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821节

  那年头人口还是少,开发不够,狼跑进县城里被当成狗来喂,老虎就在城边吼叫,一点都不稀奇。

  以前鞑靼人、蒙古人入侵,城市的明军不敢出战,城外的汉民任由宰割,现在的明军敢于出战,汉民都装备了火枪,节节阻击,蒙古人难有解决方法,要骑兵下马上山?

  火枪那玩意儿罗布丹珠也玩过,觉得不如弓箭好用,真要是大家阵战,火枪未必是弓箭的对手!

  你组成火枪枪阵,厉害啊,但我干嘛要来碰你呢?我打你屁股后面不好么!

  但罗布丹珠不得不承认火枪是老少皆宜的武器,入门门槛很低,连女人都可以使用,在道路两旁伏击蒙古人,优势不小!

  不过罗布丹珠也有点好奇,他知道汉人官府防自己人胜过防外人,这官府给民众发枪,就不怕民众用枪造反吗?

  ……

  差不多深秋的时候,九边四百里加急到达南京,当晚南京各大报纸都出了号外。

  “号外,号外,蒙古人全线撤退,九边稳如泰山!”号外让原本担心的南京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纷纷掏出纸币来买报纸来看。

  南京臣民最关心时事,控弦半百万的喀尔喀蒙古人南下的消息曾经让许多人睡不着觉。

  号外除了最新的边境情报,还有明军、边民对付蒙古人的战绩,比较生动地披露了与蒙古人对战的情况,尤其是边民使用火枪,甚至还有女人参战!

  用报纸鼓励大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保家卫国!

  今非昔比,纸币已经普及化,至少大城市都用纸币,用金属货币的少之又少。

  两中华都发行纸币,币值非常坚挺,盖因可以兑现金属货币的哦,兑现率为十比九,即面值为一个银元的纸币,只能兑现0.9个银元,不见的一成是国家收的铸币税,够狠!另外,兑现出来是铜银各半,而不是全部是银子,现在国家安定,谁会愿意拿一大堆笨重的铜钱呢。

  朝廷有良心,在大力发展经济,努力为自己子民提供更多的物质的同时,还有效控制着物价,现时的大明朝廷,比任何前朝有更强的控制力,道理简单,钱多了,官也多了。

  边报到来后的第二天,朝廷对九边抗战的官军和边民作出了奖励,给立功将士官吏加官晋爵,对百姓表扬和兑现赏格。同时宣布发行一千万银元的国防债券,利息比银行的高,用于支持明年的战争,早日解决边境事务。

  明年打是肯定的,所以发行债券。

  这一千万银元债券不到三天就售讫,首先是皇室认购了二百万,皇帝朱由产购了一百万(这钱其实是颜常武出的),公主购了三十万,东南王二十万,其余皇室成员包了五十万。大明各官吏军队共购了三百万,另外五百万被民间一抢而光。

  甚至为这五百万,差点打了起来,官员们发生严重争执,原来粤省、闽省和江浙各购一百万,其余各行省均分,岂料北平留都、天津、湖广和四川的官员认为给他们太少,就连云南官员也跑来凑热闹,说看不起他们吗?!我们云南可是有翡翠、大木和香料!

  云南的穷人当然很多,但富翁也有不少,凭什么剥夺我们为国效劳的机会?

  这就是家国天下教育出来的成果,大家都认同了这个国家,与前明崇祯皇帝哭求官员慷慨解囊而官员们置若罔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天,朝廷派出了一位要员,出京前往湖北浠水,慰问退休老臣姚明恭,表彰他的功绩。

第1326章 饮水思源

  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巴河镇位于湖北浠水县西南部,地处长江与巴水河交汇处,紧靠古城黄州赤壁,与鄂州、黄石隔江相望,这里山青水秀,人文荟萃,是历史名镇,文化底蕴丰厚,正是五朝元老、太师姚明恭的故乡!

  姚明恭是浠水乃至黄州史上知名的“姚阁老”,曰“黄之九属,数百年来,居相位者,惟明恭一人而已”。

  他入阁之后,他的父亲、祖父均被赠封为大学士加太子少保,位于长江与巴水河交汇处的巴口镇成了姚家的天下。

  姚明恭以太师头衔致仕,朝廷专门为他在繁华的巴口正街建起了高大的“太师府”供其养老,当地民众皆称为姚家大屋,姚家又在逶迤的火炉岭上建起了漂亮的别墅,当地人称为姚家花园,在高耸的城门山上建起了华丽的文昌阁,彰明他的文华,在秀美的江滩边上竖起了宏伟的太乙阁,都与他有关。

  今天,姚府大开中门,家人们喜气洋洋打扫庭院,装饰家居,引起了民众好奇,纷纷来观看热闹。

  姚家在当时虽然显贵,但不倨傲,任由围观。

  古代府第中门不常开,以姚明恭的权势,督抚到访也只能走偏门,开中门肯定有贵客来到。

  贵客到来,座船在巴河码头停下,仪丛显赫,摆了一条街,正是堵胤锡,大明内阁阁员,第四条好汉!

