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690节

  强悍的中国女人在承担生儿育女重任的同时,早出晚归,摸爬滚打,在工厂、在学校、在企业,甚至是在工地---开罗新城建筑工地上,夫妻档实在有不少!

  男人做大工,老婆当小工来赚钱的比比皆是。

  对于世界各国女性的禁地---军队里,东南军照样有大量的女性军人服役,她们已经有了女将军、女舰长和女指挥官!

  在任何有男人出现的地方,承担丝毫不逊于男人的责任,她们尽力维系一个家庭尽可能好的生活,她们把到手的绝大部分钱花在了孩子和家庭上,她们和中国男人一道,成就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崛起。

  正如海黛了解到的,她的两个姐姐,是那么的优秀,完全可以不干活就能吃饭,她们最有资格不干活的,都出来打拼了,励志!鞭策着其她女子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中国人的勤奋,无论男女,令世界惊叹和汗颜,甚至有一点恐惧。

  这么勤奋的结果就是,中国人在劳动力资源上,完全碾压全世界,尤其是人口数和中国差不多的印度。

  其他国家男人的干活,中国男人等于他们的两倍,加上中国女人的加成,相当于三到四倍,这样的效率,发展能不快吗?!

  海黛进宫一个月,在深受宠爱的同时,周围的世界让她倍感新奇,甚至震惊!

  男人对于女人很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仅体现在表层礼貌礼节上,而是女权!

  她看到男性军人们见到孔乐蓓少校时,男军人军阶低于她的,首先向她行军礼,让道,听从她指示办事。

  不仅仅是到孔乐蓓少校,还有不少女人,她们落落大方地与男人走在一起,一起干活、共事。

  是的,在海黛原先的世界中,也有的贵妇贵女们很受尊重,但那是她们男性家人权势的延伸,而在这里,明摆着是一个个女性的独立个体拥有了受人尊重的权利。

  对于海黛觉得新奇,也感受到一些冲击,但这似乎不坏。

  不用规行矩步,以前在她家中,女人出嫁后,是不能抛头露面的,而她成为了华人的女人后,她不但可以与她的姐姐们到处出游、视察与购物,还可以接见客人,比方说现在这三位开罗人求见。

  当他们求见时,她信任的孔乐蓓少校告诉她道:“你与寇夫人报备一声后,就可以见他们!”

  就那么地简单?!

  海黛在众多侍女、侍从的簇拥下,到宫中一间会议室接见开罗人。

  三个开罗人瞪大了眼睛!

  海黛穿着阿拉伯的长袍,却不掩脸,让她的惊艳容貌展露,简直让开罗人惊骇了!

  要在他们的世界里,海黛的男人要杀了海黛,搞不好开罗人即使不死,也得刺瞎他们的双眼!

  感觉到客人们的震惊,海黛以前也有震惊,现在她轻松地道:“我是海黛,欢迎诸位的到来!”

第1109章 法哈德·帕夏出征

  进攻方挥洒自如,受攻者气愤填膺。

  奥斯曼帝国国都伊斯坦布尔的皇宫中,正举行盛大的大军出征仪式,为即将出发到埃及的军队送行。

  帝国内最重要的两个女人来了,太皇太后柯塞姆苏丹与皇太后杜亨哈提婕都来了,哪怕她们最高级的中华绸缎包裹身体,珠宝满身,珠光宝气,显露出她们身份尊贵,但在外人面前,一样是重纱掩面,只现出两只眼眸。

  柯塞姆苏丹身材肥胖臃肿,现在可没人管得了她,而杜亨哈提婕则身材窈窕,体态优美,虽然蒙面,但一双眼眸颇为勾魂。

  年轻的苏丹穆罕默德四世表情严肃,站在群臣之首,对面则是领军大将法哈德帕夏,这位宿将头发胡须斑白,正鞠身恭听苏丹穆罕默德四世圣谕教诲,要他努力作战,打赢这场战争,不成功,就成仁!

