班发言,他高屋建瓴,首先从科道风闻奏事的历史说起,他简要回顾历史,指出南北朝的御史风闻奏事,源于汉代的“三公谣言奏事“,东汉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据传闻劾奏刺史二千石官僚,称为“谣言奏事“,至南北朝乃成为御史的特殊权力。

  接着是宋朝行台谏制度,到了大明朝则有科道制度,乃是一脉相承,有利国家,尤其是有利于皇帝!

  如无科道制度,不行风闻奏事,只怕唐朝藩镇之乱,祸不远矣。

  姚至言的口才很好,抑扬顿挫,娓娓而谈,富有感染力,摆出了一副为国家、为皇帝着想的态度,让人听得频频点头。

  而旁听的客人颜琨则听得想打呵欠,他有人介绍,知道姚至言是什么货色,心忖你小子得感谢今朝,否则你发言被你祖父姚明恭听到了,他可是不同意风闻奏事的,逆了他的意思,只怕他可用忤逆的罪名,将你活活打死了事!

第1748章 廷议风闻奏事(二)

  新明法律规定子民生命权不受他人剥夺,只有官府才有杀人执照,依法处置罪犯。

  这条规定对于皇家与普能民众一视同仁,在前明乃至于打前的年代,上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下有种种的乡约民规,比如父亲若告儿子忤逆,打死了事,不受追究!

  颜琨突然想起一句话:“你能够在此发言,你还得感谢你所反对的朝代和人!”

  他的父亲颜常武入主新明,背后被人辱骂,骂他是海贼、强盗,杀人无数,还歼银掳掠,无恶不作。

  但颜琨看过公开发表的颜常武执政新明后的归纳总结:他杀人不多,除了几个罪大恶极的官员之外,其余的人一个不杀,全部流放,更没有灭族之事。

  在运输他们到东南亚时,保障他们的生活,所有的船长都签了责任状,不得死一个人,否则会被追究。

  那些到达东南亚进行劳-动-改-造的东林党人士,官府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出路。

  他们也焕然一新,现在,前东林党干将史可法在土澳当起了总督!

  还有好些前东林党人痛改前非,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很好的贡献。

  一些传闻被杀的前明官员和大儒,当他们重新出现时,造谣者被啪啪地打脸。

  颜琨为他的父亲而感到骄傲,冷眼看姚至言,心忖这帮人怎么还不接受教训,还想着重覆前明旧辙?

  真要是恢复科道风闻奏事,就一定对他有利?

  当然,他搞别人一时爽,被别人搞则时时爽!

  当他得势时想搞谁就搞谁,可是花无百日红,待他失势时,别人连他走路姿势都可以拿出来说话,参劾他,给他安下种种的罪名。

  这不是说笑的,某位官员因为斜眼看皇帝,被治以大不敬的罪名!

  或许,他已经不计个人得失,而想的是团体利益---文官阶层,就算文官怎么斗殴,也是肉烂锅里。

  多么高尚的品德啊,颜琨都要为他拍掌叫好,就不知道他在地方任上时会不会这么努力,会不会拼命在前呢?

  颜琨脑洞大开,心中泛起了一个想法……他想建议新明废除翰林院,断所谓清流的根!

  ……

  姚至言说古道今,说起今朝,首先就拿朝廷曾严重关注的兵部郎中赵新华前往北海之事展开讨论,赵新华往北海去,一路连吃带拿,在核销军队报销时收受大量贿赂,造成很坏的影响。

  由于他为人狡猾,做账老成,朝廷查不出他的把柄。

  他为人贪酷的名声在民间传开,但科道官员没有了风闻奏事的权利,不敢对他弹劾。

  他之所以败露还是小老婆反腐,他小老婆生活奢华,挥金如土,这才被官府捉着正着,以巨额资产来历不明罪把赵新华拿下。

  当时他出行北海时,朝廷已经三令五申,他却有法不依,同时科道也不能有效地监督。

  再有淮河盐务案、钱塘江堤案、广州走私食糖案以及武陵茶叶案等等,这些都是官员硕鼠挖国家墙脚跟的重大案件,科道官员布有眼线,也有所了解有关的民间风声,正因为缺乏风闻奏事的权利,不能轻举妄动。

  要是弹劾对方失败,还把自己给填了进去,何苦来哉。

  最终发现无风不起浪,在案发前收到的风声都是事实!

