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958节

  香烟已经成为了东南军的必须补给品,不给时官兵们还会与你急!

  当时发给士兵香烟的目的,除了一种嗜好品用来消磨时间以外,还有止血的目的。

  这是因为尼古丁进入体内后,会使血管收缩,甚至在紧急情况下,直接用香烟来按住伤口。

  在艰苦、紧张的战场环境下,烟草能够让士兵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神经、消除内心恐惧、暂时忘记惨烈的现实,因此香烟被东南军列为战时配发品。军人在战斗中负伤,若是能躺在担架上抽上一颗烟,莫过于最大的慰藉与快乐,所以香烟成为了士兵最喜欢的“战场伙伴”之一。

  在残酷的战场上,香烟所起到的作用,绝对是普通人在和平时期难以理解的。

  烟草在华人军队里中一直留存,可追溯到前明崇祯皇帝时,他想在明军中戒烟,结果一位重臣出来阻止了。

第1574章 香烟(二)

  烟草从海外传入中国后,前明军队里抽烟者众多,烟气之重,以致于御史弹劾,引发崇祯皇帝想下旨戒烟,这时负有对付鞑靼人重任的洪承畴出来阻止道:“辽东士卒,嗜此若命!”

  洪承畴在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出身硬朗,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镇压闯王、八大王之流中立功,在对阵山贼军中几乎没打过败仗,升任延绥巡抚、三边总督。

  后来他转任藓辽总督,他报告皇帝说艰苦战场上禁烟无异于逼迫士兵哗变!

  感觉到事情严重,崇祯皇帝对士兵们抽烟就听之任之,从此烟草在明军的蔓延发展。

  东南国草创,为了赚取利润,颜常武发明了卷烟,亦即是香烟,一头卷了海绵丝作“过滤嘴”,抽起来非常方便,东南军烟民们就唾弃了水烟筒和烟斗,专心致志地抽起香烟来。

  战事不断,在泥泞的野外、漫天的炮火以及无数尸体的战场上,在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的东南军士兵眼里,烟草是士兵最有用的精神慰藉和提神神器,除了武器弹药之外,其它物资中,香烟的需求居于首位。

  抽烟起来时甚至可以顶替吃饭,让人不知道饿。

  更在受伤时,美美地抽上一根烟,从此麻木不仁,忘记了疼痛。

  随着东南军向西进发,香烟在战争中的作用已经不可替代,由于香烟在战争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成为了士兵必备的物资之一,因此东南军给每个士兵的香烟“标配”是一周二包,每包有二十支香烟,而军官则是翻倍。

  那些伤兵被救治之后,聚众抽烟,医生也不禁止他们,不会教导他们说吸烟有害健康。

  每个伤员在受伤后都得到一个慰问包,里面有五包香烟、一大包奶糖和一大袋茶叶和一大包蜜饯,毫不例外!

  这不就是鼓励伤员抽烟嘛!

  是的,抽烟有害健康,但喝茶有益健康,两下抵消,人是健康的,吃奶糖和蜜饯吧!

  事实上东南军待遇之好,冠于诸**队,香烟就是其中之一。

  说是标配,有军衔即特权,象斩杀了奥斯曼帝国的骑兵强手马库库帖木尔的雪茄客窦名望将军,更是公然利用军邮大肆为他运送雪茄烟,无人能管他!

  军邮:军人们与后方的信件交流是免费的,一般仅限于信件,但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军官假公济私,利用军邮运送一些私人物品。

  大烟枪们则是成箱成箱地运送香烟,以他们肩板上的星星,只要拿的香烟是自个儿抽而不是牟利的话,军中监察部门是不会管的。

  所以东南军中海军多酒鬼,陆军多烟枪,至于海军陆战队则是烂牙齿多和肥佬多。

  海军陆战队不能象海军般喝酒,他们登陆作战多是潜伏、突袭,为避免暴露不能抽烟,在这样的作战环境下,他们爱上了吃奶糖,有空就嚼。

  只要后勤跟得上,军队给陆战队士兵配给一周一斤奶糖,军官二斤,吃到他们多发烂牙和肥胖胜过陆军和海军!

