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538节

  战胜鞑靼人,分割鞑靼人占据的地盘。

  腾机思竟然是有备而来,持有地图,当然,这份地图是比较简陋的。

  鞑靼人老野猪皮建立后金政权,初时,它的北方是野人女真、海西女真;西面则是科尔沁蒙古部族和察哈尔蒙古部族,东南面是朝鲜,南面则是大明。

  后来,黄台吉建立清国,科尔沁部承认黄台吉的统治,自认臣属,而察哈尔则被他打败,占据地盘,明朝关外土地尽丧。

  清国得到了西面和南面的大量地盘,与西面的喀尔喀蒙古部族以及布里亚特部族、土尔扈特部族接壤,直达明国的淮河边。

  腾机思的意思是:“清国大量占据蒙古地方,是时候把土地还给我们蒙古人!”

  “长城南边、关内的地盘,是汉人自古以来的领土,我们不会要!”

  “辽东走廊,宁远锦一线,是汉人长期经营的地方,我们也不会要!我们要的是宁远锦西面的土地,那也是我们蒙古人的地方。”

  “以辽阳、盘锦、沈阳为界,南方是你们的,北方是蒙古的,至于沈阳北方的土地,则谁能够占领,就是谁的,兄弟你看可好?”腾机思皮笑肉不笑地道。

  呵呵,这杀猪刀一刀下去,切得够狠的。

  甘辉微微一笑道:“大哥若能打败清国,所占的地方,兄弟我一寸也不会要!”

  他收敛笑容道:“我们牺牲了这么多人力,花费了这么多的物力,打败了清国,得到他们的土地,我们一寸也不会让出来!”

第860章 领袖的关外攻略(订阅多更得多)

  腾机思争辩道:“我所要的,都是蒙古的土地,被清国占领,现在是物归原主!”

  甘辉淡然道:“以前是蒙古的地方,但蒙古守不住,失去了,就不是蒙古的土地。我们明军打败了清军,夺取了这些土地,就是我们明国的。”

  他指出道:“这是打出来的土地,谁敢相让?我们虽为兄弟,但为弟实在不敢私相授受,把抛洒过热血与牺牲的生命的土地相让,一寸也不行!”

  “嘿嘿,真要这么做,我都回不得南京,路上就被领袖派人持刀给宰喽!”甘辉嘿然道。

  这道理腾机思也明白,换作是他打下来的地盘,谁来都不会让!

  他也不能死皮赖脸,而且他对于明军的战斗力也有所畏惧,他心中明白,蒙古人一团散沙,打不过鞑靼人,而鞑靼人打不过新明军,要是蒙古人对阵新明军?

  八千蒙古人打不过四千鞑靼人,一千明军骑兵却敢迎战四千鞑靼人,然后三千明军骑兵打败了三千鞑靼人!

  腾机思勉强道:“你们在关外人少,这么多的地盘,哪能占得下,而且原来地盘都是蒙古人,不给回他们,将来难免起争端,甚至打仗,何苦呢。”

  “再说了,这次我们跟随你们一起打清国,好处没捞到多少,也说不过去!”腾机思继续道。

  甘辉失笑道:“大哥!我们当初可没有找你们哪!”

  他正色道:“察哈尔的地盘,由我们大明所继承,之前那些蒙古人不能守住,我们大明来守,至于能不能守住,不必操心。”

  ”我们愿意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与各个部族开展公平公道的互市贸易,互通有无。”甘辉道。

  “至于能不能守得住?谢谢关心!我们将移民实边,充实边疆地区!”甘辉告诉腾机思道:“领袖早就作出决定,向边境地带移民,在军队的保卫下开垦耕种,以提供军粮,加强边防,现在只是第一步,先占宁远锦、辽阳、沈阳一线,军队遥控察哈尔,下一步就是实控察哈尔!”

  领土问题不容谈判,话不投机半句多,腾机思失望而归。

  他回去与诸蒙古首领商议,首领们叫嚣起来:“我们蒙古的土地,岂能他们占有!”

  腾机思双眸一翻道:“那你们说怎么办?”

  打?

  好主意,你行你上啊!

  腾机思那么聪明的人,岂会帮那些家伙火中取粟!

  说到打仗,蒙古人也怼了,他们知晓明军的战斗力,他们连鞑靼人都干翻了,蒙古人怎么是对手!

  于是不了了之,但第二天,蒙古人接到了消息,明军出动三千人,进入察哈尔地区巡逻,宣示主权!

  腾机思的拜访反倒提醒了甘辉,他宣布凡是鞑靼人实控的地盘,尽属于大明所有!

