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745节

  令人讽刺的是,哪怕是开国皇帝,卫所的逃兵也大把大把地,太不给老朱面子了。

  等到老朱之后,逃兵越来越多,到得中期,卫所制度彻底败坏,明军一败于倭寇,二败于蒙古人,三败于鞑靼人,彻底地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卫所制度的实施,老朱想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是好的,但是太反人类,一入卫所,永远不能脱籍,生生世世都是卫所的兵!

  如果卫所好吃好喝也就罢了,问题是卫所军官侵吞卫所田地,强迫士兵为他们免费干活,所用手段自然不是那么地河蟹。

  卫所制度崩溃,军户沦为奴役!

  加上种田这东西有好年景坏年景是常有的事,一遇到庄稼歉收,卫所官兵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上街乞讨,没钱气短三分,这样的军队还能打仗?

  卫所官兵被倭寇如鸭子地赶跑,八个倭寇敢打一千卫所兵。

  老野猪皮更是将卫所官兵欺负得两眼泪汪,一百鞑靼人骑兵敢冲上万卫所兵,万军中取将军首级,不在话下!

  到得明朝末期,卫所之兵实在不堪重用,将帅们都是募兵打仗,可朝廷没有足够军饷给他们,他们就抢劫民间取得补给,导致失去民心,让李闯王坐了龙廷。

  相比之下,某小强行“先军政治”,军人地位最高,收入丰厚,多年的胜利养出了一支雄军,骄兵悍将,一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吊样,这样的军队,想打败仗都难!

  因此,新明取得天下后,卫所制度逐渐退出江湖,在姚明恭时期就开始二手准备,一是清理卫所的人财物、二是建立皇家军队。

  这项工作一直在做着,卫所制度的腐朽是众所周知,无人为他们张目置喙,只有些官员说祖制不可改,但被马士英驳斥,搬出王安石的话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大家惊得目瞪口呆,这位前凤阳总督要逆天啊!

  他王八吃称砣铁了心,而执政公主又支持他,于是卫所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了。

  而连续吃败仗的卫所官兵们更硬不起来,只是希望朝廷妥善安排他们。

  好说啊!

  不外乎就是赎买、大搞基建吸收劳动力、移民等三板斧,一招鲜,吃遍天!

  说真的,马士英对于领袖那是佩服到五体投地,这杨天生一副海贼凶恶的样子,梳着板寸头,哪怕穿着大明文官衣服象屠夫不象文人,又是海那边王后的父亲,国丈爷!

  马士英起初以为领袖是派他来掣肘他、管控新朝政务的,正想着将杨天生供到台上,好好地侍侍候他。

  没想到人家是来做事业的,虽为次辅,实际上是全国跑,他说他根本坐不稳大堂上的位置,只想着现场调研、办公。

  做事雷厉风行,行程飞快,骑马在各地工作,掌握一手情况,别人骗不得他,很快地作出决策

  开始马士英还以为杨次辅假惺惺,没想到他真的是只会干活,不说空话。

  风轻云淡,不争权夺利,不背后搞小动作,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他为人廉洁,不收贿赂,不吃请,待客都是清茶一杯。

  这是海盗出身?

  豪门大族子弟也没这样的大气,端的是一副治世能臣的架势,而且他有事就管事,没事就看书,手不释卷,博览群书。

  他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说道:“在东南国,由于我身份特殊,为了避嫌,领袖不敢将我大用,而在这里,蒙公主殿下不弃,将我启用,岂能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看书,他谦虚地说他以前读得书少,被人骗得多,现在有机会读书,就抓紧时间,多读一些书吧。

  马士英惭愧了,情知自己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人家不仅仅是来镀金的,还真的想干些实事的。

  一个海盗都有此认识,马士英身为两榜进士,饱读圣贤书,岂能落后!

  于是,一个两榜进士,一个海盗开始了他们的紧密合作,马士英当众对诸官道:“杨阁老即马阁老,马阁老即杨阁老,有什么公务,用心伺候!如有不从,就不要怪本相翻脸了。””

  朝中无纷争,事情就好办,无论是卫所改革还是漕运改海运,都是进展飞快,克成大业!

  卫所事,成!

  曾经拥军百万的卫所兵烟消云散,兵员皆归民籍,想要参军,必先经过筛选。

  卫所的土地按人丁分田到户,民田不象卫所之田这么容易被侵吞,如此稳定了旧卫所兵。

  大搞基建,吸收了大量的卫所兵去打工。

  再有移民,虽是远方,但实打实的土地还是蛮有吸引力的。

  在我国古代,人民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几乎是外物中的第一位!他们认为不管挣钱多少,要是没有土地房产那都是无根浮萍,一切都是浮云!

  鼓励自主创业,皆发给银两,给予政策,解决旧卫所兵就业的问题。

  重要的一条,大明军队获得新生,皇家军队组建,担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朝廷已不再需要卫所,给予卫所兵出路,大家就识事务者为俊杰了。

  整体而言,进程虽有波折,但大势如滚滚洪流,至公元1654年8月,最后一个卫所在云南裁撤,大明卫所彻底地走进了历史。

第1199章 大明改改改

  “改革是大明的必由之路,不合理的地方,就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让国家强盛,军队强大,民众富裕!

