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554节

  换作前明,由于生产力落后,养不起这么多的桨手。

  但南华帝国则是财大气粗,生产力相当发达,钱、粮、物均不匮乏,关键是桨手便宜!

  南华帝国在印度以东的桨手,多是阿三,雇佣他们约摸一年十个银元的成本而已。

  在印度以西的桨手,则有大量的奴隶,他们的经营成本顶多值阿三的一半,低到令人发指。

  如今中国人严重开倒车行奴隶制,那些奴隶是白皮、包头佬、波斯人、三哥、部族……对于奴隶们的管理,皇帝陛下天才般推行了“外包”经营方式,也就是说成立一系列的奴隶外包公司,用人单位只需要与外包公司签订合同,负责给钱与监督,而管理则归外包公司就OK了。

  奴隶外包公司有足够的经验与人才,把奴隶们管理得头头是道,哪怕他是一头熊,也能让他承认自己是兔子!

  公司的管理层很多来自白皮或包头佬奴隶主,他们在管理奴隶时经验丰富,管理桨手们不在话下。

  “南运113号”的速度慢慢地提升上去后,贝奇不禁为这艘大船的速度而感到惊讶,当它的风帆大张时,船似乎离开了海面,就象没有任何阻力般地航行着。

  总的来说,贝奇在“南运113号”的生活还是愉快的,他在船舱里有张吊床,周围住着是军官,不象士兵们拥挤地住在一起。

  军官们的素质更高,没有士兵们这么的喧闹,与贝奇可以更好地交流,贝奇也从他们当中了解到不少海军的知识。

  船上的生活贝奇已经适应,好在他出惯差,以前在南京任职时他也到处跑,颇有点习惯四海为家,各处漂泊的日子。

  关键是吃喝不错,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他享受军官待遇,那么在船上发酒时有300毫升的量---军官300毫升,士兵250毫升,别看多出来的50毫升,士兵们眼红得不得了!

  舰船长期航行时水不耐存,而水是生存必须的,因此南华舰队成为世界上第一支每天给海军官兵发酒喝充当水分摄入的舰队。

  酒是朗姆酒,每天发兑过水的酒给官兵们喝,在军舰上是一个神圣的时刻。

  据说大明水师也想模仿南华帝国组建远洋舰队,结果他们的兵部尚书听闻舰队得配给如此之多的酒时就尖叫起来。

  没办法,配不起啊!

  最终大明水师只是一支近海舰队,他们想派人到美洲,得靠南华舰队的帮助。

  日常有岸上补给时,贝奇有新鲜的肉类包括红肉、禽肉、鱼肉等轮换来吃,有羊肉、牛肉、猪肉和鸡肉、鸭肉以及各种鱼肉,还有新鲜蔬菜与水果,而没有岸上补给时,则是饼干、蛋糕、咸牛肉、猪肉脯、果干、果酱、果脯和菜干,每隔一段时间,厨师就会用新鲜的水去烹调菜干,成为第二受欢迎的菜。

  第一受欢迎的菜是发水豆芽,哈哈哈,中国人的特色技!

  发豆芽对于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天生的能力,换作红毛番,根本没这个本事,说实在话红毛番的忍耐力真强,他们吃着长虫的饼干、发臭的水和硬得可当砖头的咸肉,居然能够活下来,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关于红毛番的忍耐力这番话正是来自卡博特上将,作为正宗白皮,他挺喜欢吃舰上厨师烹调的猪肉烩酸菜,他的专厨做的猪肉烩酸菜吃起来松软可口,酸中带香,猪肉多而无膻味,肉软烂绵香,肥而不腻。

  还有东坡肉,这是硬菜,贝奇在船上吃过,大为赞赏!

  最赞的就是军官待遇,经常有新鲜水配制的茶水、饲料,乃船上蒸馏制水机弄出来的,十分珍贵。

  他在船上就是吃了睡,睡了吃,闲暇时看看书。

  拜神起效,没有经过什么大风浪,更没有谁不长眼来袭击他们,约摸经过几十天后的5月26日,他随船抵达南非海岸,此时中国人与白皮已经打成了一锅粥!

