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第204节

离开杭州,陈宓的船沿着水路进入长江溯游而。

长江边的城市,一般不会太穷,但比起江南来说还是差了不少,比如说所经过的黄州这些州县,虽然靠近长江的城镇得益于长江的水运,因而比较繁荣,但其余的地方终究还是穷困得多。

几天之后,陈宓的船进入鄂州,抵达武昌县,武昌的繁荣倒是令陈宓颇感欣喜,尤其令他开心的是,进入武昌之后,两岸人烟稠密,商业更是繁盛。

谷佇

在定下荆湖开发计划之时,陈宓其实心下还是有诸多的疑虑的,但当时为了搪塞企业南迁之事,没有过多的调查,便匆忙交了去,但对于是否当真能够完成,其实心下并没有太多的底气。

但这一路过来,至少陈宓能够笃定的一件事情是——荆湖两路的人口不少。

也就是说,荆湖两路虽然落后,但因为本地水土丰沃,能够养活的人不少,比起北方,这里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尤其是进入江陵之后,这种繁荣更是肉眼可见!

不过想一想也实属正常。

江陵府是土地肥沃,最为出产谷米财物的荆湖北路的首府,位于长江中游沿岸,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土地广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加之气候适宜,具备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

加宋初统治者对江陵地区的农业生产是非常重视的,采取了减轻负担、恢复生产的经济政策,也的确收到了一定成效。

以人口数量为例,封建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农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生产部门,一定区域内人口数量的多寡从很大程度反映了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江陵府在天宝年间有三万三百九十二户,十四万八千一百四十九口,到崇宁年间,户口数增至八万五千八百一,口数为二十二万三千二百八十四,户均人口不足三人,人口的大量增加从一定程度证明到如今,江陵地区的经济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了。

对此陈宓是很满意的。

从这一路看来,荆湖两路人口虽然没有非常稠密,但这人口已经足以进行一场大开发了,而这商业的基础也很是出色,根据他的观察,各类手工作坊虽然水平不算高,但已经有了基础,这对于以后南迁企业在本地的招工有很大的帮助。

进入江陵府之后,陈宓没有着急去府衙报告,而是花了几天的时间走了走江陵府城,经过考察,他发现江陵府城的私塾不少,识字率竟然也不算低,大约是因为经济条件好,因而平常人家也有钱供得起子弟读书。

当然,大多只是要求子弟认识一些字罢了,真要考科举的,家中还是要求颇为殷实才好。

但这已经是很不错了,这意味着,有不少识字的劳动力,在南迁企业开办的前期可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

经过了这些调查,陈宓总算是有了满满的底气了,他也可以开开心心地去府衙报告了,不过,这是一个另外的挑战了。

根据陈宓的了解,江陵这个地方的官场可没有那么简单啊。

读者朋友们或许对江陵府不太熟悉,但换成另外一个名字,或许便要如雷贯耳了。

江陵,又叫荆州,刘备借荆州的荆州。

第二百七十九章 江陵也很复杂!

陈宓在江陵调研了几天,才去江陵府衙报告。

“你便是陈状元?”

江陵知府齐稽中满是赞赏看着陈宓。

“早就听说陈状元年少有为,且风姿卓越,但万万没有想到,陈状元竟然是如此年少,还如此俊秀,果然只有起错的名字, 没有起错的外号,果然不愧是国朝人样子啊!”

知府齐稽中身材高大,一脸正气,端得一副大宋文官模样,笑起来更是和蔼,令人一见便心生信赖和好感。

关于这个齐稽中的来历,陈宓来之前也是有过一些了解的,齐稽中字觉明, 长兴人。少年寒苦,刻意求学。

13岁时以文章谒见安定先生胡瑗,胡瑗奇其才,留之受业。

宋皇祐五年进士,调主杭州钱塘薄,有政绩。被荐入朝,累迁江宁府江宁县,江宁素为多事,更换许多县令。

齐稽中到任后,处理得并并有条。太守知其敏捷,委其在江通一带筑圩数千丈,使水田免遭害,当地人称“齐公圩”,后得赏识,一步一步提拔,近两年被提拔为江陵知府,作为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人,自然算是很不错的了。

