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862节

  科尔沁骑兵残忍的把地上垂死呻吟的伤兵逐一砍成碎片,聚拢着把来不及逃出的百余骑围得密不透风,然后,乱箭射杀了他们!

  这是一个战术,能派箭去的地方不上人。

  胜利了!

  明军有钱的好处在此,除了工资之外,科尔沁骑兵还有外快,一个人头十个银元,凭人头给钱,简单、直接,明军给得起,科尔沁骑兵就拼命地肝。

  科尔沁骑兵加入明军序列中大大地加大了明军活动范围,他们依托坚城,不断地出击,累了就回城休整,劳逸结合,肝劲很大,以致于漠南蒙古部族承受沉重压力。

  尤其在科尔沁部族退入长城之后,科尔沁骑兵没有了后顾之忧,肝得更起劲了!

  科尔沁部族是好多年以来,头一支进入了中原王朝国境线之内的游牧部族,这是让其暂避,一旦战争结束,他们就可以回归家乡或者留在长城内侧。

  在前明时期叫做内附,而在新明则叫做归化,归化对部族的改造很大。

  明国并不担心科尔沁部族窝里反,因为启动了对他们的归化进程,一旦习汉语用汉字起汉名,遂行汉化。

  所有的家庭都领到了“户口本”,表明他们已经成为大明子民,而大明的福利笼罩在他们身上。

  由于长期的战争导致人口流失,大明北方的荒地很多,有小片的草原,可以容纳科尔沁部族族人们生存。

  将科尔沁部族安置在宣府-张家口一带,扶上马,送一程,官府为他们送来了帐篷、生活用品,再有改善道路与供水,确保他们安居。

  不仅仅是送物,官府积极在科尔沁部族发展经济,鼓励族人劳动致富,走的是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路子,当科尔沁部族经济融入大明国民经济中,尝到甜头后,赶他们走都不走了!

  人财物三样事,最重要的是人,派去主持归化事项的方士亮,肩负重任。

  此人乃明徽州府歙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历嘉兴、福州推官,擢兵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曾揭发兵部尚书陈新甲勾结宦官,与清议和事。其论中官出镇监军之弊,语尤切至。因周延儒牵连得罪下狱,后释归。

  新明时重新出仕,摇身一变,不再是清议为上,而是满口的经济语言,在北方多地任官,都是知府主官,发展经济颇见成效。

  经吏部撰选,由其担任部族归化安置大臣,由四品官升为三品官,更有声明,只要安置事务做得好,进入南京为侍朗是妥妥的。

  他也卯足肝劲,工作重点在于发展经济与公平公平公道地对待归化民族。

  针对科尔沁部族特点与自然情况,这位大人有的放矢,对于部族发展大计是积极发展畜牧业,外加副业。

  所在的地方草原有限,那就实现由自然放牧向放牧加舍饲转变,尤其是种植牧草,让科尔沁部族族人们首次见识到原来草种起来,用来养牲畜极有好处,一些质量上好的牧草如紫苜蓿、羊草、皇竹草等,可以有效地弥补精料不足的缺陷,减少成本。

  科尔沁人明白过来,原来明军的马匹喂得好,成本不一定很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了上好牧草晒干后的干草来喂马,如果纯粹用豆饼来喂,明军也供不起。

  一些牧草种类是国外引进,比如皇竹草来自波期,时至今天,连美洲的作物都可以飘洋过海,那么中华收集一些牧草种子不成问题。

  由于草场面积小,养牛、羊和马,方士亮因地制宜,实行围栏轮牧、划区轮牧,提出了“蹄腿理论”,主张减羊增牛,尤其是少养羊,多养牛马,是他的得意之作。

  草场负荷因此减轻,草原得到休养生息。甚至可以在最差的草场上养出了最肥壮的牲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明显改善了草场生态,能够持久承载。

  初来的时候,科尔沁人嘀咕着明人不给好地方给他们,但当他们照着方士亮的要求去做,结果一年后发现收获比在富饶的科尔沁大草原上翻二番!

