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184节

  阿三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深深地受到了震撼。

  这可是神!

  然后是活着的阿三,颜常武给他们授勋,发给证书,与他们互致军礼,阿三们象被打了鸡血一般地亢奋。

  ”为中华而战!“颜常武语重心长地道。

  ”为陛下而战!“阿三们大声应道!

  那些幸运的阿三们心满意足地看着自己的证书,人生从此就不同了!

  其余阿三羡慕之余,想的就是为中华而战,为陛下而战!

第1975章 敌我两方动态

  援兵败阵,轰隆的枪炮声在城北响了一天后沉寂下来,让城内的包头佬空欢喜一场。

  伊斯肯得仑城的主将阿卜杜勒·瓦希德看着城外如接天一般的敌营,又气又急,召集诸将道:“外援失败,城墙崩溃,异教徒的进攻就在眼前。”

  “尔等若是放弃抵抗,必将遭遇异教徒毒害,将来身家性命不保,家破人亡,宗教被亵渎!”阿卜杜勒·瓦希德恐吓道。

  众人愤怒地道:“不!”

  “好,就算他们摧毁了我们的城墙,但我们心中有城墙,必让异教徒有来无回!”阿卜杜勒·瓦希德拍着胸膛鼓动道,他已经下定决心,一旦城破,则与敌人同归于尽,把城内一切都给毁灭,绝不留给东方的异教徒。

  守土有责,伊斯坦布尔要求各城、各地主将不得擅退,敢退者斩!

  阿卜杜勒·瓦希德在城内极力鼓动军民准备战斗,想用宗教狂热激发军民的无畏无惧心理,拼命抵抗,造成敌人的重大伤亡。

  但他也很明白,敌强我弱,这城是守不住的,那么城守不住的时候,他将把城给付于一炬,将城内的一切都给毁灭,绝不留给敌人。

  与此同时,第五军军部也召集了高级军官会议,因为行在已经决定攻城,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了第五军。

  按军制,东南军的陆军西方集团军下辖八个军,以一万人作为一个单位即是师,一个军一般有多个师组成,一般是第几军加数字,比如第51师,就是军长左梦庚亲领的主力师。

  如今的第五军共有五个师的正兵,分为51-55师,都是华人,分别由左梦庚、党守素、窦名望、马宝统领,另有一万华人辅助兵和二万阿三兵,合计八万人,兵力并不少。

  辅助兵虽说不入正兵行列,待遇也稍低,且军官、士官有部分是老兵回炉,但大部分的士兵都是年轻人,活力十足,状态并不差,实际上照样胜过各国的老爷兵。

  至于之前折损一半的阿三57师,已经补充完毕,齐装满员,再加多一个阿三58师,如此构成第五军。

  中国人逐渐喜欢使用阿三,没办法,阿三实在是太讨人“喜欢”了,他们最大的长处在于听从命令,逆来顺受,生活在自己的虚幻精神世界中,只有升阶级才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其余的跟班比如中华八国小跟班,当中朝鲜人力弱,素质较差,怎么说呢,就是他们学中华文化学得太到家,把自己给整废了。

  朝鲜什么都跟着中国人学,大言不愧的说自己是“小中华”,还自称是“东方君子之国”,他们一样实行科举制,推举三纲五常,一如中国。

  不过到了两中华时期,科举制度大改,由八股文占优变成了科学领先,八股也变成了国学,之后两中华大力进行大学建设,实行文官制,科举严重变味,而在朝鲜、越南则科举旧制还是根深蒂固---中国人恨不得他们不改,也不要求他们更改。

  朝鲜学废了,没想到中华文化外表保守,实质风骚,只要遇到大问题,就会变革。

  倭国人自卑,骨子里有对大陆的深深向往,尤其对东南国更是心心念念,他们几千万人挤在一个仅三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小岛国里,而东南国人也是几千万人占有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凡是去了东南国打工的倭国人都在想着“要是这片土地是我们的多好啊!”