  如此,大明的疆域延伸到关外,包括了宁远锦一线往西,该处地区原本是蒙古人所属,后来鞑靼人多次从那些地区进入大明北方(绕过宁远锦防线),甘辉不客气的将其收归所有;然后是察哈尔地区,那大块的地盘的原主是林丹汗,他当时强盛,与鞑靼人是一山不容二虎,双方大打出手,结果林丹汗败阵逃跑,地盘归黄台吉所有,连老婆都给黄台吉抢了去。

  林丹汗亲领辽河套的察哈尔部(分为浩齐特、奈曼、克什克腾、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阿喇克卓特和主锡惕八个鄂托克,鄂托克是蒙古语,汉译为部落、疆城、屯营地),明军宣布该些地区都归大明所有,除去苏尼特东路是腾机思的地盘,因此大明看在腾机思领军助战的份上,同意腾机思领有苏尼特东路,其余鄂托克则是大明的土地!

  大明对那些地区实行实管,设立国碑,不容他人进入!

  消息传出来,跟随腾机思的首领们大为失望,他们埋怨腾机思无法争取利益,腾机思冷笑道:“利益是靠刀箭去争取的,靠嘴得到的利益,也不牢固!”

  且说明军占据原蒙古人土地,苏尼特不敢轻举妄动,而漠南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则首鼠两端,他们既贪婪察哈尔的土地,同时又担心明军的力量,因此纵横捭阖,派人去联系漠北的喀尔喀蒙古部族,就看谁敢带头挑事了。

  甘辉知道蒙古人色厉内荏,他不客气地在立足不稳的时候派兵出动进入了原鞑靼人的地盘,遂行占领。

  至于往北的土地,甘辉宣布那里的“建州卫”,可是大明对鞑靼人的赐封哦!

  所以,往北的地盘,亦是大明所有,谁都不容占领!

  虎有伤人意,人有害虎心!

  当蒙古诸部对察哈尔土地虎视眈眈时,甘辉召集了军中参将(武三品)以上的高级军官们会议,宣布了领袖的长远攻略:“我大明,必当开拓关外土地!”

  “关外那些黑土肥厚无比,是得天独厚的宝藏,正是农业最好的土地,领袖说了,是我大明最肥沃的土地!”

  “所以一定要入我大明版图!”甘辉斩钉截铁地道。

  “诸位不用担心,领袖一定会经营关外,农业拓荒,并且发展与蒙古诸部的友好关系,开展互市,再有向北进军,进一步消灭野蛮部族,比如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把我们的国土线推向北!三管齐下,离不开军队的支持,所以诸位不用担心没仗打!“甘辉告诉部下道。

  军官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知道领袖是海军出身,怕他对于大陆争霸不感兴趣。

  大家清楚了在关外存在重大利益,领袖会支持关外的战争,军队不是慈善机构,而是吞噬人命的暴力组织,只有打仗,才能体现军队的价值。

  “对于与蒙古人的关系,我们紧守土地,绝不能丢失一寸土地,绝不允许别人侵占我们的土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甘辉强调道:“我们不同于前明,谁敢动我们一根毫毛,领袖说了,我们就要他们十倍偿还!抢了我们的东西,我们就要他们的命,还要他们的女人!”

  他居然低声说了一句话:“莫忘记领袖是什么出身的!”

  军官们哄堂大笑!

  领袖是海贼出身,强盗来者,强盗就是靠抢劫为生,甘辉不是诋毁领袖,而是让大家知道,真要是谁敢动领袖的奶酪,领袖就会把那些人反抢到倾家荡产!

  强盗你也敢抢,找死啊!

  如此大家都明白了领袖对关外的攻略,在与蒙古人的交往、交涉时中气充足,世间交往都是你若硬了,别人就软了,让蒙古人充分地感受到明人的强硬,蒙古人反倒不敢轻举妄动。

  甘辉向北京留守处急报,要求明年开春组织移民,充实宁远锦以西及察哈尔地区!

第861章 劝降鞑靼人(请订阅好买面粉制饼)

  建州左卫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境内)是座小城,县城狭小,一出城门就是郁郁葱葱的林海,河流也多,有上半百之数。

  正是满洲鞑靼人的“龙兴之地”,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老野猪皮出生在赫图阿拉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

  此间森林茂密,所以吹嘘鞑靼人什么“弓马娴熟”那是吹牛p,老野猪皮少年时期与兄弟舒尔哈齐等人是以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捡木耳等方式为生,而不是过着放牧牛羊,傲啸草原的生活。

  之所以会马,是他常至抚顺关马市与汉人、蒙古人进行贸易活动。在此期间,努尔哈赤学会骑马,习得蒙古语,对汉语也有了基本的认知。

  他的发家,是他在抚顺期间,曾被辽东总兵李成梁收留,成为其麾下侍从。

  傍上恩主后,老野猪皮发达了,和他的儿子黄台吉,加上其他的好基友,以区区不足十万能战之众,硬是将恩主的东家,拥有上亿民众的老大帝国打得面子丢尽,完成了蛇吞象的大业!