  我们的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辅国公主殿下的领导,官员们真抓实干,百姓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南京大学大礼堂,官员们、大学生们济济一堂,听马士英在那里侃侃而谈,对“改革”大谈特谈,俨然一副改革者的模样。丫丫电子书

  要是让颜常武听到,只怕要大大感慨一番今非昔比了:“马士英这位大明本应该为奸臣,现在这里成为了治世的能臣,只要他不出偏差,新明历史上的定位差不了!”

  马士英介绍了官吏改制、科举改革、军队改革、经济改革、土地改革、福利改革等等,都是由他主导的,可谓是硕果累累,让大明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却还能成功,不得不令人佩服!

  例如官吏改制,大明正式给予内阁地位,位在六部之上。

  明朝内阁原本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起设立的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属于那种打酱油的角色。

  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内阁作用非常大,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靠的是内阁的帮衬,而张居正任内阁首辅的改革,亦给明朝续命,前明276年的历史中,皇帝多奇葩,内阁居中调停,功不可没。

  可这么一个重要的机构,地位始终很尴尬,内阁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从永乐开始,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

  但是,他们谁也不敢担当违反祖制的罪名,谁也不愿从已经取得彻底胜利的皇权中,又拿出一部分给阁臣分享。所以内阁进展缓慢,而且始终未能成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有其实而无其名是内阁的特点,因为这个问题,以致于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

  历代及明初,六部均隶属于丞相,凡事必须秉承宰相的意志,自撤中书省、提高六部品秩后,六部变成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完整,而且在内阁之上。

  皇帝想“以小制大”,内阁官员五品,而六部尚书至少从二品,自然不服气内阁的管制。

  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又有票拟权,内阁比六部更接近皇帝,部权便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上为内阁所侵。

  但是,内阁毕竟不同于中书省。

  从制度上说,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则“凡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于是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力图摆脱控制。因而阁部经常争权,尤其是争夺人事权。

  这一斗起来,自然不会有好结果,狗咬狗,一嘴毛,内耗之事少不了。

  如今给内阁正名,内阁位在六部之上,等于重建中书省。

  “学生杜威,请问马相,学生内阁权大,相当于中书省,相权过大,朝廷如何制衡?”大会允许提问,一个年轻儒雅的学生站起来问道。

  暗呼这个问题问得好,马士英介绍道:“内阁不同于中书省!内阁阁员由上位者决定,有任期限制,一任四年,如做得好可再做一任,但不能第三任……”

  终究有的话不可说出来,在前明,为了制约内阁,皇帝动用了家奴,内阁的票拟即处置权必须经过司礼监tj的批红,这是皇帝扶持tj对付内阁,加强皇权。

  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

  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

  司礼监tj代帝批红,权力很大,又成立什么东厂、西厂南厂北厂的,把文官们弄得欲仙欲死。

  一些皇帝利用司礼监tj,对文官进行斗争,以免内阁权限过大,有的皇帝如崇祯,玩脱了,自废武功,将阉党一网打尽,没有了制衡,那些文官们对上怼皇帝、内部狗咬狗、一事无成,累及三军,以致于崇祯狂呼:“忠贤若在,事不至此!”

  新朝了,朝廷废除了司礼监tj,不再给tj以批红的权力,看似也来崇祯第二,但是!

  制度上,朝廷对内阁有人事权,亦即是内阁成员都由朝廷任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阁员们对朝廷的忠心。

  朝廷严重削弱了文官对于军队的控制权,军队只忠于朝廷,文官对于军队将领是没有话语权的,这个任命权力在于朝廷,现在就是辅国公主掌握军队将领的任命权。

  另外,情报部门也不由文官掌握,文官们永远不知道情报部门收集了多少他们的黑材料。

  一旦需要的时候,那将会炸弹扔出来!

  军队、情报部门的开支单独列项,文官不得置喙,如此一来,有奶就是娘,文官对于军队和情报部门是监管无力。

  所以,看似内阁风光无比,实际上朝廷也给他们套上了紧箍咒,不能为所欲为。

  又有都察院的权力得到了大大限制,它监督官员操守的职权被大大缩水,尤其是取消了对嫌疑官员的逮捕权,在未得到文官政府高层的认可,都察院仅仅只能对其进行侦察后向上报告。

  在以前,都察院的官员们号称“手握天宪,动辄地动山摇”,和“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员,有弹劾权,往往被大官们利用,你来我往,交相弹劾,朝廷陷于党争,一发不可收拾。

  都察院风光不在,他们没有了“风闻奏事”的权利,以前弹劾官员不必讲实证!

  想弹谁就弹谁,现在就没了这个特权,弹劾人必须讲证据,弹错人了,要负责任。

  还有高薪养廉,新朝以来,官吏工资不断提升,已经接近于社会平均收入的中上水平,无复以前朱重八对于官员的苛俸。

  所以说变化非常大,堪称官场震动也不为过。

  而更大的是科举改革,变的何止是大变样,天下的读书人是又喜又苦,百般滋味在心头!

第1200章 大明大改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首节 上一节 745/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