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143节

常守道的消息非常准确,李成桂二月初十出兵,十八日就利用大量的浮桥全军跨过了鸭绿江。

首当其冲的并不是大明,而是北元太尉纳哈出。

纳哈出猜到了李成桂的意图,干脆收缩地盘,让开了通路,使得李成桂大军顺利的进入了大明控制的区域。

猝不及防之下,大明接连损失了十一座堡寨,死伤上千人。

辽东沸腾了,定辽都卫都指挥使叶旺紧急动员,急令金州卫,盖州卫,复州卫,辽阳卫,沈阳卫出兵。

连番大战之后,明军兵力不足,且战且退,放弃了金州盖州,聚兵三万于辽阳与李成桂对峙。

当辽东的军报送入京师,满朝震惊,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区区高丽,居然敢主动出兵攻打大明。

朱元璋更是愤怒难当,立刻诏令北平都司都指挥使张玉率北平十二卫,共六万出山海关至辽阳,统领辽东战事。

大宁都司何福出兵三万,从侧翼袭扰李成桂主力。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本以为这次肯定还是燕王朱棣挂帅。

结果,最后却发现,不仅没有燕王什么事,甚至就连他的心腹霍去病、赵云这次都没什么事。

虽然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事到临头的时候,朱棣还是觉得有些不舒服。

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诸亮传来消息,阿鲁温沙已经率军一万八千悄悄渡过了鸭绿江。

而且,与常守道率领的两万高丽杂牌军顺利汇合,开始打造沿江防线……

第192章 还是让燕王来统军吧

张玉率军至辽阳后,辽阳的明军兵力就达到了九万,虽然还远不如高丽,但局势却是稳住了。

至于何福的偏师,却是一路磨蹭,至今距离高丽大军还有一两日的路程。

在辽阳,明军和高丽大军还处于相互试探的阶段,高丽胜在兵多,明军胜在士兵精锐。

数次小规模交锋,明军占了一些上风,却还远远没有形成优势。

反而是何福的偏师数次袭击高丽的粮道,逼迫的李成桂不得不分兵五万去对付何福。

一遇到正面战斗,何福经验不足,没有指挥过大兵团战斗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了。

连续的临阵判断失误,让何福这路明军连败数阵,士气大跌。

结果,何福反而又大发雷霆,指责随军的武将作战不力,直接解除了三个指挥使的兵权,提拔了自己的亲信。

而这几个被解职的武将,实际上都是当年朱棣收降的北元人,他们本来就对何福不服气,这下干脆就连夜带着手下离营而去,然后就消失无踪了。

他们这一走,直接带走了一万多兵马,何福的剩下的兵马已经不足两万,而且士气低迷,毫无斗志。

这下,何福慌神了,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强行全军出击,期望能够以一场大胜掩盖失误。

可惜,一将无能,拖累三军。

一到战场,何福犹豫不决的毛病又犯了,而手下也没人能帮他建议,于是就悲剧了。

一场大战,明军大溃,伤亡上千,逃散者不计其数。

等到何福重新收拢兵马之后才发现,出征时的三万大军,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五千人。

至此,明军偏师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消息传到辽阳,张玉都忍不住隔空对何福破口大骂,又连夜将战报送入了京师。

因为何福的溃败,辽阳明军变得更加求稳,毕竟兵力的差距是明摆着的。

当何福战败的消息送到朱元璋手中的时候,朱元璋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沉默了。

朱元璋召集了兵部,五军都督府的一众文武,询问他们的意见,太子朱标也参加了。

曹国公李文忠,建议调燕王朱棣入辽东总揽战事,同时让奴儿干都司和大宁行都司同时出兵,截断高丽大军后路……

不得不说,李文忠的建议其实很中肯,也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建议。

颍川侯傅友德保持沉默。

而新近成为五军都督府中军左都督的永昌侯蓝玉,却是自请带兵出塞征伐高丽。

至于兵部的官员,此刻却是截然不同的观点。

区区高丽,根本不需要王爷出马,他们建议从山西行都司再征调部分兵马,归入张玉手下。

兵部右侍郎商暠认为,高丽国力弱小,他们的后勤,根本不足以支撑十六万人马长期间的征战。

只要张玉将高丽大军再拖上一两个月,高丽大军就不得不选择撤军,到时候明军就可以衔尾追杀,毕其功于一役!

