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950节

  老科普律鲁杀气腾腾地道:“抗力不遵者斩!作战不力者斩!无令撤退者斩!……”

第1559章 头盔与长矛

  他阴冷地道:“一旦我军战败,则万劫不复,你们应该晓得!”

  “此战不容有失,士兵冲锋,士兵打光了,帕夏们上,帕夏们也打光了,我来冲锋,我要是死了,苏丹冲锋!”老科普律鲁严厉地道:“后者监督前者,如若有失,后者杀前者,一级杀一级!”

  众人一致点头!

  他们各自回营,传达“会议精神”,官兵上上下下皆凛然,于神前起誓不破敌军,绝不收兵!

  于是奥斯曼军队摩拳擦掌,准备大肝一场。

  二十万大军连营十数里,而且军队在不断地增强中,不停地有军队到来,阵容逾加鼎盛强大。

  一天后,红色新月旗如潮似海,人心如炽,齐呼万岁,竟是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四世驾到!

  这个冲龄即位,在太后与大维齐尔悉心教导下的年轻苏丹,踏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领大军亲征!

  他骑着一匹雄骏的白马,骑术娴熟,所到之处,军队欢呼声响彻云霄,不因他还年轻而小看他。

  奥斯曼苏丹都是要打仗的,敢出来打仗的苏丹就是好的统治者!

  奥斯曼人士气大振,浑身充满了力气,哪怕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也不畏惧,更不会退缩。

  且说康斯坦丁帕夏与马库库帖木尔两将领军先行出动,他们合兵一处,心中倒是在想着:“我军主力在此,敌人不过是前锋军队,我众敌寡,当迎头痛击,却只是派了我们出战?

  想想应付了事得了,他们的策略是对的,然后他们在山头上看到了惊人的一幕!

  从东方而来,背对着阳光,条条大路长蛇般的队伍直到天际,队伍中尽是起伏涌动的铁盔,东南军的官兵们一律头戴铁盔,反射阳光是一片可怕的铁灰色。

  仅此头盔,奥斯曼帝国就装备不起来。

  随着东南军的入侵,为应付大敌,奥斯曼帝国为了改善部队装备也花费了巨额资金,但要象东南军那样大规模地装备铁盔,也办不到,只有御林军和主力部队有制式头盔,其它的部队五花八门的头盔装备。

  奥斯曼帝国对军队采取“放养”的形式,就是国家少负担军队的开支,军队自行解决支出。

  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省经费,但坏处多多,军人们一来没钱装备,二来自行装备时形式不统一,装备好看也是能够振奋军心的!

  军队毕竟属于国家机器,只要有可能,还是国家负担吧!

  这点东南军就做得很好,哪怕是皇协军参战,也与东南军相差无几的装备。

  其实皇协军派出国哪会舍得花钱,他们得以装备,尽是东南**方给的。

  向着奥斯曼人进发的东南军扛着长长的火枪,由于接近敌区,他们给火枪上了枪刺,锋利的枪刺映着阳光是一片的星星点点,让康斯坦丁帕夏与马库库帖木尔从望远镜中看得眼花缭乱。

  他们还看到在东南军队伍中有不少的红缨成片飘动,仿佛长在钢铁洪流上的红花,那是红樱枪与长矛,由军中的下级军官与士官使用。

  东南军已经全火器化,但下级军官和士官继续使用长矛作为武器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

  可以用来显示身份,现在东南军下级军官和士官的穿着和普通士兵相差不大,倒是高级军官可以身披绶带什么的,把自己打扮得象只孔雀,不愁别人看不到---话说回来,由于线膛枪在战场上的肆虐,土耳其人也用上了线膛枪,远远一枪打来,爆头!

  这回东南军的高官们上前线也是普通小兵装束了,小命要紧,面子算不得什么!

  要让手下的士兵们在战场上最快的发现自己,携带一样显眼的武器就很有效,但有不能乱装备,红缨枪或红缨长矛就很有效了。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士兵看不见自己的长官在哪里不要紧,跟着枪头走就行。

  当然,军队也有旗帜,跟随旗帜走是对的,红缨枪或红缨长矛起到有效补充的作用,万一旗子不在时就举红樱枪来代替。

  还有维持队形线列时代火枪兵最最重要的就是维持一个紧密的队形,站在线列两翼的士官手中那根又长又粗的长矛就是最好的标杆线,中间的士兵只要跟长矛对其就行,站不好的话,长矛就会打过来,让他们听话。

  而且士官手里的长矛长度远高于普通士兵手里装刺刀的步枪,如果有逃兵试图逃跑,士官也可以用长矛就地正法,给他一个透心凉,比起枪毙来给士兵们以威慑!

  东南军华人军队没试过,倒是皇协军中,尤其是倭人,他们军官杀死自家逃兵时(还是有嘀),军官用东洋刀,士官用红樱枪的次数远远高于直接枪毙的次数,另外安南人亦是如此,显示出这两个民族的凶残性。

  关键是加强肉搏能力,士官和下级军官经常要面临带头冲锋,在白刃作战中,更长更轻的长矛显然比粗笨的滑膛枪更有效,对面的兵器还没能扎到,长矛就把他捅穿了。

  士官和下级军官光用冷兵器?

  不,不不,下级军官有火铳,士官背双筒喷子是标配。

  且说奥斯曼人前锋步骑见到东南军大至,如同汪洋大海一般,不由得哗然,人们脸上的惧意,仿佛瘟疫一样在人群里扩散,人们再也不愿意再往前方推进,将士纷纷勒住了战马!

  未战先怯,马库库帖木尔苦笑道:“大维齐尔还真的是给了一道好命令啊!”

  抗令不遵者斩!怎么办?

