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68节

一个合格的太监,就是要时时刻刻给皇帝陛下说些顺心的话,至于泰宁侯受不受委屈,心里面如何想的,乃至他逝去的父母双亲是如何想的,这些都不在张保的考虑范围之内。

朱见深轻笑一声,而后看向张保说道:“听你这样一说,朕心里面还真的舒坦了很多。会昌侯府也掺和进来,朕是没有给他说明白吗,你现在让会昌侯入宫,朕再好好跟他谈一谈,别到了晚朝的时候,误了朕的事情。”

“是,陛下……”

说完张保便赶忙退了下去。

现在的张保可是任务重大,现在这个关口,有三件大事,一是皇帝陛下成婚,二是太上皇的子嗣返京,三,武勋子弟安排出京的历练。

这三件大事挤到了一起。

虽然现在的京师明面上没有什么变化,可暗地里面却是充满着紧张的氛围。

东厂的所有探子几乎都派了出去,他们在暗,锦衣卫在明,时时刻刻的观察着京师的风吹草动。

而张保下面的三十几个太监,没日没夜的整理着信息,有用的就直接上报给张保。

等到张保离开后,朱见深便将视线转移到了伺候在自己身旁的小宫女身上…………

内阁值班房中。

于谦看着冷眖写的书信,看完之后,便开口对着一旁品茶的李贤说道:“已经安排好了,今日,诸位皇子公主们就从昆明出发,不到一个月应该就能赶到居庸关。”

李贤听完之后,将手中的茶杯轻轻放下,而后苦笑一声:“绕这么大一圈,也难为这些皇子公主了。”

“既然做了,一定要做的万无一失,不然朝中这么多的眼睛都盯着呢,出了一点点疏漏,其后果都是很严重的。”于谦叹口气说道。

“小心无大错,可要叮嘱好冷眖,好好的照顾皇子公主们,千万千万不能有所闪失,不然你我二人可都是百口难辨啊。”

“自当如此。”于谦说完之后,转而说道:“李辅臣,对今日的晚朝有什么看法?”

“是好事,可也是坏事。”

“何出此言?”

“陛下对武勋的后人做这个安排,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他之所以对武勋有这么大的动静手段,就表明了,当初你我二人所讨论的并无错误,过个四五年啊,陛下对武勋有了调整,就会对京营在做规划,而后就是地方的卫所,最后一定会大举用兵。”

“连续数年的用兵,练兵,这本是一件好事,可陛下少年天子,心性还不完善,若是对外的战事,一直顺遂,倒也无碍,可若是遇到失败挫折,只怕自暴自弃啊。”

听完李贤的话后,于谦眉头轻皱而后缓缓说道:“你觉得陛下如果想要动兵的话,哪里最为合适。”

“石彪代替了石亨,那么石亨就一定会有地方安置,他那种性格的,陛下肯定不会让他在京师呆下去,石亨在京师呆了一年半载的,就可能去西南边睡,筹备对安南动兵事宜。”

于谦听完之后,心中一动,若是谈及工于心计,揣摩圣意,即便是在外的徐有贞也比不上李贤。

前些时日,朱见深对于谦说的那番话,于谦可是一个字都没有朝外透露。

这边,李贤,于谦二人气定神闲的喝着茶,聊着天,那边孙太皇太后的哥哥,会昌侯孙继宗,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同志,为了拯救他那身陷牢狱的儿子,正在北镇抚司门外,来回打转。

当孙琏被抓走之后,小厮就匆匆忙忙的跑回了府邸,告诉了孙继宗,孙琏被锦衣卫抓走的事情,这让孙继宗吓了一跳,嘴里面一边骂着不肖子孙,一边急忙到了北镇抚司来捞儿子。

过了一会儿,朱骥带着几名锦衣卫千户从北镇抚司走了出来。

孙继宗赶忙朝前迎了两步,可走到了台阶上,又退了回来。

锦衣卫在洪武年间的时候,可是有着一个外号,勋贵终结者,若不是因为不成器的儿子被抓了过来,他一辈子都不愿意拐进这个胡同。

走到近前,朱骥拱了拱手说道:“会昌侯,有失远迎,还望海涵,快快请进。”

“不了,不了,朱指挥使,我们借一步说话吧。”

朱骥看了看身后的千户,哈哈一笑:“衙门中有好茶备着呢,更何况,公务缠身,不能离开太长时间,会昌侯还是进来吧。”

孙继宗一咬牙,一狠心,为了儿子拼了,当下深吸一口气,朝着衙门中走去。

正堂中,还是有着牢狱中阴冷潮湿的感觉,让孙继宗心里面七上八下,也有些坐立难安。

“朱指挥使,明人不说暗话,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被您手下抓了进来,您看,我等同朝为官,认识多年,交情也是有一些的,不如朱指挥使高抬贵手,将小儿给放了。”

朱骥听完之后,满脸惊讶:“小侯爷在那批武勋的子弟里面。“

“我那不成器的儿子,确实在那些纨绔中间,朱指挥使放心,我带回去之后,一定严加管教,不让他再出去胡说八道,给朝廷抹黑。”

朱骥叹了一口气,而后一脸为难。

孙继宗看着朱骥表情,心里面暗呼不妙,到了演戏的时间了。

“朱指挥使,是有什么为难的吗?”孙继宗试探性的问道。

朱骥叹了口气:“现在确实有些为难了,若是会昌侯早来一会儿,这人啊,你一定能带走,可现在,本官也做不了主了。”

“为什么?”

