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65节

  把香料放回他面前,他一一举起来道:“这是胡椒、丁香、肉豆蔻,就是东南亚香料群岛所产,大家知道它们的价值吗?”

  他告诉大家道:“一两白银换一两香料!”

  听到他的话,众皆哗然!

  “去到那里,就可以发财,发大财!”

  “尤其可喜的是,这片地区的民众不强,我们大兵压境,不从的,统统杀了!”

  颜常武的手用力一挥,豪迈地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这片土地,我们要定了!”

  他问大家道:“想不想去哪里?”

  “想!”众口一词地应道。

  “我也想!”颜常武斩钉截铁地道:“到东南亚去,开疆拓土,流芳百世,历史将永远记下我们的英名!”

  颜常武的演讲充满激情,让台下的群众更加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听他说道:“我们经过了多年的建设、建军,我们拥有了强大的力量,我们拥有我,作为你们的领袖,我也荣幸地拥有你们,你们这些勤劳、智慧、冷静、勇敢、服从的部下与部属,我们是天作之合,我们能够克服一切的困难,我们能够战胜一切的敌人,我们一定成功,东南亚一定是我们的!”

  他根本不用草稿,挥舞着双手狂吼着,在他言语的煽动下,会场陷入了一片狂热的气氛之中,大家都激动得浑身颤抖,每个人都陷入了“名与利”的狂想中,关键是他们真的有机会成功与实现,而不是空中楼阁,大家是看得到的,还有颜常武长胜不败的记录,自然他的话受人信服。

  大家跟随着振臂高呼:“我们一定成功,东南亚一定是我们的!”

  这些东南府的精英分子们痴迷于对领袖的极端个人崇拜以及英雄主义情绪,他们迸发出来的力量,将会降临东南亚,给那里的部族,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但他们是不会知道的,他们沉浸在一种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之中,决心追随伟大领袖投身到无比壮丽的征服历程中,去创造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神圣事业----开疆拓土,气吞万里如虎!

  看到狂热的一幕,刘之凤偷偷地对坐旁边的同僚刘广仕说道:“要是要这些人叫今上为万岁,他们都会叫的!”

  “那当然!”刘广仕以之为然道,他手指坐前排正中的陈衷纪道:“好象陈总理不怎么开心的样子?”

  “换了个名称,从首席变成总理,陈总理又得连任十年!”刘之凤说道。

  刘广仕不解地问:“那不是很好吧?”

  有权在手,大权在握,大丈夫最患无权,不知道多少人羡慕陈衷纪深得老大的信任。

  “陈总理想去休大假,上个星期,他才纳进一个十五岁的小妾,说要响应督军的号召,积极添丁报国哦!”刘之凤大有一种“吾欲跟进”的冲动,盘算着找哪家妹纸好呢。

  “吓,十五岁的小妾!”陈衷纪来个老牛吃嫩草,一枝梨花压海棠,四十多岁的“老伯”和十五岁的妹纸啪啪,立即成为了东南府人学习的榜样,道貌岸然的家伙们,只要有点能力的,争相纳进十五岁小妾!

  台湾不够,那就去大陆买!

  而当年出台的《东南府民法》堂而皇之地将妻妾制这种封建糟粕放进了法律之中,妻妾制是合法行为,甚至不需要得到妻子的同意!

  有所进步是要求男人不得轻易休妻,也不能轻易抛弃侍妾,并且要求所有侍妾的待遇相同,且不得要求过多嫁妆,生男生女皆平等。

  存在即合理,东南府是女多男少,妻妾制是必须的,鼓励大家生产人口,生得越多越好,官府有补助,颜常武甚至使出终极**:至二十岁未出嫁的女子家庭每年要交税!

第428章 顺风顺水

  强迫剩女交税,此乃古制,当年汉高祖刘邦规定凡15岁以上、56岁以下的大汉子民,无论男女,都要向政府交纳人头税,每人每年税金120个铜钱,为一算。

  为刺激女子早婚生育,规定女子15岁必须出嫁,为大汉江山生儿育女贡献肚子。如到15岁这个法定年龄,你还不嫁人,就用征收重税来惩罚。

  公元前189年,汉惠帝法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要知道在当时5倍税款600钱,可不是什么小数目。那时候粮价100钱一石,一石120斤,600钱就是720斤粮食,等于成年人全年口粮。关键是这个“单身税”还是和人头税一样每年来一次,直到单身结束之日,这简直就是消灭“剩女”的利器。

  无疑这是一种奇葩的野蛮政策,不但加大了有女孩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加重了女子的心里负担。这一政策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完全把女子当成国家生育机器,把女子的肚子当成为国家生产的工具,极不人道。

  如今东南府的老大颜某也来不人道一次,复古制,二十岁到三十岁未出嫁女为五算,这也是东南府头一回收人头税哦。

  东南府年青女子不到二十岁基本上都出嫁,第二年开始婴儿潮如涌。

  颜常武就这样把东南府民众绑到了他的战车上,滚滚向前!