  养出的牛,一来可以用来做肉干,保质期长、易储、热量高,曾被认为是蒙古大军的秘密武器之一,是为“成吉思汗的行军粮”,明人官府有多少收多少!

  包销!

  二来发展奶牛业,挤了牛奶出来,方大人从外地调来食糖,建立起奶糖厂生产奶糖和炼乳,再有生产黄油与乳酪,黄油可加进面包里改善口味,至于乳酪则在留都北平大受欢迎,不愁销路。

  至于养马业,不用多说,卖出的马是没出售前已经被预订一空。

  科尔沁人真的是彻底地投靠了明国,在前方,他们的子弟在为明国用马刀而战斗,在后方,牧民们为明国提供战马与行军粮。

  还有救命的中药!

第1401章 归化之路顺利

  为了给牧民们增加收入,方士亮提倡牧民利用坡地种植高附加值的中药。

  请来了富有经验的中药种植农民,从桔梗、黄芪、远志、防风、苦参和板蓝根种起,这几种中药材价格风险少,收获后不需要加工,晒干即可,病虫害少,照料容易,技术难度较低,当它们成长起来,就可以换小钱钱了,毕竟现在可是中医当道。

  渐渐地随着技术成熟,种起甘草、枸杞、麻黄、柴胡、北沙参等,提高产出值,这样一来,牧民就有了可靠的收入。

  方大人眼光不错,给牧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中药---赤芍。

  这种中药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赤芍是著名野生地道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卖得出钱。

  其对地质要求不高,处处可种,一些牧民的院子里长满了赤芍,翠绿的茎叶向上伸展,一片郁郁葱葱。

  待到收成时,所有的中药都得到了市价收售,不因是归化人而被蔑视。

  方士亮讲究做事公道,对汉民与科尔沁人一视同仁,既不让汉民欺负科尔沁人,也不让科尔沁人说我有马是骑兵就可以欺负人,大家都是朝廷的子民!

  买卖公平,讲究按市价交易,不让汉民以假乱真,以劣充好去坑害科尔沁人,同样也不让科尔沁人拿刀出来强买强卖。

  他们发展经济,获得收入,而且都是军属,免税,子弟们在前线打仗,薪水丰厚,如此有钱,就换来了充足的物资:衣料、精盐、茶叶、

  食糖、奶糖与香烟、郎姆酒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器皿。

  往时,这些东西都需要掠夺才能得到,甚至付出人命,而且苦乐不均,首领和头目们有多,普通牧民家庭没有。

  而在聚居区,官府建设道路,修建学堂与医院,牧民们付出了,也享受到了大明的福利。

  归化之路,扫盲必不可少,只有识得汉字,大家才能交流,才能够向牧民们宣传朝廷的政策,将他们洗脑。

  方士亮采取了识字过关,好处到手的原则。

  对成年人开夜校进行扫盲,考试通过的,给予生产资料的奖励,比方说送给各种生产资料,以及精盐与茶叶,深得牧民们的好评。

  至于牧民孩子们就读,方士亮奏请朝廷,就读的孩子们的一日三餐费用全免!

  目前在大明的一些城市已经有学童入学时免早中两餐费用,一些城市免中餐,至于东南国,这点做得最好,所有入学孩子免早中两餐费用,大明与东南国没得比,东南国的银子多,生产力发达,能够这么做。

  不过,一个归化部族的孩子们一日三餐费用全免还是做得到的,于是孩童入学率理想,这些孩子从小在中华的氛围内成长,将来完全将自己当成了中国人,如此归化事宜获得成功。

  这一切的**是牧民们开始自建房屋,抛弃了帐蓬!

  草原部族过着逐水草而牧的生活,很少定居,习惯居住在帐蓬。

  牧民们不再挪动之后,觉得汉式房屋住得舒服,干脆修起了汉居来住。

  后来,有朝廷大官来视察时,先不说什么,见到牧民住房屋,就连连点头!