第2602章 克里湾的不利

  另一位战地记者,《南华日报》的王云生,穿着防弹背心,戴着头盔,正站在巡航舰“高雄126”号上,用自备的双筒望远镜眺望远处的炮火。

  炮口闪光不断,闷雷般的炮声不断传来。

  正是南非开普敦,荷兰人控制的港口,此时南华的战列舰正在与荷兰人开战。

  王云生随“高雄126”号冲过了好望角,经受住汹涌波涛的考验,他也要嗅到炮火的硝烟味了。

  不同于乘坐运输舰的贝奇记者,“高雄126”号可不会因为有随军记者在舰上而躲在战场后方,它将听从命令与敌人交战。

  王云生是签过免责书的,意思是说他在舰上发生什么意外与军队无关,生死由命。

  当然海军不会对他的生命漠视,他得到了全套防具,战斗的时候他可以躲起来。

  对于王云生来说他很珍惜这个机会,哪怕危险,他也要站在甲板上,得到战斗的第一手资料。

  和贝奇相比,巡航舰的生活不够运输舰舒服,但同样享受军官待遇的王云生的小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的。

  荷兰人的港口外有个海湾,叫做克里湾,这是纪念发现该海湾的一位荷兰船长而得名,海湾呈不规则的喇叭状,最内是港口,此时荷兰人已经设防,他们在海湾入口的最狭处投入了大量用铁链拴在一起的木材作为障碍物试图防止中国人的攻击,同时还加强了海湾沿岸边的兰达要塞的防御。

  王云生听本舰舰长刘海峰说荷兰人也有战列舰,湾内海峡较窄无法展开战列线作战,因此战列舰以散战为主。

  没能看到磅礴大气的战列线对战,让他有点失望。

  战列线对战是海上作战的最强音,没有之一!

  刘海峰则说不必失望,迟早会有机会的。

  天色朦朦亮,王云生注意观察,他看到了运兵船靠近海港,然后放下小艇,满载着陆战队员开始抢滩登陆。

  他当然不知道卡博特上将以及其他一些军官在5月13日晚召开了紧急会议并确定了进攻方案,计划中将由舰队扫平海湾入口最窄处的障碍物,再派出陆战队从陆路进攻兰达要塞,并占领它,以消除荷兰岸防炮对舰队构成的威胁。

  “派出陆战队是正确的,除非迫不得已,否则舰队攻击海岸要塞是注定要吃亏的,因为要塞是不沉的!”刘海峰幽幽说道。

  古代炮弹都是实心弹,即使霰弹也是实心弹,实心弹打木船,都几个小时轰不沉,更不用说攻打要塞,

  “但长官够胆气,只有区区几百的陆战队员就敢上岸去攻敌人要塞!”由于战舰还没有投入战斗,刘海峰有空闲对王云生说话,否则一旦打起仗来,他根本没空。

  是的,望远镜里看到了陆战队都没有多少人登陆,而敌人的要塞看上去是那么地高大与牢不可破!

  “他们怎么敢去进攻这么坚固的防御?”王云生啧啧道。

  “敢打敢拼正是我军本色!”刘海峰说道:“我们海军的信条是什么,想必王记者很清楚!”

  “遇敌必战!”王云生说道。

  “对,遇敌必战!”刘海峰眼中闪过远处的火光。

  对于南华海军来说,哪怕敌人再强大,我军也要作战,何况现在的我军实力明显占优呢。

  南华海军的侦察很给力,已经得知了敌军舰队的情况,现在克里湾内海对阵双方的实力为28比18,我军有28艘战列舰,荷兰人则有18艘战列舰,此外荷兰人还有一些巡航舰、纵火船等辅助舰只,还有一批武装商船。

  到得14日天亮时,南华舰队双管齐下开始行动,海军炮击,陆战队登陆。

  炮击开始后,荷兰人马上作出了反击。

  统率这支舰队的是荷兰海军少将阿德里安·班克特,这是荷兰的新锐战将,哪怕见到敌人战列舰比已方多,部下们惶恐时,阿德里安·班克特丝毫无惧!

  他派出了已舰队中最大的两艘战列舰,分别是拥炮72门的“希望”号与68门炮的“风车”号前往海湾入口的最狭处阻击中国人,而中国人由于海域狭小也只能勉为其难地派出三艘战列舰与荷兰人交战。

  不消说,这炮击打得很不过瘾,被派去的三艘战列舰的舰长们甭说打仗了,得打醒十二分精神来不让本舰碰到友舰、不要一头撞上铁链,更要小心莫要触礁,还有不要搁浅,以及被人看猴戏等等,只觉得心火暴燥,恨不得冲到敌舰边,直接拿刀子来个痛快!

  两边的战列舰都在打酱油,战斗胜负的天平,将落在海军陆战队肩上,确切地说是落在了一个毛头小伙子的身上。

  这次夺金之战,陆战队中有位大佬,乃颜乐中将,他在军队中久负盛名,乃“乐典”之一,与另一位陆战队好手颜典齐名,被皇帝誉为“吾军中乐进、李典也!”