  码头上彩旗招展,气氛哄哄,没有分离的伤感,而是满脑袋的建功立业。

  三千移民坐船南下!

  原本计划一千,但发现运力有多,报名的人更多,那就上三千人。

  都是青年男女,男子二千,女子一千,他们乘坐的是五条大型运输舰,相当于三级战列舰,可以运送六百人,为他们护航的有二条三级战列舰,二条五级巡航舰加上六条六级巡航舰和四条相当于五级巡航舰的夜叉级运输舰作保障。

  除此之外,还有二十多条南下的民间商船也跟随一起出动!

  不仅是官府的组织,而是各个家族也派出了族人去爪哇发财。

  东南执政府对此持鼓励的态度,声明每来一人,就给十个银元的补助,人多还有奖励。

  虽然此行遥远,但是闽省、粤省连同江浙的狠人不少,蜂拥而来!

  人们登上甲板,一支海军乐队在奏乐,家人朋友们挥动手臂,欢呼着,甲板上人们挤在一起,向着岸上呼喊,依依惜别。

  他们充满信心,因为他们的老大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亲自为他们送行,祭祀妈祖,愿此行顺风顺水!

  ……

  返回座舱,他们睡的都是吊床,起初不习惯,但年轻人适应性强,不久后就能熟睡。

  渐渐安静下来,各舰在进行了弃船逃生和灭火训练学习之后,人们的情绪明显地沉静下来,意识到此行存在危险。

  但事实上,航行非常顺利,他们往南开,经过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一路的群岛都有人烟,有的大岛还悬挂着东南府的旗帜,然后到达吕宋,北端海港城市“帕沙伦”港口已经有东南府建筑工人在那里忙活着修建各种设施了。

  他们在那里得到补给,吃得很好,甚至组织上岸玩了半天。

  之后沿吕宋海岸航行,每隔一段长距离都靠岸补给,到得巴拉望岛上的“巴奎”地区之后南下直达加里蔓丹半岛,那里有许多小部族,让东南船队感到高兴的是,沿途还是能够得到补给-----东南大舰队在打下巴达维亚后沿加里蔓丹半岛的“武装大游行”还是吓倒了不少人,他们给予东南府方便,既是威胁,也有收买。

  当饶过加里蔓丹半岛的西部后,往下到达坤甸,那里有东南府的小部队驻军,也就在那里,有二船约五百人下来,准备在坤甸扎根。

  过了坤甸,还是向下,那就到达勿里洞岛,再向下,到达爪哇,费时二个多月,完成这次航行!

  整体而言,主要是中途节节有保障,以致相当顺利,居然没在海途中病死一人,堪称有妈祖保佑!

  年轻人们下船,昂首阔步在陌生的土地上行走,受到了当地官府的热情欢迎!

  此后,东南府按部就班地向爪哇移民。

  在颜常武的治理下,东南府大势按他的指挥棒行动,军民对他的大战略无比支持,军心如钢,民心似铁!

  对外战争,打败了红毛番在亚洲的最强势力----荷兰人,上门强逼了西班牙人签订不平等条约,还到了澳门,勒索葡萄牙人,借口就是葡萄牙人助战荷兰人。

  得到了什么?

  东南舰队把澳门的“卜加劳铸炮厂”给搬回了东南府!

  这个炮厂非常有名,公元1557年是明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铸炮专家伯多禄卜加劳在澳门西望洋山麓竹仔室村尾选择地点开设铸炮厂,由卜加劳亲任经理。

  铸炮厂所需铜材大半购自日本,铁矿,硫磺之类则从邻近澳门的地区就地取材。生产的大炮分铁炮及铜炮两种,铁炮始自华工,铜炮创自葡人。铜炮射程远而且耐用,英,法战争时,英国名将克灵顿就曾使用该厂生产的铜炮在半岛战役中大显威力。到17世纪20年代,该厂已发展成为一间具有相当规模的铸炮厂,不仅生产大炮,还生产炮弹,火药,甚至堂的铜钟等。

  明朝政府获悉后,曾多次派人到澳门购买大炮。 1624年是明天启四年,明人购买4门大炮,1629年又购买10门,崇祯皇帝还给安置在北京城门上的澳门大炮赐名为“神威大将军”。

  继西班牙人之后,葡萄牙人在四十多艘东南战舰前屈服,拱手相让炮厂,以此得到东南军的不攻,确保澳门安全。

  得到了炮厂的技术力量和器械,让东南府的制炮技术有了更大的增强,“科研”也终于象个样子。

  颜常武主张在控制的情况下,还是留点余地给红毛番,他这边抢了人家的炮厂,那边向葡萄牙人下订单,租用他们十条船运物资到爪哇去!

