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542节

  他厚积薄发,瞅准时机,一举平定前明大敌后金鞑靼人。

  再集社会各阶层共识,以其雄才大略制度中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各阶层落力实施,国家稳固,军力强大,百姓生活富裕。

  祸害中国多年的鞑靼人不再为患,他们所在的费阿拉山城作为满洲文化的根源,成为旅游胜地,第三道城垣内的居处,里面住的是老野猪皮与他的dd舒尔哈奇的家居被复原,游客们买票参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后人评价:“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此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各民族和谐统一,合为中华民族,民族间不再内耗,并力西进,国外诸族的噩梦到来,他们所惊恐的“黄祸”不远矣。

  ……

  且说内阁大臣堵胤锡接受了巡视北方的任务,他这人是个实干家,甚至不等过年,即把他自己手上的公事完结,即行整队北上,打算在北方过年了。

  他接受了颜常武的委托,重点发展北方经济,颜常武的态度是经济发展,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首要是农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种田不易,大家有饭吃,什么才好说。

  颜常武说得很直白:“大家吃饱饭,别人想唆使他们造反都难!”

  他有雄心,更有大计划,让堵胤锡无比振奋,决心大干一场!

  各地都要发展农工商三业,朝廷的资金有限,其中北方的三个地方被颜常武所看重,分别是东北地区、河南和山东!

  堵胤锡从南京出发,先行河南。

  河南属中原地区,之前战乱不堪,但随着战争结束,各地流民返乡,重新分配田地,官府发给耕牛与种子,再利用冬季冬闲时开挖水利,许多地方一直做到年二十八才收工!

  而河南各地的官员们更在年二十九集中开封,堵胤锡召集他们开大会作动员!

  官一簇簇到来,无人敢不悦影响他们过年,堵胤锡可是中央大员!

  会议借用了开封府新落成的开园名都大酒店的会议室,官员们食宿在此,连开三天的会议。

  堵胤锡对河南的官员们道:“河南是个好地方哪,非常合适发展农业经济!”

  “按东南王殿下的指示,各地尽量做到粮食自给,一些地方更要成为粮食的基地,比如河南。”

  “河南气候适宜,有黄河灌溉之利,土地平坦,还有煤铁,实在是发展农业的上上之选!”堵胤锡给官员们下达任务道:“二年内,河南粮食自给,三年内,粮食可以出省!做不到的官员,一概就地免职!”

  所有的官员齐刷刷地伸直了腰杆!

  现在可不象以前,经济考核指标是升官保职的关键,而且又不能搜刮百姓!

  这官不好当!

  但上面的大官同样给大伙儿洗脑,说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干实事,而且百姓得到好处,自己拿养廉银时才心安理得。

  话说得确实有道理,比起以前风花雪月,浑浑噩噩的当官,现在的当官有一种满足感,自己确实是做了贡献!

  堵胤锡不仅是干达任务,他带来了资金,朝廷对于河南农业是有资金倾斜的,投入之大,用一个地方官员的话来说:”朝廷一年对本省农业的投入就相当于崇祯朝十年的投入,不,二十年的投入!”

  对于如何利用好这批资金,堵胤锡与地方官员们及请来的农业专家们对于发展河南农业作了深入的探讨。

  决定发展小麦为拳头产品,兼种旱粮和水稻,种植棉花、芝麻和烟草,还养柞蚕作为经济作物,作为主粮的补充。

  不仅如此,还要大力发展治炼、煤炭、纺织、卷烟、面粉、榨油等。

  今冬以之后,做好水利灌溉工程,为农业保驾护航!

  再有,菜篮子工程、医院、教育、交通运输等业务都要积极开展!

  这三天的会议非常密集,晚上都在开会,等会议结束后,官员们离开时,满面笑容,充满了信心!

第867章 大明明的发展(二)

  朝廷大员的巡视地方极有必要!