  虽说法哈德帕夏是宠臣,但此战关系重大,真要兵败,法哈德帕夏唯有杀身成仁,无可推托。

  所以他也神情慎重,哪怕是穆罕默德四世年龄可做他的孙子,说的东西是老生常谈,他也仔细地听着。

  皇宫内的广场军旗猎猎展动,列出强大的军阵,气氛肃杀。

  埃及的重要性,哪怕是小官员也明白,它的丢失等于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不见了一个洲,影响深远!

  但土耳奇人大军出动的速度十分缓慢,东方的华人自海攻陆,大出土耳奇人意料,土耳奇人军力主要集中在欧洲,事出仓促,那时期的调兵可没有铁路与飞机,全靠二条腿,四条腿都做不到。

  不是任何部族都能够象蒙古骑兵一人三马进行高速机动,战马昂贵,大部分土耳奇骑兵都是单人单马,长途行军时,骑兵下马走路,否则骑下去,马匹受不了,从欧洲到准备集结的叙利亚,路途遥远,不能把马给跑坏了。

  至于海船运输?

  先要走到海边,即使有船,步兵与骑兵也不敢上!

  奥斯曼帝国日益**,制造的船只连海军自己都怕,更不用说陆军,他们怕开着开着,船只一下子散了架,在水里可是叫他们的神也没用!

  加上物资、粮草等,大家都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动,奥斯曼帝国的军事部署针对欧洲,欧洲那里的仓库有非常多,而在非洲也有---在埃及。

  至于叙利亚、两河流域,本来也建立了一些仓库,屯积军资,方便使用。

  可悲的是官员们上下其手,倒卖仓库里的东西,等到要用的时候,仓库空得象个鼓一样。

  他们贪婪到连土耳其本土的仓库也都贪没了,得从欧洲仓库调拨,想想难度有多大!

  陆上千里运粮,十不存一。

  至于海运,本来“漂没”十分之一是常事,但土耳其官员要漂没五分之一!

  反攻埃及迫在眉睫,可是官员们扯皮、打架司空见惯,以至于进攻的计划一推再推,预定的部队不见踪影,已经征召来的部族没有补给,肚子饿得不得了,干脆跑了!

  由于补给不力,从欧洲来的部队沿途抢劫,

  叙利亚那里热闹得很,天天有军队闹事,甚至两军火并的事也有发生,反正乱成一团糟糕。

  诺大的一个奥斯曼帝国原形毕露,大维齐尔巴希尔帕夏不得不亲自主抓运输,派出伊斯坦布尔的官员们到各地检查、督促,努力把军队与物资给运到叙利亚,预备从那里进攻。

  那不容易集结了十五万人,法哈德帕夏这才在伊斯坦布尔辞别帝后,率军出征。

  他声音洪亮,慷慨激昂地道:“……华人懦弱,只强于海战,陆上战事,看臣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从海上来,回不得海里!”

  “好!”众人哄然,喜形于色,皆说等着法哈德帕夏大捷的消息。

  有华人到达伊斯坦布尔,大家对他们的印象是谦逊有礼,甚至有点腼腆,他们带有火枪,但是体格不如部族的强壮,气质也不够强悍,因此土耳其人对于华人的看法是聪明能干,但是不能打!

  也不怪土耳其人看不起华人,他们在海上打败了红毛番,陆地上没有什么突出表现。

  那时期的奥斯曼帝国虽说正在走下坡路,但依旧不失辉煌,大的挫败尚未出现,哪怕是最具独立心的部族首领也不敢想象奥斯曼帝国会战败。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埃及以东的部族,在接到征召令之后统统从命,派出了族人参战。

  埃及以西的部族,没有一个敢明确说“不奉诏”,只是拖延而已。

  伊斯坦布尔城里上至帝后,下至小民对于法哈德帕夏的出征是充满信心,认为必定马到功成,将华人彻底战败,那么伊斯坦布尔城将会有很多的华人奴隶,一些权贵甚至提前与法哈德帕夏打招呼,想接收华人俘虏!