  他的级别本来够得上姚府开中门相迎,怎么都是国家级的大员,加上还带来了东南王的令旨,所以姚明恭也在府门亲迎。

  见到姚明恭,远远地,堵胤锡一揖到底道:“参见姚太师,太师身体安康,堵某内心甚慰!”

  “咳,堵阁老,你客气了!”姚明恭微笑道。

  两人挨一起后,手紧紧相握,堵胤锡执礼甚恭,嘘寒问暖,殷切问安。

  “太师爷比起在京师还要安好啊!”堵胤锡说道,是的,姚明恭脸色红润,不用人扶自己走动。

  “那是当然,无官一身轻,家乡山水俱佳,姚某这一退就对了!”姚明恭说道。

  “不对,不对,一点都不对!”堵胤锡大摇其头道:“太师爷这一退,朝廷可就痛失栋梁了!”

  客气一番后,堵胤锡招呼一声道:“请王爷旨意!”

  侍从捧出金漆盆,上面放了金灿灿的东南王王旨。

  这东南王飞扬跋扈,不臣之心有如秃子头上的跳蚤,一目了然,他妻子是监国公主,发出旨意是皇帝圣旨、公主令旨,而东南王给大明发号施令,直接用王旨代替了圣旨!

  只要他在,就是如此,而大明臣民中不听话的都被流放到东南国,其余的人就听之任之。

  不过是王旨也有个好处,姚明恭想要下跪接旨,堵胤锡说王爷有交代,老臣免跪。

  姚明恭躬身接旨,堵胤锡宣读王爷旨意,一来问安,祝愿姚太师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身体安康!二是感谢,感谢姚太师在朝时发展经济,民众得利,朝廷安定!

  姚明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主政大明多年,奉承王爷与公主,团结百官,组织民众发展经济,可以说,他在官民与海贼王爷之间联起了一条重要纽带,民众因他而信任海贼王爷,毕竟他是前明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历万历、天启和崇祯朝的三朝元老!崇祯朝的的阁老、户部尚书!

  他的功绩在于国内建设煤矿和铁矿基地、冶炼钢铁,建立兵工厂,生产枪炮。

  这次发给九边民众的火枪,绝大部分都是国内生产,屯积在仓库里,需要时调用,用的正是姚明恭主政期间造的火枪。

  姚明恭长期支持军工生产,也监管得非常严厉,这次火枪就派上了用场,战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是火枪结实耐用,很皮实,打得也准。

  大规模地投入使用的火枪,质量问题很少,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把蒙古人轰没了!

  从前明来的人,姚明恭对于前明的匠造憋端一清二楚,他仿东南国,内阁总理大臣陈衷纪主要兼职是军队总监,监督军队训练质量、军队待遇和军工生产质量等,姚明恭也是如此,兼职军队总监,不涉及军事指挥权,主要管军政,他对军工生产严格管理,质量把好关,要求“物勒工名。”

  什么意思呢?就是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所有的枪械制造都有监造官与工匠的名字代号,一旦出了质量问题,严厉追究!

  时人认为姚相治军工有“秦风”,这正是秦人对生产兵器者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管理者可以很快找到生产这件兵器的人。在秦朝时期,法律对失职者处以严酷的惩罚,“物勒工名”就是要以此来约束兵器制造者。这似乎说明,秦人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创造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兵器制造业。

  这次打退蒙古人,一个关键原因是民众用上火枪,以致于蒙古人失去了信心而退却,饮水思源,姚明恭为总监工制造出来的火枪其功不小。

  东南王颜常武是个思旧感恩的人,特意派了堵胤锡来给姚明恭问安,给予奖励是朝廷再萌其一子一孙当官,水田再增一千亩。

  其实奖励也就罢了,关键是王爷有心,让姚明恭非常开心!

