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91节

  阿部忠秋虽然成功地激发了保科正太郎的怒火,但他们很聪明,清楚到目前中国的国势如日中天,哪怕他们倭人再不满,也只能低头。

  目前他们能做的就是隐忍,等待天时有变。

  倭人能屈能伸,即使是中国强大之际,也保留着对中国大陆的觊觎!

  或许一代接一代的倭人做着美梦老去,但他们一直薪火相传,对于大-陆的土地,他们从来都是有想法的。

  因此在东南国的太子爷颜琨召见他们时,两个倭人表现得极为恭顺。

  两人大礼参拜,山呼千岁千岁千千岁!

  朝堂两边大臣林立,中间坐了太子爷。

  本是王后秉政,但她怠政了,太子爷颜琨目前负起监国之责,对于理政他已经驾惊就熟,请了倭国使臣起来,问侯倭国将军金安,又问倭国情况。

  两倭人趁机将倭岛遭遇台风的消息禀报了太子爷,请他看在两国友谊的份上,救助倭国一二。

  其实倭岛遭灾,东南国早就知晓,但倭人好面子,一直没说,等到出现了饥荒,开始死人时,再也支持不住了,这才上门求援。

  大陆新明也派了使臣求援,但级别不如保科正太郎和阿部忠秋高,毕竟东南国能够帮助更大。

  颜琨回答得体,向倭国表示了慰问,然后与两倭使说了一会闲话,他们就告退了。

  “诸卿,对于倭国求援之事,可有见解?”颜琨缓缓问道。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主管外交的的内阁大臣黄淳耀身上,看他怎么说?

  黄淳耀嘿然道:“倭人要粮,给他们就是了。”

  “不过,只送给他们所需要名单上的……”他竖起一根手指头道:“只给百分之一,其余的粮食,拿钱来买吧!”

  “太吝啬了!”众人都说道:“黄大人真是持家有方哪!”

第2326章 求援之锡克人有麻烦

  最终廷议是免费给了倭人求援单上10%的粮食和一批救灾物资,着火速组织运输船队把粮食与物资运达。

  当是时,东南国与倭国的关系非常好,倭国认东南国做老大,老大还是得有老大的体面,因此该送的还是送了。

  否则人家凭什么认你做老大!

  两倭人感激涕零,其余的粮食与物资则从东南国的粮食市场上购买。

  东南国粮食爆仓!

  由于技术的先进性,东南国的粮食产量很大,仓库爆满,倭人这一求购,中国人就把仓储粮食给清理不少,都卖给倭人。

  中国人也不欺负倭人,以优惠价格卖出大量的仓储粮食给倭人,乃一家有赚二家便宜的事情,中国人得以把粮仓装入新粮,而倭人则以优惠价格得到了大量的粮食,回去活人无数。

  保科正太郎和阿部忠秋完成了使命,顺利返回交差,都得到了嘉奖,功劳到手。

  即管如此,两人表面对中国客客气气,暗地里并不感谢中国,而是暗恨中国人为什么不给大陆土地给他们!

  ……

  印度孟买,中国驻印军总部。

  这里原是印度一家土邦主的宫殿,该土邦主倾慕中国,把宫殿献给中国人,成为中国驻印军总部。

  中国驻印军是中国(主要是东南国)成立的、驻扎在印度各殖民地上野战部队的统称,现有陆军五万,海军三万,是中国在印度各殖民地的保护神,有他们的存在,印度人不敢轻举妄动。

  如今中国在印度有很大的利益,首先中国在印度有不少的殖民地,印度是中国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每年中国都从印度得到了大量的财富,目前一年纯利为二千万银元!

  而且印度是中国向西攻略的重要中转站,没有印度,中国想往西进军,难呐!

  宫殿用大理石构建,样式美观大方,总司令洪煕官在里面办公,总是心情很好。

  但这天他却紧锁眉头,觉得麻烦!

  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派兵进入帝国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借口锡克人对帝国不敬,杀害、奴役锡克人!

  经历了被中国人进入德里都城的惨痛经历后,莫卧儿帝国不敢惹中国人,但他们加害锡克人不在话下。

  锡克人在印度诸族中最被中国人看得起,并且锡克人也是最亲近中国人的民族,很多锡克人参加了中国人组建的仆从军或者成为警察,盖因锡克人是印度诸族中的“奇葩”。

  是一个正直、勤劳、bs乞丐、团结互助的民族,他们热爱劳动!

  得,中**队的仆从军里,锡克人以人口比而言,是最高比例的,并且东南亚地区以至于中国的各殖民地都以锡克人作为警察和守备队,他们克尽职守,服从命令,作战勇敢,深得好评,就连东南国国都旭日城也有不少的锡克人充当警察。

  如今他们有难,消息报到了洪煕官的案头处。

  起因在于中国进攻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抵挡不住,乃飞鸽传书到莫卧儿帝国,请奥朗则布相救则个。

  以信鸽进行远距离的传送信息的大规模使用来自于中国,之后各国只要有条件,都使用了信鸽。

  奥朗则布的父亲就是建造著名的“泰姬陵”的沙贾汗,被奥朗则布谋篡上位,也算有为,他稳定了北方的阿富汗局势,阿富汗可是“帝国坟场”,他能够在那里分一杯羹,是有本事的。

  接到奥斯曼帝国的请援书,让奥朗则布很为难。

  之前他攻过中国人,不但占不到便宜,还被中国人攻进了德里,大肆洗劫,令莫卧儿帝国损失巨大!

