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20节

可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所有的一切,包括白银黄金,都是在跟粮食做挂钩的,粮食的价格升了上去,那么其他所有的东西价格都会狂升。

百姓们看起来收入高了,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都高了……

在这个时期,交通不便,沁阳府不可能影响到全国的粮价,却会在此时掏空所有百姓的腰包。

朱见深叹了口气,他知道,这种恐慌的延续性是存在的。

官仓是赈济灾民,但不会平白无故的流入市场,因为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将百姓一家八口一年的口粮都配齐,他只能慢慢来,从最初的半月,慢慢扩大到一月……

这也透露出普通的百姓对官府是不信任的,在市面上有粮食出现的话,还是会呈现疯抢。

他们靠天种地,交税纳粮,辛辛苦苦多年攒了些银钱。

或是想给自家男娃长大后说个老婆,又或是给自家姑娘多弄点嫁妆,让姑娘出嫁后到了婆家说话也能硬气一些,更甚者是想将孩子送到镇上的私塾,念书识字,可以在城中谋一个账房…………

他们攒着的这些钱,只是为了一个简单但又奢侈的梦想,可一场灾祸却改变了一切。

古人常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他们对官府是很不信任的,他们要活着,要自救,前途迷茫之时,那些美好却“无足轻重”的梦想,便会被抛弃。

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当市面上一旦出现粮食,他们就会抢,价格自然而然的就要飙升,价格升的越高,百姓们就抢的越发厉害……

即便官府的告示满天飞,说朝廷开放官仓,从南方运粮,三十万百姓不会饿死一人。

沁阳府的知府,监察御史亲临一线曾下令关闭所有的粮铺,却被百姓们痛骂,围堵官府,要求放开粮铺……

不管官府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

可百姓们不信啊……

当然这也是朱见深老爹朱祁镇在世的时候,积累下来的弊端,虽有内阁百官,但中枢却是王振当家,在这种国计民生的大事上,朝堂之上争论不休,永远拿不出一个章程……

现在于谦跟李贤二人辅理朝政,实际上说,做的已经很好。

历年灾祸,都是将赈灾放到了第一位,并未出现过民变之事,可对于灾祸之后,百姓的日子,他们就鞭长莫及了。

现在不是后世,国家生产力低下,朝廷的精力有限,根本就不能像后世一样弄出来灾后重建计划,刺激经济,或者直接发钱……

朱见深也知道这点是自己改变不了的。

可他生活在底层过,他想保住那些底层百姓最后的一点希望,这也是他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善良。

“于太保,李辅臣,徐都御史,他们三人什么时候到。”朱见深放下官文,看了一眼张保。

”陛下,已经催过了,于太保住的地方离宫城较远,估计会慢上一些,想必李辅臣跟徐都御史正在外面宫外面等着呢。”

朱见深点了点头。

李贤,徐有贞住在皇城不远处,可于谦却住的很远,朱见深曾说要赐给老师一处就近的宅院,却被于谦拒绝,所以每天上班,于谦要比诸多的大臣早出发,这种临时的召见,也是最晚来到。

张保说的不错,现在宫门外,寒风中,徐有贞,李贤二人正在凌乱。

李贤虽然感觉到寒冷,但大明朝内阁辅臣的牌面没有丢,他巍然不动的矗立在寒风中,即便是透心凉,依然心飞扬。

徐有贞就放开了许多,不断的踹着脚,站没有站样。

李贤时不时瞟一眼徐有贞,心中不由想到:“我若是像他这么洒脱,多好。”

“李辅臣,李辅臣,您说陛下这么晚了,召我们入宫什么事情啊。”

“圣意难猜,更何况,徐都御史,是陛下身边的红人,按理说,你应该知道。”李贤心中想到,这么冷,给徐有贞喷一会儿,也能转移一下注意力。

“南昌的官文还没有到,可本官听说,锦衣卫的人提早去了,难道是锦衣卫的系统将消息传了过来,本官替陛下拟写的那封圣旨,只怕会把宁王藩逼疯。”