  军队训练、军队建设、经济建设、生育报国、移民诸事务都是顺风顺水,顺顺利利,颜大少的日子过得挺嗨的,过于顺利,老天爷都看不过眼,给他点颜色看看。

  大陆消息报来:在宁远前线的帝师、督师孙庭宗去职,张凤翼以代,姓张的家伙与孙庭宗有牙齿印,将孙庭宗防虏诸事推倒重来,在宁远前线的东南军部队处境艰难!

第429章 张凤翼拿捏火枪旅

  孙庭宗由于上奏皇帝时,揭了明朝大臣们的皮:“有钱自己花天酒地,不赞助皇帝,不懂得为国分忧”这种说法让他成为大臣们的公敌!

  确实,大臣们家里有钱,非一般的有钱!

  明代中期,中国商品如生丝、丝织品、瓷器、茶叶、棉布、砂糖、粮食、药材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明代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也很突出,量大、价低和质好,导致倭国白银、美洲白银乃至于欧洲财富、西亚财富一古脑儿涌进中国,象颜大少就从中获得了巨额白银才可以穷兵黩武,而其他大臣,尤其是东南地区的大臣,人前当君子,人后就是家族大规模走私,赚到盘满钵满。

  要知道,世界的大部分白银都流入了中国,可能是全球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二到了中国!

  大家花差花差也差不了你老孙头的,你老孙头太不厚道了,居然对皇帝捅出来!

  得,孙庭宗立成大臣公敌,今天这个大臣讲老孙头飞扬跋扈,不服从皇帝,居然无诏进京;明天那个大臣讲老孙头放纵黄台吉进京捣乱,后天户部的家伙说军资给老孙头贪污了,再后天刑部说老孙头在宁远强抢十五岁民女……众口铄金,饶是崇祯皇帝英明神武,也架不住手下大臣们的伙同颠弄,任孙庭宗浑身装甲,也给唇枪舌剑给捅了个透心凉!

  于是孙庭宗被罢职,灰溜溜回老家了,崇祯皇帝又自己作死,居然任命了张凤翼担任宁远督师。

  这位张老兄,代州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广宁兵备副使,右参政、三年五月,辽东巡抚阎鸣泰罢,擢凤翼右佥都御史代之。

  辽东之事,就是对付北虏黄台吉,孙承宗积极进取,主张出关迎战,争取战略空间,而张凤翼认为当以山海关为根基,宁远为门户,广宁为哨探,其意专主守关,与承宗异议。

  两人见解是南辕北辙,争执起来,互相弹劾,彼此不和。

  可想而知,当张凤翼督师宁远,给诸军带来的是地震,不知是祸是福。

  张凤翼是官僚,他很清楚该怎么做,开始时,他什么都不做,只是了解情况,自然有人会讨好巴结新督师而什么都告诉给他听。

  他在帅府里召见了诸位将官一一谈话,其中找到了东南火枪旅的旅长左良玉,对他甜言蜜语地道:“火枪旅乃我宁远军的劲旅,建功甚多,你也是宁远军的老人,现在还是个副将,本帅深为你可惜!”

  左良玉是军中老油条,一见他这个样子,即知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顿时心生警惕。

  果然,张凤翼说出他的意思,他要扩大原本六千人的独立火枪旅为万人大部队,“嗯,就是你们东南军的师级部队!”由左良玉担任指挥官,增加的人员由张凤翼添加,军火由东南府出。

  事成之后,提升左良玉为大明火枪总兵官!

  总兵官职为二品,非同小可,往往能称霸一方、拥兵自重,可以说,当上总兵就有了许多资本。

  换作普通将官,得督师如此看重,早就欢喜得紧了,但已经把家眷都送到了东南府,已经彻底投身东南府的左良玉哪会受他这一套,立即装作受宠若惊的样子,大喜拜谢道:“多谢督师大人抬爱,末将一定尽力促成此事!”

首节 上一节 265/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