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392节

  天启帝驾崩后,魏忠贤倒台,士奇方得释,以归乡里。

  崇祯二年(1629年),朝廷开始清算阉党,各地不拜魏祠者被重新起用。同年,士奇补获鹿知县。

  此时,后金政权已经在北方崛起,经常入关侵扰。这年冬天,黄台吉,就是后来建立大清的那个鞑子皇帝,率兵攻陷固安县城,大肆烧杀抢掠。

  皇太极撤兵后,不法之徒又趁火打劫,固安县一片混乱。固安县紧靠京城,位置十分重要和特殊。朝廷急需派一位有魄力的官员前去善后,秦士奇因政绩突出而被选中。

  秦士奇日夜兼程赶到固安县,来不及休息就投入工作。当时固安县属顺天府,据《顺天府志》记载,固安城内尸体遍野,“一入宅中,土灰满眼,腥气袭人”,秦士奇“不觉发上而泪下”。据史料载,秦士奇在固安主要做了四项工作。

  一是及时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积极招抚逃亡人员,发放仓库存粮,使归乡的百姓迅速安定下来。提取埋藏的库银,酌情给发放给没牛没有种子的人家,及时恢复农业生产。同时上书朝廷免除赋税。

  二是重建城防。修筑县城,加宽加深护城河。同时把青壮年的老百姓组织起来,用自己的工资招募精通武艺的人兴办团练。

  三是实行枪棍执法,严厉打击犯罪行为。乱世用重典,对于实施犯罪的人员,当场枪棍责打。此举极大地威慑了不法分子,使固安县的社会秩序迅速好转。

  四是重视文化教育。秦士奇向学校捐学田,也就是捐给学校田地,学校通过收租金救济贫困的学生。这里插一句,秦士奇在金乡也曾为山阳书院捐地,据《金乡县志》记载,他曾捐“谢家园地三十五亩三分”。另外,秦士奇还组织编写了《固安县志》,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秦士奇还分心编县志,可见对文化的热爱。

  他在固安县力建“固安十景”,秦士奇为这十景分别写了一首诗,收入了《固安县志》。

  《固安县志》记载,仅仅一年的时间,经过秦士奇的治理,固安县便“凶乱俱息”。

  瞧,这份履历非常扎实光鲜,有节操、有魄力、有能力。

  本来,秦士奇的个人威望空前高涨,朝廷决定给他升官,等候任命。可在这时,秦士奇却因处理一桩陈年旧案得罪了宦官刘侨,刘侨指使锦衣卫构陷秦士奇,最终罢官夺职,下野回乡。

  之后一直不闻其名声,不想居然过海来见自已,还带多二个同年,应该有好处给东南府,孙承宗微露笑容。

  不久,三位文士被管官引着,直到瓜棚底下,拜见了孙承宗。

第631章 进入下降通道的大明

  三进士见孙承宗穿着青衣短打,在瓜棚下接见他们,他们并无不悦。

  孙承宗地位崇高,在大明是帝师、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督师,在东南府是秩比总理的资政,如宰相坐堂,可礼绝百僚,不在话下。

  “原来老大人在此学圃,诚令我等羡慕!”秦士奇说道。

  “休闲而已,老夫老迈,唯有此务,方可舒心,你们前途远大,不必羡慕老夫!坐吧。”

  瓜棚下有圆桌圆凳,皆为石制,孙承宗让他们一道坐下叙谈。

  三进士向孙承宗请安,问他身体状况,是的,不错,身体还行,老当益壮。

  孙承宗问起三人的情况,秦士奇首先说了他的经历,他丢官回乡闲住,作为进士阶层,在乡里属于士绅,无人敢惹,又有田地收入,他观书画画,不理世事,舒心安逸。

  三年前(崇祯十一年)的大劫,仿似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是年,北虏酋首黄台吉派大酋多尔衮统帅军队从沈阳出发,绕道蒙古突破长城,到了京东,沿着运河往南打,一直打到济南,攻克了济南府的府城,连克一府、三州、五十五县,明朝的德王被清朝俘虏了,明朝山东的布政使、巡抚、知府都被清军杀了,这一次多尔衮俘获了人畜46万。

  清军这次侵犯历时5月,转战2000里,克1府3州55县,满载而归,沿着运河撤退的时候,俘获的人、畜、财宝、金银几十里地络绎不绝,这样从长城口回去的。

  八旗兵手段极为残忍,所到之处,“遍躁畿内,民多残破”,“荒草寒林,无人行踪。”

  “一望荆棘,四郊瓦砾”。

  “河北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人用子女牛羊马百皆席卷而去”。

  从遵化到济南之地千里无人烟,手段之残忍、屠杀之野蛮、破坏之惨重远远超过日本鬼子之“扫荡”。

  多尔衮进攻时,山东大震,各处惊恐,谣言满天飞,鞑子穷凶极恶,民间相传他们三头六臂,巨口獠牙,吃人不吐骨头。

  秦士奇所在的山东金乡接近济南,闻警而一日三惊,一点点小状况都足以炸营。

  真要是来了,只怕鞑子一骑破千,一人夺县,不在问题。

  秦士奇心忖汉贼不两立,他是正宗明朝仕大夫,不可能从贼的。

  不得已,一家人离开家乡,先到徐州,之后辗转到得南京。

  属于进士阶层,哪怕不为官,有同一阶层的接济,只须写字卖画,也能够生活得下去。

  在南京的生活安定,但是让他深感失望!

  北国生灵涂炭,南方歌舞升平!

  仕大夫们醉生梦死,醉死梦生!

  如北虏兵锋强盛,官员们该当为君分忧,训练兵马,以备作战?

