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086节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徽章,佩上它在胸前,就有一种“如朕亲临”的巨大力量,对于他人有威慑力,对于自己有鞭策力,非同小可!

  杨展亲手给兴教占堆佩上徽章,兴教占堆假惺惺地道:“君子不夺人所好,怎么好意思捏!”

  杨展从身边小包里取出另一枚银质徽章道:“我还有一枚,这是当校级军官时今上赐予的。”

  他给自己别上,同样地,即使是银质徽章也是看人给的,大部分的校级军官都没有这枚徽章,不是“标配”。

  所以杨展是简在帝心,除了徽章,他身上还有一把今上赐予的随身短剑,索性也展示给兴教占堆来看看这弥足珍贵的荣誉。

  仅东南国中将以上军衔的军人能拥有,在新明军队是没有的,就算新明的皇帝、当政者发类似的短剑,含金量远远不及,低东南军的持剑同行们一筹!

  以致于新明的高级军官们相当不满,两**界大佬的嘴皮子官司打了好久,一方强烈要求一视同仁,都是同一个老大,我们也要有这样的短剑!另一方则得意洋洋地道当我们荜路蓝缕开拓南洋时你们在哪里,这是领袖想要,作梦去吧!

  双方争论的结果是两军军校的优等生都能够蒙皇族代颜常武赐予的军刀,但“少阳剑”则是中国特色---新人新方法,老人老方法,东南军因为与今上一起打天下才蒙赐此荣誉,明军没有就没有了。

  这把佩剑因为在其剑柄上刻有“颜少阳赠”字样,因此得名“少阳剑”。

  “少阳”是前明帝师孙承宗给颜常武起的号,古人除了姓名,还有“字”与“号”等,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才有字、号,取字是件不小的事,这表明你成人了!

  往往是师长赐下,孙帝师亲给颜常武取号,即颜常武这个海贼头与孙承宗的皇帝弟子天启皇帝是同学!

  “少阳剑”剑柄刻有“遇敌必战,战无不胜”、“少阳”等字样,它是荣耀的象征。就算在东南军的将军中得此剑者也寥寥无几,全长40厘米,玳瑁剑把,剑把绘有龙纹,顶端绘有东南国国徽,剑长28厘米,剑鞘涂有黄漆,配有帆布剑套。

  杨展在两中华都是高级军官,他有东南军中将军衔,表现突出,有幸拥有一把短剑,是为佩剑将军。

  赐剑这手是颜常武学自常凯申,与常凯申赠给其黄埔学生、得力部将及有功人员的随身短剑同出一辙,当然东南军的佩剑将军比常凯申的佩剑将军要好运得多。

  看着这把剑,兴教占堆心生羡慕,不禁惆怅地道:“不知道我有没有这样的好运也得到这样的剑!”

  杨展直言不讳地道:“只怕很难,新明军界是拿不到这样的短剑的!”

  “不过呢,就算你拿不到,你还有儿子与孙子嘛,看看哪个出色的,我写信把他推荐进入东南国的国防大学就读,入东南军参军,说不定会有机会!”

  为了笼络兴教占堆,杨展给他承诺,以他的面子是能够保送人员直接入读国防大学,国防大学是东南军培养精锐军官的摇篮,得进国防大学,就等于让人员快人一步。

  兴教占堆大喜道:“一言为定!”

  杨展微笑道:“君子一言,快马三鞭!”

  与兴教占堆击掌为誓,兴教占堆在后来真的找了个孙子叫做占西亚的,得杨展举荐到国防大学就读,随即参军,作战积极,立功无数,一路升迁,最终官拜中将,成为出了名的藏人将军,得赐少阳剑,

  此时兴教占堆已经作古,就在他坟前给他看少阳剑,表明孙子出色,不负爷爷期望,这把剑的故事就此成为传奇。

  杨展与兴教占堆相谈甚欢,由于兴教占堆确实有地位,所以杨展亲自出面,做了一些例行公事。

  两中华极讲“档案”,实在话,中国人喜欢做文字资料,中国的历史记载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当今上掌权,除了历史记载,还加强了“档案”的建立。