  打这样的主意,那是华人能干的名声远扬,因此有的人觉得是个机会哩。

  穆罕默德四世亲自为法哈德帕夏扶马,不过是虚扶一下马缰绳,四周都是侍卫守护,马匹不敢动。

  法哈德帕夏踩着马奴的背上马,自穆罕默德四世手里拿起缰绳,豪迈地道:“陛下,您就等着臣胜利的消息吧!”

  “驾!”他打马离开,后面是精锐的帝国骑兵,他们衣甲耀眼,人强马壮,跟随在统帅的后面雄纠纠,气昂昂。

  这是精锐的帝国禁卫军一部三千人,由法哈德帕夏统领,以示荣耀。

  军队出到皇宫,外面的街道上人山人海,为出征军队送行。

  他们不断地发出欢呼声,上上下下一片狂热,军人们想着立功,有人想着发财,也有人以此作为谈资,当然也有明白人。

  维齐尔科普律鲁帕夏也参加了送别仪式,人前挂笑,满口称颂鼓励,但回到家中却郁郁不乐!

  只有在他最受宠的小孙孙伊萨姆面前,他才说出他的担心来:“这支军队见得他们出动,见不到他们回来!”

  伊萨姆曾去过法澳港城有见识,不以为然地道:“中国人长于海战,但陆地可是我们奥斯曼勇士称强!”

  以奥斯曼勇士的宗教信仰,念着神的名字冲锋,无往而不利,哪怕是红毛番也处于守势,不敢与土耳其人对攻硬战。

  “中国人,不容小看!”科普律鲁帕夏说道:“穆圣曾言‘知识即使远在中国,亦当往求之。’中国人有大智慧,加上他们勤奋,足以填补单兵力量不足的缺陷!”

  他深深地叹气,但他不能够公开说出他的顾虑,否则他也无法保住自己。

  既使睿智如他,也没有想到法哈德帕夏兵败如此之惨!

第1110章 法哈德·帕夏的班底

  车辚辚,马萧萧,路上行人弓在腰。

  快马加鞭,一路尘埃大起,帝**队在出征!

  作为禁卫军,奥斯曼帝国还是有能力支持他们一人三马,不断更换,如此速度相对快捷。

  走陆路,经过风光秀丽的小亚细亚半岛,沿途绿化很好,驿道两边的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为过往的行人遮蔽烈日。

  各城的官员们争相巴结,他们为这支军队提供补给,宴请军官们,送上礼物。

  奉上的物资十分丰盛,这可是中央军!

  搁作一些部族军队,地方官员是另外一副嘴脸,受理不理的,不用说补给,连城门都不让他们进。

  就象前明那样,当年秦良玉率广西狼兵从广西赴遥远的辽东参战,是一路乞讨过去的。

  而孔有德由于地方供应军粮不足,觉得受到侮辱,怒而造反,给大明造成惨重损失,导致最宝贵的造炮与航海人才让鞑靼人得到,对鞑靼人来说是天赐厚礼。

  土耳其地方官员德性与前明官员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要不是奥斯曼帝国还在风光期,早就沿途打成一片了。

  各部族军队有钱的就买,这种部族很少,没钱的就抢---城外的农庄被一抢而空,地主与农民欲哭无泪。

  苦了部族军队也不敢苦中央军,所以他们得到盛情款待,法哈德帕夏还是很慎重,除开大城,较高级的官员却不过情面,他去赴宴之外,其余时间都在督促军队努力前进,想早一点赶到埃及前线。

  表面上他镇定自若,实际上他是心急如焚,没有谁知道他心中的焦虑!

  作为统兵大将,虽说他才能平庸,但对军情还是有所了解,是指对世界的军情有了解,事实上他比任何土耳其人都了解中国人!

  久在欧洲打仗,奥斯曼帝国常以精神战胜物质,用狂热的血肉之躯硬撼红毛番的枪炮,还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首节 上一节 690/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