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444节

  现在,李自成就要大明的命了!

  十月,李自成破西安,改名为长安,号西京。

  十一月,李自成破延安改为天保府,又连下渭北诸地,北至榆林,西至陇右(陇山以西)。

  十二月,遣前锋东入山西,西破甘州(今甘肃张掖)。

  李自成一步步地制大明于死地,所到之处,毫无对手。

  一片坏消息接踵传来北京的时候,突然从北虏那边传来了一个利好:黄台吉死了。

  清太宗黄台吉暴死,子福临嗣位,是为世宗章皇帝,由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改明年为顺治元年。

  这是一个迟到的好消息,大明一向苦于两边作战,北虏这边主少国疑,正好腾出手来对付流寇。

  但是,大明能打的将领都死了,能战斗的兵都没了。

  大明在一片凄风冷雨中迎来了崇祯十七年,是农历的甲申年,甲申之变即将到来!

  李自成建大顺政权,曰十八子主神器,明言要坐龙廷!初三日,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元永昌,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封功臣,命官职,定军制,平物价,开科取士,檄告远近。

  正月初八,李自成百万大军(号称)自西安出发,东渡黄河,兵分两路,直扑北京!

  二月,李自成占太原李自成率大顺军陷汾州(今山西汾阳)后,初八日,攻占太原,执明晋王朱求桂。寻下上党(今山西长治)、彰德(今河南安阳),破固关、真定(今河北正定),义遣别将袭畿南。

  十六日,太原失陷,败报频至,京师大震!

  人心惶惶,皆言大明气数已尽,大明药丸。

  崇祯皇帝心忧如焚,对诸臣抱怨道:“你等怎么不知道为朕分忧!“

  还是有忠臣的,左中允李明睿上疏称道:“闯贼气焰嚣张,直逼京师,此诚危急存亡之际,惟有迁都南京,才可以解目前之急,从而再图征剿之功!”

  此为良策,想当年宋高宗赵构为了逃命,一路仓皇南逃,迁都不知道多少次,宋州、扬州、建康、越州、杭州等,都是他停留过的行在,最后定都杭州,十分狼狈。

  而崇祯皇帝的局面要比赵构好得多,北方与中原虽烂,但淮河以南却是完整,地方广阔,政权稳定,还设置有一套完全好的后备行政班子。

  实际上,在去年六月,周皇后就提过迁都之议,她“以寇急”,试探丈夫道:“吾南中尚有一家居!”指的正是陪都南京。

  但迁都是件大事,以致于辅臣周延儒因提迁都而下狱,之后就不了了之。

  如今李明睿旧事重提,崇祯皇帝遂召群臣商议迁都,没想到赞同者寥寥无几,反倒是一边倒反对迁都。

  大臣们吸取经验教训了!

  之前大明有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北京受围,不是有人曾经提议和支持迁都吗?

  那些人的名字,都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碑上,而反对迁都的于谦,则名垂青史!

  谁还敢提迁都?

  关键是大家看透了崇祯皇帝的为人,万一迁都后,将来说起迁都之议,皇帝会说:“不是朕想迁都,而是大臣们怕死,逼朕迁都!”

  得,谁敢提迁都谁就是自己找死,这皇帝没担待,不地道,我们犯不着为他火中取栗!

  而且大臣们还存在这样的阴暗心理,就算李自成真的推翻了大明王朝,改朝换代,他们这些泥腿子能治天下?

  治天下还得靠我们这些专业人士,我们不过是改换门庭,换个主子而已。

  于是,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在皇帝再三示意时,紧闭嘴巴,而他们的党羽,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则跳出来,坚决反对迁都,他慷慨激昂地道:“天子守国门,乃祖宗家法,这李明睿议迁都,有违祖制,且扰乱人心,不杀不足以定天下!”

  众口一词,群臣同一个口径出气道:“臣等附议!”

  崇祯不得不表态道:“祖宗辛苦百战,定鼎于此土,如果闯贼来了,朕一人独去,怎么对得起宗庙社稷,怎么对得起京师百万生灵,即使事不可为,国君死社稷,乃是大义之正,朕决不南迁!”

  为表示决心,借李明睿人头一用,李明睿被押菜市口斩首示众!

  从此,再无人敢提迁都之事。

  李明睿慷慨赴死,面无惧色,只叹息道:“吾不是鲁子敬,陛下亦不是孙仲谋,且没有周公瑾!”

第714章 甲申之变(二)

  汉末,曹操八十万大军下江南,欲与孙权会猎于吴,孙权手下群臣恐惧,张昭等臣皆言投降,独有鲁肃对孙权说了:“适张子布等,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妻子之臣,为自谋之计耳。原主公勿听也。”

  劝住孙权,孙权再问计于周瑜,周瑜曰战,率吴军大破曹操于赤壁,遂有三国之分。

  现在就是这个鸟回事,大臣们想投降,君王居然不能乾纲独断,把生死选择交给大臣,亡无日矣!