  康斯坦丁帕夏不紧不慢地道:“我只是受令阻挡敌人,我军正在修建工事,至于你,则是遂行骚拢一职,请吧!”

  马库库帖木尔叹道:“你真的想我死啊?”

  “看,快看!”康斯坦丁帕夏指点道,马库库帖木尔顺着所指方向看过去,见到了金旗辉煌,装备铮亮,到来的队伍格外的威风凛凛。

  马库库帖木尔脸色一变,喜气洋洋地叫来一个传令兵道:“立即通知大维齐尔殿下,就说华人的国王到了!”

第1560章 苏莱曼一世从坟墓里跳出来

  马库库帖木尔有军令在身,如抗令不遵,他的命运将会很惨的。

  但现在有了借口,发现敌人国王、首领、大酋,他就能够以此为借口,按兵不动了,因为这是重大的敌情!

  这个敌情不重大的话,还有什么敌情更重大?

  听起来很儿戏,做起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虽然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但头头们是认可这个逻辑的,只要有好的借口,就能过关。

  东南军主力到达,颜常武作为统帅,戴维先生为总大将,这里是借用了倭人的说法,或者叫中军元帅、前敌总指挥等,参谋长是张家玉,下辖四个军,哪四个军?

  第一军:张守云、杨展、曹勋;

  第二军:祖可法、陈乔、王祥

  第七军:曾英、李占春、于大海;

  第八军:贺珍、张能、田虎

  四个整编军,每军五万虎狼之师,总共二十万人,将领来自两中华,东南军的将领自不用说,年年肝,大肝与小肝,反正没断过肝。

  来自明国的将领则是帝国余辉,许多人都参加过前明的血战,他们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绝不容许前明的遗憾再次发生,绝不!

  另有皇协军五万人总兵力,分别是倭人、缅甸、安南、印度兵和暹罗兵各一万。

  切莫小看这五万皇协军,东南国长期经营皇协军,许多军官都是华人,规章制度照东南军来办,军中作风与装备向东南军看齐,打起来绝对硬朗!

  就连以前是战五渣的阿三兵也出道了,只要跟着华人长官,他们就不会掉链子。

  如此二十五万东南军大军在德尔帝约尔这个地方与奥斯曼帝国二十八万大军相遇了,德尔帝约尔是个很不出名的地方,但很快它将永载史册,因为两个大势力的颠峰对决。

  双方都密锣紧鼓,东南军习惯性地做工事,构建深沟厚垒,建梅花寨。

  梅花寨,即中间大寨,前后左右有小寨,小寨保护大寨,避免发生敌人来马踹连营的事儿发生。

  士兵们就象辛勤的工蜂、蚂蚁般地干活,都不用军官监督就干了起来,刨土刨得飞快,构建出的沟垒全部超标,又快又好。

  你想让他们停下来都很难,他们只要闲着,就会来上几手,继续加厚,加深、拓宽!

  看到那深得如黑洞的壕沟与坚实的营垒,士兵们满足地点起了一根烟,想的是加深几米,推高几米,能够打死多几个敌人吧。

  对面的奥斯曼帝国也有样学样起来,他们也做起了工事!

  挖沟、建垒,一些奥斯曼人干得不错,也有许多奥斯曼人干得笨手笨脚的,动作慢且不算,还缺乏工具,不象东南军,士兵人手一个工兵铲。

  这个铲子好用,是神器级的工具!

  具备了铲、镐、砍、切、烹饪等作用,除了挖土砍树与铲沙之外,所有的中国兵都很清楚,战斗时可以用它来砍死敌人,削脖子如切菜,把敌人的脸给拍平了!

  而奥斯曼人办不到象东南军人人手一件工兵铲,甚至连皇协军也是一人一把小铲子,奥斯曼人是人均几人才有一把铲子。

  在古代,金属是值钱的,虽说奥斯曼帝国也有一定国力,出产不少生铁,但象东南军军人的一把小铲子,他们还真的做不来。

  因为这是钢铁所铸的!

  ……

  看着奥斯曼人在那里人头拥拥,也在构建他们的营垒,戴维先生冷笑一声,对张家玉道:“不知道苏莱曼一世要是知道他的子孙在地上刨土,会不会从坟墓里跳出来呢?”

  奥斯曼帝国一直以来信奉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他们打得白皮一败再败,白皮可耻地利用欧洲中部山区大量修建堡垒这才遏制了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在帝国境内,城防向来不被重视,比方说朝廷给地方发下资金要地方修建城防,然后资金被官僚们吞了,城防修得不象样,也不会有人被追究,因为这不是大事,当然,老科普律鲁上台后,城防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帝国的军队出征时虽然修建营垒,但绝对不会象现在这么上心!

  东南军成功地将奥斯曼帝国的进攻态势给压制了,让他们明白如果没有工事,军队暴露于野,必将招致重大损失!

  “我们也在刨土啊,而且我们刨得比他们更深呢,难不成我们的祖宗也会跳出来?!”张家玉耸耸肩道。

  “那不同!”戴维先生微笑道:“祖宗们会欣慰的,因为我们的根就是土地,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技就是基建、种地和刨土!”

  “那苏莱曼一世必定从坟墓里跳出来,因为他的子孙们不争气,干起了我们的本行!”张家玉哈哈大笑道。

  听着两位大人物轻松的对话,旁边的官兵们都不禁笑容浮上脸。

  ……

  双方都准备妥当,即将开打,奥斯曼帝国的大维齐尔老科普律鲁在得到了苏丹的允许后,派出一名军使去见东南军的首领,戴维先生接见了他。

  来使是个三十多岁的中青年,穿着土耳其传统的袍子,长相俊逸,动作潇洒,丝毫没有因刚才从东南军林立的火枪阵穿行而胆战心惊。

首节 上一节 950/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