商暠的说法,还真不能说错了,只要耗上数月,高丽大军撤军肯定是必然结果。

但问题是,朱元璋不接受啊,被如此弹丸小国跳起来打了脸,这让性格刚烈,从不妥协的朱元璋,感觉像腹中有一团火在燃烧。

这种感觉,自打立国以后朱元璋已经再也没有感受过了,这一次的感受却是分外强烈。

“太子的意见呢?”

朱元璋对所有人的意见都没有评价,反而问起了太子朱标的意见。

“儿臣……儿臣以为,此战还是速战速决的好,我煌煌大明,要灭了区区高丽不过举手之劳罢了……”

朱标一边偷眼看着朱元璋的表情,一边努力组织着语言。

何福的无能,已经让他面子大失,如果再坚持原来的想法估计已经不太合适了。

“儿臣的建议是,让燕王朱棣率军出塞,他手下的兵马俱是参加过北伐的精锐,对付区区高丽,儿臣相信一定是手到擒来……”

“而且,奴儿干都司霍去病和大宁行都司的赵云,又都是燕王爱将,在他们的配合下,儿臣认为最多一个月,就能大胜!”

朱标说完后,恭敬的肃手而立。

“诸位卿家你们觉得太子的意见如何?”

朱元璋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语气也很平和。

“微臣附议!”

“太子殿下的建议可行!”

“……”

原本还有分歧的众文武,在朱标开口后,纷纷表示了赞同。

“那就下旨吧,令燕王朱棣节制北平、辽东、大宁诸都司,总揽辽东战事……”

说到这,朱元璋思考了一番,才又接着说道。

“授燕王朱棣临机决断之权!”

这话一出,朱标的脸色都有些发白。

至于其他人,有人惊讶有人面无表情,想蓝玉却是满脸都是掩饰不住的羡慕和嫉妒。

给予统兵大将临机决断之权可不是小事,这意味着,无论大小事,都可以一言而决。

大到主动发起战事,小到官员的任免……

“好了!此事就这样吧!都退下吧,太子留一下!”

朱元璋面色有些疲惫的挥挥手,示意其他人都退下了。

“太子……咱老了……最近老是感觉有些精力不济……”

朱元璋轻轻靠在御座的靠背上,揉了揉眉心,语气显得有些疲惫。

“父皇正当壮年……”

朱标急忙接话,却被朱元璋打断了。

“咱想告诉你的是,这天下,始终都是你的,遇事要多从大局着眼……”

“父皇……儿臣……”

朱标想解释,但朱元璋却似乎不想听。

“不用给咱解释,你的心思咱能理解……”

“不过,对于看人用人这事,你真要和老四学学,臣下是用来辅佐你,而不是左右你……”

“父皇……”朱标的表情变得有些惶急。

“你别说话……听着就是……咱出身布衣,没有学过什么天子之术……”

朱元璋说话很慢,但很清晰。

“咱只知道,欲成事者,切不可受人左右,做决断前,可以多听多看多想……可一旦做了决定,那就轻易不要动摇……”

朱元璋的话,让朱标的心越来越有些慌乱,他张嘴想解释,却始终不知道该说什么。

第193章 不遵军令者,杀

“好了,今日就说这些吧,咱也有些乏了,太子可以退下去了!”

朱元璋闭目,示意朱标离去。

“父皇保重!儿臣告退!”

首节 上一节 143/1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特种兵:开局旅行青蛙带回鬼背

下一篇:大秦:融合沙皇模板,铸太阳神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