  ……

  颜常武看过了伤兵营,见到他们得到了及时的医疗后抽嗨了,不埋怨,得,颜常武高兴地离开。

  回到他的御营就更高兴了,参谋长张家玉向他报告了已军伤亡情况:阵亡四千七百六十一人,伤残一千二百三十人,再有轻伤三千余人。

  而估计敌人伤亡达到二万人以上,我军完胜!

  很好!

  颜常武下令大赏三军,论功行赏!

  对于一桩公案就是有的军官举报左翼前敌指挥官张能当众喝酒,参谋部给予的处分是训诫而已,毕竟他打赢了战斗,不宜过分指责。

  而对于他离敌三十米才开火,这件事连提都没提,因为中右翼的军队,都是如此!

  滑膛枪离敌越近,打得越准,

  ……

  第二天,天还在蒙蒙亮的时候,两边的军营喧嚣一片,官兵们都在吃早餐。

  东南军的军官们吃臊子面,面食、汤汤水水加肉臊子,还有烤蛋糕!

  士兵则吃硬饼干和肉干,用稀饭来送,再配送了小菜。

  在这样的战地条件下,后勤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军人们十分地满意。

  准备出发前,每人都打了两壶茶水!

  一些军官和士兵喝咖啡,非常好享受。

  至于奥斯曼帝国的军人们则在吃大饼,军官好一点,他们的大饼里加有奶,就那么白嘴儿吃味道一流,有果酱送饼,还有茶水,而士兵们只能啃着干巴巴的大饼了,不过奥斯曼的后勤们还是给士兵们准备了一些夹杂了野菜、蔬菜的麦粥,粥可真稀,野菜有点呛喉咙,士兵们努力下咽,他们知道不吃野菜会拉不出来!

  很快地,军人们吃完早餐,整理好内务,列队出营。

  年轻苏丹也吃了早餐,哪怕出门在外,他的享受不能少,吃的是香喷喷的烤面包、果仁千层酥、布丁甜点、式样众多的果酱和使用了柠檬、苦橙、黄瓜、葫芦、洋藓做成的泡菜,还有足足半打的烤鸽子,以及一堆的鸡蛋、鹌十三岁大的小

  摆驾中军望楼,年轻苏丹观察敌情,见远处的东南军大阵上方阵林立,好像一片片树林一般。

  炮筒式望远镜十分给力,看到敌人方阵前摆放的大炮,粗略点了一下,至少是已军的三倍以上,而且他们的炮可以随着军队行动的!

  有轮子能用人力或者畜力拖曳的行军炮看似简单,实际上做出来的只有东南国,因为华人的制造工艺过关,能够制造出又轻又坚固的炮筒子,其他国家制造大炮水平不行,只能靠粗大笨来保证大炮不炸膛,对军队的支持难免有不足够的地方。

  年轻苏丹微微地叹了一口气,今天他们计划不进攻,让东南军来攻。

  但现在他有点后悔了,因为东南军的枪炮犀利,他们组合来进攻的话,已方能否顶得住?

  哪怕他年轻不知兵,也看出异教徒只需要在枪炮的射程内发动攻击,不必与奥斯曼人接触,就能够打杀奥斯曼人!

  这仗可怎么打?

  从这场战争中,年轻苏丹觉得自己学到了许多东西,都是书本上没有教过的,或者说了之后印象不深的。

  对面的军号声响起来,年轻苏丹看到异教徒的大旗移动,他们正在向奥斯曼人靠近,战斗即将开始!

