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968节

  六个大人物,海军元帅陈德、埃及埃米尔萨维拉埃米尔、东南国总理副大臣陈和彬,印度洋舰队副司令颜彰、陆军第四军军长李来亨和苏丹总督徐孚远,每人手执一把金柄铲子,笑容可掬地走到场中,铲土!

  地上种有一根系了大红花的水泥桩,在震耳欲聋的礼炮声中,铲起的土覆盖在水泥桩上,此处将作为苏伊士运河的起点,将被载入建筑史上!

  至此礼成!

  嘉宾们鼓掌欢迎,在随即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陈德等六人接受了记者们的访问,就苏伊士运河的有关事项答记者问。

  东南国的传媒非常发达,报纸杂志书刊众多,能够自由地办报著书,官府更有义务向社会民众披露官府的动向及重大举措,把事情公开。

  对于受过明朝士大夫教育的一些官员来说,他们认为根本没此必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为此事多有人上谏,在海那边的新明虽然有一些进步风气,依旧实行愚民政策。

  但颜常武有不同见解,他认为道:“诸君所言甚是,奈何世易时移,我们东南国是离岛统治,四境大海,无法实行禁锢,既如此,当与大陆统治不同,尽量开放民智,外以法律统治,内以国学教育,可谓另辟蹊径也!”

  他强调公开官府信息,也不得因记者问话而加罪,认为官员如果连记者问话都招架不住,就是水平低下,不如把这个位置让给记者算了。

  好吧,他是老大,大家只好听从,于是陈德等依例召开记者会议,这不,麻烦就来了。

  之前还好好的,一些官媒记者问的问题都是四平八稳,直到一位穿着无军衔女军装,显露出优美曲线,身材高挑,长相俊美的女记者被点到了,她站起来自我介绍是国内《花城》杂志社记者叫做陶如玉,人长得好看,两片红唇里吐出的文字却不那么地友好:“请问元帅阁下,是否当运河一建成,就把我们的舰队调入地中海,用来攻击奥斯曼帝国呢?”

  “呵呵,婊子!”六个大人物一起暗骂,也算得他们操练到家,喜怒不形于色。

  见到老元帅脸上一投,陈和彬抢答道:“我来回答吧!我们修建这条运河,是为了贯通东西方的交通,是为了发展我们的贸易,方便我们人员往来,我们是为和平而来……”

  这位内阁总理副大臣道貌岸然,说谎话不用打草稿,说起来是又臭又长!

  陈德脸色木然,暗为陈和彬点赞,因为他真的说不出这样冠冕堂皇的话,他宁愿上前线,也不乐意与记者打交道。

  可是那位陶记者不愿意放过陈德,她追问道:“元帅阁下,按照介绍,我们运河只是二十米宽和八米深,怕大船过不去,比方说战列舰?!”

  陈德忍不住,冷声笑道:“你想知道战列舰的数据,这可是军事机密!”

  他位高权重,不喜她人诘问,尤其是看女人不起,陈和彬则比他高明,在旁边插嘴道:“一人一个问题,说好的规矩,下一位!”

  陶如玉微笑地坐下,向着陈德是笑如花,奈何陈德大男子主义,看不惯女人出来抛头露面,对她是不屑一顾。

  他的女副官方敏儿也在场,凭借着女人的敏感性,却是眼睛雪亮,别人以为陶如玉有间谍的嫌疑,方敏儿却知道陶如玉不怀好意,居然想来撬老娘墙脚跟,真是岂有此理!

  陶如玉语出惊人,想的是吸引陈德的注意力,只要被陈德看上,那她就能享受荣华富贵,受用不尽了。

  心生警惕,危险果然无处不在。

  幸亏陈德不喜欢这样的女子,否则麻烦大了!

  陈德不喜欢这种的调调儿,不代表别人不喜欢,苏丹总督徐孚远,诗人出身,表面上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邀请陶记者到苏丹参观访问……

  记者会上多了一个插曲,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记者会开得圆满成功,记者们满意而归,而大人物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他们去看民工们的表现了!

  但见得工地上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情景,各国民工队你争我抢的,争的是当天进度第一,将会获得一千银元的开门红!

第1592章 运河之民工队

  刨土、装运,没有重型机械,只靠一双手与老实的驴与牛!

  民工们奋力苦干,誓给大地来个开膛破肚!