“现在估摸着陛下已经看到了,我有公务在身,不在衙门中,他们就将这个名单直接交给了张公公,这也是我刚刚回来才知道的事情。”朱骥缓声说道。

听到朱骥的话后,这孙继宗一下子站了起来。

“你,你说什么,到了陛下那里。”他的声音已有些颤抖。

自己昨日哥几个都被叫到了乾清宫面圣,当时,都已经拍着胸脯保证,肯定跟着朝廷走,不敢唱高调,唱反调,这才过了一日,自己儿子就在外面辱骂泰宁候,抨击朝廷的这个决策。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万一陛下认为孙琏说的话,就是代表着自己的态度,他们会昌侯府这百十号人的身价富贵,可就难说了。

现在孙太皇太后还活着,朱见深不会对孙家有一些想法,可若是……,若是真到了那一步……

想着这些,孙继宗朝着朱骥拱手说道::“朱指挥使,告退了,日后若有机会,请你吃酒。”说着,站起身来,便朝外走。

“哎,会昌侯,走这么急干什么,茶还没有上呢。”

”不喝了,不喝了,朱指挥使留步,留步。”说着孙继宗便快步朝外走去。

孙继宗之所以这么快离开,就是想进宫面圣,给陛下解释解释,他先回到府邸,换上朝服,刚刚换好衣服,宫里面传旨的太监就到了。

孙继宗得到旨意后,立马就跟着太监进了宫。

乾清宫中。

孙继宗看到朱见深后就立马跪地痛哭流涕,自认罪责,不过认得是管教不严的罪责,他在醉花楼说的话,办的事情,跟他老子没有一点关系,颇有死儿子不死老子的气魄。

当然孙继宗也知道,朱见深不可能因为这事情将他小舅给杀了。

朱见深看着孙继宗说完一通后才缓缓的开口说道:“会昌侯,地下凉,站起来说吧…………”

“陛下,老臣教子不严,不敢在陛下面前站着回话,就让老臣跪着回话吧。”孙继宗想着,自己这话一说出口,朱见深肯定体恤自己这个舅老爷,当下还会再说一遍,起来赐座。

可朱见深的一句话,却让孙继宗头蒙蒙的。

“既然,会昌侯不想起来,就跪着吧…………”

第306章 晚朝

孙继宗听到朱见深的话后,虽然心里面想着,陛下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可也只能说着:“老臣谢陛下恩典。”

当下就老老实实的跪着回话。

“昨日,朕给会昌侯都说的那么明白了,可今日,孙琏就搞出这些事情来,先是辱骂泰宁候,随意抨击朕所中意的军策,而后又与定国公互殴,这,这成何体统。”

“你不要忘了,你可不是一般的勋贵,你在外面说话,做事,都代表着太皇太后,你儿子再外面说话不妥,就代表着你,如果连会昌候府朕都降伏不了,那其他的勋贵岂不更是骄纵。”

“这次,这个孙琏要跟着石亨,石亨去哪,孙琏去哪,这是朕给他找的地方,若是不愿意去,就在那诏狱之中待一辈子。”

朱见深越说越是生气,越说脸色越不好。

而孙继宗越听越是惊恐,越听越是害怕。

陛下是真的生气了。

朱见深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了,让众人都看的明明白白,他可跟正统皇帝不一样,不好糊弄,眼睛揉不进沙子,犯了点过错,就会一直记着,也不会打马虎眼。

这样的帝王对百姓,社稷是好的,可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对百姓,社稷好,就会对臣子不好。

年初犯了点小错误,到了年底,还念叨着你呢……

“陛下,臣知道了,臣一定会严加管束,让孙琏跟着武阳候,绝不会再有其他想法。“

朱见深重重的叹了口气,而后还是摆了摆手说道:“起来吧。”

孙继宗这次听到之后,赶忙道了声谢恩,便站起身来,他可不敢再弄巧成拙……

等到孙继宗站起身后,朱见深便接着说道:“管教不好儿子,就不要心疼,交给别人去管,日后,若是没有一技之长,对国家社稷毫无用处,如何在大明立足,在京师立足,难道就要扛着爵位一代代吃下去吗。”

“所以,朕让武勋的孩子们,出去历练,跑到边塞,日后有了本事,往大的说,能够报效大明,保国定邦,往小的说,也能够护住家业,建立功勋,为长辈挣足脸面,为后代子孙,留下荣耀。”

“朕,不,陈瀛,郭登,杨洪三个人的建议,朕才觉得很有道理,才会大力推行,今天晚上的朝会,你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吧。”

朱见深说完之后,孙继宗赶忙点头说道:“老臣知道,陛下放心。”

“你也别急着将孙琏捞出去,让他吃几天苦头。”

“是,陛下。”

“下去吧。”

“是,陛下。”

等到孙继宗离开之后,朱见深细想一番后,便也出了乾清宫,去了孙太皇太后的宫殿,将今日发生的事情,告知了孙太皇太后。

两代不忘娘家人,这朱见深可不愿意,因为这件小事让一直疼爱自己的皇奶奶伤心。

不过孙太皇太后对此事并无什么看法,只是淡淡的说道:“既然孙琏没有轻重,不懂事,陛下就好好教教他为人处世,知道什么事情能说,什么光头不能乱说话,不是害他,是帮他。”

孙太皇太后满眼都是自己的宝贝大孙子。

为了大孙子,她都同意将儿子扔到了云南去,更何况是娘家外甥了。

不管是亲儿子,还是亲外甥,都不能给我的亲孙子找麻烦……

首节 上一节 268/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