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5节

现在大明的官员体系还没有被以后的皇帝太监搅乱,官员晋升的渠道,大多数都是依靠于吏部的考核,人家是优等,你永远垫底,怎么可能提拔你呢。

所以吏部考核,是地方官员最能表现自己的事情。

现在可不是明末崇祯帝时候,那时候户部哭穷,可是真穷,现在虽然打了一年的仗,可仁宣之治,三杨主政留下来的底子非常坚固,国库充盈了几十年,打了一场仗,就没了,说出去谁信。

太皇太后只是个女人家,对于这等大事,还是有些拿不准。

听着下首官员们的讨论,一时之间也无了章程。

“不如此事再议。”

“启禀太皇太后,此事乃是当务之急啊,若事后再议,岂不是寒了兵士之心。”于谦听完后赶忙说道。

按照传统,再议再议,就会不了了之了。

“放肆,于谦,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保卫京师,立下了大功,便嚣张跋扈,逼迫太皇太后,陛下。”

于谦怒视其人:“本官一心为国,岂能让你泼了这脏水。”

“太皇太后以说再议,你还在行那逼迫之事,难道就没有居功自傲之嫌吗?”一名御史接着助力。

……

朱见深扶着龙椅的边缘,知道若是自己不说话,于谦这个为军民着想的大利之事,弄不好就黄了。

可自己又不能直接开口支持,就算开口支持也没用啊。

心中也有了一个主意。

朱见深看向孙太皇太后,眼中含泪。

而孙太皇太后还以为朱见深尿龙袍了呢,正想说话让他坚持坚持,便听到朱见深奶声奶气的对自己说道:“皇奶奶,父皇什么时候回来啊。”

朱见深这句话说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前排的大员们也能听到,立即停止了争吵。

虽然皇帝小,但你不能小看人家,人家说话声音不大,你的声音盖住了他,被有心之人抓着就是一个欺君的嫌疑,所以争吵的官员也都赶紧停住了话茬。

至于站在后面的五品之下的官员却听不到,只知道小皇帝说话了,前面争吵的人也停了。

提到朱祁镇,太皇太后叹了一口气。

而于谦却接着说道:“启奏陛下,太皇太后,太上皇无碍,据紫荆关留守韩指挥使与副都御史孙祥来报,有数千蒙古溃兵,挟持太上皇度过了紫荆关,虽然远在北地,但无性命之忧。”

听完于谦的话后,孙太皇太后也松了一口气,人只要没事,就好。

当然这也是于谦贯彻一种他的思想。

君为轻,社稷为重。

这本是大道理,可哪个统治者会喜欢呢,在奏事的时候,若是于谦先汇报朱祁镇之事,弄不好孙太皇太后心底高兴,便同意了于谦的奏请。

听完这话,朱见深立即趴到在龙椅之上放声大哭,孙太皇太后也被惊到了,赶忙站了起来。

“陛下,陛下你怎么了。”

“皇奶奶,朕想父皇了。”哭声越来越大,不知道还以为他老爹已经死了呢。

第37章 泪洒奉天殿

朱见深的大哭声响彻整个奉天殿。

勋贵们无不低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这小皇帝的老爹可是自己这些人弄丢的,一些心软的文官也不由偷偷的抹泪,他们虽然赢了,但付出的代价确实太大了。

整座大殿除了朱见深那凄惨的哭声外,再无一点声音发出。

“皇奶奶,皇奶奶,父皇什么时候能回来。”

孙太皇太后也顾不得礼制了,直接坐在了龙椅之上,将朱见深抱入了怀中,宽慰道:“你父皇没事,过几年就回来了,陛下,不要害怕。”

“这样说,我就更难受了,皇奶奶,父皇虽然被掳走,可他是真龙天子,蒙古的鞑子一定不敢害他,可,可那些为救父皇,为保社稷的大明将士们,他们是不是也有像我这般大的孩子,也有皇奶奶这样的母亲挂念,他们死了,死了他们的孩子母亲怎么办呢,会不会饿着,会不会受人欺负啊。”

朱见深哭的越来越厉害,孙太皇太后听着也是眼含热泪。

“不会的,不会的,我们大明的英烈,哪个敢欺负,又怎会饿着。”孙太皇太后说完这些话,不由擦了擦眼角。

“皇奶奶,这些为咱们死的将士们,咱们一定要对得起他们。朕情愿饿着,也不让那些没了父亲的孩子们饿着。”朱见深抹着眼泪说道。

朱见深的一席话确实让孙太皇太后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也想到了那千千万万失去儿子的母亲们。