  不能及时制止,没有止损,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姚至言条理分明,言之有物,说明缺乏风闻奏事的危害性。

  待他说完,朝堂上大臣们纷纷说:“臣等附议!”然后跪了下来。

  好家伙,包括了内阁三阁老方士亮、周六一、吴易三位重量级大佬,还有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寺卿等大多数官员以及所有的科道官员,占了殿上朝臣的三分之二。

  只有马士英、杨天生、堵胤锡三位阁老以及六部主要官员以及部分九卿官员反对,泾渭分明!

  一般地,把业务官员称为“浊流”,他们负责具体事务,大有机会上下其手,搞些不合法的行径。

  而象姚至言这些科道官员、詹事、翰林学士等,都是清水衙门,叫做清流,与浊流两边天然对立。

  果然是预料中的一边倒,朱和坪并没动气,他知道那些官员中至少大半以上不是别有用心,许多人是忧国忧民,认为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监督,科道没有风闻奏事的权利,导致于贪官污吏损害了国家、朝廷的利益。

  现在朝的官员们经过了清洗,绝大部分官员对朝廷是忠心的!

  象内阁三阁老方士亮、周六一、吴易全都是事务官出身,他们干得一点都不含糊,要政绩有政绩,要人品有人品,说多光鲜就有多光鲜,才能够在庞大的文官队伍中脱颖而出,他们的提拔是经过颜常武同意的,说他们想反朝廷,朱和坪头一个不信。

  也就象前明那样,初期科道官员风闻奏事很给力,也很公心,但到了中期之后,风闻奏事的权利才变质。

  就拿姚至言来说吧,他任户科给事中之前是山阴县县令,其考核为卓异,经济指标名列前茅,原本是个穷县,他任职三年,大力发展经济,把穷县帽子给摘了下来,迈上了中等县的水平。

  好吧,就看谁能够把他们说服了。

  没让朱和坪失望的是重臣堵胤锡亲自站了出来,他双手郑重其事地托了两件大杀器。

  第一件武器是《前明国史》第十册 ,他翻开一行念给大家看道:“前明亡于党争!”

  然后他说道:“诸位有无疑问?”

  回答是无异议。

  《前明国史》是由首辅马士英任总裁官,前首辅姚明恭任荣誉总裁官,集合了许多大官、大儒一起编撰,经朝廷审定,最后刊发天下。

  或许其他人可以提出异议,但这里的官员们谁都不能有异议,因为这是集结了很多人的心血,说不同意的话就得罪了很多很多人。

  “好,既然大伙儿无异议,那臣也不必多说党争之事,大伙儿也都明白科道官员在党争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堵胤锡手指马士英道:“假设强敌就在城外,马相管着军政,因为阻了杨相的路,所以杨相就指使某位科道官员去告他,以小搏大,这样的事情还少吗?这还能打仗吗?还能打胜仗吗?”

  听到他的话,让马士英朝天翻翻白眼,而杨天生笑容可掬地道:“堵阁老此话正中我的心思,马士英这家伙挡了我的路,我得把他铲除了,换我来当首辅!”

  这样的例子一点都不好笑,大臣们谁都笑不出来。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例子还少吗?”堵胤锡说完,又亮出第二件武器,乃是东南王颜常武的亲笔所写:“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第1749章 今后不可再议

  大殿上一阵乱响,东南王的御笔在前,大臣们全部跪了,就连朱和坪与颜琨也得离位表示恭敬。

  听堵胤锡念完:“东南王殿下的教导: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好了,殿下的教导,臣已经收起,诸位请起!”堵胤锡说道,于是众人重新爬起来,站好班次,朱和坪与颜琨坐回原位。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朝建立以来,都是依此而行,遂有国家富强、民众富裕,军队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拓地千里,大家有目共睹,不必多言!”堵胤锡慷慨激昂地道:“尤其是臣作梦也没想到困扰中国千年来的北虏竟然成为了历史!”

  他问诸人道:“千百年来,谁可见到我中原王朝彻底地征服北虏的?”

  个个都说以前没有,现在有了!

  “这一切都是我们按照东南王殿下的教导所取得的,臣在想,没有谁会想到回到前明末年的那种惨样,所以,我们少些空谈,多些实干,不要口水,只需汗水!”堵胤锡逼问道:“你们谁同意我所讲的,举右手!”

  刷!

首节 上一节 1058/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