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50节

为首的男子开口说道:“查看黄册,看看这些土地都是谁的。”

“是,大人。”这男子说着,便在马后背背着的那个兜子中取下来一本册子,一个个的查验下来,最终找到了数千亩良田的归属者,他叹口气说道:“大人,跟沁阳府的一样,都是普通百姓的,应该也是收了银子,让他们荒废一年。”

“可恶,将这里的情况尽早告知千户大人,我等回府衙。”

“是。”

众多男子又是缓身上马,朝着来时的路奔腾而去。

这些劲装男子都是锦衣卫,而这里是西安府。

新税制的试点之地。

灾荒时期有人为了一口粮食弃儿卖女,而一些有所图谋的人却为了实现心中的私欲,用来胁迫朝廷,开始对着这些田地动起了心思。

中原腹地的官绅,商人没有应天府,顺天府的强大,而百姓也都是在数千年中枢统治下最为温顺的,他们对于中央朝廷的顺从心也比其他地方要高。

新税制在成化十年开始,丈量土地,而官绅敢怒不敢言,商人也是敢怒不敢言,可却是有一些野心家,开始做起了暗中的反抗。

当麦子长成之后,先是沁阳府发现全府上下,四个州县,共一万两千亩土地没有种下粮食,沁阳府官府赶忙将这个情况上报。

李秉在得知之后,立即开始在洛阳探查,两万八千亩田地没有种下粮食。

而西安府也不容乐观,几乎每个县衙每日都会有报上来的田亩数量……

这是一场有预谋,针对性强的反抗行动。

所有的土地都是普通百姓的。

而这些普通的百姓都收了银钱,一亩地纹银一两,只用一年,这些百姓种的粮食根本就卖不到这个价格,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普通的百姓,都根本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银钱。

幕后的人,从头到尾没有露面,都是在各个村子找的人去谈这些事情。

当然去谈这些事情的村民都被衙役给抓了起来。

粮食乃是国家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所在,可现在却有人懂了根本所在,这在大明开国至今还从未发生过如此恶劣的事情。

这让李秉,乃至两省三司,各地的知府,都是惊恐之极。

若是锦衣卫不在两省,即便是在大的忠臣也会在这个时候选择瞒报,而后再偷偷调查,杜绝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

可现在情况是有五百多名锦衣卫在两省,千户两名,从三品的指挥同知刘洪也亲自到了。

这件事情根本就瞒不住了。

洛阳府,巡抚衙门。

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指挥同知刘洪坐在椅子上,脸色冷肃,手中是一只精美的茶盏,不断的把玩着。

因为陛下喜欢瓷器,导致瓷器的位置更加高大上。

对于锦衣卫系统来说,影响更大。

朱骥纯北漂,太穷买不起,而其他的千户,镇抚使,指挥佥事,指挥同知几乎都入手了一件精美的瓷器,时不时的都在人前掏出来装装b……

刘洪虽然很是平静,可李秉,以及河南布政使司沈实、都指挥使广宁伯刘安、按察使邱鸿三人却是愁容满面。

而洛阳知府,通判等一干官员也都在互相指责,大堂之上,吵吵闹闹的。

刘洪已经在昨日将两地的这突发情况发往了京师,实际上,他也心中忐忑,自己可是过来帮李秉的,要是李秉因为这件事情被查,倒台,是不是自己也要有同样一个下场,不过锦衣卫是皇帝陛下的人,在外面官吏的面前,必须的沉稳是一定要有的……

“闭嘴,都闭嘴,这件事情,你们都没有丝毫的察觉,都是失职之人,本官也是,这大堂中所有的人都脱不了干系,现在的事情是新税制第一年展开,我等就遇到如此大的丑闻,不能惊慌,不能乱,本官会给陛下写奏章请罪,你们只需要监督好今天的事情即可,调查之事,想必也用不到你们了。”

刘洪听着李秉的话,手中转动的茶盏忽然停下,他抬头看了一眼李秉,只见李秉也在看着自己。

“李巡抚,难道你们巡抚衙门,三司衙门,都不愿插手调查吗?”

“现在两省三府,最重要的事情,是在成化十一年秋收之时,将税给收上来。”

“这是最重要的事情,那收买土地荒废达到五万余亩,这件事情就不重要了,就不查了。”

“查,是肯定要查的,不过不是我们查,刘大人,你仔细想一想,有心人这样做,就是让我们本末倒置,去调查这件事情,再闹得全天下都知道,对于新税制在各地的展开没有一丝好处,你的上奏也该到京师了,就算陛下知道了此事,也不会让我们去调查的,不过刘大人,你也放心,地方衙役也听从锦衣卫的调遣,不过调查还是要悄悄的进行,他们越是想将这件事情闹大,我们就越是将这件事情压下去。”

李秉说的在理,刘洪当然听得出来。

而其他的官员都在此时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刘洪身上,本来好端端看戏的,现在该自己演了,这个转变,有点快…………

李秉说的没错。

朱见深在看到碟文的那一刻,想到的就是,不能乱了大局。

事情很严重,就是因为很严重,在朝会上说,就会给那些现在还不支持新税制的官吏一个理由。

再次燃起勇气抨击新税制的勇气,以后对于全国各地的新税制推行都会有极坏的影响。

而对于李秉来说,这件事情闹大了,秋收一定会受到影响。

应天府,顺天府一年之内就几乎敲定了新税制,现在都是在后续运行,让大明朝已经见到了真金白银。

可是自己主持的这三府之地,却是迟迟没有动静。

他可是给于谦主动请缨的,若是办不成事情,自己的仕途倒是无所谓,可影响了新税制在全国的推行,那就是让于太保的一番苦心付诸东流,这才是李秉害怕并且不能接受的事情…………