  这是一个大变革时期,言传身教就成为新朝官员们工作的规范,所以,哪怕不方便,也要把官员们集中一起开会。

  开园名都大酒店里,堵胤锡居住的那栋小楼的灯光,让河南官员们明白了怎么样一个工作作风。

  他白天开大会,晚上开小会,找来各地的官员依次与他们谈心,归纳总结,指明方向,待开完小会后,他要写报告,因此小楼的灯光,总是深夜才熄!

  第二天一大早,堵胤锡总是起得早,去户外进行体育锻炼,他表示:“身体好才能够更好的为朝廷、为领袖效劳!”

  他的伙食合乎标准,午餐晚餐都是四菜一汤,按朝廷的餐标配给,绝不开大餐大宴。

  至于收礼,那是没有的事!

  他办事认真,尊重他人,态度和蔼,身为朝廷一品大员,对七品县令的汇报是专心致志地听讲,中肯地给出回答。

  他所讲的“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困难,解决困难”、“时刻把民众疾苦放在心中”、“依法依规办事!”……等等,都落入了官员们的笔记。

  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官员的能力!

  这些学八股文出身的官员们,在经过初期的集中培训后,再见识到中央大官的行事与作风,官员们有样学样,也就迅速地向着朝廷靠拢,以类似于堵胤锡的办事风格行事办公!

  堵胤锡的第二站到达山东。

  山东在前明是个苦b的地方,鞑靼人打到山东,攻破省城济南,屠城,把城市洗劫一空,民众极惨,许多人沦为奴隶。

  堵胤锡视察济南时,见到人口稀少,百业萧条!

  他对地方官道:“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大家努力发展经济,增加人口,让孩子的叫声,响彻泉城!”

  召集山东全省主要官员们开会,堵胤锡谈的重点始终是发展经济!

  他同样给了地方官员三年就要粮食自给的任务,与他们商讨发展的出路,决定积极发展小麦、杂粮、花生、烤烟、柞蚕丝,种植水果,同时开发各地的煤、铁,利用山地石灰多的条件发展水泥业。

  堵胤锡视察了从关外被解救回来的山东人,鞑靼人入关,掳掠他们,让他们沦为奴隶,他们在关外过得很惨。

  堵胤锡勉励他们道:“回到家乡,积极生产自救,依靠官府,自己努力,发展经济,改变自己的生活。”

  对于民众中的一些不理解,例如为什么要善待投降的鞑靼人?堵胤锡也耐心地作了解释。

  山东人与鞑靼人仇深如海,依民众的想法,鞑靼人侵我国,害我民,搞得天怒人怨,当以灭族除之,为何朝廷又宽待他们,许他们投降,甚至将他们的残余分子封公?!

  堵胤锡耐心地道:“鞑靼人已经受到了正义的惩罚,他们的上层,几乎被我军杀光,他们的民众,多被流放到东南亚,通过劳动来弥补过往的罪恶。他们的伪都城,被我们一把火烧个精光,可以说,鞑靼人举族都分崩离析!”

  “至于给他们残余分子封公,只是一种政治态度!表明朝廷的宽仁,也是领袖的仁慈,封的公爵是豪格第六子星保,豪格罪有应得,已被领袖杀死,星保现在才几岁大(崇德八年1641年出生)?杀死他就没有必要,留在东北那边的鞑靼人都不足万人!”堵胤锡告诉他们道。

  “论起来,他们几乎被我们灭族了,你们也出气啦。”堵胤锡的话让民众们感到开心。

  堵胤锡视察登州渔港,渔港的渔船很多,渔民们得到了银行的贷款建造的,堵胤锡表示满意。

  他作出了重要指示,称发展渔业关系重大,既可以让渔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又能让百姓得到营养!

  要确保渔业工作的正常运行,建设集餐饮与零售于一身的水产基地,保证其运营正常化。

  不仅要打渔,还要进行水产养殖,解决养鱼、养虾迫切需要的鱼粉饲料问题,让各行各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实惠,完成深加工,提高劳动收益。

  他的话不仅仅对官员们说,当着渔民们的话来说,指出国家政策、税收必须公示,广为宣传,让民众明白国家事务,官员必须为民众服务,为民众生产保驾护航!

