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408节

  周皇后见他时复欢笑,不再是前阵子拧起眉头,欣慰地点点头。

  然而!

  他们脚步一迈出钦安殿门,就见首领tj王承恩跪于道左,高托一个金盘,内有一个奏本,说道:“禀皇爷,关外吴三桂八百里加急!”

  崇祯皇帝身体不由得一颤!

  他定下神来,吸了口气,取过奏本来看。

  啊!

  吴三桂奏报:“松山洪承畴兵败!”

  事实是松山被围半年,城中食尽,副将夏成德开城纳清兵。总兵官曹变蛟被俘杀,巡抚邱民仰等死之。洪承畴被执,于沈阳降清。

  松山告破是在劫难逃,因为朝廷根本没有援兵解救他们。

  至此,坚守多年之宁锦防线被冲破。四月,清军破塔山、杏山。明仅有关外孤城宁远。清军逼近山海关。

  当年老督师孙承宗出关外,主持宁锦防线,把战火挡在关外。

  结果弹劾他的奏章比他人还高,言官认为修筑城池,拒敌于关外不是好计,白费浪费朝廷钱财,但现在看来,言官就是嘴炮!

  是的,清军固然还从其它关口进关内,可是没有了宁锦防线的牵制,一想到清军逼在眉睫,就在眼皮底下的压力,崇祯皇帝只觉得轻飘飘的文书重若泰山。

  他不由得身体一晃,早就注意他的周皇后赶快将他给扶住,周围的宫人也过来帮忙。

  崇祯皇帝伸手推开她们道:“朕没事!”

  他哑声道:“把兵部尚书找来!”

  ……

  朗朗日月在上,大明人才济济,如不是运气奇差,国运衰落,也轮不到北虏肆虐,流寇逞威的地步。

  兵部尚书陈新甲,算得上是一个人才,他是四川省重庆府长寿县人,万历三十六年举人,授定州知府,之后一路升迁,崇祯十三年,进兵部尚书,从而成为是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工部尚书贾俊以后,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正二品)要职的第一人。

  他是勇于任事,当时军事危急,大臣们都不愿当兵部尚书,所以陈新甲当上了。

  崇祯朝的兵部尚书不好当,瞧瞧他前任的下场:

  崔呈秀下场:自缢死;

  阎鸣泰下场:遣戍死;

  王在晋下场:革职查办;

  王洽下场:下狱死;

  申用懋下场:革职查办

  梁廷栋下场:服毒死

  熊明遇下场:革职查办

  张凤翼下场:服毒死

  杨嗣昌下场:服毒死

  傅宗龙下场:革职下狱、战死

  还有一个袁崇焕,加了兵部尚书衔,下场最惨:凌迟,就是千刀万剐,惨呐,百姓分食其尸!

  老板太叼,臣子不易为。

  崇祯皇帝用人,不仅爱杀兵部尚书,他是什么官都爱杀,宰相都不例外。他当17年皇帝,杀或者贬的宰相共15人,干的最长的也不超过2年。

  干实事不阿谀奉承的官员,他觉得此人不尊重自己,杀或贬;

  会拍马屁的官,他觉得此人不干实事,杀或贬;

  人缘好的官员,他怕威望高把自己给比下去了,杀或贬;

  人缘不好的官员,他觉得此人人品不好,杀或贬;

  贪财的官员,自然是杀或贬;

  不贪财的官员,他觉得是在博取好名声,想干什么?杀或贬;

  没帮派的官员,他觉地此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杀或贬;

  有帮派的官员,他怕拉帮结派有夺权的威胁,杀或贬。

  瞧,谁能在崇祯皇帝手里讨得好了?

  叫神仙来做他的大臣都干不了!

  东南府老大颜常武坚决不趟大明这混水,就因他知道大明有崇祯皇帝是好不了的。

  但要是他自己亲手搞掉崇祯皇帝,那又是下克上,对自己名声不好。

  总之,崇祯刚愎自用,心胸狭隘,除了勤劳,没有真正的才能。只用杀人来掩盖自己的用人不当和战略失误。

  说到底就是个变态!

  对比于他,明朝那些过去东南府的官吏们印象深刻,他们侍奉颜大少,简单就是美,文官只须做到三点:

  一是忠心于他;

  二是尊纪守法;

  三是能赚钱!