  谢恩接了旨,姚明恭请堵胤锡进府歇息,两人各道:“请!”堵胤锡让姚明恭先行,他落后小半步,以示尊崇姚太师。

  姚明恭的太师府为敕造,造得那个是朱栏画栋,锦幕珠帘,庭内白石砌成,排列奇花异卉,又有太湖假山石和小池,大理石凳桌在院内,以姚明恭看来是过奢,不过皇家给的,不要也得要了。

  进了内堂,双方分宾主坐下,堵胤锡重点介绍了九边战事,尤其是民众用火枪干掉了蒙古人二万……蒙古人说是一万,但比起前明动辄十万杀敌,好得太多,毕竟统计不易。

  “王爷说了,边患一日不除,民间就继续装备火枪,武装民众,绝不能让民众手无寸铁,以致于被外族屠杀的事情发生!”堵胤锡说道。

  “王爷雄才大略,历朝所不及也!”姚明恭深为感慨地道,他非常清楚朝廷防自己子民甚于防外敌与贼寇,大规模武装民众的,从来没有一个皇帝敢这样做!

  “是啊,王爷能人之所不能!”堵胤锡大为赞同道:“对民众的教育和福利非常有用!”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朝廷发展经济,增进民众福利,起到了很好的收买民心的作用,民众认可朝廷,所以那个科尔沁部族首领罗布丹珠瞎操心了。

  当然,发枪是一回事,大炮是不会给予民众的!

第1327章 文官戴上了军功勋章

  堂上宾主都为王爷唱赞歌是出于真心,他们都是从崇祯朝进入新明,最有体会到两个朝代截然不同,崇祯朝穷得要死,新明则钱多得要命,新明朝不断的花钱,而钱却不断地涌来。

  边患根本不在颜常武的眼中,他忙于搞建设,从海外带来的大笔资金启动了大量的建设项目:发展城市、乡村经济,修路、建工厂、开矿、水利建设等。

  是的,姚明恭说起就是他所在的巴河镇,也在发掘铁矿,还有淘金!

  可想而知,矿产开发起来,大家就会发财。

  “巴河镇是人杰地灵啊!”堵胤锡恭维道。

  “现在民间资本非常活跃,我家老三也想介入,不过被我阻止了,我们不能做这种事情!”姚明恭大义凛然地道。

  他知道制度,现在的管制趋严,官员不能参与生意,能不惹麻烦就不惹麻烦了。况且,不在巴河投资,还有的是投资其他地方的产业或者新兴的股市债券什么的,投资渠道多,例如朝廷公开发行的千万债券,姚明恭也认购了十万银元!

  对比崇祯时首辅魏藻德在国难当头只捐了五百两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这位魏老兄不打不给钱,崇祯皇帝求他,他不给钱,然后李自成用夹棍夹他,他上缴了数万两白银!

  两人畅谈国政和私谊,说得入巷,姚明恭即请堵胤锡一起去他家火炉岭上的别墅暂住,堵胤锡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盛情难却,他在浠水县逗留三天,两人一起出外游玩,一起喝茶谈心,不亦乐乎!

  堵胤锡对于当地兴建的山塘水库尤其感兴趣,仔细地询问了水库的建造情况、容量和运行情况,他精力充分,能力过人,立马写出三篇万字调研报告,送往南京御前一览。

  他是对的,随着颜常武正位南京,社会上一切的魑魅魍魉尽皆消失,所有的痴心妄想尽归虚妄,整个社会的官吏民众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拼命肝,努力工作!

  因为他们的老大颜常武,主要工作是在工地上挥锄头、推小车,连他这个说一不二的王爷、迎娶白富美的人生赢家都这么努力,别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勤奋的!

  秋收之后是农闲,颜常武在朝堂大声疾呼,号召各地官府、农民利用农闲,冬季枯水期大搞水利建设,包括修建水库、池塘、灌溉渠、浇灌井、水利渡槽、运河、疏通河道等等。

  他的定位放得非常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百年大计!”

  结果,他的话得到了朝堂官员们的一致认可(话说回来,好象颜常武说什么他们都认可的),这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在中国,从大禹、李冰、郑国开始,历代王朝,从皇帝到平民都形成了强大的观念:水利工程是必须要搞的,且是必须要不停地搞嘀。

  耕战立国的国度绝对重视水利建设,没有良好的水利建设,农业收成就没有保障。

  拨银元八百万,大手笔投入到水利建设中去!

  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身心力行,颜常武纡尊降贵,到达淮河边上的淮阴,韩信的老家,亲自参加劳动,建设农村山塘水库!

  他亲自锄地、推小车运泥土,搅拌水泥,与当地老乡们肩挑人扛,干足了一整天!

首节 上一节 821/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