  即使是中国人进攻奥斯曼帝国,在印度也驻扎有强军,莫卧儿帝国打打阿富汗人可以,欺负印度阿三绰绰有余,但要对上中国人的话,朝臣们一边倒地反对。

  先前莫卧儿帝国与中国两国停战后,中国是个喜欢做生意的国家,与莫卧儿帝国做买卖,也让莫卧儿人了解了中国。

  朝臣说了:“只要中国的那个皇帝(国王颜常武)还在位,不要与中国开战!”

  奥朗则布以之为然,他知道中国皇帝是个热衷于报复的狂人,动他一下下,他就会报复,把人家全家都卖掉,东西抢光光,太不好惹了!

  可是不救奥斯曼帝国的话,也不好,大家同为包头佬,兄弟有难不想帮,说不过去。

  但中国人太可怕了,可怕到奥朗则布绝对不敢惹。

  想来想去,奥朗则布决定去害锡克人,理由是锡克人帮助中国人,当害了锡克人,在中**队的锡克人军心不稳,中国人的力量就会被削弱。

  嗯嗯,相当于“曲线救国”了。

  打的算盘很如意,旁遮普邦是锡克人的聚居地,他们的告急求援书信送到了锡克人其余的聚居地,包括孟买。

  在孟买的锡克人联合上书,请求洪煕官出兵救援旁遮普邦的锡克人,进攻莫卧儿帝国!

  其情可悯,但洪煕官有点挠头!

  洪煕官,是东南国现任首辅洪升之子,而洪升则是当年开台王颜思齐的把兄弟,所以洪煕官是官二代,有实力,有背景,敢作敢为。

  但他也不敢主动挑起战争,因为这是敏感时期,他必须保障东南国征服奥斯曼大业的顺利,别看他拥兵八万,但这八万人马是随时可能支援奥斯曼前线,万一在进攻莫卧儿帝国时,奥斯曼前线调动驻印部队,他给不出来,那就麻烦了。

  关键在于莫卧儿帝国并没有直接进攻中国在印的殖民地,师出无名啊!

  如果是莫卧儿帝国直接进攻中国人就好了,自卫反击战打响,旭日城是不会怪责的。

  打着为锡克人出头的旗号?

  拜托!人家是家务事,锡克人是承认莫卧儿帝国的统治的,好比某家里两人打架,你冲进去劝架,顺手把打架者之一给干掉了,这样实在说不过去。

  再者,真要打,莫卧儿帝国早集中了二十万大军,他们不进攻,光等待着东南国的进攻,万一中国人与那些包头佬打成牛皮,奥斯曼前线要调兵时……

  劝说锡克人忍耐,等中国人收拾了奥斯曼帝国再说?

  奥斯曼帝国是个老大帝国,不可能速下,锡克人会等到黄花菜都凉了。

  洪煕官想来想去,终究被他想出了一个主意。

第2327章 求援之交换

  位于孟买东北处的“纳西克”城是块好地方,相传印度教神明和群魔争夺一个壶而大打出手,原因是壶里装有长生不老药。结果不慎把壶打翻,四滴长生不老药分别落到印度的阿拉哈巴德、哈里瓦、乌疆和纳西克等四地,因此这4座城市分别每3年庆祝一次大壶节,也就是每个地方要相隔12年才举行一次,所以是难得一见的宗教盛事,每次都有多达数以百万信徒(当时印度有一亿人!)来参加这个节日,下河沐浴,他们认为借此能清洗旧日罪孽。

  纳西克是圣城,先天上有优势,往来的人口多,加上它在孟买通往莫卧儿帝国国都德里的要道上,商品往来频繁,靠收过路税就赚了个盘满钵满,纳西克的城主拉玛努贾姆是个刹帝利,他的最大爱好是有空去私人金库看看黄金,每天都是心情欣悦。

  他把收获的大部分钱财兑换成黄金,冶炼成一条条的黄鱼,放在金库里,每天都有收获,太爽了。

  但最近他快活不起来了,因为中国人派了个年轻军官来找他,要他做一件事。

  扬旗!

  所谓的扬旗就是造反,造莫卧儿帝国的反,不再跟随莫卧儿帝国,脱离莫卧儿帝国的统治。

  呃的天哪!

  晴天霹雳一般,拉玛努贾姆被震得外焦里嫩的,再次请求中国人说清楚,中国人就说清楚,要他造反!

  不从的话,试看前任城主的下场。

  前任城主就是因为不听中国人的话,被中国人干掉后,全家被贬为贱民,家财被抄,就在城主府旁边的贫民窟里过活,过着极为悲惨的生活!

  拉玛努贾姆得以上位,一直以来,他在中国人与莫卧儿帝国之间走钢丝,两家都讨好,两家都不敢得罪。

  没想到中国人居然要他造反,固然中国人不好惹,但莫卧儿帝国也不是好惹的!

  莫卧儿帝国在中国人面前表现很面,却吊打周边的小邦国,是轻松加愉快,不在话下。

  “你怕什么!”中**官鼓励他道:“你的城池是我们为你设计的,坚固易守,加上我们派出了五千锡克人来为你们守城,莫卧儿人不会这么容易攻破你们的地方。

  “相反!”年轻中**官露齿一笑,牙齿雪白,冲着拉玛努贾姆道:“你的城池是我们为你设计的,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容易攻破的!”

  “一旦攻破的话,你家里的金库就是我们的了!”中**官毫不客气地道:“你家就与前任城主去作伴吧!”

  无奈之下,拉玛努贾姆只得下令扬旗,宣布建立纳西克王国,准备在三个月后加冕成为国王!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德里,皇帝奥朗则布急忙在皇宫里召开了大臣会议来商量对策。

首节 上一节 1391/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