  是的,他说出“服务”两个字,是对千百年封建社会官员行政的巨大颠覆!

  百姓见官如老鼠见猫,百姓对于官员是效劳,哪有官员为百姓作服务?

  但是,登州港务的官员必须这么做,例如台风来临,官员绝非出个避风通知就可以过关,而必须做好防风准备,民众有难,必须救援!

  “不仅是官员要救援,军队也要出动,救护灾民!”堵胤锡作出了事务定性!

  他是朝廷大员,对军队事务也能说上话。

  “领袖有言,若有百姓冻饿而死,各级官员一定被追责,他没有讲出来的是,灾难来临前,各级官员无动于衷的,百姓有死伤者,官员一概追责,因为这是与妈祖娘娘的仁慈相悖,违反了领袖的指示!”

  堵胤锡第三站到达了山西,与官员开会,商讨山西经济发展模式,农业进行麦、棉、谷子,胡麻及水果生产,再有发展畜牧业。

  “山西的煤矿多,使用煤矿为燃料,各地就不要砍伐树木了!”堵胤锡给地方官员交代了任务。

  受限于当时运输条件,煤矿外运困难,因此尽量满足本省的需要。

  山西简称晋,晋商非常有名,不过前阵子晋商因里通鞑靼人而受到严厉的打击,抄家夺产,流放东南亚,导致商界噤若寒蝉,商人们提心吊胆,意志消沉,也不知道朝廷还会采取什么行动来对付他们。

  所以堵胤锡专门请来了商人们,与他们开会,正告他们道:“那些晋商出卖祖国,是咎由自取,所以他们被朝廷严惩!”

  “朝廷对于商业,是非常重视,领袖有言‘无商不活’,正是表明了他的态度,我们要积极发展商业,促进流通,你们也要依法经营,缴获税收。”

  堵胤锡敦促商人们加快组建山西的工商联,加入工商联,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促进商业发展,同时完成行业自律,形成良好行规,并且积极与官府对接,共同把商业做好。

  “各省工商联的会长,有密折上奏的权利,可以向领袖上书,非朝廷同意,地方官员不可逮捕他!”堵胤锡当众告诉商人们道。

  这次会议给商人们一个定心丸,商人们欢欣鼓舞,纷纷表示回去后扩大经营,发展商业!

  堵胤锡的话,他的行动,都登刊在报纸上,向社会公开,而朝廷认可了他的话,所以,大明官场的风气受到了影响,渐渐改变。

第868章 大明明的发展(三)

  其实,国家巡视应该由领袖颜常武进行,他说话更有力,一言九鼎!只是他实在忙碌,已无法北巡以正视听,只好由堵胤锡来完成了。

  不管怎么样,官场风气改动是必须的。

  晚明时代,商品经济发达,政治高压,人欲横流。士大夫一方面诗词歌赋往来,看似萧散、疏远、清远、淡放,其实一肚子的势利、浮躁、竞取和焦虑。

  数十年仕宦浮沉,这些人变得十分世故,而纵欲享乐的积习又使得原本清晰的道德感和君臣大义在生死面前变得苍白甚至可笑。文人士大夫危急关头的卑俗和狡诈让人瞠目结舌,就连贩夫走卒在某些时刻都会比他们高尚得多,甚至秦淮河上的婊子们都强过那些文人!

  高尚庄严变成佻薄无耻,豪气凌人变成臣妾意态,悲怆豪放变成奴颜婢膝,壮士情怀变成鹰犬效力。

  “岁寒,乃知松柏之后凋!”朝代更迭、出生入死之际,虽不乏抛掷头颅为一笑的书生豪气,但人们更多见到的是明代士人的“中年世故”和混乱年代的诡谲奸诈。观其结果,一场空忙!

首节 上一节 542/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