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47节

  不幸被打中的海盗,全身血洞,鲜血横流,惨不忍睹!

  如此凶猛的火力下,海盗们还怎么能够抬得起头来,去勾搭对方战舰,以便放火!

  这样的情况下,再凶猛的海盗也得雌伏,

  东南舰队第一条战列线驶过了海盗船队前面,再来转向往东,插入了海盗船队侧前方,又对海盗船进行弹幕洗礼。

  而第二条战列线则在西雷斯马的指挥下,往东北向而去,侧击海盗船队。

  居高临下,仗着火力猛,一昧地欺负海盗们的小船。

  刘香再也按捺不住,下令海盗前军与第一条敌人战列线纠缠,想方设法突上船去,要不放火,至于他自己,亲自率领最精锐的中军船迎击第二条战列线。

  中军船!船长三十余米、船左右舷用沙袋架起4磅炮,船头有12磅炮。

  两条敌对的舰队慢慢地接近,向着对方发射炮弹!

  演绎排队射击,炮声震耳欲聋,两条战列线中间的“巷子”硝烟弥漫一片,见不到对方,人们干脆乱射一气。

  中弹的中军船上晃荡不已,船上接连中弹,前三条中军船在对方的炮击下几乎失去了控制。

  刘香满嘴苦涩,他花费了诺大力气制造的中军船,曾经把大明官军欺负得死死的,官军战船普遍偏小(一条大船是船,一条小船也是船,朝中的大人们看到制造啊五十条船,数字可观,可以表功,但参数嘛),无法对付中军船。

  但中军船又无法对付东南舰队的夹板船,啊,还是要用夹板船才能对付夹板船,刘香有此悟。

  他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的小船受到屠戮,中军船被打得无法还手,那些放在侧边沙袋上的小炮甚至被炸飞升到了空中!

  可称得上精彩迭出,东南军大声喝彩:“漂亮!”

  刘香急怒在心,大叫道:“撤退!撤退!”

第234章 又一个历史节点

  海盗船队这次损失不小,有上五十船击毁,总算刘香见机得快,逃得快没有招致更大的损失。

  他们取西航行往海岸接近,利用水浅和暗礁摆脱东南舰队的追击。

  东南舰队依旧不慌不忙,不急于求成,只是远远地跟着,不把自己陷于危险之中。

  刘香对军师余仙客叹息道:“那东南府大龙头颜常武,据说年龄才到二十,做事却是老辣之极,实属难以对付!”

  余仙客无言以对。

  他惮思竭力,想尽一切办法去对付东南舰队,没想到对方是如此地扎手!

  火炮威力巨大且不算,火力也极是充足,根本无懈可击!

  过往对付水师,官军的船小,胆气也小,遇到海盗悍勇,多不敢硬战。

  反倒是各地民团壮勇,为了保卫家乡,给海盗们不小的麻烦。

  可他们装备太差,只是给海盗们麻烦。

  对付红毛番,固然他们的船象东南府一样船大炮利,但他们的数量往往不多,且船上人数太少,顶不住近战来蚁多咬死象,出现大船还打不过小船的窘境。

  这东南舰队就是个怪胎,船大炮利数量也多,人数也多,枪炮多极了,开炮震天价地响个不停,好象不要钱一般,更恐怖的是他们不怕死!

  刚才面对面的炮轰,排队枪毙式,他们浑若无事,好象死的不是自己一样!

  他x的,摊上这样的对手,简直好似对战海神一般!

  一想到海神,余仙客心里一阵哆嗦,东南府信奉妈祖,难不成这个颜常武真的是妈祖派来的,如此的厉害!

  ……

  到得天黑,海盗船队这才摆脱了东南舰队的追击,但有上十多条船只掉队,海盗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东南舰队追上,逐一击沉!

  此战东南舰队大获全胜,击沉或摧毁对方六十二条船只,杀死上千海盗,只捉了几十人的俘虏----他们的火枪火炮见人就打,几乎没什么俘虏。

  大炮为上!

  死掉的敌人是最好的敌人!

  自身没死一人,大概受伤不到三十余人,轻松有如借火。

  军官们在感慨的同时,更加体会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颜式语录一点都没错!

  督军的话如黄吕大钟:“我给你们准备了大舰、大炮和火枪,你们就要把军舰给带好,努力训练好他们(士兵),时刻为战斗做好准备!”

  总算,大家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案!

  损失的地方微不足道,各舰上有木匠,士官们的动手能力也很强,即时修复损失的部位,象没受过任何损伤一样。

  ……

  舰队分成了两部分,沿海岸搜寻着海盗的踪迹,不出所料地,颜常武率领的那一队在往南的线路上发现了海盗船大队。

  抢上风!开炮!给我打打打!

  大家已经明白了颜大少的三板斧,没有上风他宁愿不打,利用自己船好抢风快占据上风。

  然后就是不停地开炮,开枪!

  硝烟弥漫,刘香恨得几乎咬碎一口烂牙(他们很少刷牙),对方虽然船只少,但是他们聪明的没有杀进已方阵中,就是不断地放炮,过分!可恶!

  哪怕是刘香有意派出一支船队引诱对方追击,可是东南舰队不为所动,牢牢地占据着上风口

  当天在付出了十三条船的代价后,海盗船队才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第三天又不幸地被咬上了,东南舰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很踏实地一条船地一条船地干掉海盗们!

