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825节

  经过各方面的协助工作,总参谋部向东南王和监国公主提出了二个主要策略。

  一路攻打倭国,以周全斌、颜典率一万陆战队员为先锋,东南王率北还的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及二万精兵为中军,三万人进攻倭国。

  另一路攻打蒙古,甘辉为主将、李过为副将,祖大寿负责粮台,将领有贺珍牛万才、白文选、刘汝魁、马重禧、张能、田虎、杨彦昌、曾英、李占春、于大海、王祥、杨展、曹勋等辈及祖家军,合计有整编军四个,边军二十万,总共四十万兵力,加上准备支前民夫六十万,号称一百万,准备对长城外的蒙古人来个犁庭扫穴以报一箭之仇。

  东南王的功在千秋,他速下鞑靼人,为中华保存了大量骨血,前明军将领、李自成的将领、张献宗的将领,都保存了元气,这些能打之将构成了新明军第一代将领,如今新明军不乏将,不缺兵,广有钱粮,说打就打,不在话下。

  调动军队,准备物资、情报,千头万绪,一切都在大年十五,元宵节过后,战争前准备奇迹般地完成了!

  甘辉先行,大年十六,南京长江南岸边旗帜鲜明,军队肃立,万民欢送征虏大将军甘辉北上征讨蒙古。

  仪式非常隆重,东南王亲自在江边授旗、授印,还有准备了半副王爷的仪仗队作为甘辉的荣耀,他登上了人生的一个新的颠峰。

  后来的《东南国史》和《大明史》都有他的传,称为:甘辉者,前明末海澄县东园村下房人,父母早丧,家贫如洗。为人重义任侠,好打抱不平,因此遭族长迫害,流浪于漳州、石码、海澄等地,不敢久居乡里。

  《大明史》记载了甘辉的一件轶事,他功成名就后,回乡祭祖,乡人百般奉承,迫害过他的前族长忐忑不安,向他请罪,甘辉笑曰:“如无族长激励我,我也不会在外拼搏奋发,就不会有今天!”

  赠了前族长厚礼,过往恩怨一笑置之,其大气若此!

  颜常武出任台湾大龙头,广招天下英雄,甘辉投奔,开始了毕生的追随,他忠心耿耿,又作战勇猛,还会动脑袋打仗,才能超乎众人,属东南军中极为难得的帅才!

  东南军不缺打手,就缺合格的指挥官,加上他又是海澄同乡,所以他很快就出人头地,受到重用。

  他以前不识字,但入了东南军就积极学习各种知识,有如吕蒙一般,很快就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长期出任东南国总参谋长一职,掌军令大权。

  美誉为:“一世忠于东南王,为东南王麾下虎将,攻必克,守必固,战功卓著,冠于诸将!”

  功劳不计其数,最新的战功是在阿三那里抢了三千万银元的财货。

  他为人重承诺,讲仁义,生性谦逊,人也不贪财,三千万银元过手不沾,虽有分润,尽数捐助给故乡发展,曾言“若不带兵,愿为军校一教师,薪火相传,把自己的所得尽授学员!”

  颜常武对他非常欣赏,尝言“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甘辉。”

  此次北征,颜常武封甘辉为“征虏大将军”,这是大明开国之初朱元璋封中山王徐达北伐蒙古时的官衔,对他是寄予厚望。

  甘辉当众表示,绝不辜负东南王与朝廷的期望,必平定北方,还大明一个稳固北方,解决北方边患!

  他当众充满了信心,在隆隆的炮声送别中,甘辉率军出征。

  现在才过元宵,北方还有雪冻中,本不应该这么早出兵,但接着颜常武就在出动去倭国,谁人还有资格为甘辉壮行?

