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802节

  在海湾内唯一的土岛上(巡洲岛),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天下,颜常武登陆在此驻跸。

  岛上的原住民都被集中起来看管,不得外出,但他们很高兴,因为中国人给他们免费伙食,还发给银元,让他们赚了一笔!

  颜常武向来舍得花钱,也有钱给得起,他的手下知道他的为人,也就不做强买强卖的事情。

  来之前已经通知了安南人,让他们赶快过来参见王爷,于是不几天,二支安南人的船队抵达。

  第一支到来的安南船队主要打着两面旗号,一曰“黎”,二曰“郑”,正是后黎政权郑主郑柞驾临。

  公元1418年,安南人黎利起兵反抗大明的郡县统治,1427年赶跑了明人,1428年,黎利称王,建立黎朝。

  明朝中叶黎朝被莫朝取代,黎朝遗君遗臣不断复辟争夺政权。战乱持续100多年。终于黎朝复辟成功,到得公元1592年,后黎朝大将郑松夺取政权,此后郑家一直把持安南政权,但不废掉黎氏。

  安南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于1558年就开始经营南方顺化,此后形成了郑阮对峙之局,现任阮主是阮福濒。

  在安南,手握重权的臣子郑主阮主纷争不断,酿成分裂现实。另外还有一些小的割据军阀,莫朝残余等各自割据,一直到前明灭亡安南也没有真正统一。

  并且安南的土地不包括更南端土地,由印度人建立的占城没给灭掉,安南人的力量没到达湄公河河口以北地区(即不到胡志明市)。

  待到颜常武横空出世,凭借着强大的军力,他对安南人说“要和平,不要扩张!”

  导致安南分裂的情况持续,也不能对外扩张了,谁敢动,中国人就打谁,安南人对他是又恨又怕!

  抵达船队的一条大船上,郑主郑柞年过半百,穿着类似明朝的冠服,望着中国人的战列舰遮蔽海面,无比壮观,但他却很淡定。

  安南猴子是有一定底气的,毕竟咱祖上也阔过,把北方大国给打跑了!

  安南曾经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隶属于交州、岭南道管理,公元前111年之后长达千年,都在中国的直接控制下,直到五代十国时期,趁着中原各路藩镇混战,无暇南顾的机会,安南摆脱了南汉的控制,随后,击败了宋朝的征讨大军,还把来犯的元朝大军打得惨败而归。

  一直独立到明朝,朱老四派大军进入安南,又一次将安南置于中国的统治下。

  待朱老四去见他老爹之后数年,安南又一次独立了,成为中国的藩属。

  南华朝实力很强,但郑柞知道南华人不会轻易对其动兵,连白送给他们都不肯。

  是的,安南人想薅中国人的羊毛,向两中华申请内附,即成为两中华的直接控制的领土,恢复中国对安南的郡县统治,但不被接纳。

  因为安南人见到两中华与以前王朝大不一样,舍得给国内子民发福利,向各个行省下拨大量资金去投资,搞基建,到处派银子,他们的银子多得没处花哩!

  安南人动了心,就想成为中国的州县(大明)或者市县(南华),从中大赚一笔。

  待到中国人衰弱时,那时安南人就翻身作主人,让中国人大吃一惊!

  可惜中国人不上当,让安南猴子惋惜不已。

  一个红毛番坐船过来迎接郑主,远远地大叫道:“欢迎西王(郑柞在后黎的封号)到来!”

  郑柞不敢失礼,向着红毛番拱手道:“有劳戴维先生了!”

  两人用的中文都相当纯正,戴维先生自不用说,而郑柞也不逊色。

  安南在各方面与中原王朝都非常接近,其服饰、文字、建筑风格等等,基本上都照搬了中原王朝。安南也行科举制度,安南的读书人,能够熟练背诵《资治通鉴》《论语》《出师表》等一系列文化典籍,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说的话都是中国话。

  戴维先生奉命前来迎接郑柞,他为人爽朗,在两船靠帮之际,带人直接跳到了郑柞的船上,与郑柞愉快地交谈起来。

  戴维先生见多识广,能力出众,为人也不倨傲,很快就与安南人打成一片。

  见到这个红毛番如此四海,而且国学渊博,军政事务头头是道,诸安南猴子暗暗称奇。

  “奇人也!”