  所以倭国人不能信任,中国人上层都很明白的。

  至于安南、柬埔寨、老挝、暹罗和缅甸,则有丛林国家的小家子气,国家越小,民风越彪悍、内斗得厉害,不时要蹦跶一下,经常违反军纪,让中国人头痛不已。

  最后是琉球,人太少,不值一提。

  阿三则不一样,在所有的仆从军中最为听话,且适应热带作战,因此他们的人数最多。

  帅帐内,军长左梦庚主持会议,他年龄不大,性格敏捷便给,颇为勇武有力,年近四十岁,功劳也不是很大,没有什么力挽狂澜拿得出手的战绩,却已经官拜上将,所有的人还服气的,象党守素、窦名望、马宝三老贼也不敢不听他的话。

  没办法,人家官二代,有个好爸爸!

  其父左良玉,因缘巧合下成为东南军早期建军要人之一,将来百年之后可以加上“东南军主要缔造者之一”的荣誉称号,这个称号不得了。

  左良玉从军,地位摆在那里,他现回了大明镇守,其子左梦庚在东南国打拼,是颜常武军校的头几批学员中一员,他忠于今上,是简在帝心的人物,运气很好,稳步上升,官拜上将。

  不过,他虽为上将,爵位倒不是很高,只为男爵,如窦名望的爵位就高过他,已经成为了子爵,但军中最讲的职务与军衔,爵位是后方才论。

  他稳坐中军帐,从容淡定地给诸将分派任务,诸将诺诺连声,给足他面子。

  “此次作战,蒙今上看得起,让我们作为先头部队,安排我们对伊斯肯得仑城围城,现在又负责进攻这座城,是我们第五军的光荣,也是我军打城的第一战,今上在看着我们,全军也在看着我们,绝不能有失!”

  左梦庚斩钉截铁地道:“我们从四个方向同时进攻!火力开路,有进无退!”

  他指出道:“既要顺利夺城,又不能损失过大,如果一座已经被摧毁了城墙的城市我们还不能夺取,或者有了重大损失的话,那么大伙儿自个儿向今上请罪吧!”

  他说完之后,军的作战部部长张则树对敌情作了介绍,重点是敌人在城市各处广设街垒,明摆着要打巷战!

  巷战?

  古代巷战是很少见的,城墙告破,守军几乎是丧胆失志,再不能作战,多是投降了事。

  如今包头佬想打巷战,其意不祥哪!

  所以左梦庚要各个师长靠前指挥,绝不容许军队重大损失!

  “打完这仗,我们要看指标,既讲战功,又论我军损失情况,大家不可掉心轻心!”他严厉地道。

  这是给老贼们下警告,因为他们杀人如麻,为达成功目的而不讲人命,但在东南军,这套是行不通的,东南军为将,既要成功,又要部队伤亡少,方为英雄!

  “行,听军长的!”党守素第一个表态道。

  接下来高级军官们逐个表态,坚持拥护军部指示,保证完成任务!

第1976章 包头佬版的失街亭(二)

  行军途中,骤遇大雨。

  雨在哗哗地下着,道路很泥泞,但东南军的部队依旧前进。

  奥斯曼帝国的道路当然不象两中华那边建设得这么好,官兵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中。

  与他们同甘共苦的有他们的统帅颜常武,他骑在马上,前面是一个营的工兵在为他铺路。

  身为王者,不可轻易下地,他若下地,则是臣子们的羞辱,因此工兵们在热火朝天地用木板、草料铺设他前进的道路,还真是的甘之如饴。

  颜常武满意地点了点头,他麾下的兵能当到这份儿,看来俺还是干得不赖啊。

  突然间从前路方向传来了阵阵马蹄声,数骑传令兵正赶过来,看来有事情禀报。

  颜常武问参谋长戴维先生道:“现在我军前锋是谁?”

