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第170节

陈宓笑着点头,卢伯蕴起身离去。

在马车上,卢伯蕴仔细地看册子,欧阳修等人的文章倒是真的在说科举的事情,心得体会之类的事情,卢伯蕴也算是读过一些书的人,看得也是津津有味,感慨道:“若是前些年看到这册子,说不定我也能够有些启发呢,只是可惜了呀!”

卢伯蕴啧啧称赞。

书是好书,只是陈宓如此重视,却是让卢伯蕴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既然是陈宓吩咐,他自然不敢懈怠,赶紧到印书坊安排下去。

然后回到酒楼,吩咐厨子专门给陈宓准备晚上的全鱼宴,还专门去酒窖里确认各类名酒还有没有存货。

对于陈宓,他是非常重视的,绝不想出现任何的问题,毕竟陈宓对于现在的卢家来说太重要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秋闱临近!

陈宓既然去醉仙楼,自然不会自己一个人吃独食,叫秦大步去政事堂给张载传了话,只是张载给回话说没有时间过来,让陈宓两兄弟自己去吃。

于是陈宓便拉着陈定去了醉仙楼,陈定原不想去,说是要多看一些书,但陈宓也是许久没有跟着陈定一起出去吃大餐了,便硬是拉着一起,陈定无奈,只能换了一身衣服跟着一起去。

换好衣服之后,陈定感慨道:“静安,你还记得咱们刚来汴京时候,第一次去醉仙楼的事情么?”

陈宓闻言笑道:“就是咱们做鸡蛋灌饼挣了第一笔钱,然后去醉仙楼吃大餐么?”

陈定点点头道:“正是那事情,其实离着那时候也没有多长时间,但回过头去看,却是觉得恍如隔世了。”

陈宓点点头,有这种感觉倒也是正常,那时候兄弟两个,在汴京城无依无靠,每日里辛辛苦苦卖煎饼,风吹日晒的,全无半点空闲,每日都得为生计奔波,连读书都不敢想,但现在却是参政弟子,高高在上,无数达官贵人逢迎,这境地的确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那时候,你说去醉仙楼吃饭,我甚至都觉得你飘了,只是没想到的是,你只是想要借机认识卢伯蕴而已。”

陈定想起来这事情,还有些乐。

陈宓更是大笑起来:“大哥你不说此事,我都要忘记了,哈哈哈。”

兄弟两个俱都大笑起来。

笑歇,陈定问道:“今天你叫卢世叔过来是所为何事?”

陈宓笑道:“便是让世叔去将那本册子印出来。”

陈定诧异道:“便是你叫我编订出来的那本?”

陈宓点点头。

陈定问道:“那本册子上的内容,倒是很能启发考生,只是如此大张旗鼓,又是为何?”

陈宓笑道:“一是帮哥你扬名,此次上面编者便是要标你之名字,二来么,便是提老师招揽学生,册子上的内容,以老师的内容最为详尽,又注明了,如果有人不太明白,可以来京请教,定然不吝赐教,便是对那些考生的邀请,若是有心人,自然会等人求教的。”

陈定诧异道:“那岂不是会有很多人来访,老师哪里有时间接待?”

陈宓点点头道:“自然是会有很多人来,不过也不必担心,咱们先帮老师筛选一遍便是了,真有才华的,便让老师给收下来,这也是咱们一直筹划的事情嘛。”

陈定闻言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

这个事情在与程颐发生冲突的时候便已经定下来了,只是还没有到科举时候,所以一直没有条件执行,现在终于是启动的时候了。

长江鲈鱼的确是鲜活,尤其是清蒸鲈鱼,只是简单地姜丝加上葱丝,以及一些香油和酱油的搭配,充分激发出鲈鱼本身的鲜味,让陈家兄弟大快朵颐,乐不胜收。

不过这只是生活的插曲。

在安排完册子的印刷后,陈宓总算是能够真正将心思定下来了。

这些时间,他将诸多的事情都给安排妥当了,包括风投事宜、央行的董事局筹建这些事情,接下来,他便投身于书海之中了,除了偶尔指点一下卢仲文等人,其余的便不再多管了。

四月底的时候,董事局算是筹办起来了,富家、曾家、韩家、文家、吕家等都在董事局里面拥有董事的位置,这也是陈宓刻意的安排,唯有这些人都进来了,才能够维持平衡。

不过虽然各家在央行里面都有股份,但陈宓却是将主动权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若是央行不能按照他的想法而动,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天下人也不太知道,一个还没有参与科举的书生,竟然掌握了大宋的经济命脉。

不过最近的陈宓已经顾不太上了,因为他的学业越来越繁重了,随着时间越来越近,张载甚至有时候要请假在家里辅导他们。

陈定因为一直都在家里,所以基础比较扎实,但陈宓却是因为精力过于分散,又是一直东奔西走的,虽然平时也没有敢放松,但基础上终究是差了一些,所以补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

