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868节

  无论在两中华的哪里,颜常武都是如此吃饭,他有时也会吃得很好的菜肴,但总是努力地吃完,不会浪费。

  朱真真的家教很好,深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不奢华。

  吃过饭,侍女为他们送上水果与茶,颜常武喝茶,朱真真抓过案桌边的奏折再看过一遍。

  饭前来了这份奏折,让夫妻俩心情大坏,尤其是朱真真,这可是她治下闹出来的事务!

  此乃由内阁阁员阮大铖领衔具折,经刑部、大理寺与都察院三堂会审,对扬州盐案做的拟处理意见。

  涉及的金额高达一千八百五十万银元,是为惊天弊案!

  在大明,颜常武得国十年来,主张发展经济,各地盐场产量多,质量好。

  中华产好盐!

  明国人口多,有钱的人越来越多,吃得起盐,吃的盐也多。

  由于其质量好,色泽洁白,颗粒均匀幼细,盐味鲜咸(其它国家产盐多是苦的),吊打世界各国,所以出口很多,主要出口东南亚以北国家,包括倭国、琉球、朝鲜、安南、中南半岛暹罗(泰国)、柬埔寨、老挝诸国,赚取不少银元。

  在那些国家的中上层吃的都是中国盐,下层民众才吃本国产的粗盐。

  没法子,他们的技术水平有限,做不到中国盐这么好,如倭国的食盐生产就十分地悲摧,表面上看来其海岸线长,有利于食盐生产,但合格的盐场一个也无。

  食盐生产就是晒干海水,简单?实际上盐场区位必须有大面积的滩涂、要晴朗天多、雨水少和多风,倭国没有合适条件的盐场,而且台风跑来凑热闹,台风一来,全国盐场的食盐化水,台风喜欢的是夏秋到来,正是海盐生产的好时机,待到台风没了,海盐生产的良机也过去了。

  其它小国亦是如此,想产好盐得看老天爷的脸色。

  明国产盐条件得天独厚,有漫长的海岸线,大多地势平坦,滩涂广阔,很适于建滩晒盐,渤海、黄海沿岸年蒸发量大,并有明显的干季---无雨,正是产盐的好天气,东海、南海沿岸气温较高,除雨季外也有干季,一般均有产盐条件,所以明国北起辽东,南到海南岛,都能产好盐。

  台风来了,中国这么大,影响到北就影响不到南,影响到南就影响不到北,反正总有好盐出产。

  尝过明国的好盐滋味,中华小跟班国家中上层都吃中国盐!

  出口量大,赚取丰厚的利润,盐商们赚到盘满钵满!

  赚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东南国的市场让出。

  东南国横跨地球东西万里,产盐技术与条件不在明国之下,产量同样不少,然而为了让大战过后的明国休养生息,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东南国的盐不过南海,主要在本国销售及往西边销售,比方说缅甸、斯里兰卡,最重要的市场是印度,实现的食盐倾销彻底地占据了印度市场。

  真要与明国打对台,争夺食盐出口市场,东南国是有这个能力的,只是被颜常武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制止了他们。

  台湾就产好盐,其布袋盐场在台湾岛西南沿海,海滩平直,地势缓斜,且冬半年干燥少雨,常常两三个月滴雨不下,想想有多好!

  冬半年,没台风哦,日照充分,季风强劲,而且海水含盐量也高,天时地利加上人和,所产之盐成本低,色泽纯白,堪称上品,真要打价格战,占领明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都不在话下。

  台湾现属东南国管辖,被强令不得往明国、南海以北地区销售食盐,只能销售到台湾与东南亚,问题是东南亚的食盐生产也不逊色,台湾盐海运到东南亚反倒变成了卖不出去,可见损失多大!

  现在倒好,颜常武的一片苦心,尽被那些贪官污吏与盐商们糟蹋了,好心被狗吃,好心着雷劈!

