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1节

第一次大同之战,明军亡一千一百九十二人,受伤二千余人,而蒙军亡六千二百余人,现在还没躺在大同城下痛苦呻吟等死的蒙军三千余人,双方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蒙古人对同伴的尸首很是重视,只要将同伴的尸首带回去,便就能得到这名同伴的女人,牛羊,而这次撤退慌乱不堪,谁也不会想着拖着一具尸体影响自己逃跑的速度。

也先对于大同的守军部署在事先就从喜宁的嘴中知道了一些。

往常都是明军满世界的找鞑靼,瓦剌的部落,想要获得决战的机会,可此次顺序反了过来。

也先想让大同的明军早一点出来跟自己决战。

只有这样也先才能进一步的推断出自己的军事行动是否还有进行的必要。

可现在的明军如惊弓之鸟,不愿与蒙军进行大决战。

是付出巨大伤亡,顶着各部落的压力继续猛攻大同,还是撤退,放弃这次大好的机会,这让也先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

当一个人无法做出判断的时候,别人的意见就显得很重要。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一名名部落首领黑着脸从也先的营帐中走了出来。

他们虽然都屈服于也先的武力统治之下,但在下面却是有着自己的核心利益。

若是跟着也先在大同获得不到好处,又损失了很多壮丁,那自己的部落在蒙古草原上注定无法生存下去。

也先的脸色也不好看。

营帐之中现在只剩下了阿剌一人。

这个阿剌是也先的左膀右臂,第一大将,在原先的历史中,也先干掉脱脱不花成为了蒙古第一个不具备黄金血脉的大汗,骄横之心骤起,对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而阿刺想要获得太师的尊位,却被也先拒绝。

拒绝了阿刺后的也先又怕阿刺造反,便毒害了阿刺的两个儿子,想要进一步的削减阿刺的实力,这一系列的事情也让阿刺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起兵一万,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诛杀了也先。

当然这也是也先到了晚年后,因为闭塞言路,残暴之极,得罪了本部的大部落,导致无人救援,才被阿刺轻而易举的打败。

不过现在的阿刺对也先还是忠心耿耿,也先经常说阿刺是长生天赐给他最珍贵的礼物。

“太师,休整两日后,我亲自督战进军大同。”

“现在还没有到这个关头。”也先缓声说道。

阿刺带兵督战,如同自己一般,若是阿刺都无法拿下大同,那自己受到的压力就会更加大,组成的庞大军队也会不受节制的四分五裂。

“可是……”

也先摆手制止了阿刺接下来的话。

这也是蒙军于明军最大的区别,他们虽然都尊称脱脱不花大汗为共主,听从太师的命令,可他们又是单独的同属关系,要让他们部落的勇士在大同城下送死,他们定是不服。

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但想了片刻后,自己这个冒险的决定就被否决了。

这时门外的守卫来报。

喜宁来了。

阿刺脸色很不好看:“那个明人又来干什么?”

在阿刺看来就是因为喜宁在旁的撺掇,才让也先下了大举进攻大同的决定。

“阿刺,汉人有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从这个阉人的口中能够获得的信息很多,而他比我们更加了解北京城的情况,更加了解此时的大明。”也先说完之后,又是

听完也先的话后,阿刺面色微变。

难道太师此次出征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大同,宣府这些边疆重镇,而是大明的帝都北京城。

怪不得太师一直对自己说时机未到。

时机未到原来是有这样一层的深意。

虽然也先在征召军队的时候就已经说过要拿下大明的京师北京城,可阿刺与各部首领,脱脱不花大汗都以为这只是一个出兵的借口,听听就好了。

拿下大明京师,归还旧都,重新入主中原,这个野心也先是第一次在阿刺的面前流露而出。

这是一个辉煌的梦想,长生天在百年前已经垂怜过他们一次,赐给了他们成吉思汗铁木真,在百年后,也先会不会成为铁木真那样的人物,就看接下来的战事了。

阿刺点头应是。

喜宁走了进来后,赶忙朝着也先跪下。

“太师恕罪,太师恕罪啊。”

看着跪下磕头的喜宁,也先一改脸上的阴沉,大笑着说道:“喜宁,你有什么罪需要本太师饶恕呢。”

喜宁抬起头有些不解的看着也先,而后继续说道:“朱祁镇没有用,命令不了大同的守将,让太师折损了那么多的大蒙古勇士,是奴婢的过错。”

也先听完哈哈大笑。

“打仗怎么可能不死人呢,我大蒙古的勇士跟汉人不同,从不害怕鲜血与死亡,喜宁你站起来说话吧。”

喜宁惶惶不安的站起身。

“现在大同如铜墙铁壁一般,我等就算是围攻数月,也攻不破这座大同城,你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行军打仗之事,也先又怎会询问一个阉人。

无非就是为自己心中那冒险的计划做一个考证罢了。

“汉人们经常说,擒贼先擒王,不如太师率领蒙古大军绕道直取北京城,那里太平了那么久,百姓军士都未曾经历过大战,而且朱祁镇又将京师的精锐,能打的勋贵全部带出,此时北京的防御就算有了一些的补充,也都是那些没有见过血的新兵,羸弱不堪,若是,若是破了北京城,在将他们的小皇帝抓住,这些边塞的兵甲将军就会乖乖的投降,整个大明的江山就是太师的了。”喜宁赶忙将自己事先想好的计划说了出来。