  待上得土岛,郑柞见到颜常武,他先向着颜常武施礼,而颜常武不过是摆摆手就当礼了,郑柞对戴维先生大加赞赏道:“两中华海纳百川,得四方豪杰,终成伟业,从这位戴维先生中就可见一斑了!”

  “哈哈哈,孤得戴维先生,如汉高祖遇子房也,有他在,汉之鼎立四百年不难矣!”颜常武不无得意地道。

  郑柞心里暗骂这死海贼,穿着大明衣冠来掉书袋,口出僭越之语,孤向死海贼作礼,忍气吞声,唉!

  没错,说着中国话的郑柞严重bs颜常武哩!

  由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朝鲜、安南和琉球更将大明当为正统,颜常武不过是个海贼,叨天之幸,坐南朝北,来沐猴而冠。

  当然,郑柞是不敢失礼的,他对颜常武恭敬有加。

  颜常武请郑柞坐下,双方加上一些大臣,展开会议。

第3066章 中国与安南的复杂关系

  大明官员与安南官员坐一起,仿佛见到的是同僚。

  没办法,安南人照搬大明官制,他们以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尉、少傅、少保为文武大臣重职。文则六部、六寺、六科、御史台翰林院、东阁、国子监、中书监、国史院、府尹、宫师府(即东宫官)、司天监、太医院、秘书监、中书监、华文监为内任机务职,外则有承宪、府、县等地方设置,还有卫所、都司、江海巡检为外任守御控制职。

  很眼熟吧?不但官制几乎与明朝雷同,也有通过科举大量培养儒学人才,建立士人阶级。黎朝的这种改革最终使得官僚体制完备,使得士大夫掌权,有利于统治。

  还有,官员的官衣也与大明官员的官衣大同小异,要是大明一些没见过世面的人见着安南官员穿的官衣,还以为就是大明官员哩!

  m的,连个专利费都不肯给,中国官员们腹诽着,对颜常武未雨绸缪推出专利法和保密法的行径表示钦佩加多三分。

  双方寒暄几句,说了一些友好的门面话,安南少师陈文宣来个老生常弹,即要求内附,让大明或者南华直管安南!

  他诉说安南人对两中华的向往,毕竟安南是全中文界面,接手容易。

  尽管安南人的话已经让中国官员们听腻了,但还是有小小的激动:“昨天的我你爱理不理,今天的我让你高攀不起!”

  中国人早就看出安南人的阳谋,黎朝无力统一安南,借中国人之力统一全境,再借中国人的银元来发展,以后一旦中国人衰弱,他们就翻身农奴把歌唱!

  因此安南人的提议被中国人婉拒,而安南人也不恼怒,毕竟他们不能强迫中国人接收他们的嘛。

  事实上,安南人对于富庶的两中华是垂涎三尺,要不是南华有强大的海军,大明在颜常武的训示下建立了精锐的山地步兵师部署在两国边境,只怕安南人就会进攻两中华要求内附!

  安南人有许多人光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从公元937年挣脱南汉统治自立门户以来,安南就开始了长达近千年的野蛮膨胀,北宋时期甚至深入两广地区烧杀抢掠。

  当然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安南长期被中原王朝压制,如今郑氏强盛,有兵有兵,要钱有钱,却无法对外开战,维持了所谓的南阮北郑分立,让郑柞大为不满。

  郑柞想要的,不仅仅是南北统一,更有沿海南下,把占城和真腊打倒,实现扩张领土的野心,但两中华不想看到这一切,对郑氏想要统一安南的表态始终持反对态度,说要拼经济,讲和平。

  安南人深为bs中国人的虚伪,中国人是和平的民族?别逗了,近的不说,远的是中国人从黄河之滨起步,一直到占据了东北亚最好的土地,难道真的靠孔夫子的仁义道德?

  道貌岸然的中国人!