不过好在陈宓自律性很高,从四月开始,便埋头于学业之中,一应事宜都不太管了,过了中秋之后,张载才勉强说基础算是打牢靠了,时间忽忽已经过了半年了。

随着开封府秋闱时间临近,开封府也变得热闹起来了,这些考生有些本来便在汴京当着京漂,而有些是从家乡赶来考试的,至于他们为什么不在家乡考试自然是有原因的。

后世读书又学区房与地域录取比率的区别,这个时候也有,不仅有,还颇为悬殊呢。

开封府与国子监约占全部参加科举人数的一半左右,其中开封府又是国子监的两到三倍,录取比例也相应高于其他路。

仁宗嘉祐三年,开封府参加科举人数278人,录取44人,录取比例达到了16,而参加科举人数最多的河北路录取比例不过130,录取比例最高的利州路只有26个参考名额。

更为极端的例子发生在仁宗嘉祐七年,参加科举人数最多的河北路录取比例只有1154,而偏远地区的广南东路、西路甚至无人被录取,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封府的录取比例仍然达到了15,并且参加科举人数还多于其他地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宋代科举考试中京师籍的考生占据着一定的优势。

这般一来,为了能够提高中举的概率,天下州郡举子,往往竞赴京师,到处求人办理成为开封户籍,以谋求在开封府参加乡试的情况便是理所当然了。

有需求自然就产生了供应,汴京城里面就有许多掮客是专门做这种生意的,以前的宴家,对于这种生意最为热衷,因为操作的余地很大,风险也不算高,这算是摆在明面上的潜规则了,也不算是科举作弊,挣到钱也算是可观,不过现在宴家却是不干这活了。

但陈宓兄弟的户籍却是迁了过来了,也算是名正言顺,毕竟陈年谷与宴淑文的户籍早就是开封的了,算是随同父母入迁,因而可以在开封府名正言顺的参与乡试。

第二百二十二章 蔡京兄弟!

“呼!终于到了!”

雄伟的汴京城便在前方,蔡京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此趟从福建路兴化仙游一路北上,终于在中秋节后抵达汴京,这一路兄弟两个可谓是历经艰辛。

蔡卞也是露出笑容:“咱们快点进城吧,父亲估计也是等久了。”

他们两个的父亲叫蔡准,乃是景祐元年的进士,现在的职务是尚书左司员外郎,因为这样的关系在,所以兄弟两个的户籍也被签至开封府,准备在开封考乡试。

蔡京兄弟进京之事,陈宓其实并不知道,若是知道了,肯定会有一些惊诧,因为原本历史上蔡京兄弟乡试并不是在开封考的,而是在仙游县考的,不过想一想也是正常,原本这个时候的蔡准还在地方当州官呢,并不在朝中,但因为各种影响,蔡准却是进了京。

兄弟两个赶紧进了城,找到了父亲蔡准在汴京买的小院,并没有什么家丁不识得公子的狗血事情,因为管家便是蔡家老人,蔡准回来之后看到两个儿子,顿时大喜,嘘寒问暖不在话下,当然功课也不能放下,一番考教之后,蔡准还是颇为欣喜的。

“很好很好,功课都很扎实,即便是留在仙游,也能够脱颖而出的,到了这开封府,乡试肯定是稳了的,不过你们还是不能自满啊,这开封府人才济济,你们切不可小视天下英才,就比如最近两年在汴京声名鹊起的陈静安,就不是你们能够比拟的,那个小伙子我远远见过一次,啧啧,那才是真的人中龙凤啊!”

蔡准感慨道。

蔡京没有说话,眼神却是深邃了几分,倒是蔡卞好奇道:“爹爹,这个陈静安我们在仙游也是听说过的,他写的那些诗词,的确是很棒,还有他的静安四句,啧啧,孩儿听了也是热血沸腾不已,听说他只有十七八岁,而且貌如潘安,比大哥还要俊秀,这是真的么?”

蔡准呵呵笑道:“男人大丈夫,才华才是关键,好不好看什么的,倒是其次了,不过,为父远远看见过他,果然是不愧大宋人样子的说法的,大郎虽然也俊秀,但比起他来说,应该差距还是甚远的。”

蔡卞不由得心生向往道:“那可真的是厉害啊,长得又好看,才华还那么好,真是老天爷给饭吃啊,诶,对了爹爹,他今年是不是也要参加科举?”