  乐进,李典两者皆为三国群英中的有名人,是中国人都知道他们的名声,虽说他们是皇族,但确实有本事,他们随军征战,颜乐最近的战例是打下了塞浦路斯的法马古斯塔城,现为我军的重要支撑点,而颜典则镇守在南京,是南京范围内让朱真真与朱和坪最信赖的将领,还在新明诸将之上。

  派颜乐来是对的,但他运气不好,他的座舰在过好望角时滞后,好望角风浪没给他面子,让他掉队了。

  事实上,这次远航运气有好有坏,过好望角时战列舰都很顺利,而运兵船则被风浪折腾得七零八落的,以致于跟上大队的居然只有区区五艘运兵船,仅仅八百一十二人,最高军衔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少校!

  少校名叫周念尘,名不经传,他接到任务时脸色很苍白,给他的命令是:“冲一冲,占领兰达要塞!”

  说得轻巧,可怜周念尘已是满头大汗。

  他知道他任务的重要性,然而他的人手不足千人,没有攻城的重武器,例如重炮、飞雷炮和投石车,只有火枪与炸弹,却要他攻下一座高有十米宽上公里的堡垒,他甚至没有参谋人员来帮他谋划一下!

  说实在话,就连卡博特上将也不看好周少校,私底下嘱咐部下道:“先让他试一下,要是他进攻不顺,不要难为他!”

第2603章 狙击为王

  尽管有种种的不利之处,周念尘在初步的惊惶过后,反倒镇定下来,他开始依据他所学过的知识开始组织他的进攻。

  首先他找到了一个上尉名叫陈岳的负责组建他的参谋部,再指派一个资深士官林海涛负责军务,事实证明,他没选错人,都很称职。

  参谋部是最重要的辅助机构,以前所有的军队都没有参谋部,从颜常武开始,各**队陆续建立起参谋部,所谓一人计短,三人计长,有了参谋部,就把主将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参谋人员都是专业人士,知晓如何组织进攻。

  陈岳找来了几个人帮忙,就把参谋部给组建起来后,马上展开工作,进行侦察、勘探敌军要塞。

  林海涛则整编军队,首先为周念尘找出了三十名神枪手,这是及时雨,周念尘即刻下令他们投入战斗,压制兰达要塞的敌人!

  用三十个士兵去压制一座拥有大量火炮的堡垒?

  貌似不可能的事情,这些枪手却办到了!

  在堡垒下方,距离百米的一处岩石边上,一组二人的狙击手已经到位。

  士官冯玉立和他的搭档士官陈光一起,已经找好一个合适的位置,冯玉立将他的1660型狙击步枪放好,用望远镜观察荷兰人的堡垒阵地,而陈光也同样的装备,趴在地上,也用望远镜观察敌情,1660型狙击步枪就在身侧。

  1660型线型前膛狙击步枪,枪管笔直紧致,坚固耐用,这是使用了最新的冶炼技术,大为增加了精确度,枪身上装有四倍瞄准镜和有枪架,瞄准镜十分精良,他们都用步条把枪身给伪装起来。

  冯玉立是主射手,陈光则是观察员,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狙击组合,却对战场有良好的影响力。

  冯玉立士官开始调整瞄准镜,但仍没有忘记说话——更准确的说,抱怨:“我认为这件事相当滑稽,老陈,我们需要仰攻一个山地阵地,而且是主动进攻,我们才一点点人,连门野战炮都没……哦哦,看来他们的上帝有点能耐,要不然能弄到我们什么重武器都没有,要靠……”

  他小心地看看左右,低声道:“上将以前可是信上帝的……”

  “冯玉立,”陈光打断他,“一点方向。距离一百五十米,一个荷兰军官。”

  陈光用的是手测法,这是军中不传之秘,能够测算敌人距离。

  只是一瞬间,冯玉立脸上的轻浮表情全都不见了。他立即转向搭档指出的方向。那名不幸地荷兰军官随即出现在冯士官的视线里,漂亮的军帽就好像雄孔雀的羽毛那样引人注目。

  他看着那顶显眼的帽子,摇了摇头。“真是一个好靶子。”

  冯玉立做了一个深呼吸,接着开始瞄准。他的目标正在城墙上,露出半截身体来,显然不知道有人正在瞄准自己,还在对身边地士兵大喊大叫。催促他们干什么……也许是这样。冯士官想着。对准军官的前额,然后把子弹射了出去。

  事实证明,1660型步枪是一支好枪,瞄准镜也没有问题,而且冯士官地枪法同样出色。那名荷兰军官如同遭受重击一样仰面翻倒,而且再也没有其他动静,不再出现。荷兰士兵随后开始的慌乱证实他们的长官已经去了上帝那里。

首节 上一节 1554/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