第1575章 我军进攻之前明将军们

  步兵方阵严阵以待,而上而下都表情严肃,后方闹哄哄的声音从风中传来,地面微微颤动,那是重炮拖动的声音。

  12磅以上的炮,含了12磅的炮,在东南军称之为重炮,12磅以下的则为轻炮,轻炮急起来时一个人都能拖着走,而重炮则要数人才行,有时还要。

  其实对于重炮近前作战,尤其是以火炮上刺刀的状态,东南军右翼主将曾英是不大赞成的,他有不同的意见,毕竟已军没占绝对优势,重炮转移不便,敌人一个反冲锋,保不准重炮不保,重炮可是军队的宝贝疙瘩哦。

  东南军的火炮质量好,又轻便,这不是挑逗奥斯曼人进攻嘛。

  之前我方防守,建有炮垒炮位,防范严密,现在我方进攻的同时,也容易招惹到敌人的反扑。

  麻烦的是东南军的重炮做得太坚固了,合金钢铁的材质坚韧无比,用大锤砸都砸不烂,若让敌人抢到我们的大炮的话,即能打响!

  相反地,我军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想完全地缴获敌人的大炮却不那么地容易,因为敌人在撤退时,只要往大炮的炮身上用大锤用力地砸上那么两三下,看似坚固的大炮就会出现道道裂隙,从而无法使用,只能回炉。

  “好吧!”既然中军要求动用大炮,那就用吧。

  曾英吩咐下去,着副将李占春掠阵,负责预备队和大炮的安全,再让他的一个副官去炮队那里,什么都不要干,负责看着大炮,一旦事情不谐时,就组织人员去砸重炮的火门,那个穿孔是外面点火负责引燃炮膛里的火药包,算是一个薄弱环节。

  “……如果敌人上来,大炮来不及转移,就砸火门,用力地砸,你不要管其他人……”曾英不厌其烦地道。

  “比我妈还嗦!”副官年轻有活力,听从命令但并不是俯首贴耳,低声咕哝道。

  他的声音很小,曾英没注意听到,拉着一张马脸的副将于大海却听到了,不由地扑哧一笑。

  座下的战马前蹄在地上不耐烦地刨动,让于大海的身体在马背上左右晃动着。

  军中马匹越来越多,都是从土澳大陆那边一船船地运来,土澳大陆那边的牲畜多得要命,甚至还运回了大陆那边,军队总监得意洋洋地说:“我们那边的马匹,支持两场大战都没问题!”

  马多时好马的机率就大,于大海这匹马正是其中之一,神骏非凡,马力足,脾气暴躁,正合适冲阵的将军。

  他对曾英道:“中军已经部署到位,左翼也都准备好了,他们发信号来,准备进攻了!”

  曾英有点焦急担忧,咬牙道:“可是我们的大炮没到位!”

  就在这时,数骑飞奔而至,中间那人一面翻身下马,一面急道:“禀曾将军,戴元帅有令,要你军冲阵!”

  东南军中军元帅戴维先生下令,曾英听罢立刻说道:“众将准备了……”

  话音还没落,于大海便道:“让俺先上!”

  “上你x娘的!”副将李占春愤愤不平地骂了一声道:“一天到晚就是你先上,上回也是你上,这回还是你上,下次还是你上,你不如求人封你做上将军好了,曾将军,你这么不公平!”

  他被安排作预备队,自然不爽。

  曾英、于大海和李占春都是明国官军出身,在以前打仗他们可不是这么你争我夺的,而是有好处就捞,没好处就躲,哪象现在,不给他们啃硬骨头,就有意见!

  时代不同了,前明的军人,个个变身成为好战分子,甚于东南军嫡系。

  曾英不为所动,吩咐道:“于大海,你率第二、三师打前锋,咱们照预先在中军行辕说好的、两个师先上,三个师后冲,留一个师作预备队!”

  于大海抱拳道:“得令!”

  他得意洋洋地看了李占春一眼,径直打马离开。

  李占春不爽地在他背后竖起了中指!

  曾英又道:“提醒各师,交战后向中央靠近,与中军步营呼应。”

  这时一个接一个的步兵方阵依建制秩序从右军中出动,于大海率前锋先向前趋近,曾英随后与主力诸师跟上去,四下里大片方阵在缓慢地移动,仿佛泛滥的洪水一般从旷野上涌动。

首节 上一节 958/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