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09节

对于他来说,这些手握重兵的边王对他的威胁更重,开始大刀阔斧的削藩。

而后引发奉天靖难。

燕王棣设计哄骗了宁王权的军队,而后将宁王捆绑在他的战车上,向其许诺,分天下而治。

事成之后,宁王权不敢提,永乐皇帝不愿意提,就这样分天下而治就成了一句空话。

宁王权请封南方,第一个想去的是苏州。

朱棣拒绝,苏州属于京畿之内,不可。

第二个要求钱塘。

朱棣接着拒绝,父皇将其赐给五弟,未有结果,建文帝无道,将其赐给其弟,也无结果,寓意不好,难得善终。

最后,朱棣给了宁王权四个选择,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等地。

宁王权有些不满,遂用计谋,改封南昌。

朱棣同意,在永乐元年二月十二日,以大宁兵戈之后,饱受创伤为由,移藩,改宁王府于南昌。

宁王权到了南昌后,知道自己的身份尴尬,就开始韬光养略起来,朱棣也一直盯着…………

而到了仁宗时期,对宁王权法禁稍稍宽松,朱权就想回大宁,给他的好大侄子仁宗皇帝写信,说南昌并非他的封国,想回转大宁。

却被好大侄子拒绝。

一辈子韬光养略,也让他活到了七十一岁,算是高寿。

而现在的宁王朱奠培。

宁王权嫡长孙,在正统十四年袭封宁王爵位。

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超长待机的亲王,活到了七十四岁。

燕宁事,天下皆知。

故宁王在世袭王爵中,永远是那个特殊的存在。

宁王权在世的时候,就对南昌城外的灌城乡土地起了想法,不过遇到了于谦,闹得沸沸扬扬。

宁王府也没有得到这些土地。

现在朱奠培继任宁王,不知道是否想要完成爷爷得生前愿望,还是简单得对那些良田有想法。

他对这些土地接着起了贪念。

………………

京师,李府。

李贤坐在上首,一脸淡然的看着正在喝茶的徐有贞。

他就知道徐有贞会来。

“李辅臣,此事干系重大,本官想了想 ,你与于太保二人皆是辅臣大臣,不宜掺和进宗藩之事,可,本官亦是人微言轻,也怕弄巧成拙啊。”徐有贞喝完茶水后,便开口说道。

李贤轻笑道:“人微言轻,现在满朝文武,哪个不知道徐都御史的大名,怎能用人微言轻这种字眼来形容自身呢。”

对于李贤的恭维,徐有贞很不受用,他脸色一滞,“别耽误时间了,李辅臣你想让我怎么做。”

“太上皇之事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

徐有贞闻言一愣:“你的意思是朝会之事将这件事情拉到台面上来做,这不是逼宫吗,不行,本官还是要去询问一下陛下,看他对此事有何看法。”

好家伙,这事情一直拖着,你们不廷议,自己一回来,就廷议,这不是摆明让自己当出头鸟的吗?

李贤闻言一笑,看着徐有贞轻声说道:“难道徐都御史与其他的人一样,都认为陛下对此事毫不知情吗?”

”李辅臣何意啊?”实际上徐有贞听完李贤的话后,心中就有了想法,对啊,陛下怎么可能不知道,可今日见到陛下,陛下却对此一字不提啊。

“陛下早就知道了,也早都等待着朝中的大臣廷议,他虽是宁王的君,亦是宁王的后辈,民间都是民不举官不究,陛下不可能上赶着去惩处宁王,他需要有人将这件事情摆到台面上,至于这人不能是于太保,与我担任,想必,徐都御史也心里清楚。”

徐有贞听完李贤的话,默然不语,他思虑片刻后,说道:“明日我还是要见一下陛下,问问他的意见。”

“徐都御史,你这般聪明,在此事上面怎会如此糊涂。”

“可这件事情太过重大了,本官一定要去面呈陛下,不然不敢轻举妄动。”

“你怎么说,陛下,宁王府违大明律,微臣明日要在朝会上廷议此事,严惩宁王,你让陛下怎么回答你,说准了,陛下在宗藩之中落了一个不好的名声,说不准,陛下又再官员中威望受损。”

“这件事情,你不能与陛下沟通,也就是因为陛下心中有这个顾虑,所以今日召见你时,并未提及此事,若是你不信本官,你还可以去找锦衣卫指挥使朱骥,他能告诉你,这件事情陛下知道不知道,本官想着,朱骥也再等你找他呢。”