“哼,确实骂的痛快,也该这样骂,可宁王之事,看似是大事,实际上是小事,陛下即便得到了锦衣卫的密保,也不会夜召我等。”

“辽东的事……”徐有贞呵呵说道,石亨在辽平府安平县呆着,小日子应该过的不错,他去过朝鲜,也知道他们那里的风土人情,待客之道。

“孙巡抚,武阳候,将辽东事打理的井井有条,应该不是。”

徐有贞轻笑一声:“陛下仁慈,不是辽东之事,不是宁王之事,那就是沁阳府赈灾之事了。”

李贤看了一眼徐有贞,轻声说道:“徐都御史,你变了。”

“李辅臣为何这么说。”

“正统年间,你虽有才华,聪明过人,但却不走正道,攀附王振,可现在,你走了正道,并且死心塌地的走下去,这让本官很是欣慰。”

“多谢李辅臣夸奖。”徐有贞笑着说道,而后他脸上笑意渐渐收起,“报国无门,只能剑走偏锋,可若是遇上明主,再无作为,岂不是,空活一生。”

说完这话,徐有贞像是想到了自己是朝廷重臣,身体站的直直的,目光深邃的看向天上的星星:“今夜的星空很美。”

“徐都御史,今日天象,可否看出我大明国运如何?”李贤正色问道。

徐有贞听完之后,却是脸露微笑,他很诧异,李贤竟然会像一个老友般问他这个问题。

而后他收起笑容,仔细的看着天上的星星。

顿了一会儿后,开口说道:”皇明万年,我族昌盛,天象大吉……”

话音刚落,马蹄声传来,于谦的马车到了……

第145章 老有所养之

于谦,李贤,徐有贞三人进入乾清宫,而后叩首行礼。

“平身,赐座。”朱见深缓身说道。

小太监们早就准备好了,听完朱见深的话后,立即将椅子搬了过来。

三人坐下后。

朱见深直入主题,开口说道:“沁阳府赈灾之事,井井有条,朕很欣慰,可在这官文之上,却有了一个问题,粮价飙升,虽然官府有配济粮,但百姓们还是络绎不绝的去购买粮食,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陛下,官府加大粮食派送,应该能够抑制粮价。”于谦率先说道。

“可若是官仓加大配送力度,会让百姓们更加恐慌,他们只会认为,官府已经无力赈灾了,派送的粮食是最后一批,到时候粮食价格依然居高不下。”李贤说道。

徐有贞说道:“陛下,微臣看来,粮食价格的抬高是因为百姓们对下一年的信心也不大,老人们大多经过正统十二年至成化元年的,三年干旱,并且正统年间的赈灾也让百姓们有些失望,想要抑制粮价,恢复到正常的价格,应将各州府的粮食往沁阳府运送,让百姓们都看到源源不断的运粮队伍,这样就能够减轻百姓们的恐慌,只有减少恐慌,才能抑制粮价。”

说白了就是恐慌,就是对官府的不信任,才是造成这一切的起因。

徐有贞的这个办法是需要长期的运转,等到百姓相信了,积蓄也几乎是所剩不多了。

李贤听完徐有贞的话后,忽然看了一眼于谦。

而后开口说道:“宣德九年,于太保在巡抚陕西之时,陕西曾有两年大旱,当时朝廷的赈灾官文并没有到,于太保顶着罪责加身的风险,开放了一个官仓,不过却是按照市面上低了三成的价格售卖这些粮食,微臣看来,可有于太保此法。”

“官府每月的配济粮照发,而官府也要将官仓中堆积如山的粮食,向民众售卖,价格低于市面价格五成左右,现在沁阳府的粮价升高,稻米一斗可达银一两二钱,小麦一斗银一两一钱,麸子一斗银二钱,猪肉一斤银一钱,这些东西,朝廷应全面介入,由沁阳府与其他州府沟通,调集粮食物资,直接贩卖,这样其价格就能更快的打压下去,而官府长期稳定的开仓售卖,不断的配给,百姓才会安心,粮价自然而然的就要下来,不过此法还是要户部追加赈灾银两。”