  说归说,安南人相当悲摧,是真正的“距天堂太远,离中国太近”,本来北方大国对安南的压力已经够大的,如今又来了一个南方大国,南北夹击,出格的举动必然招致惨烈的毒打,对此所有的安南人心知肚明。

  尽管安南有着不自量力的狼子野心,两面三刀的本性积重难返,但在现时如日中天的两中华夹击之下,这种野心必然被长期封印,安南人还得想尽办法去巴结与讨好中国人,对中国人提出的“东南亚共同市场”的表示赞同。

  所谓的共同市场那就是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一体化建设,建立起包括两中华、朝鲜、倭国、琉球、安南、柬埔寨、老挝、暹罗和缅甸、锡兰共十一国在内的共同贸易市场,在共同市场内各国削减关税,采取统一的语言、度量衡---当然是中国制。

  颜常武是个有见识的人,凭借着强大的手腕建立区域产业链。

  港口航运:区域内90%的商品免税,会极大刺激航运的发展。

  旅游业:在帝国黑暗面的笼罩下,各国民众航海安全,甚至胜过在国内旅行。

  丝绸业:大明的丝绸将会倾销共同市场。

  钢铁:土澳的钢铁免税进入各国国内,有利于钢铁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

  农产品:东南亚是重要的水稻出区域,包括椰子、甘蔗、香蕉等水果,以及各种木材、矿产的出口。

  民用产品:两中华是全世界重要的产品出口地和相关产业链聚集区。关税的取消有利于两中华在国内开拓市场。

  金融业:两中华的银元可以大水灌溉全区域。

  ……

  若区域内产业全打通,就可以形成包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内的完整的从上游原材料,到生产自造再到下游消费市场的区域产业链闭环。

  共同市场的成立是在颜常武带着各国一起发财的情况下水到渠成,当中国人吃肉时,其余各国也能喝汤,跟上了中国人发展的步伐。

  说句实话,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各国官员们,都对颜常武“有财大家一起发”的宽广胸怀深感佩服,虽然中国人的产品倾销各国,但中国人不搞赢者通吃,主要是发挥自己的特长产业,留给各国产业一条活路。

  比如安南、柬埔寨、老挝、暹罗和缅甸等国大量出口橡胶木、柳安、柚木、印茄木、甘巴豆等优质名贵木材,而这些木材在南华有没有呢?

  有的是!南华具备得天独厚的气候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热带雨林地区(第一大是巴西),气候优势让南华的优质名贵木材实在不少,但南华已经不再开发本国的木材资源,转从安南等国进口---除了木材,大量进品各国木材,据说到中南半岛的中国人(主要指南华和大明的粤省人)几乎把安南的穿山甲都给吃光了!

  何止是对待亲近的国家,中国人讲仁义,在印度始终没有破坏掉该国的粮食生产和手工业,让印度人能活下去和来钱的渠道。

  建立共同市场的条件成熟了,颜常武一个个国家访问过去,就是要与各国洽谈建立“东南亚共同市场”,待到所有的国家都谈妥了,那就各国一起来签字。

  而安南人表示赞同共同市场,但要求中国人让利更多,比如加大对安南的投资,既然内附不成,不能有中国人免费的银元,那么有免费的中国银元贷款也不错,还有加大对安南农产品和矿石的进口。

  在各国的谈判中,安南人的要价最高!

第3067章 安南猴子养不熟

  安南人猴子大张口,要求两中华每年给予该国至少二百万银元的援助(白给的)、三百万银元无息贷款和五百万银元的低息贷款,还有每年买进至少五百万银元的货物,以帮助安南发展经济。

  当然,他们不敢强求,而是软磨,只说安南经济太落后了,上国财大气粗,理所当然地应该帮助他们嘛。

  黎朝的太师陈金安涎着一副老脸,大肆哭穷道:“上国的钱都花不完,就让我等下国来帮个忙嘛,也当是打发叫花子了。”

  戴维先生冷笑一声道:“有句话,你们应该学过吧?”

  “什么话?”陈金安忙问道。

  “地主家也无余财!”戴维先生告诉他,讽刺道:“我们帝国是有一些钱财,但不是大风刮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而是辛辛苦苦挣来的,你们想白薅羊毛,真有你们的!”

  陈金安毫无脸红地道:“小国难呐!只求上国怜悯!”

  “家大业大,我国更难,只求贵国高抬贵手,免开尊口!”戴维先生毫不客气地道。

  “呵呵呵,客气了,客气了,这天底下谁不知道中国人是第一等的善人呐,戴维先生您来自海外,须知大明可是乐善好施,对待属国有如母亲般关怀,无微不至哪!”陈金安摇头晃脑,想给戴维先生上上课,让他知晓大明是如何特恩厚赠海外诸国。

首节 上一节 1802/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