  对于所有的高级军官,都有人事档案,随年加载,完善。

  自己的档案,别人的档案,一一建立,若干年之后,这些档案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力量,可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兴教占堆入役,做了明军的高级将领,为他建案是不容马虎的。

  杨展亲自询问,让高参陈石星担任执笔人,给足了兴教占堆面子。

  姓名、年龄、出生地、家乡、婚姻情况、子女……不要小看这些单调的数据,比方说,日后兴教占堆担任某军主将,则他的副将就要考虑到不能用近着他家乡的军官,以免他们来个老乡

  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做事沆瀣一气。

  再有子女情况,很明显地,儿女双全的、子孙满堂的军官比起单身汉更让人看重,无它,有牵挂耳。

  到了饭点,杨展请了兴教占堆和陈石星一道吃饭---真的是饭,羊肉抓饭!

  军队有活羊,宰杀后即时做菜,那是一个鲜。

  远征补给不利,但杨展用来招待新加入的好汉自然没问题。

  高压锅做的饭熟透了,松软可口,让兴教占堆大为吃惊!

  要知道高原反应的缘故,水开不了,之前做出一锅好饭是很困难的。

  果然,汉人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呀!

  还有酒,知道兴教占堆也能喝酒,杨展就开了酒禁,请兴教占堆喝东南国上等甘洌的朗姆酒,这是给高官们的特供。

  于是大家一边吃饭、喝酒,在轻松的气氛中继续交流。

第1799章 为何反?

  嗯嗯,兴教占堆是青藏地区前任大汗顾实汗麾下将领,哪怕顾实汗已经驾鹤西行,杨展对他依旧很感兴致,不住地询问顾实汗的经历与故事!

  这让兴教占堆摸不着头脑,只好开动脑筋,极力回想往事。

  看出他的疑惑,陈石星简略提起建档的好处,兴教占堆不傻,很快就明白过来。

  他心中大为凛然,不禁问道:“你们可有我的档案?和其他人的档案?”

  有嘀!

  杨展点头道:“有嘀,前后两任大汗的资料,甚至我们还曾经派人到达顾实汗的家乡作过调研,至于你们当雄八旗,每一个将军都有一个档案!”

  兴教占堆倒抽了一口凉气,好奇地问起来:“可否说说对我是怎么评价的?”

  杨展遂说道:“兴教占堆,当雄八旗那曲部旗主,身高八尺,精擅双刀,善攻善守,是一个全能型将领……。”

  他说到兴教占堆的介绍,还行,但当杨展说到了:“……兴教占堆与达延汗是儿女亲家,孙女嫁给达延汗,深受达延汗的信任。”

  兴教占堆摆手道:“此事有误,我的孙女儿是被达延汗强抢为小老婆,而她当时早有了婚约!”

  杨展和陈石星一起侧耳听八卦!

  原来兴教占堆的孙女儿生得美艳,芳名远播,本已经订下当雄八旗中苏比达部的实力派朵麦古伦为妻。

  不想达延汗知道此事后,怕兴教占堆与麦古伦强强联合,不利于他的统治,遂找了个借口,强行娶走兴教占堆的孙女儿。

  兴教占堆有一定的实力,威望较高,与苏比达部同为实力派,两部之间的联姻会造成力量失衡,达延汗遂亲自出马抢女人。

  达延汗是大汗,得罪不起,兴教占堆在苏比达部面前丢了面子,还得赔上二万只羊和二千头牦牛的巨额嫁妆,因为孙女儿嫁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大汗,嫁妆太少的话丢不起这个面子,兴教占堆因此损失惨重。

  相比之下,达延汗付出很少,还的财礼不及嫁妆的四分之一。

  名义上兴教占堆与达延汗是亲家,实际面和心不和,兴教占堆的孙女儿在达延汗家中并不受宠,这次派出兴教占堆阻挡汉人,不无借刀杀人之意。

  听过兴教占堆的解释,大家恍然大悟,为什么兴教占堆会顺水推舟地反了达延汗,他犯不着为达延汗卖命。

  杨展担心兴教占堆家人的安危,兴教占堆说他早有预料,顶得过就顶,顶不过就降,尽力而为,他微笑道:“我有此打算,达延对不起我,我对得起顾实汗,那帮家伙说实在话我得感谢他们,将我活人献给你们,否则要是一刀下来,我就没命了!”