“放屁,宣府,大同一干重镇都没有破,明军在关外的军力比我们的大军要强盛许多,若是我军短时间内破不了北京城,关外的明军封锁我等的出关之路,大军岂不是会被围而歼之。太师,千万不要听从这个阉人的胡言乱语。”

阿刺听完后,立即出言训斥喜宁,并劝告也先,再怎么说,他们对明军没有绝对的优势,即便是梦想在远大,也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啊,步子迈大了……

第18章 两难

成为成吉思汗铁木真那样的人物,对于也先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这也能影响他正常的判断。

他看了一眼阿刺说道:“本太师觉得喜宁的话不无道理。”

阿刺赶忙说道:“太师,此乃兵家大忌啊。”

“我们蒙古人靠的是弯刀与快马,可不是汉人的兵书,有些东西能学,有些东西最好还是不要学。”也先明显有了些许的不快,这是他心中冒险的想法,此时喜宁说了出来,他当然不允许阿刺说太多否定之语,否定了喜宁,不就是否定了自己吗?

听完也先的话后,阿刺恶狠狠的看了一眼喜宁。

怪不得朱祁镇会被俘虏,身边一直围绕着这种人,怎会不失败呢。

他叹了一口气,并没有接着反驳也先。

他跟着也先多年,对其用兵的手段也是极为佩服,可能是自己目光短浅吧。

也先陷入了沉思,兵犯京师,再抓大明一个小皇帝,那么内地的明军一定会溃不成军,望风而逃,到时候真的能够恢复蒙元的荣光,可自己却要冒险,带领整个蒙古的八成军力冒险,若是失败了,自己这方没有个几十年是恢复不了元气的。

而此时的京师皇宫之中。

朱见深正在安安稳稳的睡觉,他可不知道自己成了也先的目标。

孙太皇太后坐在一旁,看着熟睡的朱见深,眼睛中充满着怜爱,他像极了朱祁镇小的时候,而后太后叹了一口气,看向殿外,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现在过的怎么样?

朱见深悠悠醒来:“皇奶奶,你又,又想父皇了。”

”是不是皇奶奶将你吵醒了。“孙太皇太后亲昵的摸了摸朱见深的额头。

”没有,孙儿早就睡好了,皇奶奶,父皇什么时候能回来呢。”对待这个父亲,朱见深也很是矛盾。

按理说他是自己这具身体的生身父亲,可心里面却是接受不了,现在自己登基了,那朱祁镇回来后,会老老实实当他的太上皇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在原先的历史上,在北京保卫战结束一年后,脱脱不花大汗派人到了大明求和,并且以朱祁镇当作筹码,来换取大明的一些让步,那个时候的朱祁钰帝位还没有坐稳,想着借此来安抚一下孙太后,便派人与此商谈,而也先得知了脱脱不花大汗的计谋后,直接派人将朱祁镇送了回来。

朱祁镇回来后,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怎会甘心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可若是朱见深老老实实的将皇位还给自己的父亲,那他此生注定就不会在重新登上帝位了。

因为那时的朱祁镇一看到朱见深,便会想到他的屈辱岁月,帝王家的亲情是减半的,难保朱祁镇不会下了杀心。

而朱见深要做的就是让朱祁镇在蒙古多呆几年,或者用心的侍奉自己的奶奶孙太皇太后。

历史已经改变,这也让朱见深多了很多侥幸,万一朱祁镇在蒙古呆了十年,那时候的自己继位时间久了,也有了根基,即便他回来了,对朱见深来说也构不成任何委屈了。

见过儿子抢老子皇位的,可没有见过老子抢儿子皇位的,即便是朱祁镇再不要脸,也没办法干出那种事情,百官不会同意,孙太皇太后不会同意,勋贵武将们也不会同意。

“皇奶奶,等到父皇回来后,我就将这个皇位还给父皇,然后好好的陪着皇奶奶。”

听完朱见深饱含深情的话,孙太皇太后笑了笑:“傻孙子,你有这个孝心就好了,皇帝的位置怎么能跟过家家一样,说还就还,说让就让呢。”

朱见深想的多,孙太皇太后看的更清楚。

她的儿子她了解,对于朱见深孙太皇太后是打心眼里面喜欢,也不会让朱见深处于危险的境地,可能朱祁镇回来后,即便心中再不舍,她也会下令将朱祁镇囚禁起来,一为了稳定朝纲,二为了自己孙子的安全。

这几日朱见深一直都在说父皇回来了就将皇位还给他之类的话,这也是朱见深在给孙太皇太后打预防针。

听到孙太皇太后的话后,朱见深又露出一个微笑:"好想见到父皇啊。”

孙太皇太后摸了摸朱见深的额头。

“睡吧。”

“恩。”

而此时的大同城中,经过一日的血战,士兵们也都依偎在墙头休息。

不一会儿便有士卒抬着装满米粥的木桶登上了城墙。

每个士兵一碗米粥,三个草饼,盐菜少许,腊肉少许。

首节 上一节 11/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