蔡准想了想道:“这就不太清楚了,不过按理来说应该还是会试一试的吧,你们这段时间好好的温习功课,先别急着出门游玩,等乡试过后,在这里过年的时候,为父等着休沐的时候带你们好好地逛逛这汴京城,这段时间就先学习吧,你们在路上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还是得好好地巩固一下。”

蔡卞老实的点头,蔡京也是应声说好。

当晚父子三个好好地吃了饭,也聊到了挺晚才各自安歇去了。

第二天蔡准很早便起来了,他还要去坐班,虽然不必如同那些京朝官那般早起,但也不能太晚。

原本他以为两个儿子赶了那么久的路,应该会很累,估计没有那么早起来,没想到他出了房间,便看到了两个儿子已经在院子里拿着书本默念背书了,他不由得又是惊诧又是欣慰,赶紧勉励了一番,然后便出门坐班去了。

蔡卞见父亲离去,也没有说什么,继续读书,蔡京却是回了房间,换了一身衣服出来,蔡卞惊道:“大哥,你这是作甚?”

蔡京笑道:“出去走走。”

蔡卞哭笑不得道:“爹不是说让咱们不要出门么,要是让爹知道了,肯定要责罚我们的。”

蔡京摇摇头道:“没事,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忙呢,而且爹知道了估计也就是骂一顿而已,也没什么的,你就在家里好好念书,我去去就回嘛。”

蔡卞却是有些怀疑:“哥,你别唬我,你也是第一次来汴京城,哪里认识什么人,哪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咱们是来赶考的,又哪里有什么事情?”

看到弟弟用怀疑的眼神看着自己,蔡京知道自己不将事情讲清楚,这一关便过不了的,他眼珠子一转笑道:“也不怕说与你听,我却是要去拜访那陈静安。”

蔡卞睁大了眼睛:“拜访陈静安?”

蔡京点点头道:“没错,便是去拜访他。”

蔡卞怀疑道:“哥你认得他么,还有,他住在何处,你也知道,这汴京城咱们可是第一次来呢!你不是在骗我吧?”

蔡京笑道:“我骗你作甚,这不真好是不认识么,只要去求见,总不至于不见客吧,见了不就是认识了么,至于他住在哪里,听说他们兄弟两个与张参政一起住呢,咱们只要问一下张参政住在哪里,不就知道他们住在哪里了么?”

这逻辑很清晰,蔡卞不由得点点头道:“说得倒是这个道理,不过,哥你要拜访陈静安做什么呢?”

蔡京皱起了眉头道:“元度啊,在家里的时候我教你那么多,怎么你还是不懂呢,以咱们的实力,在仙游难道就考不上乡试么,何必千里迢迢来这开封考,这道理你不懂么?”

蔡卞有些茫然:“难道不是开封府这边录取人数多的原因么,咱们来这边考,是因为父亲刚好调进京城啊,父亲若不是在京城为官,咱们也来不了啊!”

蔡京不由得头疼,自己这弟弟也是个聪明人,可不太好忽悠的,他赶紧动起了脑筋,想了想道:“还真不是如此,来开封府应试可不仅仅是因为乡试录取率高,父亲让我们来这边的想法估计还不止是这个,应该还有其余的考虑,大约还是为省试与殿试考虑的,乡试靠基础,省试与殿试靠的可是对于时事,这汴京城是天下政治中心,咱们来了这里,便是要接触外界,多知道一些事情,这才是父亲的用意啊!”

蔡卞突然笑了出来:“大哥,您就实话实说吧,到底想出去作甚,你这理由可唬不了我!”

蔡京不由得气结。

第二百二十二章 蔡京兄弟!

“呼!终于到了!”

雄伟的汴京城便在前方,蔡京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此趟从福建路兴化仙游一路北上,终于在中秋节后抵达汴京,这一路兄弟两个可谓是历经艰辛。

蔡卞也是露出笑容:“咱们快点进城吧,父亲估计也是等久了。”

他们两个的父亲叫蔡准,乃是景祐元年的进士,现在的职务是尚书左司员外郎,因为这样的关系在,所以兄弟两个的户籍也被签至开封府,准备在开封考乡试。

蔡京兄弟进京之事,陈宓其实并不知道,若是知道了,肯定会有一些惊诧,因为原本历史上蔡京兄弟乡试并不是在开封考的,而是在仙游县考的,不过想一想也是正常,原本这个时候的蔡准还在地方当州官呢,并不在朝中,但因为各种影响,蔡准却是进了京。

兄弟两个赶紧进了城,找到了父亲蔡准在汴京买的小院,并没有什么家丁不识得公子的狗血事情,因为管家便是蔡家老人,蔡准回来之后看到两个儿子,顿时大喜,嘘寒问暖不在话下,当然功课也不能放下,一番考教之后,蔡准还是颇为欣喜的。

“很好很好,功课都很扎实,即便是留在仙游,也能够脱颖而出的,到了这开封府,乡试肯定是稳了的,不过你们还是不能自满啊,这开封府人才济济,你们切不可小视天下英才,就比如最近两年在汴京声名鹊起的陈静安,就不是你们能够比拟的,那个小伙子我远远见过一次,啧啧,那才是真的人中龙凤啊!”

首节 上一节 170/2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冰封始皇帝,打造不朽仙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