不过在这江陵府, 别看齐稽中一脸的威严,但这里真正能做主的还真不是他。

荆州地区地处江汉平原,西接天府之地川蜀,北通军事要塞襄阳,顺长江而下可达中国经济重心地区,在赵宋一朝平定武平、后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荆湖北路是大宋重要的财政军资供源地之一,因为历来身处要冲,是兵家必夺之地,到了战乱时期兵凶战危,但到了和平时期,这里却是财富汇聚之地,因而,这里也有诸多的大族。

东晋时候,南朝为笼络人心、安置大族,便就地按流民原来籍贯在南迁之地设置原籍州、郡、县。

当时北方大族大多集中在长江流域,特别在建康和荆州附近,虽然风流早就被雨打风吹去,但宋代百余年的和平,还是让这里的世家大族重新焕发了新生。

这些世家大族,有一些诗书传家,掌控了升渠道,有些掌握了大量的土地,成为大地主,有些则是利用百年的时间,让旁支掌控了大量的胥吏位置,成为名声不显,但却影响力巨大的胥吏家族。

而江陵府西南部靠近四川与荆湖南路的西北部,这里山地密布,又临近羁縻府州,里面的蛮夷时常作乱,因而那地方也是乱的很,所以一些匪人也聚集在内,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所以,陈宓来到了江陵,便十分的小心。

这个小小的江陵府,地缘重要、权力结构复杂、各种异常力量犬牙交叉,力量的展示有时候根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文明,若是一个不慎,便要身死道消。

齐稽中身为知府,但却受这江陵府大族、辅官、胥吏联手钳制,当然算不政令不出府衙,毕竟这是大宋皇帝任命的封疆大吏,全然藐视也是不可能的,有些权力大族也不敢触碰的。

谷黐

北宋时期管理荆州地区的主官出现“知江陵府”和“知荆南府”并存或者交替的现象。

这是因为荆州地区为赵宋一朝南下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其间,该地区的地方政府官员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于北宋荆州地区的知府,官员任职记录多为荆南府而不是江陵府,这里主要原因是江陵知府需要兼任荆湖北路的军事长官,即兵马钤辖,掌握本路最高兵权,江陵府也就成为荆南军府,知府亦可称为知荆南府。

这种形式既有利于及时镇压少数民族叛乱,也有利于防止地方权势壮大,威胁中央。

若不是因为齐稽中还掌握着手的军权,他估计真的要被这江陵大族给架空了,但这和平时期,轻易不能动军事力量,因而这齐稽中的生活也并不好过。

这一点从齐稽中略带些愁苦的姿容可以看出。

这些事情陈宓在江陵府城稍微打听了一番便知道了,毕竟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情。

不过陈宓对这个正印知府却没有半点的轻视,因为接下来有好多的事情需要仰仗面前这位支持呢。

听闻齐稽中如此夸耀,陈宓赶紧连道不敢:“府尊过奖了,小子不过是叨天之幸罢了,当不得府尊如此谬赞。”

齐稽中也只是随口一夸,之后便是随意聊天,咨询京里的情况,以及问候张载的情况,陈宓也娓娓道来,有些事情能说便多说一些,有些事情不能说便少说一些,但以他的说话本事,自然让人看起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熨帖感,倒是让齐稽中对这个少年郎生出了几分好感。

因为这几分好感,齐稽中倒是有了几句关爱的话语。

“……陈判官此次远道而来,必定是身心俱疲,这几天便好好地歇息一番,待安歇差不多了,本官为您筹办洗尘宴,也给你介绍一下同僚们,以后相处的时间可多着呢。

不过陈判官初来,却是以多了解情况为主,一些事情莫要随便插手,有什么事情可以先找本官问问,免得得罪了人。”

陈宓点点头,这话倒是有几分关心人的意思了,倒是要领情的。

“那府尊,属下便回去歇息了。”

齐稽中笑着点头道:“好,那本官使人给你安排个住处,这府衙倒是有房间,就是条件有些简陋,陈判官可以去看看,若是不嫌弃便可以住下,若是觉得过于简陋,也可以在外租住民屋。”

陈宓笑了笑点头,地方官员倒是有一些好处的,若是在汴京,却是没有这般好处。

宋承唐制,唐朝一般不为京官提供免费住房的做法,宋朝也是如此,自京都到各地州府,都设有楼店务(后改名店宅务)作为主管国有房产和邸店的行政部门,负责出租及修造事宜,相当于近世的房管局。

官员在京都任职而又无私第的,都要僦屋而居,即便是宰执大臣也是如此,没想到这地方官却有房子住,却是意外之喜了。

第二百八十章 规模庞大的府治!