李贤说完之后,便看着面色渐渐凝重的徐有贞,心中放松了下来。

实际上徐有贞来了,就证明他愿意干这件事情。

只不过在这件事情上的一些细节,还是让他有所担忧。

徐有贞脸色沉重。

本来这件事情徐有贞可以不做,但现在听完李贤的话后,他就不能不做了。

若是陛下真的知道了宁藩之事,现在就等着自己发难呢,若是自己不说,岂不是就在告诉陛下,我徐有贞不敢承担大事,影响自己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啊。

灌城乡良田千顷,对于宁王府来说,一直都是一块大肥肉。

宁王府吏驱赶百姓,抢占土地的事情,在江西巡抚韩雍,得知后,立即赶往了南昌城,制止宁王府官吏,但在走后,宁王府得官吏还是派出宁王府护卫继续驱赶百姓。

这一下惹怒了韩雍,他再度折返南昌,将参与哄抢,打人的官吏护卫全部抓了起来,并且一纸奏章,直达天听。

而此时大明南昌城,韩雍亦是一脸愁容,他在南昌呆了一个月,京师的官文却迟迟未到。

实际上韩雍也知道现在朝廷的难处,也对宁王府的不法行为有了容忍,可这次他确实忍不住了。

打伤百姓十余人,有一人重伤不治。

这种局面,官府再忍气吞声的话,会让百姓对官府失望。

而且韩雍也不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那可是撸起袖子就砍人的主。

朝廷官文没有等到,韩雍却等到了锦衣卫北镇府司稽查千户……

第134章 吊足胃口的朱骥

稽查千户周鸣在事发半月后,便就带着锦衣卫来到了南昌城。

他一方面调查灌城乡的事情,一方面调查当地知府,通判等官员,是否存在相互勾结的事情。

而更大的注意力是放在了宁王府上面。

宁王府在事发后,并未真的收敛。

给知府,通判很大的压力,若是没有韩雍在此,只怕那些被抓捕的人,早就放了。

因为南昌城对于宁王府位畏惧如虎,锦衣卫走访多日,也并未找到什么切实的线索。

周鸣临行之时,朱骥对其交代的就是,要了解事情缘由,任何细节都不能漏下,必要之时,可亮出身份,不要与南昌府官吏对接,直接去找江西巡抚韩雍。

周鸣去了灌城乡,这里的百姓也不敢说宁王府的坏话,即便宁王府正在欺压着他们,想要他们赖与生存的土地。

迟迟无线索的周鸣,便去了韩雍所在的驿站。

在内地的巡抚现在并无稳定之驻地。

故韩雍一直都是住在驿站中。

当韩雍见到了锦衣卫后,稍稍惊讶,因为他知道即便是于太保也无权调用锦衣卫。

可自己并未接收到任何官文。

周鸣表明了来意。

想要知道更多宁王府的罪证。

韩雍并未直接说出,而是让周鸣稍安勿躁,等到京师的官文来到后,再做定夺。

周鸣也不能闲着,既然韩雍不愿说,他也不强求,下去后,继续深入,找寻线索。

…………

锦衣卫北镇府司。

此时的徐有贞就蹲坐在门口,两手插入袖筒里面。

入秋后的京师,在晚上的时候,已有些寒意,这些时日,徐有贞精华流失太过严重,总感觉身体冷。

若不是想探究清楚,他早就回府了。

自李贤初出来后,徐有贞便到了朱骥的家,这朱骥虽是锦衣卫指挥使,却坐在城西,一座小小的宅院,两个仆人。

徐有贞看到后暗叹不已,看看人家天子亲军的指挥使,多廉洁。

当然没有无缘无故的夸奖,他对朱骥高看一眼,是为了引出后面的这句:“我大明天子果然好眼光。”

殊不知这锦衣卫指挥使是他老对手,于谦的女婿,是于谦举荐的。

坐着马车走了许久才到了朱骥的家,却被告知,朱骥在衙门中还未归来。

徐有贞又赶忙掉头返回,又跑到了衙门外,又被告知进了宫,还未归来。

当下徐有贞便坐在了门口。

锦衣卫里面的坐班千户想要邀请徐有贞进去坐坐。

却被徐有贞拒绝。

首节 上一节 109/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