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875节

  后追随颜常武之父颜思齐最早到达台湾刨土啃砂子,颜常武上台,众人疑惑,散去大半,洪升不弃不离,辅佐世侄,鞍前马后,亦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陈衷纪的报告主要分两段,一段是归纳总结救灾的历程,另一段则是经验教训。

  他认为,整体而言这次救灾得力,官府、军队的表现可圈可点,没有一个逃兵,没有一个孬种!

  且在这次天灾中,民众中涌现出大量的救灾志愿者,表现出相当高的素质。

  “呈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来援的良好态势!”陈衷纪由衷地道。

  所以他为相关人士请功,同时他请拨公帑再造万隆城,万隆城已基本上被火山灰所填没,有的地方的厚达三米。

  说起来,东南国未雨绸缪,还是削减了大灾难。

  “我们‘以人为本’是对的!”洪升念着报告道。

  东南国是移民国家,人都是从遥远的陆上中华迁移而来,成本高企,人命值钱,不能白白的死掉。

  国民从小就开始教育要懂得自救,比如游泳是必须会的,别说大人,就连小孩子和女子都会打枪,遇敌必战,象这次火山喷发,万隆人抓起了救生包就走,包内有口罩、伤药、食水和干粮,正是以前官府要大家准备好的,帮上了大忙。

  初时大家拥挤,发生了践踏事件,但当军队介入后,秩序好转,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骚动。

  军队、官府应对有力,财政有力,物资保障,没有发生大灾大难,没有大疫,还是令人欣慰的,表明我国措施得力,各阶层都做到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云云。

  当然还是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比方说出城的道路不足,不够多!

  如万隆城南出城大道有一条,严重不足,起码二条道路为好,尤其在那些火山城市边需要修建更多的大道与庇护所!

  看来我们基建狂魔的力量还是不够强大,官员们一致同意要大量修建道路、路桥,一条不行就来二条,二条不够就来三条!

  当天的朝会包括进一步强化民众防灾意识,提升救灾机制,同时加强基建,不仅仅是防火山、还有防台风,以及其它的自然灾害,做好准备工作!

  ……

  散朝后,洪升回到府第,然后发现来了大量的拜贴。

  其实大多数人是不够资格去见他的,可别人都来了拜贴,自己不送,心中无底,就大家一起送拜贴。

  倒没礼物,现在东南国管得不错,吏治清明,不敢乱来。

  之所以送拜贴,乃风闻内阁总理大臣陈衷纪因病成疾,已上辞章,王后挽留,三辞三留,陈衷纪这次态度很坚决,已上到第四辞章,看来辞职是辞定的了。

  陈衷纪不是不受颜常武与杨莺儿的信任,而是太受信任了,只是多年执政下来,已然倦政,加上这次病得非轻,久拖不决,干脆请辞。

  接任风声最高的是洪升,现在他是炙手可热,红得发紫。

  他也算是有道行的人,更加低调,嘱家人不得多嘴,更不可打着他的名义胡作非为。

  果不其然,过多几天宫里派出使臣,着洪升署理内阁总理大臣,陈衷纪休假三个月。

  消息一传出来,洪升家里贺客盈门,他只见几个最紧要的客人,其余人一个不见。

  内阁总理大臣权势非同小可,对人事、财政等政务有初拟权,洪升大权在握,但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事情千头万绪,有如乱麻,并不容易解决。”

  果然,一桩要务在他上任不到十天,就摆上了他的案头:东南国在印度的军队与民众不宣而战,没得到朝廷同意,对三哥发动进攻,战五渣的三哥招架不住,丧师失地,损失不小,莫卧儿帝国遣使前来抗议!”

  本来也没啥的,但涉及到太子爷,事情就复杂了。

第1422章 年轻中校到果阿港

  虽说广东人吃胡建人,可三哥从来都不是东南国华人的菜。

  东南国西征,进至印度次大陆是浅尝辄止,纯属继承红毛番的地盘,那些红毛蕃主要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在印度次大陆海边占据了一些土地,从而建立据点。

  当他们好不容易攒下一些家底时,华人将他们一扫而空,光明正大的继承他们的土地。

  无论是红毛番,还是三哥,都是不服气的,但华人用枪炮语言有效地说服了他们,之后华人就愉快地统治起那些土地来。

  仅此而已,那些据点的指挥官们都明白上层的意思:“这块充满牛屎味的土地,咱不想领取它的土地证书!”

  收到!

  对于上层的话,军官们心领神会,于我心有戚戚焉,这片土地要不得,太逆天了!

  想想他们的恒河:干了这碗恒河水,来世还做印度人!

  大道上横冲直撞的神牛,垃圾多、污水粪便多和蚊虫老鼠多的三多城市,加上疟疾、霍乱、痢疾、流行性脑炎、黄疸和天花盛行,这么恶劣的环境,得投入多少钱去改造!

  事实上,华人在印度的据点,全都新建城市,三哥叫做唐城,不叫华人,叫做汉人,是为汉唐。

  行国内那一套管治,印度人不经允许,不得进城。

  要是松一个口子,印度人就能够把唐城弄成满城咖哩味和牛屎味!

  唐城与国内城市不同的是城外有一个强悍的绿化带,主要是芬芳类植物,种植了一大圈密密麻麻,如果没有它们,那些三哥的气味传进城内,你连觉都别想睡得好!