  涉案的中高级官员过百人,最高官职实际上是内阁第三高位,明面上是苏州巡抚带头,下面是一串官员,触目惊心!

  扬州盐商一网打尽,事情不查则已,一查就是牵出萝卜一身泥,什么罪名都有,勾结官府、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兼并民田乃至于人命官司等等,真应了“洪洞县里无好人”,没一个盐商是无辜的。

  阮大铖提出的处理意见是查出来的官员为首者斩,其余流放,家产没收,盐商由于坦白从宽,尽皆流放,家产没收!

  真要这样处理,影响可谓十分巨大!

  且为之奈何?

第1410章 盐务改制

  朱真真感叹地道:“不意竟是杨铖新为总后台,起初妾身以为是马士英与阮大铖的!”

  虽是大明公主,在颜常武面前她自称为“妾身”。

  颜常武心忖你没看错人,那两个家伙在平行空间的另一段明史里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但在偶管治下,两个家伙居然做到了出污泥而不染,据盐商们交代,他们去打过他们关节,结果碰壁。

  内阁五人的杨天生根本无人敢去贿赂他,至于堵胤锡,涉案的苏州巡抚朱用是堵胤锡的同年,事实证明,堵胤锡经受住考验,朱用用一百万银元去砸朱用,全被他璧谢!

  此案件的侦查动用了东厂、锦衣卫与经济情报局联合办案,证明了内阁四阁员的清白。

  “不过,他们应该也有所了解到的,还是杨天生敢揭露出来!”颜常武沉吟道。

  “妾身……”朱真真长叹一声道:“妾身也有所耳闻,也是知晓的!”

  她不敢揭盖,因为她怕打开盖子就收不了场,牵涉太大,象杨铖新的能量极大,长期管军,万一又来一个造反呢?

  朱真真可办不到颜常武那样拥有巨大的威望让人自动自觉地投降,老实交代,只好捂着盖子,是为投鼠忌器。

  就连杨天生也是待到与颜常武独自一起时

  颜常武当然不可能将朱真真治罪,也就不追究内阁的责任了。

  摆在他面前的有几个问题要解决,朱真真在颜常武一回归,智力退化到可怕的地步,不再是一国当政公主而是家庭主妇,在王府光顾着管理家务、安排伙食,颜常武要她愤发,她却屡教不改。

  “那么,我们要如何处置他们呢?”朱真真问道。

  “同意即可!”颜常武断然道:“就按阮大铖拟旨照办!”

  “雪!”饶是朱真真见惯大场面,也深感震惊,处置官员与盐商算是波澜不兴,可是没收所有盐商的家产,他们可是富可敌国,能够吞下去吗?

  “不用担心,我在!”颜常武张开手掌示意道,顿时朱真真满面笑容,不再担忧。

  有老公在,真好!

  她在深宫居住,大权在握,但觉得自己是水中浮萍,老公不在身边,总是不踏实。

  颜常武一回归大明,整个大明就气色焕然一新,简直就象一部加足润滑油的马车般突飞猛进,敌人被他扫到一边去,官吏民众们俯首贴耳,实在是称心如意。

  “那么,清除这批盐商之后呢?”朱真真问起来。

  “杨天生可有折子上来?”颜常武问道。

  “他说实行‘食盐专卖’,食盐由国家销售,国内不应再产生盐商了!”朱真真说起来,只感觉到脑袋很晕,这件事情关系太大了,等于把一个经济产业经营方式来个大改变!

  “具体章程呢?”颜常武喝着茶水问道。

  “建立国营公司,就叫做大明食盐总公司,实行食盐专卖,以经济指标对经营人员考核,同时兼顾社会民众福利,可以吸纳部分盐行伙计加入国营公司!”朱真真复述所看到的折子道。

  “就这么办!”颜常武一言决定,从此大明盐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朱真真心中嘀咕,她知道她老公是不会错的,而阮大铖与杨天生奏称得旨,显然追随颜常武久了,做的事情也就合乎颜常武心意,而她朱真真,还真的是逊色一筹,看来自己还是要努力,可恼的是老公在时,自己就是有了老公万事足,懒洋洋地当米虫,什么干劲都提不起来。

  她期期艾艾地问道:“那么,内阁阁员出缺,该当选谁补缺?”

