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422节

  只有一声枪响,两人中倒了一个!

第678章 屎尿之都巴黎城

  洪官站着,手上火枪升腾出袅袅白烟。

  他对面的帕尔多变成了三只眼----额头上多了一个孔。

  被洪官一枪爆头!

  当然!线膛枪,达姆弹、燧发枪、精研火药、精工打造的“妈祖娘娘的神器”!

  洪官的枪好,出枪快,枪速高。准确度高,胜过帕尔多多多,因此帕尔多杯具了!

  医生上前检查了帕尔多,遗憾地摇摇头。

  三位公证人签字,证明洪官胜出。

  这是一场公平的决斗,帕尔多的朋友们没有闹事,悲伤地带走了他的尸体。

  他们想闹事也不怕,东南军官们人人带枪,有的人还背了喷子,打起来谁怕谁。

  他们带有使节的光环,又是公平决斗,闹事的话,西班牙人丢不起这个面子。

  至于洪官,军官们闹着起哄要他请客,他不好见色忘友,只好委托法布雷加斯先生去通知玛丽亚。

  法布雷加斯先生不仅通知了玛丽亚,还被叫到了王宫,腓力四世亲自询问决斗的经过。

  “是的,洪将军的动作非常熟练,这是军人的动作,是职业杀手,帕尔多则是个贵族!”法布雷加斯先生直言不讳地指出道。

  人家是专业的枪手,帕尔多是业余枪手,送上门去,倒霉在所难免。

  腓力四世也就收起了他的小心思,不再试探,并约束其余西班牙人,因此帕尔多死是算是白死。

  洪官在马德里呆了一星期,达成了双边友好通商条约,然后在王宫举行仪式,腓力四世亲自为他们送行。

  至于玛丽亚,小妞哭得稀里哗啦的,只能说抱歉了!

  洪官被妒忌他的颜彰严词斥责道:“打了炮就走,不负责任!”

  被洪熙官反唇相讥道:“你想负责任都找不到目标,只好玩五只打一只!”

  他们离开马德里,不再往回走,而是向北,到达毕尔巴鄂,在那里等待东南舰队,这是约定好的,西班牙人也派出了领航员。

  时间差不多好,没等几天,编队到了,正式告别西班牙,往法国而去。

  西欧大国法兰西!

  不过,相比于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受到的热情款待,法国人显得冷淡多了。

  他们只派了一位外交副大臣马丹先生前去法国西部港口勒拉弗尔迎接他们(西班牙人派了快船去通知法国人),对他们是客气而疏远。

  毕竟东方人派出了远洋舰队到来,值得法国人表示敬意。

  但法国人不是亚洲海域的大玩家,他们有一些船只到达亚洲,整体而言并不多,主要还是贸易,对于开战夺取地盘不感兴趣,法国的舰队也不强。

  法国人的重心在欧洲本土争霸战,现在的国王是路易十三(好酒),法国舰队的崛起要到他儿子路易十四时期,但现在有了颜常武,路易十四能够威风,还是两说。

  洪熙官跟随着马丹先生去了巴黎,坐了三天的冷板凳,别说马丹先生,其余法国的外交官员都没再见到。

  于是洪熙官自得其乐,与同伙们巴黎观光。

  那时期的巴黎,虽然有些气象,但亦要到路易十四才不惜花费巨资修宫殿、造花园和建广场。

  建筑上不出彩,给华人们的感官更是难受-----巴黎非常肮脏,屎尿横流,污秽不堪!

  欧洲城市市民们,沿袭了罗马帝国的传统,把屎尿从窗户倾倒在街上,街上的粪便又被人脚、马蹄踩踏碾压,一层层铺在街面上,如千层饼……气味的酸爽,好好想象。

  欧洲还是有点进步的。在17世纪的法国巴黎,按照法令,不能白天泼粪,因为城市道路狭窄,楼上倾倒屎尿,路上上无处可躲。晚上倾倒屎尿前必须喊一声“注意尿”,提醒路人及时躲避。而在之前的欧洲,人民拥有随时泼粪的自由,至于泼粪之前会不会提醒一声,全看这个人的素质了。

  曾有史记载有次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城中巡视的时候,也曾经险被楼上泼下来的排泄物击中。

  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一定程度上就是想避开巴黎大屎坑,换个新环境,不那么臭。(这不是黑法国人,修建好的凡尔赛宫居然没厕所或者盥洗设施,王太子也得在卧室的壁炉内便溺,这对路易十四不算什么,因为他一年只洗一次澡!)

  所以高跟鞋就是这样产生的。最初高跟鞋是男贵族穿的,为了防止贵族们高贵的脚陷到屎里。欧洲的公爵伯爵们,就是穿着高跟鞋,踩着粪便和泥水,还要小心头顶的便桶空袭,走在狭窄的巷子中。

  香水也是这么来的,毕竟生活在这样的大屎坑当中,谁都受不了,想要改善改善一下鼻子的感受。

  欧洲人不仅有从窗户往街上倾倒夜壶的习俗,还有随地大小便的习俗。在自己家里,也有很多欧洲人随地解决。

  入乡随俗,一向恪守礼节的东南军军人们,一齐扯开裤头,在巴黎的街头小巷上放水,在塞纳河上施肥!

  好久没这么畅快了!

  在他们日记和游记中,花了长篇大论来写这等不雅的东西。

  军人心中有气,记者十分不爽!