  部队并无固定前锋,某部队当前锋,遇到大据点时停下来负责围攻,则后面部队会越过他们当了前锋,这些事情由戴维先生安排得井井有条,颜常武有时偷懒不理会是什么军队在前面,现在问起来。

  “是周全斌的第三军!”戴维先生回道。

  “很好!”颜常武点头道。

  第三军的主要将领是周全斌、贺蓝、塔天保、徐勇等,其中周全斌是闽省同安人,曾勇夺有三十五万两幕府白银的银船,一直追随颜常武,忠心耿耿,战功一流;贺蓝、塔天保则是隶属于李闯王的山贼军出身,徐勇则是官军出身,都是好手一枚。

  “倒要看看周全斌有什么情报。”戴维先生说道。

  三名传令兵到达行在所在位置,自然有人出来接应,说起来果然是来自第三军的信息。

  侍卫收了送达的公文袋,首先呈给戴维先生看,公文袋盖了章,戴维先生拆开袋子,取出一份公文,他是一目十行,告诉颜常武道:“前边的路上有敌人阻挡,人数约有三万左右!”

  “倒是带种!”颜常武冷哼一声道。

  如今东南军六个军出动,每个军八万人,加上杂七杂八的部队,超过了五十万的军队在前进,对方区区三万人就敢来,不知道是他们自大还是过于自信了。

  看过公文,戴维先生又在公文袋里取出一张图来,看毕,就开始胡言乱语起来!

  但听得他扯道:“吾观此图本,失却要路,占山为寨。倘魏兵大至,四面围合,断汲水道路,不须二日,军自乱矣。若街亭有失,吾等安归?”

  听得颜常武与左右幕僚大为奇怪,这位总参谋长在说什么呀,现在可是中国人打包头佬,哪有什么魏兵,还有什么街亭?!

  戴维先生将图纸递给颜常武一看,却是一张当面之敌的驻扎形势图。

  图中一条大道,大道右边驻有敌军,图纸画得简明扼要,颜常武马上明白过来了,大笑道:“戴先生你刚才背的是《三国演义》吧!”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戴维先生嘿然道:“就不知道包头佬有没有武侯弹琴来退仲达了!”

  “包头佬岂会有猪哥亮!你幸亏是个红毛鬼子不是司马仲达,否则我倒要提防一二那‘三马同槽’!”颜常武应道。

  他们两个家伙信口开河,听得同行的参军司马刘孔昭也是心痒痒的,接过了颜常武的图纸来一看,也不禁笑道:“哦,竟是失街亭之事的前奏,敌放弃当道,屯兵山上!”

  刘孔昭,浙**田人,号复阳,刘基后裔,袭封诚意伯,前明亡,于南京参与颜氏拥立金华王朱由产为帝之事,虽是勋贵,世代吃明禄,却谄事颜氏,得大用,先后出任苏州巡抚、山东巡抚、两广总督、陕甘总督等要职,后被调入内阁,加协办大学士,随即发往东南国效力,被加了一个副总理大臣的头衔到军前效力。

  对于新明的大员们来说,到东南国出将入相绝对是将来重用的信号,只有在东南国内阁任过职的人才可在新明内阁担纲,尤其是新明内阁首辅,一连三任的孙承宗,姚明恭和马士英都是如此。

  颜常武放松了,笑道:“就看周全斌能否把握住机会,让敌人失街亭了!”

  ……

  “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周全斌眉开眼笑,扬鞭大笑道。

  他问诸将道:“我等该当如何让敌军失街亭呀?”

  事到如今,大伙儿都知道敌军要重新演绎失街亭之事,在古代,书籍匮乏,《三国演义》是军人们必看的,当中塔天保看得较多,书都翻烂了,见主将动问,马上应道:“可用二策!”

  “请讲!”周全斌客气问道。

  “一曰寒敌胆,二曰断水源!”塔天保用回《三国演义》的策略道。

  周全斌大喜,细忖了一下,觉得已军八万人不够雄厚,遂先写了一封私信,送给跟在后面的第五军左梦庚,问左可否助他一臂之力,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再急发一份公文,送回行在请今上审批。

  颜常武看了,欣然道:“好事啊,准了!”

首节 上一节 1184/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