  军队从上到下,自然希望得到战神颜常武的祝福,确保已军的胜利,因此甘辉提前出动也不是件坏事。

  此次出征,他走海路,自南京坐船到天津登陆,再到北京。

  至于他副将李过,则走陆路,带兵经徐州、济南再到北京,既是行军,也是拉练,还要担负起检查各城军务的责任。

  军舰离岸,顺风顺水驶向大海,送别的人群渐渐在望远镜中消失,甘辉回到了他的舱室歇息。

  他乘坐的是巡航舰,速度快,在国内不需要用战列舰去摆威风。

  这次出战蒙古,漠南蒙古早成了虚有其表,实际上空虚无比。

  诸部蒙古随鞑靼人入侵中原,被东南王一手打残,精华死的死,没死的先去了东南国修理地球,之后被派往三哥家驻守,许多人则到了中东与奥斯曼人pk去了,不被放归大陆!

  漠南蒙古零,不得不请漠北喀尔喀蒙古人出手,可以说,甘辉此行是猛将精兵,人强马壮,粮多枪多,对付漠南蒙古人不在话下,一只手都可以打赢他们,难的是对付漠北蒙古。

  无它,路远尔!

  看着桌上的地图,甘辉目光深邃,细忖破敌良策!

  漠指的是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

  戈壁沙漠,意味着“没有水的地方”,参考位置是位于蒙古国南部的东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尔泰省三省,以及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西部二连浩特一带。

  那里有大片的无人区,多是岩,也有沙漠,植被稀疏,难找水源,自然环境相当恶劣。

  甘辉想攻占漠南,把我汉王朝的统治推到戈壁沙漠边沿!

  甚至,越过戈壁沙漠,攻占漠北,让我汉王朝的国界直达贝加尔湖,那个苏武牧羊的地方。

  对于贝加尔湖,甘辉已经想好了,他按照东南王的逻辑,既然我们先祖去过那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地盘,属于我们中国所有哦!

第1334章 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边患

  前明末年,我国北方蒙古族以大漠为中心,分为三大部分。

  漠南:在大漠以南各部称为漠南蒙古,属于这部分的有: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巴林、札噜特、奈曼、喀尔喀、茂明窍、乌拉待、喀喇沁、乌珠穆沁、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

  他们的分布地区“东接盛京、黑龙江,西接伊犁东路,南至长城,北逾绝漠,袤延万余里”。

  漠北:大漠以北,称为喀尔喀蒙古,其属有车臣汗、土谢图汗、三音诺颜、札萨克图汗等部,分布地区,“东至黑龙江呼伦贝尔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南至瀚海,西至阿尔台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北至俄罗斯”。

  漠西:大漠以西各部称为漠西蒙古,即卫拉特蒙古,属于此部分的有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辉特部。其分布地区东自阿尔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

  甘辉认为漠西暂时可以不理,订下第一个目标是攻占漠南,摧毁漠南蒙古诸部族。

  第二个目标则是攻取漠北,占领蒙古高原,一劳永逸地解决掉北方边患!

  如果漠北被破,再往北气侯更加恶劣,已经没有什么部族存在了,就可以收工大吉!

  他信心打平漠南,但出兵漠北,他持谨慎的态度,毕竟中原汉王朝从来没有过征服漠南的历史,更不用说漠北!

  但甘辉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明初徐达北伐,蒙古人实力犹存,徐达取胜不易,洪武五年,徐达领大军出塞伐元,结果伤亡万人,副将李文忠亦败北,之后再无大的出塞战事。

  徐达既没,大将军蓝玉伐元,大破元军于捕鱼儿海(即贝尔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南),彻底地打断了元朝脊梁。

  朱老四上位后,他得位不正,就五伐蒙古,但蒙古人远避漠北不战,他大军在手却找不到敌人,徒呼奈何。

  等到明朝开国皇帝将帅死光光,坐上宝座的皇帝都长于深宫妇人之后,一代不如一代,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帝熊熊一国,大明唯有一代接一代的皇帝忍受蒙古人的侵袭,他们搞不死大明,但非常恶心。

  如今形势大好!

  东南王相当于开国皇帝,开国皇帝总有一波行情,而漠南蒙古诸部追随鞑靼人入关,失掉了整整一代人的一半精华,这样的损失让他们虽不致于一蹶不振,但也是元气大伤。

  相比之下,大明也曾经乱七八糟的打成一窝粥,北方受到严重摧残,可胜在大明块头够大,南方没有大乱!