第281章 牢狱

刘洪在回到自己的住所后,便立即喊来了稽查千户周聪,两人商量许久后,便查看了一番黄册。

“这件事情可不好查啊。”刘洪叹口气说道,边说着还边把玩着他的宝贝茶盏。

“大人,属下看来,好查,这种事情不可能是普通的官绅能做到的。”

刘洪当然也想到了,可心中却没有什么章程。

“你的意思是官员做的,而且还是高官。可现在李巡抚说了,不能将此事闹大,我们没有证据,很被动啊,而且本官也有感觉,旨意马上就到,这件事情还是要我们来调查。”

“大人,只能从下入手,一点点摸索,只要查到一条大鱼,背后的人一个都跑不掉,不妨我们二人先去牢房中提审一番,心中有个章程。”

“好,现在就去。”说完刘洪将自己的宝贝茶盏放在了怀中,而后于赵聪一同去了洛阳府大牢之中。

这牢狱之中有几十名百姓都是给其他百姓银子的,算是那背后之人的代言人。

上面搞得沸沸扬扬的新税制,在下面的百姓看来,就是官老爷的一场心血来潮,跟下面的人没有什么关系,当别人拿着银子让他们不要种地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着多赚点银子。

可麦子渐渐长高,事情也渐渐的不对了。

首先是里正,而后县衙,最后府里面的大官,还有京师的官员都来了。

这些百姓才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了。

衙役排查是谁给的银子,百姓们也不敢隐瞒,那些村里面的说客立即被供了出来。

衙役们也不废话,直接就全部控制起来了,县里面的牢房都不进,直接去了府城。

这也让那些没有种地的百姓有些恐慌。

现在抓的人是给钱的,后面会不会抓没有种地的啊。

洛阳府大牢深处,本来是关押死刑犯的地方,却被锦衣卫征用,来关押这些百姓们。

洛阳府共有六十八名百姓参与联络,现在都在这牢中。

起初,这些百姓还有力气,喊冤,接连两天,除了送饭的衙役之外,就再也见不到其他人,喊破嗓子也没人搭理,当下,也就老实了起来。

“你说,咱们的脑袋会不会被砍了啊。”一中年汉子碰了碰身边的人说到。

身边的人显得精明一些,他摇了摇头:“咱们都是老老实实的庄稼汉,是大明的百姓,虽然现在犯了点错误,但俺看了,错不至死,应该没啥事,管几天就放了。”

“王八犊子,你还在胡扯,这是哪里,你没有听送饭的衙役说,这是洛阳的死牢,弄不好咱们都是秋后问斩,还没啥事,做梦去勒。”一个魁梧的汉子听到这精明汉子的话后,立马站了起来反驳道。

“张老四,你莫要再这里吓唬大伙,能有什么事,俺看了,关不了两三个月咱们就能回家,地是咱们的,从大明开国到现在,俺也没有听说过因为不种地就要被砍头的,还有,你别指我啊,这事可是你大半夜跑到俺家问我的,本来我都是再怎么村子里面找人,你为了多赚点,自顾的跑到你婆娘的娘家去找人入伙的。”

“你他妈的,明明是你让俺去的……”这魁梧汉子说着上来就拽着了这精明男子的脖子,就将其拽了起来。

而后一众汉子都站了起来,赶忙来劝阻。

撕扯之间,众人听到了最外面的那个牢门被打开的声音,有人来了。

而后众人四散,爬到了自己的位置,将手伸出手,高喊道:“俺冤枉啊,大人,放了俺啊。”

“大人,俺不能死啊,俺家里面还有老母亲要奉养。”

刘洪一直都是在官员打交道的,跟最普通百姓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他皱着眉头,在牢房中走着,看着这些喊冤的百姓,心里莫名的烦躁。

他看了一眼身后百户。

那百户授意,锦衣卫四散开来,到了每个牢房的门口呵斥让这些百姓们闭嘴。

经过一番折腾,牢房中才算安静了下来了。

世界安静下来后。

刘洪就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了自己的茶盏,而稽查千户周聪看着那是眉头一皱心中想到:“这都是普通百姓啊,大人还要在他们面前炫耀吗,炫耀,这些百姓们也看不懂啊。”

刘洪一边把玩着茶盏,一边开口说道:“诸位,让你们到这里来,是配合朝廷调查一件事情,至于调查什么事情,诸位心中想必也有数。”

“粮食啊,那可是立国的根本,生民的根本,你们啊,犯错了,竟然为了眼前的小利,去找好友亲戚,让他们都不种粮,白白的拿钱,看似是占了便宜,可天上怎么会无缘无故掉馍馍,还是白面馍,你们被利用了。”

“他们给你们的钱不是买你们一年的地,而是买你们的命啊。”

刘洪的话说完后,这些百姓才开始惊慌起来,买命,那就是真的要砍头了吗?

“俺们知道错了,能不能再给一次机会啊,大人。”

“就是啊,大人,俺们都是老老实实的百姓,祖上三代也都是庄稼人,俺们一辈子都没有犯过错,不能因为这一回,就被砍头啊。”

“大人,俺老娘谁来养,要是官府养的话,俺一头撞死在这里,也不用朝廷花钱给刽子手,还能给俺留个全尸。”

首节 上一节 250/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