  “你说呢?”颜常武反问道。

  “马士英拟了两个人选,一个是钱喜起,另一个是甘大绶。”

  她的记忆力很好,背诵两个候选人的履历道:“钱喜起,浙江仁和人,字赓明,崇祯十三年进士,授工部屯田主事,出为南昌知府,政声颇佳。以母忧归里。闻崇祯帝崩,痛哭昏厥,被人称颂有气节,新明朝起,钱喜起历任广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山东巡抚,吏部考官皆为优选。。

  甘大绶,字子纡,崇祯丁丑年升榜中进士,授武陵知县,当时贼寇正侵犯荆楚,社会动乱,人心惶惶,财政困迫,兵饷日增,老百姓负担甚重,大绶深入调查,循行原野,动员和率领百姓开荒造田,一年内开荒万余亩,增加了民食兵饷。中丞宋将此垦荒功效,呈报上级,后将此项措施推广到全楚。

  大绶还大力为军队培养干部,开设“东壁馆”。亲自讲课,并资助食宿,学习用品等费用。循循善诱,多数学员在他的教育薰陶下,博学多才,杀敌立功。

  大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百姓称颂,我朝之后,历任四川布政使,四川乱起后其抚恤,功劳甚大,出为宣大总督,在这次出塞大战中完成重要任务。”

  “那你觉得怎么样呢?”颜常武再问道。

  “两个都很好啊!”朱真真说道。

  “想让两个都进内阁?”颜常武笑道。

  “嗯!”朱真真应道。

  “不,阁员只合适五人,不要六人!”颜常武斩钉截铁地道。

  “为什么?”朱真真惊奇地问道。

  “不为什么,反正就是不合适!”颜常武来了个自由心证道,伸出一根手指头道:“二选一哦!”

  “那妾身选甘大绶吧!”朱真真作出了选择。

  “让他学习主持军务?”颜常武问她道:“补了杨铖新的缺?”

  “是啊,他有一定的基础!”朱真真讲道。

  “军务非同小可,就让杨天生去管吧!”颜常武摇头,再叮嘱妻子道:“杨天生管军务,首要是突出你的统治,我会与他说的,他要是办不到,你立即撤他的职!”

  然后颜常武淳淳教导道:“军权必须牢牢掌握在你的手里,不给他人拿着,即便是杨天生,只给他当五年,高级军官必须由你提拔,多几个人选!且甘辉尚在,其忠心耿耿,可以倚重。”

  “明白!”朱真真心领神会地道。

  第二天夫妻俩先找来内阁阁员们,通过了旨意,再召开大朝会,接连颁布朝廷的旨意,立即引发了轰动!

第1411章 惊天的盐政大调整

  朝廷明发上谕让大臣们感受颇深,大家的目光不敢望向坐在殿首的东南王与公主,目光集中在马士英等阁员身上!

  其实食盐弊案瞒不过官员,谁都知道里面水很深,顶多只在背后嘀咕一下。

  如今事发,马士英等人没有一点事情就过关了,看来忍字当头,果然脸皮厚有用!

  不过,弊案能够顺利解决,没兴大狱,只杀了为首的官员,尽皆流放,如此大的事情也是东南王才能够控盘。

  盐案牵涉巨大,盐商们手眼通天,一般执政者来做,早就满城风雨,保不准要调兵进南京城戒严,实行宵禁了!

  现在就算是军头也不敢与东南王对着干而乖乖就擒,不抵抗还可能免死,最起码家人得保,真要抵抗了,没人跟他们走,被诛九族。

  只好交出赎命钱,如此巨额,东南王真敢下手,吃进去毫无心理负担。

首节 上一节 868/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