含辛茹苦的养大了一个孩子,为国捐躯了,那她们的晚年,该怎么过。

人最怕的就是感同身受。

而下首的文官们看着自家小皇帝哭的这么凄惨,并且从侧面又让前面的这三品之上的官员细想了一下家中失去顶梁柱后生活状况。

前排的文官一看这场面,全部跪下身去哭的更厉害了。

太皇太后都被陛下感动了,你不掉几滴泪,怎的,就你铁石心肠,与众不同。

而后排不明所以的武官与文官一看到前排齐刷刷的跪了下去,还大哭不已。

不管了咱们也跪,也哭。

一瞬间奉天殿跪倒一片、而太监宫女们也不敢站着了,当下也是轻抹眼角。

而于谦,张辅等人却被朱见深的一席话给镇住了。

如此小的年纪竟然思绪如此清晰,能够想那么多的事情。

高举义,闵元,与于谦对着干的数名御史都感觉自己老脸没地方放了一样,好像是他们逼着皇帝泪洒奉天殿一样。

“陛下,不会饿着他们,也不会饿着你的。"孙太皇太后用手帕亲昵的为朱见深擦干了脸上的泪水鼻涕。

而后拍了拍朱见深的后背说道:“陛下别哭了,这是你第一次临朝,要好好的坐着。”

朱见深吸了吸鼻子,点了点头。

孙太皇太后看到止住哭声的朱见深,放心下来,而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看着下方跟风哭着的百官,说道:“众卿家起身。”

太皇太后放话了,众位大臣们也相继都站了起来,文官们脸上都有泪痕,有些心肠硬不爱哭的官员,硬是掐着自己的肉,让自己挤出点泪水。

而武将勋贵们见惯了生死,确实哭不出来,也只是铁青着脸,不敢露出轻浮表情。

“陛下仁慈,他刚刚说的话,你们也都听到了,为全皇上的仁慈之心,再大的难处也要克服,责令户部,兵部,吏部。,三部一日内立即拿出详细章程,不得再行推诿之事,到了晚朝的时候,本宫与陛下就要见到你们的章程计划,不然就让贤吧。”

于谦,高举义,闵元立即出列领旨。

而后百官跪下行礼:“陛下圣明,太皇太后圣明。”

闹了一番,事情还要做,这让高举义与闵元二人后悔不已。

而坐在龙椅之上的朱见深却是懵懵的,刚刚哭的太投入了,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

朱见深是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多愁善感不过分吧。

我没有帮于谦,我只是说实情。

奏对的第二段就是关于朱祁镇了。

因为关于自己老爹的事情,朱见深听的也很仔细。

官员们开始舌战,出策,怎么样才能迎回太上皇,来满足皇上的思父之情,太皇太后的念子之情。

文官们说的慷慨激昂,但朱见深听来听去,都是场面话,没有一点实质的作用。

“大军北上,驱逐蒙古鞑子,逼迫他们交出太上皇。”

这纯属脑袋秀逗了,刚打完仗,朝廷还没有缓口气呢,再开战事,还打到人家门口去。

“派出使臣,携带金银珠宝,将太上皇给换回来。”

你发给战死的士兵抚恤哭穷,换一个过期的皇帝你就有钱了,再说,你主动过去,只会让蒙古人坐地起价。

不过说到最后,高举义献出了一言,让朱见深感到了威胁。

他将主意打到了蒙古人的身上。

现在大明俘虏的蒙古士兵有两万人,若是拿着这些俘虏去换太上皇,那么蒙古人一定不会拒绝。

这个建言让朱见深倒吸了一口冷气,要是真的这么办,那自己老爹可能用不了两三个月就能回来。

自己这年号还没有定的小皇帝,他老爹回来后,也不用麻烦礼部拟定年号了,直接正统十五年走起来了。

可高举义的话却遭到了于谦与勋贵们一致的反对。

蒙古人越虚弱对大明便越有利,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迎回太上皇,将俘虏交出去不行。

听完勋贵们与于谦的话后,朱见深才松了一口气。

而后又是一阵争吵。

也是在这争吵之中,旧事重提了。

一名御史弹劾英国公张辅在大同抗旨不尊,导致太上皇兵败土木,蒙羞于北疆,现在张辅出言反对以俘换帝的事情,也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私心罢了。

听完这话,朱寿等勋贵们气的暴起,若不是在御前,怕吓到了小皇帝,早就出手打这御史了。

而张辅听完后,却是脸色平常。

他跪下身去,高喊:“请太皇太后,陛下治老臣之罪。”

张辅跪下后,成国公朱寿也赶忙跪了下去,而跟随皇帝御驾亲征的勋贵们也都跪下身去,高喊请罪。

孙太皇太后看着张辅,既有不忍,又有愤恨。

首节 上一节 25/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