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119节

特别是他在奏章中反复谈到了“礼”,认为“礼”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唯有尊礼复礼,方可重现上古时候的大治之世……

而这些理论,却是正好暗合朱标心底深处,那些一直有些模糊不清的想法。

这一年来,朱标也没闲着,从朱元璋开始放权让他处理一些国事开始,他也组建了自己的智囊团。

而这其中,最让他看重的就是原来的翰林编修黄子澄,现在已经被提拔成了詹事府少詹事。

这黄子澄学识渊博,很多观念和朱标都是不谋而合,所以很受朱标的器重。

他甚至已经打定主意,等到吕氏被正式册封为太子正妃后,就将朱允炆的学业托付给黄子澄。

如今,他看到了方孝儒的奏折,心中便多了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把方孝儒也给弄进东宫来。

朱标刚回到东宫,正准备将黄子澄叫过来和他聊聊这个方孝儒,吕氏就带着朱允炆来找他了。

吕氏来找自己是做什么,朱标其实心知肚明,无非就是想问问太子正妃的事。

虽然心中有些不喜,但朱标却没有表现出来,脸上还是带着淡淡的笑意。

“臣妾参见殿下!”

吕氏微微躬身万福。

朱标满意的点点头,示意她起来。

这吕氏最让他满意的就是这一点了,永远都是如此讲究礼节。

哪怕是夫妻敦伦,这吕氏都会完全依足了礼节,虽然少了些情趣,却让朱标多了很大的成就感。

“今日允炆又被刘师傅夸赞了,允炆就想告诉殿下,让殿下也开心一下!”

吕氏语气轻柔,嘴角挂着委婉的微笑,娇俏的面容上写满了贤淑,这让朱标也不由的感觉到心情愉快了一些。

“哦?是吗?我儿又被刘师傅夸赞了?不错!”

朱标听到朱允炆被夸赞,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心情就变得更加愉悦了。

“都坐下吧,说起来,也有许久未曾考校过允炆的学业了!”

朱标这话一说,吕氏的眼中就透出了惊喜。

要知道,自从坠井事件之后,朱标虽然没有再追究过,但依旧还是对朱允炆表现出了冷遇。

如今看这样子,似乎朱标已经彻底揭过了当初的事,这让吕氏也终于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

吕氏拉着朱允炆坐下。

经过了上一次,朱允炆现在在朱标面前也不怎么敢随意说话,只是睁着一双眼睛看着朱标。

“怎么了?允炆,还在跟爹生气?”朱标心情好了,态度也温和多了。

“孩儿没有!师傅教导过孩儿,天地君亲师,做父亲的不管如何对自家孩儿,都是出于一片好意……”

朱允炆绷着小脸,侃侃而谈。

“父亲对孩儿严厉,那也是孩儿有错在先,理当反思己过,怎可对父亲生出怨怼?”

朱标觉得这话简直说到自己心里去了,不禁大乐,连声夸赞朱允炆大有长进。

一时间,父慈子孝,气氛一片融洽。

“对了,册封你为正妃的旨意应该近日就会下发,爱妃记得准备一下!”

朱标像是突然才想起了一般,轻描淡写的告诉了吕氏这个消息。

吕氏脸上表情一松,眉间闪过一丝喜意。

而下一刻,吕氏就离座而起,端端正正再次给朱标施了一礼。

“臣妾一定不负殿下厚望!”

“起来吧!说起来要不是考虑到老四的态度,你这正妃早就该册封下来了!”

朱标挥挥手,眉毛却忍不住皱了皱。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老四的意见在父皇那里居然也变得很重要了。

吕氏起身,低着头再次坐下,朱标却没有看见,她的眼底闪过的一丝怨毒之意。

“说起老四,也不知道雄英如今如何了?腿伤好了没有!”

朱标忍不住自语。

对于这个话题,朱允炆明显是抗拒的,他低下头,假装看向地面以掩饰自己的不安。

对于朱棣这个四叔,他的心里是又恨又怕,有时候做梦都会梦见自己的四叔,拿着血淋淋的长剑要杀死自己。

而相比朱允炆,吕氏就要显得大方多了。

“想来有他四叔照料,雄英却是不会吃苦的,殿下无须担心!”

吕氏细声细气的安慰朱标。

“但愿如此吧……你说这老四也太过分了些吧,雄英是我的孩儿,为何如今却是让我连面都见不着?”

朱标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才会直言自己的不满。

“想来,燕王应该有他自己的想法吧!”

吕氏这话,似乎什么都没说,又似乎说了什么。

朱标撇了一眼吕氏,吕氏对老四不满,他是心知肚明的。

但在这事上,他的态度也逐渐有了一些改变。

一开始,他是感激老四,有些责怪吕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心里的那杆秤却逐渐开始偏向了吕氏……

至于这其中的原因,却是复杂到连他自己都很难弄明白。

他只知道,自己那个四弟,似乎变的越来越陌生了。

第163章 方孝儒此人大才

“有关老四的事,你平日里不要多言了!”

朱标的话有些冷,吕氏背上有些发寒。

“臣妾记住了!”

吕氏再次变得低眉顺眼。

“好了,你带允炆下去吧!”

说起了朱棣,朱标顿时就觉得,心情一下就变得不那么愉快了。

他迫切的需要找到人来排解自己的郁闷。

吕氏听话的牵着朱允炆,向朱标行礼后就离开了。

不一会,朱标现在的头号心腹黄子澄就急匆匆的应召而来了。

“来来,黄卿快请坐,今日孤看到了一份奏折,甚是惊喜,特意找黄卿来聊聊!”

朱标见到黄子澄,情绪立刻又好了几分。

说起这黄子澄,却是生了一副好皮囊,白净面皮,相貌堂堂,年龄也只比朱标大上三四岁。

洪武九年以会试第一的身份入了翰林院,很快就被朱标收罗到了东宫(剧情需要,提前了九年中进士,平行世界。)。

一年时间相处下来,朱标与黄子澄形成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朱标对黄子澄,虽说还达不到言听计从的地步,但大体上对他的每一个意见,都是非常尊重的。

“哦?能让太子殿下都感到惊喜的奏折?那可是不多见,还请太子赐下,让微臣也来长长见识!”

黄子澄也非常配合的展现出了一脸的惊喜。

“这……奏折让父皇甚是不喜,所以孤并未将奏折带回来!”

朱标略微有些尴尬的解释了一下。

“这样啊……可惜了……看来是微臣没福分啊!”

黄子澄的表情显得非常遗憾和神往。

“不过没关系,孤倒是记下了一大部分,可以说给黄卿听听!”

朱标有些得意,他对于自己过目不忘的本事一直还是十分自得的。

“如此甚好!那微臣就洗耳恭听了!”

黄子澄面色一正,马上正襟危坐,充分展示出了属于士人的礼仪。

朱标对他的反应很是满意,然后便背起了方孝儒的奏折。

整个过程,朱标背的投入,黄子澄听的也是一脸陶醉。

“好啊!好!”听朱标背到奏折高潮处,黄子澄不禁击节赞叹起来。

等到朱标背完,两人的情绪都变得十分激动。

“此人大才!对周礼的理解简直可以称为当世大家!”

黄子澄眼底闪过一丝嫉妒,但面上却是由衷的赞叹。

“是啊,孤也是这样认为,如此才情却屈就一个小小的九品府学教授,简直就是埋没人才!”

首节 上一节 119/1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特种兵:开局旅行青蛙带回鬼背

下一篇:大秦:融合沙皇模板,铸太阳神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