  沉重地锄头砸下去,铲子铲上小推车,又或者是驴与牛拖曳的砂石车,积少成多,先是挖出浅浅的沟,然后沟壑变深变阔,很快地,大地就多出了一条条的大沟。

  然后就在沟边建起了吊机,把泥土搬运上来。

  工地上人头涌涌,烟尘滚滚,所支的民工队干劲十足,你争我抢,民工当中绝大部分是埃及本地人,只见他们埋头苦干,工程进度连华人民工都占不了优势!

  埃及的卡萨维拉埃米尔是卡萨维拉王朝的开国之君,他坚心忍力,威望渐高,能力渐长,参过军,打过仗,曾在埃及新城与东南军并肩作战,接着率领皇协军到军前效力,对埃及的统治渐渐得到了民众的认可,这次工程,他发三十万民工参加,没有引发埃及地方上多大的波动。

  除了卡萨维拉埃米尔有统治力,关键是这次工程的组织方是中国人,中国人一来对大工程有经验,中国人干大工程早在秦国就开始修长城,规模宏大,那时期的罗马人虽然也把罗马城建设得美轮美奂,但是

  二来中国的统治者对于劳工的保障也相对重视,不是他们更有良知,而是因为修河问题,引爆的农民起义实在是太多了。京杭大运河就是例子,后来的元末农民起义不也是从河道工地率先爆发,苦役们挖出了一座石人,这石人三只眼……莫道石人三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受到的教训实在太多,所以得给民工活路,因此埃及的民工收到好处。

  出来的民工,首先给安家费2个银元,然后他们每个月工资为小工一个银元,大工二个银元,工头五个银元,其中一半是绩效奖,干得好就有,并且民工伙食免费、生活用品免费!

  这样的待遇是惊人的!

  要知道,古代统治者召集民工,多是徭役,就是不给钱的免费劳动力。

  想要钱,来找官府的杀威棒来要!

  东南国统对是世界上最有良心的国家,已经废除了劳役,国内的钱太多,想着法子给劳动人民发钱。

  同样地,到了国外开大工程,也给当地民工发钱,不仅仅是良心,而且是统治上的需要---跟着我颜某人,就有财发!

  中华小跟班八国都是如此对待,东南国不会自己独吞,而是分享,所以各小跟班屡次要求老大增加民工和皇协军的配额,甚至在老大召集他们开会分配配额时争吵得厉害呢!

  六巨头沿着工地边行走,听到的是七嘴八舌的各国口音,看到了埃及民工的踊跃劲儿,他们谈笑风生的同时,也对领袖颜常武的卓越远见深表钦佩。

  起初开运河计划浮现时,几乎所有的大臣们都反对使用埃及民工,照他们看来,埃及人懒散,干活能力不如其他人,用印度人都好过他们,起码他们是服从华人这个刹帝利种族。

  只要各国征召十万民工,再来印度人征召十万人,保证完成得又快又好。

  但领袖力排众议,力主使用埃及民工,现在看来,他们没让大家失望。

  没有谁会与银元过不去的!

  使用埃及民工与各国民工同台比拼,让埃及民工见识到各国民工的勤奋程度,对于改变埃及民风有巨大的好处,后来,在苏伊士运河完工后,埃及民工回归各地,积极投身到官府、企业组织的工程与企业中,勤奋的程度冠于中东。

  只要勤奋,一切皆有可能!

  懒惰就什么都没有!

  苏伊士运河是一场大会战,参加者除了三十万埃及民工,中华小跟班八国都派出了工程队,还有印度的民工队,当然少不了中华民工,他们更多的是当工头,引领埃及民工干活。

  还有东南军工程兵,他们主要监督工程的进展,并做一些机械维修组装与维修。

  除了民工之外,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是十几万的东南军,为了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东南军放了两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整编军,分别由大将统领,他们驻扎在工地旁边,既能够保护民工们,又有效地震慑了民工中的不法之徒。

  埃及民工中有没有人心怀二意?

  绝对有,但是东南军的存在,让他们想搞事变成不可能,同时民工中也收有眼线,有些民工是开两份工资,其中一份见不得人,他们充当线人,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会向当局报告的。

  女副官方敏儿跟随陈德元帅行动,算是大开眼界,因为她见到了许多国家的人,还见到了不少的白皮!

  至少有五千多的白皮男子在干活,数量不少了,他们是不列入薪水名单的。

  相比之下,他们的状况最为悲惨,稍一松懈,旁边监工不是对他们客客气气,而是皮鞭相向,拳打脚踢。

  奴隶无人权,白奴!