  徐州之南尽是安居乐业,财富、人口样样不缺,加上还有东南国反哺,上亿银元还有粮食支持,南方人口剧增,一定程度抵消了北方人口下降。

  关键是那些南征北战的将领们在!

  此消彼长,甘辉想不出对付漠南蒙古会输,困难在于对付漠北喀尔喀蒙古。

  号称控弦百万!

  说归说,能不能出这么多骑兵是一回事,但即使一半,也很恐怖了,就算是十分之一,十万骑兵,你都头痛!

  那个年代,骑兵的威力非同小可,马就是坦克,没马打不过!

  在座位上往后一靠,甘辉细忖破敌良策。

  他回到南京,曾经与颜常武讨论过如何对付蒙古人。

  甘辉幼时家贫没读过书,入了东南军,东南王的要求高,提倡军官既要能打,又要有知识,甘辉读过了许多历史书籍,精心研究过中原王朝是如何对付北方游牧民族,见识过有好多种方法。

  骑兵对骑兵;

  其实这事很容易做,就是扫荡,见人杀人,见房烧房,见牲口就杀牲口,没必要和他们的队伍对抗,你把他们的部落人杀光了,他们就没基础了。

  所以这事要主动去做,而不是等,就是有组织的扫荡,不要等到人家威胁上门了才去做。

  李牧、卫青、李靖、朱老四,他们就这样肝游牧民族,已经证明此策有用的。

  组织一批猛男快马,去他们的草原,见人就杀,以战养战!根本不和他们的主力部队冲突,见到他们部队就跑!只杀平民,就和他们打人口战,必胜!

  冠军侯霍去病就干这个,以机动对机动。以攻为守,当年小霍以一万骑兵杀得匈奴十几万人哭爹喊娘就是铁证。事实证明:面对机动打击,游牧民族比农耕民族更缺乏有效的防守手段。

  经济制裁,盐铁茶禁运;

  草原上也有盐矿,但以部族悲摧的加工能力,他们的盐是苦的,而中原制盐则该是什么味道就什么味道,部族需要中原的盐。

  草原上也有铁矿,但部族根本不可能会冶炼,没有中原铁输入,部族用的箭头是骨制的,石头做的!

  至于茶,要是部族人不喝茶,他们拉不出来,一肚子尽是屎!

  可悲的是,经济制裁经常不成功,颜常武说过:“一直以来,中国从不缺美分党。”

  他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让甘辉很是费解,问又不敢问,全天下只有戴维先生敢与颜常武抬杠杠。

  不过看看后来被颜常武清算的晋商,甘辉似乎明白了美分党的意思。

  如今东南王在朝,美分党应该是少之又少。

  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化他们内部,让他们自相残杀;

  辽东总兵李成梁以前是这么做的,他就非常成功,后来要不是他发颠扶持老野猪皮,明朝是不会被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攻破北京,更不会有鞑靼人入关!所以说李成梁是百死也不能赎其罪!

  防御骑兵,最好的就是长城,不要以为古代人很笨,其实他们很聪明!

  出动军队到草原扫荡难以持久,唯有长城才是汉民族忠实的依托,象朱老四那样出动大部队去人家草原上武装游行,空费国力,于事无补。

  筑墙,挖壕沟;

  水草肥美的地方筑堡;边境的巡逻预警常备化;建立较大的纵深,能第一时间防守反击;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分化收买游牧政权。总之就是一个字:钱。所以中原强大时游牧民族讨不了好去,内部腐朽衰落了才是不堪一击的主要原因。

  文化侵略加经济依赖。

  开展开放互市,以生活用品换取游牧民的皮革、马匹,但是重法严惩与游牧民交易武器、铠甲、火器等军事物资。

  引诱他们抽烟、喝酒和打麻将,让他们堕落。

  向他们出口佛像,使得他们拜佛,消除他们的尚武气息。

首节 上一节 825/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