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63节

“有没有什么消息,朕的孩子回京之后,要安置在哪里。”朱祁镇赶忙说道,既然迎接章程都下来了,那安置的地方也一定早有准备。

“自然是住在前宫。”冷眖开口说道。

“谁来照看照拂。”朱祁镇接着问道。

“自然是后宫之主,皇后娘娘了。”冷眖接着答复道。

“能不能让朕的皇后照看。”朱祁镇接着说道。

冷眖听完之后有些迟疑,而后缓缓说道:”这个吗,臣做不了主啊,太皇太后,太后都能去探视,召见,他们跟太上皇不同,是有自由的。”

朱祁镇闻言稍稍一愣,光想着孩子们了,将自己的处境都给忘了。

“你给于谦说一声,让他给宫里面递进去话,再给朕送过来八个容貌端庄秀丽的宫女,朕啊,这段时间,确实是有些乏了,想要找找新的灵感刺激…………”

冷眖叹口气,来了,又来了。

一个君主给臣子提出这个要求,荒唐不荒唐,害臊不害臊,我都替你害臊,不行,你就花点钱,花点钱不丢人啊…………

“等到太上皇回京之后,自己跟宫里面的人说吧。”说完这些后的冷眖,直接甩手而走……

让朱祁镇又是一阵恼火。

第297章 赃物清单

在石彪入京的第二天,朱见深收到了石彪上书的清单。

这个清单可以说是赃物清单。

他们叔侄俩人,这么多年在辽东的非法所得,全部要献给皇帝陛下。

大多数都是石亨的非法所得。

当然石彪的这个想法,并没有经过他老叔的同意,这些东西是他老叔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石彪用的也不心疼,当下全部拉到了户部,而后又将清单一式两份,一份亲手交给了闵侍郎,一份交给了皇帝陛下。

朱见深收到这份清单,又知道石彪做的事情后,确实是有些诧异,同样也有些惊喜。

这石彪自己是捡到宝了。

读过很多书,写的字好看,能从科举会试上一路杀过来到最后的殿试,只能说明你有学习的天分,但却不能说你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而没有读过那么多的圣贤书,那些纸张上面的道理了解不多,却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将圣人中庸的道理实践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拥有大智慧的人。

儒家学说是统治阶层为了维护统治而大力吹捧的,起初,确实是好东西,好思想,却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给改了精华部分,而后又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发展越来越走进了牛角尖。

石彪将所有的东西都上交国家,这个思想觉悟可是要比,读半辈子圣贤书的腐儒高多了。

他们有这么多的财物,即便心中有圣人,嘴上有道义,他们还是会将这些昧下来的。

朱见深将这些清单放下,而后拿起了一封奏章,看了起来。

这是泰宁侯陈瀛写的,奏请勋贵武将之后,出塞历练之议。

郭登,杨洪二人的奏章内容也与陈瀛所说的相差不多。

陈瀛,郭登,杨洪,三个人戎马一生,军功傍身,虽然没有到公爵,但全都是侯爵之尊。

陈瀛,泰宁侯,承袭陈珪之爵位,成化十年,皇帝陛下下旨加封龙虎将军,升授光禄大夫,在大明武勋之中,比那些国公还要高一些。

郭登,定襄侯,侯爵世表由其为始,成化三年,为定襄伯,成化八年封定襄侯,成化十年,加封金吾将军,授荣禄大夫。

杨洪,昌平侯,侯爵世表由其为始,成化元年,斩杀蒙古溃兵之功劳,为昌平伯,后成化六年,以戍边三十余年为功,进封昌平侯,成化十一年初,授荣禄大夫,加封金吾将军。

两京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一大堆,比他们爵位高的,战功高的大有人在,但现在比他们权限大的却没有。

自成国公去世后,朱见深便着重调整了一番五军都督府的人员安排,泰宁候是理所应当接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而杨洪,郭登二人一个是原大同总兵,一个是宣府总兵,都是北方戍边的大将,朱见深选择他们二人,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年老,德高望重,二来也就是因为年老,也好让自己把握。

这就是现在中枢五军都督府三大将。

朱见深让他们做武勋之后的事情,也是最明智的。

除了陈瀛,郭登,杨洪二人都过了花甲之年,他们最怕得罪的人,是朱见深,而不是以前的老伙计,而且郭登,杨洪跟京师的留守勋贵们,也不是一条道上的。

他们两个人都是在边疆上一路杀到京师中枢来的,他们的爵位也是靠着自己挣来的。

自从朱见深与三人谈过之后,暗探就开始行动起来了,主要是观察有什么反常的举动,这两日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

三个人都很是精明,这两日回到府中都是大门紧闭,早先安排好的

收到奏章后,朱见深便立即让张保给自己起草圣旨,以陈瀛,郭登,杨洪三人联合上书为由,对在京师中的所有武勋子嗣做出调整,其具体细节交予陈瀛,郭登,杨洪等人操办。

陈瀛等人也在收到旨意后,连夜筹备详细章程。

乾清宫中。

朱见深坐在案前,身前的那些太监宫女全部换成了膀大腰圆的大汉将军,足足有十二名。

乾清宫中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就不得不提皇帝陛下心中的一个噩梦,而今日他见的就是噩梦中拎着于谦头颅的石彪。

石彪身穿武将虎豹三品官袍,在外缓缓进入乾清宫中。

“臣石彪,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辽平伯,平身。”

“谢陛下。”石彪谢恩之后,才缓缓站起身来,他最先注意到了那些大汉将军,心中暗暗一动,上一次自己跟叔叔来面圣的时候,宫中的守卫都多,这次自己面圣,宫中的守卫还是那么多,难道陛下是想借此告诉臣下,他踊跃尚武之心吗?