  然而南京兵部官员,经常不见坐堂,一打听,晚上到秦淮河上班,白天回家休息,哪来得了坐堂!

  其余各部都是如此,经常请假,不会用心办差。

  他看邸报,邸报乃是朝廷官府之间的信息汇集,不对外,以秦士奇的身份,看个邸报是小事一桩,真是触目惊心!

  1月,李自成攻克汝州;张献忠至开县大破明总兵猛如虎。

  2月,李自成围攻开封,虽不克城,却有张献忠攻克襄阳城,当时,杨嗣昌以襄阳为军府,饷金、甲器各数十万皆聚于城内。每门设副将防守。张献忠出川后,一日夜驰三百里,道上杀杨嗣昌使者,取其军符,以二十八骑进入襄阳城。夜半火起,居民望见火,以为满城皆贼,夺门出城,城溃。张献忠执襄王翊铭于南城楼曰:“吾欲借王头,使杨嗣昌以陷藩伏法。”襄王朱翊铭与贵阳王朱常法皆被杀。

  贼焰嚣张如此!

  正如张献忠所言者,使杨嗣昌伏法,杨嗣昌其时已患重病,闻此消息惊惧而死(或是自杀)。

  至此,当初主持围攻中原诸贼的明朝两大臣:杨嗣昌挂掉,熊文灿出奔东南府,官军其势已孤,想找个象样的文官去指挥都没有了!

  张献忠攻陷光州、随州,气势如虹!

  4月19日,朝廷以总督三边侍郎丁启睿为兵部尚书、督师,节制陕西、河南、四川、湖广、江北诸军。

  启睿本不知兵,受重任不知所为。受命出潼关,将由承天赴荆州,湖广巡按汪承诏将船藏起,启睿至,五日不得渡。折而向邓州,州人闭门骂。过内乡,同样不得入。军队只得行荒山,吃马肉。启睿闻自成军围开封,有军队七十万,不敢与之战!

  不仅**猖獗,又有天灾肆虐。

  4月至8月,吴江一带,大旱不雨,飞蝗蔽天。官令捕之,日益甚。米价每石银四两,民间以糟粮腐渣为珍味,或食树屑榆皮。各处设厂施粥,不够吃,民众多搭船出逃东南府!

  6月,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大旱,蝗虫起。当时山东等省连岁告灾,给事中左懋等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二,疫死者二,为盗者二,逃离者四。”

  有贼子李青山率领民众起义,阻断漕运,明廷大震。

  左懋不敢写的是逃离者四,多出奔海上东南府!

  当中独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浙江,东南府放粮浙江,俾使民众不流失。

  一改之前收民之例,让左懋心中不安,琢磨着东南府为何如此行事?

  明亡之后,他醒悟过来,这是东南府力保基本盘不失!

  最沉重一击来了!

  7月,洪承畴为援锦州率马科、吴三桂等八大将,兵十三万驻松山。

  北虏黄台吉闻之,于八月二十日亲率大军陈于松山、杏山之间,横截大路。洪承畴惧,欲战则力不支,欲守而送粮之路已被截断。于是马科、吴三桂等相继逃走,诸镇兵皆溃。洪承畴所率兵十三万,先后失亡五万三千余人。锦州之围益急。而松山外援亦绝。

  坏消息传到南京,南京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也难得地愕上一愕!

  “丁启睿不知兵,让他去纯属送猪饲狼,派其他人上都好过他去!”

  “杨嗣昌双腿一挺,倒是干净!”

  “熊文灿有东南府支持,若他还挂在前线,东南府不敢冒泰山被杀之罪名,而不得不支持他,我等尚可无忧也!”

  “中原贼势甚炽,谁可平复!”

  “言官李希沆、王志举攻讦杨公,黄宗周力咬熊文灿,派李、王、黄之辈去骂死诸贼即可!”

  “好主意,关外之事,看哪个言官去学诸葛亮骂王朗般去骂死黄台吉呢?”

  大家窃窃私语,明白得很,如今在内没将帅对付中原诸贼,在外,黄台吉已经歼灭了大明最后一支重兵集团。

  无帅、无将、无兵,这大明朝药丸了!

第632章 孙承宗的教诲

  也就是在这种状况下,秦士奇、罗奕儒、孟名世三位进士同年,相约投奔东南府。

  罗奕儒、孟名世的经历与秦士奇差不多,仕途不甚得意,皆在南京闲居,他们得知消息,长吁短叹,思索对策。

  如果没有东南府这个变数,那么他们只能随波逐流,将来北虏席卷中国时身不由己。

  但他们在南京,知道东南府,知道东南府大力招募人手,高中低端皆要,如大明进士阶层,到达东南府,经过学习,即可授县长。

  如此可展平生所长也!

  近年来,东南府加大了对明朝的吸引力,尤其青睐进士、举人等读书人阶层,吸收他们加入东南府文官系统。

  就这样,三人来到了高雄。

  中国是个人情的社会,前大明高官孙承宗在此坐堂,当然得拜会他,以图进阶之路。

  孙承宗很高兴啊,进士来投奔,而且是越来越多的进士来投奔,足证吾道不孤也!

  今年以来,包括现在的三个进士,一年内有八个大明进士投奔了东南府!

  他们是大明的既得利益者,连他们都跑路了,可见大明朝已经是风雨飘零,四面楚歌了!

  巨风大浪袭击海上船只,聪明人首先逃跑!

  孙承宗给新到的三个进士贴士了:

  “领袖用人,重在志同道合,认同其理念,方可在一起!”孙承宗开门见山说道。

首节 上一节 392/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