  葡萄牙和西班牙也有种种的不足,但葡萄牙里斯本受海风的影响不那么臭,西班牙则干脆在马德里搞了全城大扫除以迎接华人贵客。

  巴黎受罗马人影响更甚,同时法国人也不够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这么客气,待客热情,华人冲着那份热情,自然光说好话了。

  等出访舰队回到本土后,巴黎就有了“屎尿之都”的“美誉”,随着出版的书籍而传遍了东南亚、大明、西亚、奥斯曼土耳其和欧洲。

  巴黎这个代号,让法国人被其余红毛番嘲笑了很多年!就连被视为野蛮人的土耳其人也有资格嘲笑法国人,巴黎城算是扬名立万了。

  人的品性从来都是捧高踩低,华人们不被待见,哪怕洪官觉得在巴黎一刻钟也呆不下去,可是他想要的友好通商条约没拿到盖印,他也走不了,法国外交部门的办事效率太差了。

  此时他的心中尽是后悔,早知道呆在勒拉弗尔等法国人拿盖好印的条约来就算数,结果跑来巴黎嗅臭!

  至于巴黎美女,想想得了,已没那个兴趣,有心无力,嗅到那股味道,都硬不起来啊。

  不过,人生际遇总是变化得很快,当你灰心丧气的时候,马丹先生来了,他非常地热情,变脸变得极快!

  他就象对待老朋友的样子,拉着洪官的手去见了一位老人。

第679章 黎塞留的忠告

  红衣主教黎塞留!

  法王路易十三的宰相,及天主教枢机,波旁王朝第一任黎塞留公爵。

  他在法国政务决策中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力;执政时期爆发三十年战争,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努力,为法国获得了相当大利益,为日确定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奠定基础。

  此时的红衣主教,垂垂老矣,又重病缠身,已没有了过去雄霸天下的傲气,而有一位老人的睿智。

  他在他城外的庄园接见了东方来的使节,凉亭上,当洪官向他行过礼后,他请洪官在石凳坐下道:“这个石亭是我叫人仿造贵国所制。”

  “法座对东方文化有研究,是敝国的荣幸!”洪官彬彬有礼地道,坐得笔挺。

  法座是双方协商后对黎塞留的称呼。

  “请喝茶,这是你们送来的茶,确实是一种享受!”黎塞留悠悠说道。

  “在中国,茶除了享受,还代表了一种文化。”洪官告诉红衣主教道,然后开始动手倒茶,又说起泡茶的门道来。

  “对极了,确实是一种文化。”黎塞留赞赏道。

  “洪将军,虽然我没去过中国,但我对中国是非常的倾羡。”黎塞留看着袅袅的茶烟道:“你们给欧洲送来了源源不断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还有糖烟酒。”

  他突地变得活泼起来道:“长期以来,你们都是贸易顺差,欧洲白银大量外流,会导致什么呢?”

  “请法座指教!”洪官不动声色地道。

  “要不就是贸易禁运,要不就是贸易关税,不不不,你们的东西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不能停止进口!”黎塞留摇头道。

  “我们要对你们扩大出口,但这种贸易商品,并不好找,你们似乎除了金银,什么都不需要,除非有一些能够汲取暴利的商品出口给你们,又或者是战争!”黎塞留居然把后来的事情给猜到**十离十了,英人先是将雅片卖到中国,接着发动了雅片战争。

  “这些能够汲取暴利的商品绝对不是好货色,至于战争,我们在海上的实力足以对抗任何一个欧洲强国!”洪官傲然地道,心中打定主意回去后得请政府检查一下红毛番的商品。

  他后来醒悟过来,法国在东西方贸易上所占份额小,因此黎塞留就给其它贸易国添堵,以便各国无法顺利取到利润,白银不断外流,从而削减国力!

  这是黎塞留的立场所决定的,法兰西是天主教大国,被称为“上帝的长女”,却与另一个天主教大国西班牙闹得不可开交,同时又与英国有不可调和的的矛盾(想想英法百年战争,两国是必然的敌人),反倒与新教的荷兰交好,西班牙和英国要是贸易得利,对于法国是很不利的。

  其余法国人没看到这一点,已不大理政事的黎塞留是在知道了东南府舰队来访的消息后立即想到了这点,于是他接见了东南府使节,表示友好。

  “很好!”黎塞留打声招呼,一个仆从为他送上了躺椅,黎塞留躺上去道:“请原谅一个老人的无礼吧,贵国的石头凳更合适年轻人坐着。”

  “我们礼仪上是敬老尊贤的,法座请便!”洪官说道。

  “说说你们的情况吧!”黎塞留低声道。

  “好的!”于是洪官先讲大明,接着讲起东南府的状况,让黎塞留越听越精神!

  他赞叹道:“真不得了啊!你们是再造了另一个大明!”

  “是的,这是海上中华!”洪官自己也钦佩地道,与荣有焉。

  黎塞留闭上眼,飞快地思索着当中的利憋,随即说道:“你们应该还没满足,会继续西进印度洋!”

  洪官心中一跳,勉强道:“我们占领这么大的地盘已经很勉强了,哪会继续西进呢。”

  “你们海上中华现在是第一任的皇帝,他一定会继续前进的,而且他还那么地年轻!”黎塞留轻轻地道:“这骗不了我!”

  “法座英明!”洪官闭嘴,不和他讨论下去,以免说漏了嘴。

  果然老而不死谓之贼,老贼头就是狡猾。

  见他一副正经的样子,黎塞留摇头,呵呵说道:“不用担心,我们没有利益冲突,我不会把舰队派到印度洋的!”

  洪官知道瞒不过他,有心与他开玩笑道:“法座,你就不怕我们的舰队打到欧洲吗?”

首节 上一节 422/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