  差不多付出了三十多条船的代价,刘香船队进入了珠江口流域,那里的岛屿众多,好不容易才摆脱了颜常武的追击。

  那时期走路靠脚,行船靠风,通讯靠吼,看什么靠眼睛,添加多一副望远镜好一点的情况下,颜常武也不能逆天。

  他就开船返回广州黄埔,官员们听到他又立功了,纷纷到舰庆贺。

  贺客盈门,应接不暇,随着大家对他进一步了解,叹为观止的同时,纷纷与他交好。

  ……

  熊庭喜气洋洋地回去总督府,因为颜常武分了功劳给他,表奏他是“作战勇敢,指挥有方,战功卓著!”

  凭借着剿匪功劳,他可以升官到副总兵的位置,更重要的是,他带回了颜常武的一个重要信息。

  “在粤省海域,离海岸线三里之外,出售东南府令旗(即水引),华船二千银元,红毛番的三千两银子一船,所有的远洋商船,统统得购买令旗,方可出行!

  分成是颜八熊二,如何?”

  熊文灿接到这个信息,久久沉吟不决。

  闽省海域,东南府强收水引,是自个儿独吞,盖因颜大少是本地人,不怕外官,福建水师给他压得死死的。

  而粤省就不能这么做,他怎么都是外来户,必须勾结当地官绅,做生不如做熟,老熊在福建与小颜的关系非常好,他现在是两广总督,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财帛动人心!

  熊文灿使用两广总督关防大印,以缉私、防海匪、防红夷的名义,成立直属总督衙门的“广东远海舰队”:授予颜常武以”广东海防游击“的头衔,主要用于远海防御,近海依旧归广东水师管辖。

  远海舰队,广东方面一个铜板也没出,实际上是东南舰队的分遣舰队,其驻地就在外伶仃岛。

  外伶仃岛上临时搭建的木板房门边挂出了“广东远海舰队”和“东南舰队驻粤分遣舰队”的两个牌子,码头、营区都十分地简陋,因为匆促,出席成立典礼的贺客只有熊庭一人,其余的都是东南府的人,只烧了几封鞭炮,草草了事。

  但颜常武极为高兴,这是一个飞跃!

  从此,东南府占据粤省外海,加上闽省外海,彻底地控制了南中国海域,扼住了中外贸易的喉咙上,任何红毛番对中国的侵略将不再可能,意义重大!

  ……

  广州珠江天字码头附近有幢二层房子,灰朴朴的不起眼,挂有“广东远海舰队后勤”的牌子,那是“广东远海舰队”的陆上据点,用于收购补给品供给分遣舰队,同时,也是购买水引的联络点(并不在此购买),有需要的人士在此接洽后,到外伶仃岛上交银取旗。

  自成立广东远海舰队宣布收取水引之后,出人意料地,海商们居然踊跃交银和交银元,让外伶仃岛上的银库一下子就爆满,不得不加紧建筑更大的银库!

  以致于颜常武派人送了一封急信给台湾的陈衷纪:“粤省钱多、人傻,速速追加造舰资金,有多少加多少!”

第235章 敢犯持吾令旗者之人,虽远必诛!

  “江边鼓吹何喧阗,商行贾舶相往旋:珊瑚玳瑁倾都市,象齿文犀错绮筵;台浦明珠连乘照,日南火布经宵燃……”此诗出自明末天启年间韩上桂的《广州行呈方伯胡公》,此“方伯胡公”即为时任两广总督的胡应台。从这首诗里,我们一方面可以感受到明朝广州商业所筑起的无边繁华,而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其海外贸易的带来的繁华,毕竟,珊瑚玳瑁、象齿文犀、日南火布之类来自海外。

  纵贯明朝统治期间,“海禁”一直是明政府对海洋的基本政策,不仅远洋性质的海外民间贸易被禁止,明政府甚至不容许百姓进行捕渔业及沿海贸易。

  不过上有政策是下有对策,既然官方不许,那就走私好了!

  官府明面上不许外贸,福建的关税收入,万历初年只有两万两,崇祯最高时也不过五六万两,但据史志宏《明及清前期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历史后果》一文估计,从隆庆五年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仅通过中国-吕宋一墨西哥这条太平洋“大帆船贸易”路线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就不下6000万比索,折合成库平银当在4000万两以上。再加上倭国的银子呢?通过马六甲海峡来的银子呢?

  这么多的银子流入,就有价值这么多银子的商品外流,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了走私方式卖到国外,赚回银子。

  明代的外贸中心是福建,外贸对象则主要是南洋,次为日本。

  再有江南走私,而广东外贸,亦非常兴旺,当时,不仅外国商船进入广东沿海港口日多,而由广东启航前往、西洋的商舶也不少,明末屈大均记载:“广东望县人多务贾,与时逐以香糖果箱铁器藤蜡番椒苏木蒲葵诸货,其南走澳门,至于红毛、日本、琉球、暹罗、斛、吕宋等,帆绰二洋,悠忽数千里,以中国珍丽之物相贸易,获大赢利。”

  瞧,广东走私路线,无能力者,运货到澳门,给那些红毛番(就是葡萄牙人,不过统称红毛番)的大货船运走。

  有能力者,不受葡萄牙人的盘剥,上大海船,扬帆海外,到达红毛、日本、琉球、暹罗、斛、吕宋等地,直接与各地夷人进行交易。

  海商有钱,但海商的危险也极大!

  天灾:台风袭来,人船俱毁!

  明白为什么妈祖的信仰在海边是如此的坚定?

首节 上一节 147/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