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第104节

自秦献公时代的少粱之战惨胜以来,秦军再一次击败魏国,而且这一战赢得更加漂亮。

秦国终于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他决定率领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前往迎接梁元的凯旋大军。

与此同时,嬴渠梁又将打败魏国的消息,告知全栎阳全秦国的臣民知道。

栎阳城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得知秦国大败魏国,秦军歼灭魏军八万人,纷纷是喜极而泣,纷纷涌向城外。

他们此刻只想要尽情迎接梁元的大军。

整个栎阳城为此万人空巷!

梁元率领五千骑兵缓缓向栎阳城开进。

等到离栎阳城还有四十里的时候,便发现众多的秦人蜂拥而来,站列在官道两旁激动的高呼着:

“梁太尉威武!”

“梁太尉威武!”

“秦军威武!”

“俺秦军将士个个都是好样的!”

“秦国万年无期!”

……

其中有许多老秦人已经是参加过很多次对魏国的战事。

但大多数都是失败的。

这一刻看到阵容严整的秦国骑兵,大胜而归的凯旋大军,不禁个个喜极而泣。

纷纷向走在最前面的骑着白马的那位秦军统帅投去敬佩、喜爱、崇拜的目光。

这时梁元看到了嬴渠梁步行而来,于是赶紧下马,迎上前去,拱手道:

“君上,秦军已经取得大胜,歼灭魏军八万人,秦国可以松一口气了!”

嬴渠梁这一刻十分激动,眼中有泪光闪现,良久说不出话来。

过了许久,才感激地说道:

“太尉快快免礼,这一切都是太尉和孙司马的功劳啊,你们一路安马劳顿,城中已经为你们布置了盛大的宴席,赶紧随渠梁回去!”

梁元听了感动:“也是君上信任臣等,才能让我们有痛击魏军的机会啊!”

嬴渠梁擦去眼角的泪水,露出一个笑容:

“秦国有梁太尉这样又忠心又有才干的大臣,秦国一定会强大起来,这也是渠梁的福分,渠梁感到,收复河西故土,甚至消灭魏国的日子,已经在望了。”

梁元笑着说道:

“这一次我们打败了魏国,楚国也该兑现他的诺言了,等我们建立了三国同盟以后,便可以一同围堵魏国,从此将有很多的机会来收复河西故土和消灭魏国。”

秦国各级文武大臣也是纷纷对着梁元交口称赞。

接下来,嬴渠梁对在本次战事中立下大功的梁元、孙膑等将领进行了奖赏。

梁元被连升三级,晋爵为第十五级少上造。

孙膑被连升三级,晋爵为第十一级右庶长。其余将士各授爵有差。

此后,楚国得知秦国大败魏军收复部分河西土地以后,对秦国是刮目相看,立即同意同秦国结盟抗衡魏国。

有了楚国的结盟,秦国的生存环境立即改善。

魏国自此开始越发忌惮秦国,不敢再随意对秦国进行入侵了。

有了这样比较稳定的国际环境之后,梁元决定进行他下一步的战略,而这,也是秦国目前最需要的。

116.新的神兵利器(第二卷:兼并天下)

梁元的目标,先是要变法强国,然后发展秦国国力,进而击败其他国家,然后逐渐统一天下。

而今,秦国变法取得突破性进展,除了遗留一些小问题,其他的对于发展国力来说影响不大。

那些变法遗留问题,梁元打算都由卫鞅去处理。

现在,自己的主要任务,便是发展秦国国力,让秦国进一步强盛起来。

这个时代,看一个国家是否强大,通常是看这个国家的土地面积有多少。

一个国家的土地面积越大,通常这个国家能够产出的人口也就越多,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也就越多,能够抽调的兵源也就越多。

而这个时代的战争,除了双方硬实力的差距外,比拼的无非也是一个粮食供应,和一个士兵人数。

但此时。

秦国的疆域狭小,人口也不多,兵源无法长久应付大战,还不足以威慑其他大国。

现在,梁元决定壮大秦国国力。

自己的目标,便是巴蜀之地。

将巴蜀的土地和人口纳入秦国版图。

让巴蜀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壤,成为秦国攻取天下的粮仓。

巴蜀,在这个时代就是巴国、苴国和蜀国,在现代也就是重庆和四川了。

蜀国最大,巴国其次,苴国最小。

梁元想要先把巴蜀夺到手中,富国强兵,再对如今十分强大的魏国动手。

他在太尉府中思考着如何做成这件事情。

面前的茶水已经凉了,梁元还浑然不知。

“太尉,想什么事情想的这么入神?”

梁元抬头一看,原来是卫鞅站在自己的面前,手里拿着茶壶,正在给自己倒茶。

两人一直团结合作,所以相处越来越亲密随意。

两人时常互相串门。

不但称呼上极为随便,有时连门禁通报都免了。

“卫鞅兄,你怎么来了?怎么还亲自给我倒茶?这可不行。”

梁元嘴里说着,身子也跟着站起来,试图阻止卫鞅接下来的动作。

卫鞅一点也不在意,手上倒茶的动作也没有停止:

“怎么不行?你现在是太尉,更是秦国的脊梁,鞅给你倒茶有什么不可以的?”

梁元笑着摇了摇头,看着卫鞅说:

“你啊,总是这么说,你我之间的关系,还用在意那么多么?”

卫鞅也笑了:“哈哈哈哈,自然是不用,先不说这个。”

“好,不知道卫鞅兄来找我有什么事情?”梁元看着卫鞅问。

“本来也没什么事情,刚才来找你的时候看到你正在发呆,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

梁元叹了口气:“我在想关于巴蜀的问题。”

“哦?你是有什么想法?不妨和鞅说说。”卫鞅也不客气的在梁元的对面坐席上跪坐下来。

梁元皱着眉头说道:

“如今我们要消灭魏国,那么就要让自身的实力更为强大,为了迅速增强国力,变法和改进生产力还是不够,我觉得应该先灭巴蜀,再说以后的事情,所以我近来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

“原来是这件事情。”卫鞅若有所思,紧接着又问:“那么你有没有决定好怎么去做?”

“是有了一些头绪,最起码我们现在连巴蜀是个什么情况都不了解,首先就应该熟悉熟悉那里的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梁元十分清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入蜀的道路很难走,很多地方甚至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若没有提前打探清楚当地情况,或者没有当地人引路,想要消灭巴蜀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卫鞅点了点头:“这话说的对。”

梁元继续道:“所以,我决定先派人去巴蜀打探打探具体的情况。”

“那么派谁去才好呢?”

梁元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我想让梁二去,这家伙在我身边多年,已经锻炼得沉稳可靠,做事情也很积极灵活,如果派他去巴蜀,我还是很放心的。”

卫鞅想着如今的梁二,感到他已经同从前的样子大不相同,不禁十分认可。

过了几天,就到了召开朝议的日子。

秦国变法之后的朝议,在专门的朝议殿进行。

朝议由国君亲自主持,是为了征集对于秦国国策的意见建议,而非处理当前政务。

当前政务一般由三公在府中处理,然后奏闻国君定下最终方案。

首节 上一节 104/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终极三国,开局领悟牛叉劲功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