  不仅仅是一个家居改变的问题,而是思想转变的范畴。

  方士亮还组织牧民们到处参观,他们游览了北方各大城市,甚至到达南京。

  南京的繁华让他们惊呆了,简直不能想象竟有如此的花花世界,方士亮微笑道:“你们不用羡慕,你们有资格享受,因为你们也是朝廷的子民!”

  更**来了,战争结束后,约有三分之一的科尔沁部族不想离开长城内的聚居地,他们不想回到科尔沁,而是热切地盼望同族离去,好去接收同族留下的土地!

  方士亮做得非常成功,五年后,他因功升任朝廷户部左侍朗,到了北平留都,实际上主持了整个漠南部族归化事宜,功劳很大,最终拜相入阁,成为人生赢家。

  他撰写经验介绍,认为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生活,将会让社会趋于稳定,哪怕是归化的外族也不例外!

  当部族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就会铤而走险,但当他们有了稳定的生活与大量的生产资料,发现许多东西不用拼命而是流汗就可以得到,他们就会变得保守。

  此时,加上我们拥有足够武力,部族就会变得老实多了,也就奠定归化的基础。

  在许多的原因中,方士亮认为人的因素最关键,派往归化地的官员必须懂得发展经济,做事必须一碗水端平。

  前明与新明相比,既没有资金,又没有足够的财货,即使有些部族内附,当前明拿不出真金白银,同时也无配套的经济发展措施,当部族发现生活无着落时,造反是必然的。

  还有前明官员一无经济之才,二无公正之心,许多官员视内附部族为鞑虏而瞧不起他们,任由汉人大豪对部族欺凌,包庇那些欺诈部族的商人,又有的官员惧怕他们闹事而一味迁就,此两种情况皆不要得,必须有一种手背手心都是肉,视汉人与部族都一个不可缺,为朝廷子民,公正地对待他们。

  方士亮认为,处理部族归化之事,必须不折不扣地按朝廷旨的法令政策执行,如此才能确保部族归化之路顺利。

  说到人,方士亮还给了部族以和尚,在部族中积极推进汉传佛教传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他强调的是汉传佛教,因为汉传佛教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行中庸之道,不走极端,比方说,汉传佛教不会让民众停止工作去一心向佛。

  如果这样,谁来干活,谁来供养大和尚?大和尚精明得很呢。

  和尚要有,足够就行,其他的信徒,心中有佛,手上干活!

  讲的是个人修养,而不论苦修,所以干活不受影响。

  什么时候,干活都是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方士亮认为的成功之路。

  ……

  一些探亲回来的科尔沁人告知同族,家里人在长城内生活得很好,不被欺负,官府引领他们,正在努力发展经济,且有多项的照顾措施。

  寄回去的钱,家里人都收到了,没有克扣!

  出塞建城,有了稳固的后勤基地,又无后顾之忧,科尔沁骑兵非常活跃,不断出击,让漠南各个部族苦不堪言。

  他们这才发现,科尔沁骑兵俨然有不死之身,发挥出空前的力量!

第1402章 早防着你了,兄弟!

  科尔沁骑兵鸟枪换炮,装备更上一个新台阶,杀得更快。

  军心稳定,四处出击,他们熟悉部族战法,马匹又多,实力雄厚,精神百倍,让各个部族尝到了苦头!

  马力强劲,能够连续作战,其他部族望尘莫及。

  因为科尔沁骑兵军的马匹吃的是花生饼与豆粕,还有上好的流着油的牧草,或者干脆直接上粮食,黄豆、高梁、小米都喂,明国供得起啊!

  马是奔跑的动物,有足够营养时,它们跑得更快,更持久。

  科尔沁骑兵四处出击,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象一台疯狂的收割地,积极收割人命。

  草原碧绿,海子湛蓝,宽广似无边,湖岸边的丘陵迤逦。

首节 上一节 862/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