  真要占据印度,你一座座城改造过去,别说本土的发展,对外的征服,全都可以停顿了。

  如果不改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于是唐城承担起东南**队的中转站,还有商人的中转站,以及资源采集地的作用。

  部队在此补充物资、军舰上水、加煤,从前方退下来部队在此休整。

  商人们购买印度的粮食和农副产品、矿产等,同时倾销两中华商品,如今两中华的商品完全占领了印度中上层阶层的市场,彻底地打败了印度商品,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印度成为东南国商人原材料的来源,比如华人低价大量收购印度的原糖浆(初榨糖),运到斯里兰卡加工为白糖、红糖与冰糖,再以三到五倍的价格卖回印度!

  在印度,华人的地位很高,三哥以肤色分阶层,华人虽是黄种人,但肤色比起南印度的婆罗门与刹帝利还要白,三哥尊敬地将华人纳入刹帝利贵人阶级,所到之处,三哥的低等阶层尽皆避道,毕恭毕敬。

  ……

  果阿港,三个金色汉字在港口大门处闪闪发亮,顶上则插着东南国的国旗。

  这座海港城市来自葡萄牙,位于印度西部海岸,距离莫卧儿帝国国都德里城直线距离为九百公里,在东南国夺取该城后,没改名字,而是直接用上了这座城市的汉译音来命名城市!

  一来可以显露该城的来历,乃是我们华人打下来的,从而展示威风!

  二来大家懒得想,因为东南国占领土地之多,以致汉字用来命名城市都不够用!

  例如大明有泰安,那么东南国就有新泰安,大明有大同、太原,那么在东南国就有新大同、新太原。

  起名很儿戏,也很省事,东南国民众对此全无意见---不能说颜常武独裁,他允许民众给那些雷同的城市改名,比如新大同改为什么名字,给四个城市给大家选,其中一个选项是新大同,其余不同名,如果选中不同名就改过来。

  他是国王,牙齿当金使绝对话话算数,可民众照样选回旧名,国王都很奇怪,问民众是怎么回事,他们说懒得改!

  果阿城是红毛番取的名字,现在沦为了华人的殖民地,华人是该地的主人,大摇大摆、眼睛朝天地走在路上,那些三哥苦力们统统让路,头低低的,间或有年轻小伙子偷偷抬头看漂亮的华人女子,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一般,皮肤真白啊!有的女子还穿着开胸装呢!

  东南国虽说也很封建,行一夫多妻制度,但女性地位要比明国来得好。

  在明国,男性是一家之主,家内家外都是他们说了算。

  而在东南国,固然男人是一家之主,但女人往往掌着家中财权,有很大的决定权。

  此为闽南风俗,男人在外打拼,赚钱送回家里,女人负责管钱,她们当然不会亏待自己。

  东南国尊重女性财产权,是写入民法的!比如女性嫁妆归其所有,丈夫不得擅动,还有女性挣的钱,丈夫亦不得擅动!

  所以女人在手头不紧的时候,她们购买化妆品、衣服、滋补品等等来犒劳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有的女子打扮得还颇为前卫。

  近年来,有许多东南国女子在印度出钱,身份有军嫂、商人的女人、新移民的女人等等,让三哥们看定了神!

  新到的一条运输舰,从舰上下来了大批穿绿色军装的官兵,官多兵少,这是东南军陆军部队,他们踏足土地,好奇地东张西望。

  他们到来不是打仗,过来休整,亦即是度假的。

  东南军制度完善,每三年给官兵们探亲长假,还有每年一次的短期度假,属带薪假期。

  度假就是让他们闲置一段时间,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以免弦绷得太紧给断了。

  度假期间不仅有得玩,还有得吃,伙食费免费,还翻倍,号称你不长胖就是我们的失败。

  东南国在印度西海岸占据的一溜殖民地中有许多都成为军队度假圣地,果阿城也是其中之一。

  下来的军人当中,有一个年轻人,相貌英俊,如果不是晒黑的话,妥妥的就是小鲜肉一枚。

  就算不晒黑,他也做不了小鲜肉,他的肌肉太发达了,结实的肌肉充满了力量,高大威猛,人见人爱,车见车载。

  他年纪轻轻,可能刚刚二十出头,肩板却已经扛上了二杠二星,表明是中校军衔,一般军官从军校出来,升到中校这一级别至少得十年,年轻人是军生赢家,不过也不算过分,别看他年轻,已有足足七年军龄了。

  跟随他的队伍不小,十个悍的护兵,都是士官,看他们训练有素的样子,皆为兵王!

  一个中尉是他的副官,还有二个马弁,一行足足十四人。

  他们登了岸,过了关闸,暂时停在关闸外广场上。

第1423章 虎豹两兄弟与鹰妹

  很快地,广场上来了另一伙人,人数亦和先前的一伙人差不多,同样有十几人,穿的是海军蓝色军装,为首的一个,同样是年轻人,同样的二杠二星,同样的相貌,是为双胞胎兄弟!

  不过人们很容易把他们分辩出来,新来的中校胖过等待着的中校。

  两张一模一样的脸凑在一起,陆军中校咧嘴露出二排雪白的牙齿道:“死胖子!老娘就是偏心,看我多苗条啊,吃不饱穿不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海军中校冷笑道:“瘦柴,你要是争气点,早五分钟爬出你老娘的娘胎,你的这句话就是我奉还给你的!”

  听着他的话,陆军中校目露凶光地看着海军中校,而海军中校不甘示弱地看回他,两人剑拨弩张的样子。

  两边人全都绷起了脸,不是想打架,而是强忍着笑。

  下一时刻,两个中校亲热地搂在了一起道:“兄弟!”

首节 上一节 875/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