  其实,迁都之议前,大明还有一线生机的。

  去年年底,李自成眼看自家就要成了大事,心中大喜,乃召手下商量久远之计。

  大将刘宗敏道:“如今大明已无可战之兵,宗敏愿为先锋,为大元帅破北京,砍了狗皇帝的人头献给大元帅!”

  众人一致赞好,独有军师宋献策力持慎重。

  与那些大字不识三个的军汉们相比,宋献策另有见解,他认为大明北方并不足虑,但大明南方尚有钱粮与军队,而且,还有两大强敌虎视眈眈!

  李自成急问何方神圣?

  一曰北虏;二曰东南府!

  北虏有“女真满万不可敌”之称,乃是劲敌。

  而东南府的势力庞大,军队全火器化,不易对付。

  “如若我军入北京,则受北虏及东南府两面夹攻矣!”宋献策认为道。

  诸人都在笑宋献策口出大言,倒是李自成想过后,派人与崇祯联系,想与明朝谈和。

  可是他提出的条件让崇祯皇帝无法接受。

  李自成要他割让西北的陕甘地区及中原,封李自成为王,崇祯皇帝怎么敢答应!

  明朝是有名的“不割地、不赔款、不求和”的王朝,割地被认为是奇耻大辱,当初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结果明朝立即另立皇帝,不接受要胁!

  没有先例,崇祯皇帝是万万不敢允许李自成独立的。

  这点,东南府颜常武看得很清楚,所以他的台湾并不独立,承认大明的统治,否则,哪怕明朝地方官员再贪财,也不敢与乱臣贼子交易,名声太坏了。

  李自成的另一个条件是要崇祯皇帝给他一百万两银子,他要用来安稳人心,做好春耕。

  照他想来,崇祯皇帝是大明天子,富有四海,区区一百万两银子算个啥啊!

  事情就是这样子,崇祯皇帝的国库里空得象个鼓,可以在里面跑马,真的是穷啊!

  说起来他够苦b的,登基之后要不北虏、要不流寇、要不天灾,折腾得崇祯皇帝夜不能寐。

  其实,大明是有银子的,而且多得是!

  红毛番、倭国的银子,象洪水泛滥般流进大明东南,可是崇祯皇帝却收不上税!

  相关人等都感谢东林党,没有他们阻止皇帝收税,就没有大伙儿的happy!

  两个条件都做不到,李自成立即发兵!

  狗急跳墙的崇祯皇帝发出两个大招,一是要各地勤王,二是要大臣们捐款!

  各地勤王:北方的军队已经打没了,独有关外部队,就是吴三桂那厮,说不能离开,否则清军就要入关。而南方的军队,则说没有准备好,要皇帝给开拨费!

  皇帝也不能差饿兵,给钱给钱!

  皇帝有开拨费?毛都没一根给!

  就连台湾也有一个天使到来,要东南府出兵勤王,且地位不低。

  宦官高起潜!

  此人曾为卢象升的监军,导致卢象升战死,他到得台南,多次想见颜常武,颜常武却避而不见。

  只说正在准备军队,高起潜无能为力!

  皇帝又怎么样,军在我手,岂容你来置词!

  整个南方都没派出军队,早就心怀二意的颜常武更不用说。

  崇祯皇帝下诏要大臣们捐款,以充当军饷,结果闹剧发生。

  他放下九五至尊的面子求大臣们出钱,大明首辅魏藻德捐了五百两银子,堂堂首辅尚且如此,其他官员们更不用说,你一百两我两百两,纷纷装疯卖傻,成为影帝,有的典当家里财物捐款的,有的摆款变卖捐款的,还有的声明是借钱捐款的,下个月要是不发官俸一家人就要饿肚子了……

  崇祯皇帝见不是路,就改变方法,要人带头来捐。

  谁来做个典范呢?

  国丈周奎,他的女婿皇帝充满希望地要他捐十万两,周奎哆哆嗦嗦说:“老臣安得多金!”

  演技超好啊,他的同僚们都把脸偏一边,不想看他的表演。

  他一昧哭穷,只肯捐一万两,皇帝要他捐二万两,说是没银子,于是周皇后亦即是他的女儿送他五千两,这位国丈奇葩无比,他扣了二千两银子下来,捐了自己的一万两银子和女儿的三千两银子。

  等到李自成进了北京,从前国丈爷家中搜出了四十多万两的现银……

  崇祯皇帝看似精明一时,实际糊涂一世,他不知道他泰山有多少钱,周奎的同僚们会不知道?

  作为顶级的大臣,单是每年外官及商人们对他的孝敬就不止大大几万两银子了!

  国丈爷都这么做了,他没钱,我等就有钱吗?

  就算有钱也不能捐,否则捐了之后,清流们立即会弹劾你,说你贪污!

  证据?

  就是你捐的钱,别人没有钱,你有钱,这不是贪污还是什么?

首节 上一节 444/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