  方敏儿才惊讶的发现,原来白人做奴隶,在这个时代如此的普遍。

  令人闻风丧胆的北非海盗!

  西班牙复国运动,将实行奴隶制度的摩尔人赶出了西班牙,这些摩尔人离开了欧洲,但并没有消亡,他们退守北非,继续保持了他们的制度。

  他们保留着奴隶制,白人从非洲掠夺黑奴,这些摩尔人就奴役欧洲的白奴。16世纪开始,北非的巴巴里海盗贩卖和奴役了大量的欧洲白人。北非海盗们最大的一项产业,跟英国人贩卖黑奴一样,他们是贩卖白奴。甚至攻击欧洲城市,将整座城的居民掳掠成为奴隶。

  1551年初,海盗头子turgut reis奴役了的马耳他岛和戈佐岛的全部人口,大约在5000和6000之间。后来他们又攻入意大利南部,将斩首5000多居民斩首,并绑架了剩下的6000多人。类似这种袭击一直持续着。

  由于北非海盗的强大,丹麦国王甚至通过给对方进贡,来避免本国商船被抢劫,本国水手沦为奴隶。法国和英国也开始改变态度,认为通行的商业条约和权利的谈判比欧洲南部下层阶级的命运更重要,所以他们往往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给海盗上缴保护费,尽管他们拥有强大的海军实力也不想对北非海盗们动手!

  北非的沿海城市,几乎都是海盗的巢穴,都是奴隶的集散地。

  本来就已经够乱的了,乱上加乱的是东南**事强人戴维先生入驻埃及,与北非海盗打得火热,对北非海盗抢到的白奴包销!

  此地有不少白奴在肝活,归由东南国注册的军事承包商负责管理,那是鱼龙混杂,当中的一些矮人的倭人,神气活现,狐假虎威,把不听话的白皮给揍到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活活打死都有!

第1593章 运河之善待民工

  军事承包商是颜常武的创举,实际上就是雇佣军,成为其对外征战三大利器之一。

  即正规军、皇协军与雇佣兵,对于正规军,颜常武走的是高薪精兵之路,他认为不宜把精锐部队用于治安、运输、城防等任务,这是浪费资源,因此他召唤了皇协军,然后又组建了雇佣军,亦即军事承包商,主要是东南军退役老兵开办的公司。

  里面鱼龙混杂,既有东南军退役老兵,又有明国退役老兵,然后是中华八个小跟班国家人员、还有印度人、波斯人、白皮等等,甚至奥斯曼人也有。

  他们负责二线作战任务,如此就不必东南军抽调兵力去做一些非作战任务了。

  雇佣军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品,你必须有足够的银元才能够建立雇佣军,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兵源,有的势力的军队里军人长期服役,军人无富余,不象东南军年年退役老兵,兵源丰富。

  不过,在东南国内严禁雇佣军活动,他们的总部多设在阿三次大陆东南国飞地里。

  为了节省成本,雇佣军大量招募中华八国小跟班成员,费用省,又足够忠诚,还好使唤。

  中华八国小跟班以倭人最狠,朝鲜人也很凶恶,被用得最多,另有一个原因是他们懂汉语的多,如今汉语的影响力极大,倭国朝鲜安南与琉球通用汉语,本国语言反倒无用!

  在雇佣兵的管理下,白奴们敢怒不敢言,老老实实地干活。

  时间过得很快,中午十二点,各支民工队停工吃饭。

  为了加强管理,对于民工的伙食,专门建立了伙食公司,以不盈利的形式为民工服务,确保他们吃得好。

  以埃及民工而言,他们的主食是馕有亦即是大饼,一般是早餐与中餐吃馕,馕的种类很多,轮着来吃,有的加了奶,烤来吃非常香,还有的加肉,成了肉夹馍。

  馕不仅是正餐,还是零食,早上供应的馕特别加多一份,给民工上午休息时吃,下午亦有一份,同样给他们休息时吃,以补充体力。

  佐以茶水,那是畅开供应,从早到晚,也不知道有多少船的茶叶运到了埃及以供应民工。

  喝茶很好,生津解渴,对于在烈日暴晒下的民工那是一个必须品。

  每次他们开工,都会给自己打上两个水壶的热茶---煤炭供应从不匮乏,煲开开水泡茶喝,减少了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又避免了中暑的可能,茶水的保障作用显著,他们品尝到茶的好处后,人人爱喝茶,就算起初不爱喝,免费的茶水不喝白不喝,喝下去,也就喜欢喝了。

首节 上一节 968/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