来的时候匆忙,出来的时候却是有闲暇仔细看看这江陵府的府治,跟在一个小吏的后面,陈宓四处打量。

穿过府治的大门、仪门,回头一看,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五开间、九脊顶的雄伟建筑,这便是江陵府府治的正堂、知府的办公大厅, 叫设厅,也就是刚刚与齐稽中相见的所在。

知府既是一府之长,掌总领郡务,宣布诏条、掌握一府之其户口、赋役、钱谷、狱讼听断之事,率举以法,凡兵民之政皆总焉,所以其办公的设厅也位于府衙的中轴线。

看完了设厅, 陈宓往左手边看了一下, 也就是设厅的西边,有一座略小一点的厅堂,这个厅堂叫佥厅,佥厅是知府与其副手、助理联合办公的地方。

嗯,也就是自己到时候要办公的地方。

知府的副手叫通判,作为州郡的副行政长官,通判与知府共同管理郡政,凡知府签发的政令,须有通判副署同意,方能生效。

所以,宋时通判又有“监州”之名,有权监察知州,知州有不法者,得举奏之。

所以严格说,宋朝的州通判,既非知州的副手,又非知州的属官, 他们敢与知州争权。

打个不是很准确的比方, 宋时通判有点像州检察长兼副州长,地位远高于明清时期的通判。

除了知州、通判,州府还有有若干助手佐治郡政,这些助理性质的官员叫做“幕职官”。

如果说知州和通判算是一二把手,那么第三把手便是签书判官了,嗯,也就是陈宓自己了。

宋朝州郡的幕职官继承自晚唐—五代时藩镇自辟的幕僚,包括判官、推官、节度掌书记与观察支使。

判官为幕职官之长,掌裨赞郡政,总理诸案文移,斟酌可否,以白于其长(长官)而罢行之,类似于州官府的秘书长。

判官如果由京朝官担任,又简称“签判”。

推官的职责跟判官差不多,不过排序在判官之后,相当于州官府的副秘书长。

节度掌书记与观察支使一般不并置,因为他们的职权相同,均为掌管州郡的笺奏公文,有点像文字秘书。

一个州郡配备多少名幕职官,跟该州的政治地位有关。

江陵是政治地位很高的节度州,设有签判、观察判官各一员,节度推官、观察推官各一员,他们各有自己的办公厅,但需要每日赴佥厅联合办公,共同处理公务。

陈宓作为第三把手,他的办公厅便在右手边的厅堂里面,他过去瞄了一眼,虽然大小与布设都不如设厅与佥厅,但好在也是明亮整洁,不由得满意地点头。

除了幕职官群体,宋朝的州郡还配置有若干曹官,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司户参军,他们负责具体行政与司法事务。

录事参军是诸曹官之首,“掌州院庶务,纠诸曹稽违”,并管理州郡官府的大印,州郡的公文用章,都须经录事参军之手,其职类似于州官府办公室主任。

但宋朝的录事参军还兼理讼狱,并辖有一个法院,叫做府院,不过府院并不设在里面,因而陈宓并没有看到,但来的时候由看过,也就无谓再看一遍了。

一路沿着设厅、佥厅,经过,签判厅,然后出侧门,往里走便是后院了,这里便是陈宓要居住的地方了。

是了,一路走过来,当然还有观察判官厅、节度推官厅、观察推官厅,府院,当直司、左司理院、右司理院、司法厅,司户厅等等,设置其实是相当繁杂的,从某方面可是说是因为宋朝的冗官问题的一个体现了。

不过,若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可以说是宋朝官府配置比较完备、官府职能比较发达的体现。

到了明清的时候,官府的编制一再缩减,最后也就沦为官府职能大幅度退步的局面了。

甚至到了清朝的时候,朝廷将掌治刑狱的推官裁撤掉,同知与通判也被视为闲曹,这种情况可以将官员数目控制在最小规模,并以很低的税率来维持政府运转。

精兵简政、轻赋薄敛当然是好事情,但实际,税率过低、政府过简,不可能形成优良的治理。

首节 上一节 204/2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冰封始皇帝,打造不朽仙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