  而武官前二点与文官一致,第三点改为能打赢仗。

  东南府的官员,从不用担心祸从天降,只要不是摊上大事,就算被执,顶多是“发海岛从事开发事”进行劳动改造,比海那边的同行们幸福得多。

  所以,陈新甲接到诏命,让他进宫面圣,他已知关外之事,心中不由得打鼓,想想前任们的下场,不由得悲凉万分,万念俱灰,出发之前,先向家人安排后事……

第656章 君臣欲谈和

  未进乾清宫,便觉兆头不好。既进乾清宫,越觉得吉少凶多,但见太监连大声说话都不敢,稍有响动,立时色变。

  陈新甲真没有想到,皇帝的寝宫,他来过不少次的,竟变成这样一片森罗殿似的气象。

  揭开门帘,肃静无声,光线不显,暗影中约略分辨得出皇帝的样子,他不敢平视细看,望着御座磕头请安,等候问话。

  “你是哪一年当的尚书?”

  不曾想到问的是这么一句!莫非要叫自己负责关外之事,把职务一撸到底?

  这样想着,有些心乱,答得便慢了。

  “陛下在问,”王承恩提示了一遍,“哪一年当的尚书?”

  “臣,”陈新甲定一定神,答道:“臣是圣朝十三年正月,奉旨为兵部尚书。”

  “你又是什么出身?”

  这是提醒他要知恩,陈新甲赶紧叩头:“臣蒙陛下起用,以举人之身为兵部尚书,是弘治朝工部尚书贾俊百多年以来殊荣,臣受恩深重,碎身难报。”

  “哼!”崇祯皇帝冷笑,“倒说得好听,朕这么用你,你又是如何报答朕的?”

  他猛敲御案道:“去岁贼陷洛阳、襄阳,福、襄两王被难,累朕天家骨肉分离,朕有何面目见祖宗于九泉之下?洪承畴出关,朕与洪卿都认为应该持重缓进,你却主张速战速决,坚持要求分四道夹攻,还遣张若麒游说,同时亲自写信激洪承畴出兵,结果大败!你身为兵部尚书,责无旁贷!”

  “你是怎么当的兵部尚书!朕真是瞎了眼才用你,果然举人比不上进士,你终究不是贾俊!”

  皇帝痛骂大臣,大臣挨了骂不能回嘴,而且还得连连赔罪磕头,口口声声:“陛下息怒!”

  不过陈新甲这边叩头,那边却是心里大定。

  嘿嘿,挨骂是好事,怕的是皇帝一言不发,一声令下“来呀,打入天牢!”那才糟糕。

  总算崇祯皇帝骂累了,他疲倦地问道:“国事至此,你可有良策?”

  陈新甲沉默了一下,从牙缝里迸出几个字道:“攘外必先安内!”

  “说吧!”崇祯皇帝道。

  “北虏乃是癣疥之疾,流寇却是心腹大患!”陈新甲奏道:“可外抚北虏,内剿流寇!”

  “与北虏谈和后,把我朝兵员、财力尽用于清剿流寇,避免两线作战,待平定流寇之后,再作打算。”陈新甲侃侃而谈。

  “可有把握?”崇祯皇帝问道。

  “臣有把握!”陈新甲咬牙道。

  “好,卿去办吧,务须保密!”有了主意的崇祯皇帝就客气多了,唤陈新甲为卿家。

  对他封官许诺道:“此事办成,剿灭流寇后,卿家可入阁矣!”

  意思是他可当宰相了,须知大明宰相不是进士是做不了的!

  陈新甲离开皇宫,只觉得身体后面尽湿,唉,这兵部尚书确实不好当啊!

  看看时间还早,他前往兵部大堂视事,在签押房里,想想后,派人找来兵部职方司主事马绍愉来见他。

  兵部有四司,曰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这马绍愉字成愚,号太和,四川潼川州遂宁县(今四川省遂宁市)人。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举于乡,历宝应、武康、旌德知县,迁行人。

  蛤蟆看绿豆,看对了眼,陈新甲是举人,马绍愉亦是举人,陈新甲推荐他为职方主事跟随洪承畴筹划兵事。

  去年洪承畴援宁远之战中,力劝陈新甲可与清兵战,率兵战败后为了自免,便上疏诬洪承畴失计。

  这回陈新甲打算派他到关外与黄台吉议和。

首节 上一节 408/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