朱见深看着石彪,满意的点了点头。

第一次见到石彪的时候,心中觉得石彪丑,可这第二次见到,却觉得石彪那不叫丑,那叫长得有特色。

“改土为流是国策,你与武阳候二人做的不错,朕很是满意,你可知道这次朕召你回京,是所为何事吗?”

“臣不知。”石彪赶忙说道。

“武阳候给朕上书,想要回京,朕本是一口回绝,可事后想一想,武阳候在辽东已经那么多年了,也确实该回京歇着,辽东武将二十余名,朕就觉得辽平伯可担重任,朕想让你担任辽东总兵官,你可有信心。”

石彪听完之后,赶忙答道:“臣定不负陛下之重托,竭尽全力,为陛下守好辽东。”

“若是将辽东兵事尽托与你,你可有什么章程,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现在讲来,朕也听一听。”朱见深缓缓说道。

“陛下,若臣为总兵,定西戍蒙古,东治辽平。”

“如何西戍蒙古,又如何治理辽平?”

“正统十四年蒙古大败,损失惨重,无力犯我大明边疆,但蒙古鞑子狼子野心,也断然不会打消这个进犯大明的念头,此时趁着他们无力东顾之时,正是辽东西进之良机,臣会在关宁一线西面百里修建暗堡,步步推进,若是蒙古兵犯之日,辽东外线就会有足够的实力抵挡,也能给辽东军马准备的时间。”

“治理辽平,延用旧制,用王法约束,若是不服,则严惩不贷,

辽平现在虽有官制,可军治也要同时进行,不然不足以震慑新归化的女真。”石彪侃侃说道,也是做足了准备。

朱见深一直仔细的听着,等到石彪讲完之后,他抬起头看了一眼石彪而后开口说道:“对朝鲜之事,有何看法。”

石彪听到朱见深的话后,稍稍一愣,这朝鲜也归辽东总兵府管了吗。

“陛下何意?”

“也罢,想必朕跟武阳候的书信往来,他应该是没有告诉你,那朕就对你说,汉城跟平壤要共存,哪一方起来了,就要打击哪一方,这也是辽东总兵府的另一个任务,让朝鲜汉城平壤的局势,不能发生太大的变化。”

第298章 俺叔老了

现在的蒙古还是一锅粥,辽平府的女真族群也被压制的差不多了。

在朱见深看来,石彪继任总兵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对朝鲜汉城与平壤的局势控制。

石亨被调走可是要有一系列的反应。

他爵位高,胆子大,那锦城君李瑜进化成功,变成太监了也怕石亨,可石彪就不一样了,对于李瑜来说,石彪就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将领,也根本起不到震慑他的作用,这个时候可就要靠着真本事了。

而石彪脑子转的也快,他短暂的迟疑之后,开口说道:“陛下,臣会对朝鲜之事多多上心的,一定会让他们相安无事的下去。”

朱见深点了点头。

“若是真的局势不可控,你有调兵入朝之权力,朕会给孙巡抚下道密旨,让他不要掣肘,还有,那个郑种现在是平壤的实权人物,你回到辽东之后,可以与他多聊聊,能够更清楚直观的对朝鲜局势有个全方位的了解,还有要跟你叔叔多聊聊,他对于朝鲜的掌控还是有一手的。“

“是,陛下。”

石彪说完之后,短暂的停顿,欲言又止的表情,让朱见深低笑一声:“怎么,辽平伯是想问你叔叔该如何安置的事情吗?”

“陛下圣明。”

“告诉你也无妨,武阳候是个将才,朕不会因一件小事而迁怒于他,将他调回京师,是做之后重用,辽平府的重设,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恢复了努尔干都司的疆土,可朕的爷爷因为国库的原因,不仅北地锁边,也放弃了交趾,朕每每想起,都能想到宣宗皇帝心中之痛,朕就是想让武阳候在平安南。”

朱见深是想要重用石彪的,这些事情对其也没有隐瞒的必要,而且他也要用石彪将这件事情透露给石亨。

可听到朱见深的话后,石彪的心思也活泛了起来,平一个安南,产生了两个国公,若是老叔去了,他将安南重新平定,难免会往上再走一步,成为大明朝的国公,他有些动心了。

一个侯爵老叔都狂妄成了这个样子,若是成了公爵,岂不是要狂的连陛下都不放在眼里了。

这对于老石家可是一场大灾难。

可自己不同啊,自己比老叔年轻,沉稳,能打,自己才是平定安南最合适的人选啊。

自己要是成了国公,那自己的儿子以后也是国公爷,想想心里面都美滋滋。

当下石彪开口说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见深轻笑一声:“今日,你我君臣二人当聊的尽兴,辽平伯大可讲来。”

“臣此言既是为公,也是为私,为公武阳候石亨,已到五十,已经老了,担当不起陛下所托重任,可臣年轻,愿为陛下开疆拓土,重征安南,臣比武阳候石亨合适,为私,武阳候石亨乃是臣的族叔,那安南瘴气弥漫,实在不是一个好去处,作为侄子的臣下,也不愿让老叔到了这个年纪,到安南去拼杀,臣希望陛下能让叔叔在京养老,臣愿代叔叔出征安南。”

说完这些的石彪心中不停默念:“叔叔,别怪侄子,都是为了咱们老石家好,你就乖乖在京师养老吧。”

听完石彪的话后,朱见深也稍有愣神。

首节 上一节 263/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