  他说他的家人早就躲藏起来了,以青藏之大,达延汗直接统治到的地方多着呢。

  “我老是老了,朋友也有不少,而且,只要我军进入拉萨,则他们就会更加安全!”兴教占堆说道。

  有道理!

  杨展与陈石星对望一眼,对兴教占堆放下了大半的心,这下兴教占堆会不遗余力,力保明军进入拉萨!

  吃过饭,秉烛夜谈,兴教占堆彻底地将达延汗给卖了,将他所知道的资料如倒水竹筒般一一述说出来,极大地丰富了大明对于西藏的了解,将来有的放矢,大有好处!

  他们谈得很尽兴,杨展与陈石星一起向兴教占堆告辞离开后,两人披星戴月,心情欣悦无比!

  兴教占堆是青藏地区的老人,给出来的资料相当多,

  当晚杨展即召开了高级军官们的会议,包括皮熊、杨璟新和马进忠、王进才、张先璧诸人等明军将领,讨论兴教占堆所献三策之事。

  马进忠、王进才、张先璧都是前明时期的老人,能够躲过颜常武对明军的大清洗,都是可以信任的将领,才能当然不如杨家父子与皮熊。

  大家一致同意即刻由兴教占堆派人送通知到拉萨给藏军假报平安,至于兴教占堆会不会造假,理论上不会,毕竟他人在明军中,造假了对他没有好处。

  再说了真是造假又如何,我军以堂堂之势碾压藏军,所有的明将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但这个信心要打个折扣,兴教占堆所讲的确实有点道理,那就是明军上上下下有不少人生了病,不断地打仗更是加剧了军中病情,以致于出现明军战死阵亡者的数量不及病死的人多,任明军作了再大的努力,也是枉然。

  造成明军生病的主要是高原反应,昌都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空气稀薄,年平均气压和每立方空气中含氧量仅有平原地区的2/3,高原反应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高反的不适反应比较常见的是头晕头疼、身体疲倦睡不着、食欲减退,呕吐、呼吸困难等,稍微严重一点会嘴唇发紫、持续头痛、持续吃不下东西呕吐等,这还是轻的,重的话就要躺下,无人照顾的话即时挂掉。

  如同板蓝根预防感冒一样,红景天、高原安也可以有效预防高原反应。不过必须要提前服用才有效,在上高原前7-10天开始冲泡红景天根块或粉剂、胶囊,可以提前启动身体的携氧能力,为高原缺氧环境做准备。

  出发前一周尽量不要熬夜,并停止日常身体锻炼,以便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缩短身体切换高原模式所需要的时间。

  还有良好伙食,少见的后勤补给,都明白到到要搞好卫生,明军做足了准备,可天路就是天路,缺乏一种重要的对付高反的手段----吸氧!

  给高反患者吸高纯度的氧气能够救命,这条秘诀只有颜常武知道,但他目前无能为力。

  事实上,古代战争中较大的减员往往不是战斗减员,而是因为各种疾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究竟,主要是当时的军队技术条件和后勤保障体系的制约,尤其是军事医疗保障体系的制约。

  明军入藏,很大的人力用在了后勤保障之上,但由于当时医疗理论和技术的限制,疫病仍然给明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如今到达昌都,部队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员出现了高反。

  为什么明军没有急攻,那是你急也急不来,比如说你登山时走路较安全,跑起来,好运的没事,不走运的就会得病,如果得个肺气肿,患者几乎无药可治!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把官兵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高反患者中轻症的多,重病的少,据部队首席医官钟培英的报告,他认为部队再继续前进,有多少减员实在难以预料。

  所以与会的将领们经过讨论,看过了报告,决定当年就在昌都过冬,待到明年道路可通行时,再向拉萨进军。

  消息传出来,官兵们如释重负,放假了!

第1800章 军头杨展拜佛

  明军完成了昌都战役,歼敌上万,自身死亡不足一千,顺利地夺取昌都地区。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这三江并流的昌都!

首节 上一节 1086/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