  说句实话,鞑靼人能够入主中原,老野猪皮和黄台吉以前作梦不敢相信的!

  善恶有报应,鞑靼人一夜之间回到造反前,他们在关内关外占据的地盘已经丢失殆尽,连老巢也都快保不住了。

  赫图阿拉城旁边不到几千米有费阿拉山城,意思是老的山岗,这里是老野猪皮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明朝称其为“建州老营”。费阿拉建在一处较高的台地上,四周三面环山,一面面对开阔的平地,易守难攻,老野猪皮在此居住了十六年之久。

  它拥有近六千米的外城墙,外城墙在险峻的山崖部分利用了天然屏障,也就是说城墙并不完全是人工夯筑,还有利用山险的部分。

  继续向里走,在缓坡上可以看出一道向两侧延展的土石隆起,这是960米长的内城墙。

  而不远处最高的小山头上有一片平地,则围起了第三道城垣,里面住的是老野猪皮与他的dd舒尔哈奇的家眷,两家人的居所用木栅隔开。这里是费阿拉的制高点。

  鞑靼人择高而居,一是长期居住山地,喜欢择高;二是为了安全起见,便于望。

  费阿拉的制高点处是鞑靼人的圣地,不敢轻动,自沈阳退出的鞑靼人居于内外城墙以及赫图阿拉城。

  在内城一处屋宇里,为数已不多的鞑靼人首领以索尼、谭泰为首,正在听着堂上一个年轻的明朝文官在侃侃而谈。

  明官叫做张家玉,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自幼聪明,精通经文诗词书画,好击剑任侠。

  此人是学霸,19岁考取秀才,为广州儒学生员。22岁乡试中举人,29岁(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翌年三月,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攻入北京,张家玉逃回广东,随即投靠了南明政权,在颜常武座下听用,入兵部为官,合乎他的心意。

  颜常武并不反明,他手握大义名份,且东南府自过往起对两广、闽省和江浙地区影响力庞大,张家玉不象其他文官那样高姿态看不起颜常武这个海贼,他积极办差,随北伐军到了北京,又跟随甘辉到了沈阳,接着他加了兵部侍朗头衔,出使费阿拉山城。

  “如果你们归降,则尽被赦免,你们三位大汗皆可用大明王礼葬之!你们的首任大汗原本也是大明的臣子嘛!”身处虎狼窝中,张家玉轻松地道。

  “赫图阿拉城为你们大汗家族的汤沐邑,管治归你们自行其事,朝廷不派人参与。择一子孙封建州公,世袭罔替,即使有罪被追究,亦不绝其祀,可丹书铁券为凭。”张家玉的意思是说某位建州公犯了事儿被追究,做不成建州公了,但不会因此撤销建州公的爵位,而是换另外一个人当建州公。

  要知道,一个稳固政权想要消除异己,是非常容易的事,如朝廷想削某个人的爵位,甚至都不必那个人犯事,在他家族里挑刺,很容易就达到目的,如今这样的处置,表明了了朝廷的诚意。

  “赫图阿拉城财政上若有困难,朝廷可以补助!”张家玉继续提出宽厚的条件道。

  “至于你等,转为守陵兵,定员三千,不必流放东南亚,如果人数有多,则是候补,随缺随补。”张家玉指出一个变通道。

  朝廷称所有活着的鞑靼人都要流放东南亚,说过就要算数,但官字上下两把口,解释权在朝廷,反正都能说得通。

  鞑靼人中,谭泰是个强硬派,主张与明人血战到底,他冷笑道:“明清两国交战,仇怨深如大海,尔等竟有如此优待条件,只怕是存心不善,我们万万不能相信你们!”

  诸鞑靼人也是半信半疑,张家玉从容道:“你们先大汗黄台吉曾经有言‘归降之地土,即我地土;归降之民,即我民人’,又有‘“皆吾赤子,束归之后,自当加以恩养’!你们这等人(蛮夷)可做得到,我们领袖自然更胜一筹!”

  “当你们强盛时,我们坚强,当你们失败后,我们宽恕!”张家玉直截了当地道:“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就贯穿和谐与宽恕之道,遇到仁慈的领袖,是你们的幸运。”

首节 上一节 538/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