徐有贞听完之后,心中想到:“我怎么没有想起来啊。”

朱见深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一招是朝廷需要有魄力才能做出来。

在后世可能经常见到,但在大明却是头一遭,李贤的名头果然不是盖的。

这个策略的使用,同样是帮助了一大批人,而牺牲了一小批人。

牺牲的那批人就是那些粮食的囤积者,他们高价运过来了粮食,因为朝廷的介入,价格被打压下去,若是这些粮商没有特殊渠道提前得知朝廷的策略,提前压价出售,几乎都会血本无归。

可对一个正常的朝廷来说,永远都是舍小保大……、

“李辅臣,如何做。”朱见深想的跟于谦所想的差不多,都是让地方官府加大赈灾力度,配济粮派发速度,他不是没有想过,要让官仓中的粮食流入市场,可却是有些忌惮,因为他不知道大明到底有没有这份土壤,能不能做的下来。

但李贤说了,他对于朝廷的执行力度,地方官府国家机器的运转,可是要比自己知道的多。

而且李贤特别谨慎,他说了出来,就几乎代表了事情可行。

李贤侃侃而谈:“明日拿出详细的章程,奏给陛下。”

朱见深点了点头:“民生大事,还是要多多上心,不敢有丝毫松懈之……朕今年皇宫之中用度,按张大伴所说,可节流八万两白银,朕想拿着这所节省的银两,为百姓们做点事情。

于谦眉头一挑,询问道:“不知道陛下想做什么事情?”

“朕本意是想着用在全国的百姓身上,但现在银钱较少,无法面面俱到,今年沁阳府受灾,便先从沁阳府开始,年过花甲之人,银一两,酒五斤,肉五斤,布一匹,不满十岁的孩童,银五钱,肉五斤,布一匹。算是朕为受灾的百姓做的一些微不足道之事吧。”

“陛下仁慈。”三人站起身躬身行礼道。

徐有贞一回来就听说了陛下停止了宫中采买,问了张保为何停止,张保也不告诉自己,可徐有贞心中清楚,陛下停了采办,肯定是有用意的。

徐有贞开口说道:“陛下仁慈之心感天动地,节流宫中用度,以镇灾民,微臣看来,不如户部出银,扩大到北方各省,甚至推行两京十三省,也让百姓能够感受天恩浩荡”

户部这两年过的是富余年,徐有贞可是知道的。

于谦,李贤二人听着徐有贞的话,并没有接话,陛下自己省钱给灾民,说得过去,可若是朝廷大开府库,在两京十三省大规模推行的话,那这个花费可能要达到五十万两白银。

户部辛辛苦苦攒了一年的结余,转眼间都要走了大半,部中的堂官肯定不会同意,可这是办好事,他们若是不同意,就要被人家指着脊椎骨骂,这对于他们来说,有些不公平。

最为重要的就是这今年也没有什么由头,陛下没有大婚,也没有皇子降生。

如果户部今年这样搞了,那成化七年的年底要不要做。

每年在所有的刚需支出外,再拿出四五十万两白银,是现在的大明支撑不住。

这徐有贞有点过分了……

朱见深当然也清楚,反馈于民,现在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老朱家印的纸钞现在贬值的都成废纸了,主要的流通货币就是白银与铜钱,而且富余年就是一年结余也只有个三十余万两白银。

自成化三年大明开始过起了富裕年,但府库之中封存的白银也不过八十余万两,这可是户部的人,费尽心力攒着的,若是自己同意了徐有贞的话,只会让他们为难。

“此乃是朕的想法,不应强加于朝廷。”

“陛下,可……”

首节 上一节 120/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